植物实验报告茎
- 格式:docx
- 大小:611.1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吸水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根茎吸水能力的差异。
3. 分析影响植物根茎吸水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瓜、萝卜、马铃薯等根茎类植物。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蒸馏水、盐酸、温度计、计时器、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材料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低温组和高温组。
2. 实验步骤:(1)将黄瓜、萝卜、马铃薯等根茎类植物洗净,分别称取等量的根茎,放入烧杯中。
(2)对照组:在室温下,将根茎浸泡在蒸馏水中,观察根茎吸水情况。
(3)低温组:将根茎放入低温环境下(如冰箱),观察根茎吸水情况。
(4)高温组:将根茎放入高温环境下(如热水),观察根茎吸水情况。
(5)分别记录不同环境下根茎吸水前后重量变化,并计算吸水率。
(6)观察显微镜下的根茎细胞结构变化,分析吸水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对照组:根茎吸水后重量增加,细胞膨胀,体积增大。
(2)低温组:根茎吸水速度较慢,吸水率较低。
(3)高温组:根茎吸水速度较快,吸水率较高。
2. 实验分析(1)植物根茎吸水原理:植物根茎细胞具有亲水性,当根茎浸泡在水中时,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体积增大,从而增加根茎重量。
(2)影响根茎吸水的主要因素:①环境温度:低温环境下,根茎吸水速度较慢,吸水率较低;高温环境下,根茎吸水速度较快,吸水率较高。
②根茎细胞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亲水性、渗透压等影响根茎吸水能力。
五、实验结论1. 植物根茎具有吸水能力,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使细胞膨胀,体积增大。
2. 环境温度是影响根茎吸水的主要因素,高温环境下根茎吸水速度快,吸水率高。
3. 根茎细胞结构对吸水能力有一定影响,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亲水性、渗透压等影响根茎吸水能力。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根茎吸水前后重量变化,分析了植物根茎吸水能力。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了解植物吸水规律对指导灌溉、施肥等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植物根茎实验报告1. 引言植物的根茎是植物体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吸收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生长过程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结构和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的根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大豆种子- 玉米种子- 圆球葱苗- 黄连苗- 水培装置- 温度计- 显微镜- 镊子- 图像处理软件2.2 方法1. 将大豆种子、玉米种子、圆球葱苗和黄连苗分别放入不同的培养皿中。
2. 在水培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种植盆放入水中。
3. 将水培装置放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4. 每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根茎生长情况,并测量根茎的长度和直径。
5. 在观察期结束后,将根茎取出,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摄相应的照片。
6.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分析和测量。
3. 实验结果3.1 大豆种子的根茎观察在实验中,大豆种子的根茎在观察期内持续生长。
观察结果显示,大豆种子的根茎逐渐变长,根部不断分支。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茎表面光滑,根毛密集,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茎的直径随着生长而逐渐增大。
3.2 玉米种子的根茎观察相比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的根茎生长速度更快。
观察发现,玉米种子的根茎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主根向下延伸,侧根呈放射状生长。
根茎的表面有许多吸收根毛,根毛的分布较为均匀。
根茎的直径较大,坚硬且纤维质。
3.3 圆球葱苗的根茎观察圆球葱苗的根茎较为特殊,形状呈现为鳞茎状。
根茎内部由许多叶鞘叶片叠加而成,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环状结构。
根茎具有良好的硬度和重量,有助于固定植株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3.4 黄连苗的根茎观察黄连苗的根茎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根茎上生长着许多纤细的浅黄色根须,这些根须有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茎形态较为细长,整体呈纺锤状。
根茎表面光滑且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抵抗环境的逆境。
4. 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豆、玉米、圆球葱苗和黄连苗的根茎结构和生长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植物茎段增殖培养实验报告1、1 供试材料所用藤本月季品种为‘多特蒙德’、‘桔红火焰’、‘宠爱小姐’。
1、2外植体的准备取当年生长健壮的枝条,剪去叶片和刺,切成1、0-1、5cm长的小段。
每段含一个腋芽。
用洗衣粉水浸泡10-15min,流水下冲洗。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1%HgCh表面灭菌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
1、3培养基配置Al: MS+BA0.5mg/lA2: MS+ BA2.0mg/l+NAA0.01mg/lA3: MS+BA3.5mg/1+NAA0.01mg/lA4: MS+BA0.5mg/1+NAA0.01 mg/1、4接种培养将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待芽长到1、5cm左右切下新芽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增值培养。
长势健壮的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长较弱的幼苗需进行一次壮苗培养再转接生根。
1、5 培养条件光照14-16h,光强2000-25001x,温度24+ 1C。
结果与分析2、1 诱导培养3个品种5天之后均开始萌发,10 天开始展叶(见表1)。
萌发率以‘宠爱小姐’最高,最适宜培养基为A3(MS+BA3、5mg/+NAA0、01mg/1)。
2、2继代培养:藤本月季萌发的腋芽转接入增殖培养基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芽出现,芽增殖方式为丛生芽增殖。
通过对3个藤本月季新品种的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合不同品种的增殖培养基。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0、5 mg/L +NAA0、5 mg/L,‘宠爱小姐'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5,其它月季品种的增殖系数都在2、0以上。
2、3生根培养藤本月季的增殖与生根是同步的,在增殖过程中,组培苗便可以长出健壮的小白根,根长度达到5~8cm时即可炼苗移栽。
试验结果表明,3种藤本月季诱导培养中以MS+BA3、5mg/1+NAAO、01mg/l为宜,将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3个品种5天之后均开始萌发,10天开始展叶。
平均萌发率在60%以上;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BA0、5 mg/L +NAA0、5 mg/L,‘宠爱小姐'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5,其它月季品种的增殖系数都在2、0以上。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内部构造的观察方法。
3. 比较不同植物器官的结构差异。
二、实验原理植物内部构造是指植物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
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可以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根:胡萝卜、土豆2. 茎:向日葵、玉米3. 叶:白菜、荷叶4.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刀、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根部观察(1)将胡萝卜和土豆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2. 茎部观察(1)将向日葵和玉米的茎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3. 叶部观察(1)将白菜和荷叶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
(4)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部结构胡萝卜根和土豆根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2. 茎部结构向日葵茎和玉米茎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玉米茎具有发达的气腔,有利于呼吸作用。
3. 叶部结构白菜叶和荷叶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白菜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光合作用;荷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实验报告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制作步骤: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东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实验名称: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茎的结构实验报告背景介绍茎是植物体的主要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
茎的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茎的结构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研究茎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和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茎的结构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鲜嫩的植物茎•刀片•显微镜•盖玻片•雅士利液(具有透明效果的药物)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的植物茎,将其切割成薄片。
2.在茎片上加入一滴雅士利液,以增强透明度。
3.用盖玻片盖住茎片,并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
4.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观察茎的结构。
实验结果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茎的各个部分和结构。
茎由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组成。
皮层(表皮)茎的外部部分被称为皮层或表皮。
皮层通常由细胞壁厚而坚硬的表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成了保护茎的外层。
皮层还包含许多气孔,用于气体交换。
木质部木质部是茎的主要支撑组织,由导管元素和木质纤维组成。
导管元素负责水分和养料的输送,木质纤维则提供茎的力学支撑。
髓部髓部位于茎的中心,由具有松散结构的细胞组成。
髓部起到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结论通过茎的结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茎的组成和功能。
茎在植物中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重要作用。
皮层保护茎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木质部提供了茎的力学支撑,髓部储存水分和养料。
这些结构的协调作用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对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植物茎的结构差异以及茎结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1] 王晓霞,李舟,李厚杰. 植物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认识植物根、茎、叶的解剖学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生物,其根、茎、叶是植物体的主要器官,分别承担着吸收水分、养分、支撑植物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等重要作用。
通过对植物根、茎、叶的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栽培、育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植物的根、茎、叶。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刀、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染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根的观察(1)取植物根一段,洗净并浸泡在清水中。
(2)用解剖刀将根纵切成两半,观察根的横切面。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4)分析根的形态结构特点,如根尖、根毛、导管、筛管等。
2. 茎的观察(1)取植物茎一段,洗净并浸泡在清水中。
(2)用解剖刀将茎纵切成两半,观察茎的横切面。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木质部、韧皮部等。
(4)分析茎的形态结构特点,如节、节间、维管束、叶痕等。
3. 叶的观察(1)取植物叶片一片,洗净并浸泡在清水中。
(2)用解剖刀将叶片纵切成两半,观察叶片的横切面。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气孔、叶绿体等。
(4)分析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叶片形状、叶脉分布、气孔类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的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植物的根,我们发现它们的根尖均具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根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导管和筛管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2. 茎的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植物的茎,我们发现它们的茎具有节和节间。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茎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木质部、韧皮部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茎对水分的吸收能力;2. 探究不同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差异;3. 分析影响植物茎吸收水分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葱、黄瓜、水稻、大豆等不同植物;2. 实验器材:剪刀、天平、尺子、透明塑料袋、吸管、水、蒸馏水等。
三、实验方法1. 分别选取葱、黄瓜、水稻、大豆等植物,将其茎段剪成相同长度(约5cm);2. 将剪好的茎段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密封;3. 向塑料袋中注入蒸馏水,使茎段完全浸没在水中;4. 将塑料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温度为25℃,保持24小时;5. 实验结束后,取出茎段,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变化;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的实验,发现不同植物茎段在蒸馏水中的长度变化如下:葱:长度增加1.5cm;黄瓜:长度增加2.0cm;水稻:长度增加1.8cm;大豆:长度增加1.3cm。
2. 结果分析(1)不同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黄瓜的茎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水稻、葱和大豆。
这可能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有关。
(2)温度对植物茎吸收水分有一定影响。
在恒温培养箱中,不同植物茎段在25℃的温度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吸收水分能力。
这表明温度对植物茎吸收水分的影响较小。
(3)实验过程中,不同植物茎段在蒸馏水中的吸水速度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植物茎段的导管结构、细胞壁厚度等因素不同,导致水分在茎段中的运输速度不同。
五、实验结论1. 植物茎对水分具有吸收能力;2. 不同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有关;3. 温度对植物茎吸收水分的影响较小;4. 实验过程中,不同植物茎段的吸水速度存在差异,可能与导管结构、细胞壁厚度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植物茎段在不同温度、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吸水能力;2. 可以通过观察植物茎段在实验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一步分析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生理机制;3.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植物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植物茎对水分吸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