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7
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前言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本学期末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标本和种类鉴定等。
二、实习过程1.药用植物识别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药用植物园,导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药用植物,并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对比分析,我们逐渐掌握了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
2.药用植物采集在实习的第二天,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药用植物的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学会了使用工具正确地挖掘和采摘药用植物。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了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遵守了相关规定,不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3.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在实习的第三天,我们开始了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
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剪切植物材料,保持植物形态的完整。
然后,按照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我们进行了标本的压制、干燥和装订等工作。
通过亲身参与标本制作,我们更加熟悉了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提高了对植物的鉴赏能力。
4.药用植物种类鉴定在实习的第四天,我们进行了药用植物的种类鉴定。
导师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药用植物的标本,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查阅相关资料,学会了如何准确地鉴定药用植物。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习间的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鉴定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采集药用植物,掌握了药用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其次,我们对药用植物的分类和种类鉴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最后,通过实习,我们更加热爱药用植物学这个专业,激发了继续学习的热情。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开展了药用植物学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鉴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3月19日实习地点: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三、实习内容1. 药用植物形态特征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神农架林区的药用植物园,对园内各种药用植物进行了实地观察。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特征,了解了不同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
2.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标本采集的技巧,学会了如何压制和制作高质量的药用植物标本。
3. 药用植物鉴定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药用植物的鉴定实践。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对园内采集的药用植物进行了鉴定。
4.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神农架林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神农架林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生长习性等,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5. 药用植物临床应用研究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药用植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1.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压制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 深化理论知识实习过程中,我们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实习期间,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是自然界中的宝库,其中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药用成分及其应用的学科。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几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药效及其应用。
实验一:白芷的抗菌活性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我们选取了白芷的根茎部分,制备了白芷提取物。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白芷提取物进行抗菌实验,我们发现白芷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白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白芷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
挥发油具有强烈的抗菌作用,而黄酮类物质则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白芷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
实验二:甘草的抗炎作用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我们选取了甘草的根部,制备了甘草提取物。
通过对小鼠实施炎症模型,我们发现甘草提取物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甘草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素。
甘草酸具有抗炎和抗溃疡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而甘草素则具有镇痛和抗过敏作用,能够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过敏症状。
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甘草成为一种重要的抗炎药物。
实验三: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等作用。
我们选取了丹参的根部,制备了丹参提取物。
通过对小鼠实施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我们发现丹参提取物能够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丹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酚。
丹参酮具有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而丹参酚则具有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和血脂异常。
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丹参成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保护药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白芷、甘草和丹参等药用植物的药效及其应用。
白芷具有抗菌作用,甘草具有抗炎作用,丹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药理植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理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3. 学习药理活性成分的检测与鉴定。
4. 分析不同药理植物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二、实验原理药理植物是指具有药理作用的植物,其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药理植物的有效成分,检测其药理活性,并分析其药理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药理植物(如金银花、甘草、丹参等)- 无水乙醇、甲醇、蒸馏水等溶剂- 醋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 纸层析板、硅胶G、薄层色谱(TLC)鉴定用试剂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提取仪- 水浴锅- 离心机- 紫外分光光度计- 薄层色谱仪- 分析天平- 容量瓶- 试管、烧杯、滴管等四、实验步骤1. 药理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药理植物粉末,加入适量无水乙醇或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
- 将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得到药理植物提取物。
2. 药理活性成分的检测与鉴定- 将药理植物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TLC)分析,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 通过比较已知活性成分的标准样品,鉴定提取出的活性成分。
3. 药理活性测定- 将药理植物提取物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确定其活性成分的含量。
- 通过体外实验(如细胞毒性实验、抗菌实验等)或体内实验(如动物实验)评估其药理活性。
4. 药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根据TLC分析结果,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等方法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理植物提取物的制备- 通过超声波提取法,成功制备了药理植物提取物。
2. 药理活性成分的检测与鉴定- 在TLC分析中,成功鉴定出药理植物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3. 药理活性测定-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确定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含量。
- 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药理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4. 药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柱层析法,成功分离纯化了药理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
有关药用植物实习报告5篇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明确树体结构及各部分名称;熟识主要园林林树种的枝芽特性和特点;熟识不同年龄时期的分枝方式,树形演化规律;了解认为影响树木分枝方式为整形修剪打下基础;初步学会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程序和技术要点,弄清果树修剪与园林修剪的不同。
二、材料用具各种园林树木和笔记本、修剪锯、剪子、高梯三、实习内容(一)观看部分蜡梅:花瓣为蜡质,因此写作“蜡”梅更为合适。
蜡梅喜光,稍耐荫,耐干旱瘠薄,怕涝怕风,耐修剪。
,蜡梅根茎膨大,形成蜡盘,有很强的分生力量,有许多萌蘖。
而且去年的萌蘖今年就可以开花。
花芽在一年生枝的中下部。
修剪时以灌木状的修剪为主,以疏老枝为主,一年疏掉三分之一。
蜡梅可做盆栽和切花,是春节花市的重要材料。
蜡梅花香、花期长且花谢不落,延长了欣赏期。
在园林中参加梅花一起使用,延长花期,互补颜色。
在南方的园林中,也常与南天竺一起使用。
蜡梅花还可以提取精油,香气也有保健作用。
木香:为半常绿藤本,春季开花,花有香气。
可用作垂直绿化,但本身不具备攀援力量,需要由铁丝等牵引。
假如栽植的空间比较小,可以采纳一条主蔓的修剪方法。
木香怕涝,耐寒性不强,因此,北京要栽植在小气候良好的地区才能露地过冬。
垂直绿化最好在西墙布置,可调整室内温度,降低调整室内温度而消耗的能源,节能环保。
玉兰:玉兰喜光,要保证正午有光线,西侧遮阴有利于花芽分化,延长花期,且干皮薄,西晒会灼伤。
木兰科的植物都怕涝,玉兰喜肥,但一次不要施肥过多。
花芽位于枝顶端,是纯花芽,因此,玉兰的修剪不用短接,只有对骨干延长枝枝头修剪时才用。
玉兰伤口愈合慢,因此一次修剪不要过重。
可以修剪成松散分层形。
主枝要小于主干直径的三分之一,且要形成枝领,侧枝也如此,以保证安全。
破坏枝领可能会形成树洞,会影响树体结构,不坚固。
理论上不保留树洞,如有特别状况需要保留,要定时修剪以保证树体的安全稳固。
枝丫成“U”字形比较安全,成“V”字形成内涵皮不坚固要修剪。
药用植物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所在的大学开设了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今年夏季学期安排了两周的实习时间。
我们实习的地点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这里有各种药用植物,可供我们实习观察和学习。
二、实习经验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当地主要采集的几种药用植物。
我们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大片大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向我们介绍了每一种植物的品种特点、栽培习性以及采收方法和时间。
我们也抬头仰望,并仔细欣赏植物的形态、色彩与姿态。
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我意识到药用植物的生命力是如此强大,它们蕴含的精华和研究的价值也是如此的可观。
其次,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观察到药用植物的制作过程。
可以看到,同一种植物的制作方法会有所不同,而且制作流程非常繁琐。
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节,一旦出错,就可能导致整个批次的产品质量下降。
我也发现,药用植物的制作过程一般都是基于传统的制作手法,但在现代生产中,也要逐渐引进先进科技手段,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纯度。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药用植物学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实践了技能,而且也感悟到了药用植物的文化内含和文化价值。
药用植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种科学的保健和治疗方式,被尊为传统医药珍品。
深入了解了药用植物,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一直坚持走药用植物这条路,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为推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总结通过这次药用植物学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实践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要珍惜和尊重大自然的馈赠,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让药用植物得到更好的收获和利用。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和企业的帮助和支持,谢谢大家。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态特性和药用价值,提高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药用植物样品:人参、黄芪、甘草、麻黄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电子天平、pH计等。
3. 实验试剂:蒸馏水、KNO3、KH2PO4、NaCl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观察人参、黄芪、甘草、麻黄等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如叶片、茎、根、花等。
(2)记录药用植物的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3)分析药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差异。
2. 研究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1)测定药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
(2)分析药用植物在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3)探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提取和鉴定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2)利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提取物进行初步鉴定。
(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分析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人参在播种后40天内,株高从0.5cm增长到10cm,叶面积从1.5cm²增长到15cm²。
(2)黄芪在播种后50天内,株高从0.3cm增长到7cm,叶面积从1cm²增长到8cm²。
(3)甘草在播种后60天内,株高从0.2cm增长到5cm,叶面积从0.8cm²增长到6cm²。
(4)麻黄在播种后45天内,株高从0.4cm增长到8cm,叶面积从1.2cm²增长到10cm²。
(5)不同药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如人参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而麻黄在干旱、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2. 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1)人参在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²、温度为25℃、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药用植物学实验收获
通过药用植物学实验,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1. 实验技能的提升:在药用植物学实验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形态鉴定、解剖结构观察、标本制作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2. 对药用植物的深入了解:通过对各种药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我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等信息。
这使我对药用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药用植物学实验要求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如何客观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4. 团队协作精神: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我们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5. 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学,我了解到许多中药材都来源于植物,这使我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学习中医药知识,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药用植物学实验让我收获了知识、技能和态度,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用植物实验报告篇一:药用植物学实验一1实验一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及植物装片的制作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了解质体类型及特点。
2.掌握细胞后含物、细胞壁特化的主要类型及鉴别。
3.掌握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部位。
4.熟练植物制片技术操作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试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间苯三酚试液、浓盐酸、黑墨水。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新鲜洋葱、新鲜女贞叶、新鲜绿辣椒、新鲜红辣椒、番茄、萝卜、马铃薯块茎、姜块茎、无花果或秋海棠叶柄、夹桃叶、花生或蓖麻种子、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
柿子胚乳细胞切片;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松茎横切永久制片;洋葱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横切永久制片、黑藻顶芽纵切永久制片。
菠菜叶、油菜叶、油麦菜叶、小白菜叶或板蓝根叶、冬青叶、决明叶、薄荷叶、桑叶、桑枝、姜、橘子、半夏粉末。
芹菜、梨、豆芽、肉桂粉末、人参粉末、甘草粉末。
四、实验内容<植物的细胞>:(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①取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永久制片或用新鲜洋葱材料撕取表皮制临时装片观察,可见表皮为一层细胞,其细胞多为近长方形,选择形状较规则、结构清晰的细胞移至高倍镜下观察,可分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结构。
由于大液泡的形成,细胞核位于一侧,高倍镜下还可看见核仁。
通过调节细调焦轮可使细胞的不同层次依次成像,加深对细胞立体结构的理解。
②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稀甘油。
镜下观察细胞变化。
细胞壁较透明,细胞质无色均匀,细胞核扁球形,仔细观察可见其内1—3个发亮的核仁。
③从一侧滴加稀碘液,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深黄色。
④取20%蔗糖液,制作表皮细胞装片,放置20分钟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合肥师范学院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云翳,痢疾,痈肿。
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苦,平。
解毒,祛风。
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
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
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
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
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
17. 野花椒,芸香科。
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
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
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
果皮:辛,温。
有小毒。
温中止痛,驱虫健胃。
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
种子:苦、辛,凉。
利尿消肿。
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
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
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
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
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
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杀虫,解毒,利尿,通便。
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20. 附地菜,紫草科。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
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小叶互生,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
螺旋聚伞花序,花冠蓝色,花序顶端呈旋卷状。
4枚四面体形小坚果。
花期5~6月。
以全草入药,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
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21. 四叶葎,茜草科。
多年生丛生直立草本。
叶4片轮生,叶形变化较大;聚伞花序顶生和叶生,花小,花梗纤细,花冠白色。
全草药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尿路感染、赤白带下、痢疾、痈肿、跌打损伤。
22. 柘树,桑科。
灌木或小乔木,直立或攀援状,通常具刺。
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全缘或上部3裂,羽状脉或三出脉;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头状,有小苞片,雄花花被片3~5,长圆形,钝头,雄蕊4,花药2室;雌花花被片4,包围子房,花柱单一或2裂,柱头伸长,果期雌花被与小苞片同时增厚包围着瘦果。
树材用于肝胆湿热,砂石淋浊,瘀血肿痛。
23. 薯蓣,薯蓣科。
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
叶腋内常有珠芽。
雌雄异株。
主中焦脾胃之气损伤,补虚弱,除寒热邪气,益气力,长肌肉,滋补肾阴。
久食薯蓣,令人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
24. 鸡屎藤,茜草科。
多年生草质藤本。
其茎呈扁圆柱形,稍扭曲,无毛或近
花细狭、小,红色;管状花多数,短于冠毛。
瘦果略有毛。
钻叶紫菀的全草,清热燥湿,主治:痈肿;湿疹。
33. 金鱼藻,金鱼藻科。
多年生沉水草本;茎平滑,具分枝。
叶轮生, 1-2次二叉状分歧,裂片丝状,或丝状条形,先端带白色软骨质,边缘仅一侧有数细齿。
子房卵形,花柱钻状。
坚果宽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黑色,平滑,边缘无翅,有3刺,顶生刺(宿存花柱)长8-10毫米,先端具钩,基部2刺向下斜伸,长4-7毫米,先端渐细成刺状。
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凉血止血、清热利水,主治血热吐血、咳血、热淋涩痛。
34. 龙葵,茄科。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
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
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35. 天南星,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本。
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
鳞芽,膜质。
叶常单一,叶柄圆柱形,粉绿色,下部鞘筒状;叶片鸟足状分裂,有时更少或更多,倒披针形。
花序柄长30-55厘米,从叶柄鞘筒内抽出。
佛焰苞管部圆柱形;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
天南星以球状块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
36. 苦荬菜,菊科。
一年生草本。
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
茎直立,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或自基部多分枝或少分枝,分枝弯曲斜升,全部茎枝无毛。
基生叶花期生存,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向上或最上部的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或长椭圆形,基部收窄,但不成箭
头状半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边缘全缘,极少下部边缘有稀疏的小尖头。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37. 马鞭草,马鞭草科。
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
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唇形,花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内,小坚果。
花果期6-10月。
全草供药用,性凉,味微葳,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38. 香蒲,香蒲科。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向上渐细,叶片条形,叶鞘抱茎,雌雄花序紧密连接,果皮具长形褐色斑点。
种子褐色,微弯。
花果期5-8月。
香蒲花粉在中药上称蒲黄,蒲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活血化淤、止血镇痛、通淋的功效。
39. 猫眼草,大戟科。
多年生草本。
茎通常分枝,基部坚硬。
下部叶鳞片状,早落;中上部叶狭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具短尖,两面无毛。
杯状聚伞花序顶生者通常有4-9伞梗,基部有轮生叶与茎上部叶同形。
全草可入药,主治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无名肿毒。
40. 野葡萄,葡萄科。
木质藤本。
枝条粗壮,嫩枝具柔毛。
叶互生,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通常3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边缘有较大的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具细毛,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叶柄长3~7厘米,被柔毛。
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3.5厘米,被柔毛。
利尿,消炎,止血。
治慢性肾炎,肝炎,小便涩痛,胃热呕吐,风疹块,疮毒,外伤出血。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