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5部分:茶橙瘿螨
- 格式:pdf
- 大小:109.37 KB
- 文档页数:12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目前我国主要的优势产业之一就是茶叶栽培,但是,如今茶叶栽培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茶叶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以及当病虫害发生时产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与蔓延,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创新发展。
造成茶叶病虫害泛滥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则是多变的气候、不同的土地环境差异、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等等,使得茶叶的种植系统紊乱。
病虫害的类型、发作的周期以及危害程度的变化,都对当时茶叶生产总量和质量有所影响,茶叶市场每年经济损失中的30%左右都是因病虫害而起的,所以说,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茶树的病虫害问题,以此来保障茶叶生产的产量与茶叶的品质。
一、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病虫害程度加大近些年来,云南茶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不断变化,从前稀少的病虫却成为了茶叶种植区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茶黑毒蛾、茶蚕类、螨类、各种刺蛾类等等次要害虫却上升为主要害虫,普通病虫害也升级成为茶叶种植区病化的来源。
严重来讲,在云南省大部分茶区的病虫害将导致茶树大面积的死亡,有时候一些病虫也会给茶农的皮肤带来伤害,严重影响到当地当时人们采茶作业的进度。
2、病虫爆发期改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茶饼病调查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时间由以往的7月初推迟到了8月初,集中于7月中旬到8月初旬,在这一时期,各地方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使得病虫害的蔓延得到很好的抑制,或者提前告知茶农,让他们做好具体的防范措施,以便降低病虫的损害。
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使得茶树种植区的自然环境面临着较大地转折,长期以来,类同防治技术使得病虫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了较强的一个适应性,病虫害的爆发期出现了两次虫口高峰,给当地病虫害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3、茶树生存环境破坏茶树是一种普遍的经济作物,它最适宜的栽培条件是呈微酸性的、不仅营养物质的含量要高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排水性、土壤也最好使用透气性较为优良的,在其他方面,如温度、海拔、日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茶树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本文件规定了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特征及生物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主要病虫害种类和为害特征主要病虫害种类4.1.1 主要病害茶饼病 Exobasidium vexans 、茶赤星病 Pseudocercospora theae 和茶轮斑病 Pestalotiopsis sp 。
4.1.2 主要虫害 小贯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茶橙瘿螨 Acaphylla theae、灰茶尺蠖 Ectropis oblique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和茶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
主要病虫害危害特征参见附录A 和附录B 。
5 防治技术防治原则生物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做好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发生,并按照GB/T 8321.8和GB/T 8321.9的防治原则进行。
冬季清园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气温在15℃以下,使用45%石硫合剂晶体,100倍~150倍对茶园进行喷雾。
病害防治5.3.1 茶赤星病3月中旬,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或1000亿cfu/g荧光假单胞菌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1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400~600倍或使用3亿cfu/g 哈慈木霉可湿性粉剂稀释300倍~500倍喷雾。
2019年9月,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大清谷基地部分茶园叶片呈黄绿色,无光泽,叶背面呈褐色锈斑。
放大后可见橙红色长圆锥形虫体,形似胡萝卜,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茶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螨——茶橙瘿螨(图1)。
一、分布与为害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 )又名斯氏尖基金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3)、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18XTTGCY02-03)。
作者简介:李红莉,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E-mail :*******************。
跟着专家认茶树病虫扫一扫看彩色原图茶树叶部害虫——茶橙瘿螨李红莉,崔宏春,毛宇骁,郑旭霞,黄海涛,赵芸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摘要:茶橙瘿螨是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茶树,减弱树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文章介绍了茶橙瘿螨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害虫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橙瘿螨;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Pests on Tea Leaves ——Pink Mite (Acaphylla theae Watt)LI Hongli,CUI Hongchun,MAO Yuxiao,ZHENG Xuxia,HUANG Haitao,ZHAO YunTea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4,ChinaAbstract:Acaphylla theae Watt,belonging to Acarina,Eriophyidae,is one of the major pest mites in tea planta-tion.Adults and larvae suck sap of tea plants,which seriously weakens the vigor of tea trees,and then affects qual-ity and yield of tea.The distribution and harm,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living habit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this mit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this harmful mite in tea production.Keywords:Acaphylla theae Watt,morphological character,living habit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叶瘿螨,属蜱螨目,瘿螨科。
填空题:1.茶园害虫按其为害部位,为害方式和分类地位,大体可归纳为五大类包括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螨类.等2茶园中蛀干性的害虫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
3.金龟甲幼虫通称蛴螬。
4.茶蚜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5代,主要行孤雌生殖生殖。
5.小绿叶蝉为害程度随着刺吸频率增加,相应表现为五个等级0-未受害期,1-失水期,2-红脉期,3-焦边期,4-枯焦期。
判断题:1. 茶毛虫的雌雄成虫触角是羽状错2. 茶尺蠖以蛹在树冠下土内越冬对3. 小绿叶蝉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9-11代对4. 茶橙瘿螨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常和茶叶瘿螨共同为害对5. 茶红颈天牛主要为害树龄较大,树势衰落的茶园。
对6. 茶蓑蛾的触角是双节齿状对7. 茶圈纹象甲一年发生一次对8.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9. 茶卷叶蛾休息时翅倾斜,呈人字形。
错选择题1.大蟋蟀的后足为:(B)A.步行足B跳跃足C开掘足D捕捉足2.粉虱的变态类型属于:(D)A渐变态B原变态C表变态D过渐变态3.幼虫和雌成虫终生负囊的昆虫是:(D)A茶尺蠖B茶毛虫C茶黑毒蛾D茶蓑蛾4.用粘虫板来防治害虫是利用其:(D)A趋光性B趋化性C趋湿性D趋色性5.幼虫吐丝卷结嫩叶卷成三角苞匿居取食的是:(C)A茶尺蠖B茶毛虫C茶细蛾D茶蓑蛾6.茶小卷叶蛾卵堆积成:(A)A鱼鳞状B扁平块状C团状D散粒状7.绿盲蝽主要为害:(A)A春茶B夏茶C秋茶D夏秋茶8.哪种昆虫幼虫喜取食成老叶:(C或B)A茶小叶卷蛾B茶蚕C扁刺蛾D茶梢蛾9.属于刺吸类害虫的是:(D)A茶尺蠖B茶毛虫C茶黑毒蛾D叶蝉10.属于雌雄异态的昆虫是:茶蓑蛾11.属于多型性社会性的昆虫是:大蟋蟀12.下列不属于昆虫纲的是:螨类简答题:1写出茶树叶部病害和常用于病害防治的杀菌剂的名称各5种茶饼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茶芽枯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茶白星病: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茶轮斑病: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茶云纹叶枯病: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粉剂800倍2 写出Neocapnodium theae 发病的先决条件和防治策略?答:粉虱,蚜虫和蚧类的分泌物是茶煤病的营养物质,是茶煤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防治策略:①控制黑刺粉虱,蚧类和蚜虫的为害。
科普惠农鄂南茶园5种害螨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茶园中常见的螨类有5种,即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咖啡小爪螨、短须螨和茶黄螨,对茶叶生产影响大,造成茶叶减产。
笔者介绍5种害螨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1发生与为害1.1茶橙瘿螨1.1.1为害特点该螨以成螨、若螨刺吸嫩叶或成叶汁液,叶背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为害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似火烧状。
1.1.2形态特征成螨体长0.14mm ,长圆锥形,橙红色,体前端略宽,后端渐细,似胡萝卜状,体后部有很多环纹皱褶,腹末有刚毛1对。
卵球形,白色透明。
若螨乳白色或浅红色,2对足,形态与成螨近似。
1.1.3发生规律在鄂南地区该螨一年发生20代,以卵或若螨、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
气温低于10℃,各龄螨均能继续活动,但多在3月中下旬气温升高后转至叶面为害。
每头雌成螨产卵15~20粒,卵散产在叶背侧脉低洼处。
该螨借风、雨、人畜活动及苗木传播扩散,气温在18~26℃、相对湿度70%~80%,有利于茶橙瘿螨的生长发育,暴雨常抑制该螨的发生。
1.2茶叶瘿螨1.2.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初期症状不明显,仅见叶面上有灰白色尘末状虫体或蜕皮,后叶片失去光泽,变成紫褐色,叶片变脆或两侧上卷后干枯脱落,茶丛中芽叶萎缩硬化。
1.2.2形态特征成螨体长约0.2mm ,紫黑色,腹部近圆柱形,由前向后稍细,腹背部有环纹,背面约60环,背部有5条白色纵列的絮状物,体两侧各有排成一列的刚毛4根,腹部末端有刚毛l 对,向后伸出。
卵黄白色,圆形,半透明,散生在叶片表面;若螨体黄褐色,近菱形,长0.05~0.10mm ,有白色蜡状物,若螨形态与成螨相似。
1.2.3发生规律该螨在茶园每年均有发生,以成螨、若螨在叶片越冬,一年发生10多代,且世代重叠,7~10月为盛发期;成螨常栖息在叶面并在叶面产卵。
高温干旱、荫蔽的茶园、苗圃苗木和叶片平展的大叶品种,易受害。
每头雌螨产卵16~28粒,散产在叶面上。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茶(铁观音)中文学名:茶树科:山茶科Theaceae 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属:山茶属Camellia 界:植物界种:茶树 C. sinensis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域:真核域Eukary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英文名:tea plant目:杜鹃花目Ericales茶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
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
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主要病虫害据统计,我省茶树害虫共有389种。
为害重的有20~30种,占总数的7%,其中大多数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必用药防治。
一、茶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剌吸为害:造成叶片的叶尖叶缘枯焦。
芽叶萎缩,严重时整个茶园似火状。
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可造成茶叶碎片多,涩味重。
成虫产卵为害: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是芽叶生长受阻,传播病害。
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我省一年发生8~9代(高山茶园)或12~13代(平地茶园),,冬季以成虫在向阳避风的茶园或杂草上越冬。
每年发生主要集中有二个时期(高峰)。
主峰在5~6月份,主要为害夏茶。
此时是全年为害最重的时期。
次峰在9~10月份,主要为害秋茶,在有此地区发生也十分严重。
(3)此虫寄主多如豆类、麦类和禾本科杂草。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虫情调查据宋寿龄1995年报道:对小绿叶蝉的调查,用95%机油乳剂加3~5%凡士林充分溶解后作粘着剂,使用时,涂擦在搪瓷盘上用拍打法检查盘中的成及若虫的数。
此方便准确,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茶树主要害虫研究进展杨妮娜; 黄大野; 万鹏; 曹春霞【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22【总页数】4页(P1-3,30)【关键词】茶树害虫; 种类; 危害情况; 防治技术【作者】杨妮娜; 黄大野; 万鹏; 曹春霞【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4;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11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在茶树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及质量。
近年来,随着气候、栽培方式及耕作模式的变化,导致茶树上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加,且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危害范围呈扩大趋势[1]。
茶叶虫害的发生已然成为影响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笔者将对目前茶树上虫害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防治茶树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1 茶叶害虫的种类及其危害1.1 食叶类害虫茶树上危害较重的食叶型害虫大多为鳞翅目害虫,主要有茶袋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茶长卷蛾(Homona magnanima)、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云尺蠖(Buzura thiberaria Oberthur)、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μmura)、肾毒蛾(Cifuna locuples)、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这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空洞或者缺刻,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及长势;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茶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这类害虫以幼虫在叶片上吐丝、卷叶啃食叶肉为害,使得叶片徒留一层表皮,严重时造成茶树叶片焦黄枯褐,芽梢及植株生长受抑,茶叶产量及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