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时 氮的氧化物[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及固氮方法。
2.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约占空气体积的45。
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他物质难以反应。
在放电或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1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N 2与镁、氢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02N 2+3Mg=====点燃Mg 3N 2;□03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氮的固定(1)定义:使□04游离态的氮转化为□05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类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是□01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22NO +O 2===2NO 2。
2.二氧化氮是□03红棕色、有□04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05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63NO 2+H 2O===2HNO 3+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07硝酸。
[特别提醒] (1)实验室里收集NO 气体是用排水集气法而不能用排空气法。
(2)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1.实验室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NO2?为什么?提示:不能。
NO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NO2易与H2O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如何除去N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杂质?提示:根据NO2与H2O反应能生成NO,既能除去NO2杂质,又不引入其他杂质,故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然后重新收集气体。
课堂互动探究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操作方法将充满NO2、NO的试管分别倒置于水槽中,并通过导管通入少量的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试管充满水需满足的条件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2)∶V(O2)=4∶1无色气体先变成红棕色,后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持续通入适量O2,试管内可充满水V(NO)∶V(O2)=4∶3(2)相关反应原理3NO2+H2O===2HNO3+NO①2NO+O2===2NO2②由方程式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③由方程式①×2+②×3得:4NO+3O2+2H2O===4HNO3④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②可能是NO2气体③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④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批注点拨][解析]是红棕色气体,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的存在,与水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所以没有充满试管,继续通入氧气,最终充满试管,则①肯定错误;③中通入足量的氧气,NO 也可以全部被吸收。
《氮的氧化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的氧化物的种类和化学式。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氮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1)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推导和理解。
(2)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的综合分析。
三、知识回顾1、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四、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空气质量的报道,其中氮的氧化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之一。
那么,氮的氧化物到底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又会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氮的氧化物的奥秘。
五、知识讲解1、氮的氧化物的种类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因此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常见的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一氧化二氮(N₂O)等。
2、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①与氧气反应:2NO + O₂= 2NO₂在常温下,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3、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这是一个歧化反应,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②自身化合:2NO₂⇌ N₂O₄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
4、氮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NO 与 NO₂的相互转化2NO + O₂= 2NO₂3NO₂+ H₂O = 2HNO₃+ NO(2)NO₂与 N₂O₄的相互转化2NO₂⇌ N₂O₄5、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酸雨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雨会对土壤、水体、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的产生,掌握NO和NO2的化学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讨论,在观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归纳出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情感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归纳推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NO和NO2的化学性质,设计探究性试验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雷电发庄稼”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通过资料视屏,问题设计,和实验探究,在探究“雷电发庄稼”的整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氮的
氧化物的性质,并在在教学过程渗透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影响,从而培养学生
绿色化学的思想。
课堂训练:
1、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N2B、NO C 、NO2 D 、SO2
2、在NO2 与水的反应中
A、N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NO2 只是氧化剂
B、C 、NO2 只是还原剂 D 、NO2 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与3.2g SO2 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质量为
A 、3.2g B、 4.6g C 、6.4g D 、 2.3g
4、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
已知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以一种单质,他的水溶液具有漂泊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有害物质之一,请书写方程式
1 、X一定条件与氧气反应
2、Y与氢氧化钠反应
3、Z与水反应。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
2.能力目标。
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资料搜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2.空气中的SO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课堂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
[幻灯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堂引导]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自学辅导]学生按提纲回忆已学知识,分段阅读教材,对比归纳,学生代表发言。
学习提纲:1.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S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O2SO2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③与碱反应CO2+Ca(OH)2CaCO3 +H2O①与水化合;②与碱反应;③漂白作用;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1]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
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 [教学引导]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氮的氧化物教案范文教案: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了解氮的氧化物在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N2O、NO、NO2、N2O4;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氮的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是指由氮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N2O、NO、NO2和N2O4等。
然后,讲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例如,N2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NO是一种无色气体,可溶于水,易于氧化为NO2;NO2是一种棕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被蓝色黄绿石英吸收,形成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0分钟)学生学习氮的氧化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讲解N2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的常用名称是笑气,化学式是N2O。
然后,讲解NO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的常用名称是一氧化氮,化学式是NO。
接着,讲解NO2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O2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最后,讲解N2O4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N2O4的常用名称是二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2O43.氮的氧化物的应用(40分钟)首先,介绍氮的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NO和NO2是大气中的常见气体,可以形成酸雨,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
N2O也被称为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麻醉和厨房奶油等领域。
然后,介绍氮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N2O用作推进剂和火箭燃料;NO2可用作草坪和果树杀虫剂;N2O4用作液体火箭燃料和氧化剂。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氮的氧化物在医学麻醉和厨房奶油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氮的氧化物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原理和作用。
3.实验演示法: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两种气体混合反应,观察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对氮的氧化物的理解。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了解氮元素的存在及氮气分子结构,认识氮气的稳定性及其它化学性质,并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 通过对价类关系的梳理和探究实验,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发展。
[学习过程]
常见的含氮物质
一.氮气
1.存在及用途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思考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利用价类二维图预测氮气可能具有的其他化学性质
②氧化性
③还原性
二.氮的固定及循环
1.氮的固定
2.氮的循环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
如果要将实验里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思考:硝酸型酸雨形成的反应。
利用价类二维图想想如何除去汽车尾气中的NO和NO2。
课题:氮的氧化物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重点难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很稳定,可以作为金属焊接的保护气,原因是。
但在放电条件下或跟氧气化合生成,NO直接跟化合生成,有关化学方程式:2. 一氧化氮物理性质:色气体,溶于水3.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思考]NO2是否时硝酸的酸酐?说明理由。
二氧化氮物理性质:色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易。
[思考]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这是为什么?问题记录(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有毒,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污染的后果是形成_________,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___,呈______性,这是因为溶解了________的缘故,而酸雨的pH小于________.4.空气中___的氧化物和_____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形成了酸雨,因此酸雨中的酸主要是______和_______。
二、深入学习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1)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3)写出二氧化氮全被吸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参加反应的为NO呢?,氧化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有关化学方程式:情况1情况2(1)“固硫” 法:将生石灰跟煤均匀混合,煤燃烧时放出的SO2跟生石灰反应生成CaSO3,CaSO3再被空气氧化成CaSO4,而被固化,从而减少向大气的排放。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法:可以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______ _______ 5.消除氮的氧化物常用的方法(1)碱液吸收______ _______(2)催化还原______ _______三、迁移运用下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
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基本说明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⒉年级: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⒌所属的章节:⒍教学时间: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三、教学过程(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四、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化学高中氮及其氧化物教案教学内容:氮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1. 了解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及制备方法;2. 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应用;3.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方法;4. 能够解释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反应机理。
教学重点:1. 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及制备方法;2.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氮的存在形态及制备方法;2.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及制备方法1. 讲解氮的性质和存在形态;2. 讲解氮气的制备方法;3. 引导学生讨论氮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应用1. 讲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3. 讨论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环境保护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1. 实验一:制备氮气;2. 实验二:制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四、反应机理1. 讲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反应机理;2. 引导学生分析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应过程。
五、总结与小结1. 总结氮及其氧化物的相关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氮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教学材料:化学教科书、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
教学评估: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氮的氧化物学案
【预习部分】
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
但是在或条件下,N2和O2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
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2.NO是一种色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氮是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易液化,溶于水。
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
4.酸雨的PH 。
5、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氧化剂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课堂内容】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发生反应,但在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色的。
在高温条件下,氮气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方程:。
3.NO与NO2
4.NO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5.NO2与水反应:
3 NO2+ H2O =
【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雷雨发庄稼”有没有科学依据?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与讨论】根据二氧化氮溶与水生成硝酸的反应,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
若换成是一氧化氮与氧气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又该如何呢?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工业生产硝酸,将尾气NO吸收时可通入适量的氧气再溶于水,经过多次循环、氧化、溶解,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护环境。
【拓展】NO2、NO和O2的混合气体跟H2O反应的相关计算
1、NO2溶于水
依据原理:3NO2+H2O==2HNO3+NO,若有气体剩余,应为NO。
例1、将20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有H2O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余于气体体积变为
10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各占多少?
2、N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
依据原理: 4NO+3O2+2H2O==4HNO3
通过方程式分析可知,若NO过量则余下气体为NO,若O2过量则余下气体为O2,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分析过量并判断余下气体成份。
例2、一支试管中充有20mLNO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现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内最终有4mL气体,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是多少?
3、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
依据原理:4NO2+O2+2H2O==4HNO3
通过这个反应可知,若O2过量则剩余气体为O2,但是若NO2过量,则过量的NO2还会和H2O继续反应,则余下气体为NO。
例3、在一支容积为30mL的试管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把试管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余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是多少?
4、NO、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
思路:先将NO2与水反应生成1/3体积的NO,再按照N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来进行计算。
例4、常温下向盛满水的试管中先后通入4ml NO2、4mlNO、5ml O2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
A NO
B NO2
C O2
D 无剩余气体
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SO2和NO2的主要来源
(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2)________尾气、硫酸厂、硝酸厂的尾气。
2.危害
(1)引起________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溶于水形成________。
3.酸雨
(1)概念:________的降水称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溶于水造成的。
(2)形成原理
①H2SO4的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NO3的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害
①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4.防治措施
(1)调整________,发展________。
(2)研究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排放。
(3)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
(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例题】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剂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剂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
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_____(多选扣分)。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