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3.33 MB
- 文档页数:353
九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语法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牵涉到句子的结构、词语的用法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面将从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和句子类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语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
一、句子成分句子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和补语等。
这些成分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至关重要。
1.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通常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
例如:“小明喜欢读书。
”中的“小明”就是主语。
2. 谓语:谓语是句子中描述主语动作或者状态的成分,通常由动词充当。
例如:“他在学校学习。
”中的“学习”就是谓语。
3.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通常回答“干什么”或“做什么”的问题。
例如:“我吃了一个苹果。
”中的“一个苹果”就是宾语。
4. 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副词的成分,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
例如:“他慢慢地走进了教室。
”中的“慢慢地”就是状语。
5.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限定或者描述名词的特征。
例如:“这本书非常有趣。
”中的“这本”就是定语。
6. 补语: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通常由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充当。
例如:“她是一位老师。
”中的“一位老师”就是补语。
二、句子结构句子的结构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两种形式。
了解句子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1. 简单句: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夜幕降临。
”、“他跳下了树。
”等。
2.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从而构成一个更完整的意思。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取消了郊游计划。
”、“我喜欢读书,因为它能开阔我的视野。
”等。
三、句子类型句子的类型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根据句子的类型,我们可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传达所需的信息。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知识概述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de)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de)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de)、运用语言(de)能力.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de).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de)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de)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de)词.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de)词.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de)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de)词.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de)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de)量(de)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2、动量词:A、专用(de):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B、借用(de):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七、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de)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八、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de)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de)词.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de)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九、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de)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de)等.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5、表示目(de):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十、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de)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十一、助词1、结构助词:(de)、地、得、所、似(de)2、动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de)、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十三、拟声词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第二节、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de)词构成.短语按词(de)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de)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de)’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de)短语.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de)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短语按中心词(de)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de)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第三节、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de)句子叫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de)单句构成(de)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2、复句根据分句间(de)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C、感叹句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de),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de)部分).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A、主语:句子中(de)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de)是谁”(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de)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de)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de)方式来提问.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de)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de)他是啥样儿”(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de)对象.它可以用“‘打’(de)状态或程度怎样”(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de)成分.它可以用“‘打’(de)结果或后果怎样”(de)方式来提问.如:生气(de)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de)老师〈一眼〉.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de)作用.如:你看,那是流星.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de)中心成分.它是句子(de)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de))(首要)任务.G、句子(de)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de))古文.H、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第四节、复句1、并列复句:句中各成分(de)内容是独立(de)是并列(de).并列复句(de)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de)动作,或接连发生(de)几件事.它(de)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de)意思比前一分句(de)更进一层.它(de)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de)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de)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6、因果复句.它(de)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de)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de)某种结果.它(de)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de)结果.它(de)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初三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与总结语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写出更加准确和流畅的文章。
本文将对初三语文语法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一、句子成分在句子中,不同的部分承担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
1. 主语:句子中起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用的成分,常位于谓语动词前面。
例如:“小明去了学校。
”中,“小明”就是主语。
2. 谓语:句子中表示动作、状态或主观行为的成分,通常是由动词构成。
例如:“他唱歌。
”中,“唱歌”就是谓语。
3. 宾语:句子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的成分。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中,“吃水果”就是宾语。
4. 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信息的成分。
例如:“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中,“昨天”就是状语。
二、词性词性是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意思,常见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等等。
1. 名词:表示人、物、地点、动作等事物的名称。
例如:“小狗在跑。
”中,“小狗”就是名词。
2. 动词:表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
”中,“喜欢”就是动词。
3. 形容词:描述事物的性质或特点。
例如:“这只猫很可爱。
”中,“可爱”就是形容词。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例如:“他非常快乐地笑了。
”中,“非常快乐地”就是副词。
5. 代词:替代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例如:“她买了一本书。
”中,“她”就是代词。
6. 连词:连接句子或句子内部的不同成分。
例如:“我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
”中,“和”就是连词。
三、句子结构句子的结构是指句子中不同成分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主要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1.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的句子。
例如:“他唱歌。
”就是一个简单句。
2.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知识点语文语法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三部分内容。
以下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词汇知识点: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词的构成:词根、词缀及其功能。
3.词的义项:词义、义项、词义辨析。
二、句法知识点: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型和句式: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祈使句、比较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三、修辞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设色等。
2.修辞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艺术感染力。
3.修辞方法:运用丰富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强化表达的效果。
以上是中考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我将对其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1.词的分类: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字。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程度等。
代词:代替名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称谓。
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语法成分。
助词:用来表示语气、拓展词义、变化词类等。
2.词的构成:词根:词的基本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词缀:在词根基础上进行附加的组成部分。
-前缀:位于词根之前,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后缀:位于词根之后,可改变词义或词性。
-内部构词:通过词根和词缀进行构词,如“思想”=“思”(词根)+“想”(后缀)。
3.词的义项:词义:字的本义或字义。
义项:一个词具有多个词义时,每个词义就称为一个义项。
词义辨析:比较不同词义之间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词义进行表达。
4.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中说明动作执行者或存在者的成分。
初中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对不同语法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语法的归纳总结。
一、名词1. 名词的基本知识-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 名词的分类: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 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2. 名词的用法- 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 名词的所有格形式及用法。
- 不可数名词在句中的用法。
二、代词1. 代词的基本知识- 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
- 常见的代词分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等。
2. 代词的用法- 代词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的用法。
三、动词1. 动词的基本知识- 动词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变化。
- 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基本概念。
2. 动词的用法- 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语态的变化规则及用法。
- 动词的主谓一致的原则及应用。
四、形容词和副词1. 形容词的基本知识- 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语。
- 形容词的基本性质和用法。
2. 形容词的用法- 形容词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的用法。
3. 副词的基本知识-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
- 副词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4. 副词的用法-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五、语法符号和标点符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
- 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六、其他语法知识点- 介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连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疑问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合理运用语法知识也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和表达语言。
中学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类1. 名词名词是指人、事物、地点等的名称,它可以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名词有单数和复数形式,也有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2. 代词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等。
3. 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可以用来表示多少、第几等概念。
4. 形容词形容词是一种修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5. 副词副词是一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6. 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状态、变化的词语,是一种实词,可以进行词法变化。
7. 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引导名词、代词、动词等的词语,用以表示关系、方位、时间、手段等。
8. 连词连词是一种用来连接词语和句子的词语,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等。
9. 叹词叹词是一种表示感叹、赞美、羡慕等情感的词语,一般没有词法变化。
二、句子成分1.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句子的核心部分,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是句子的主要话题,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2. 宾语宾语是动词行为的对象,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3. 表语表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成分,一般跟在系动词后面。
4.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可以位于名词的前面或后面。
5. 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成分,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方式等。
6.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是最基本的简单句结构。
7. 主谓宾补结构主谓宾补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宾补是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8. 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和两个宾语构成,一个表示直接宾语,一个表示间接宾语。
9. 谓宾补结构谓宾补结构是由谓语和宾语补语构成,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状态或特点。
三、句型结构1. 主谓、主谓宾句型主谓句型和主谓宾句型是最基本的简单句结构,由主语、谓语构成,宾语可以有可以没有。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中考语法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法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词法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2.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的词。
3.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4.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的词。
5.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词,表示程度、时间、处所等的词。
6.介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动词、形容词等之间的关系。
7.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二、句法
1.主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的主体。
2.谓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
3.宾语: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4.状语: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5.定语: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表示名词、代词等的修饰语。
6.补语: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表示动词、形容词等的补充说明。
7.独立语:句子中的独立成分,不与其他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关系。
以上是中考语法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可能因地区和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老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结想要学好语文首先应该要知道语文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结,供参考!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描写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句子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单句和复句的区别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2.抓主干法: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
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
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修辞术法的作用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语法常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比较分析:人咬狗。
狗咬人。
狗咬狗。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语法对语言五级单位都有所涉及,但重心在词法和句法。
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练习1、形旁声旁结构方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领、翻、切、政、剩;B 肤、诬、航、根、谋C想、恭、腐、背、合;D攻、究、园、闻、忠2、挑出形声字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袤(2)辜(3)飘(4)膏(5)肓(6)渺(7)紊(8)撇A 1257、B 2457、C 368、D 1573、下列各组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拦恐芳根歪斧、 B 贡园氛骑休雌C 枝洞钢警据呜、D 衷硝扉故爸闻4、选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翅、本、草、病、弓、明、颅、叹、己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初中语法基础知识点梳理与总结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词、句和篇章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语法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点,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和总结初中语法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语法的基本要点。
一、词汇知识1. 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连词、感叹词等。
2. 词的性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虚词包括介词、代词、连词、感叹词等。
3. 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运用。
4. 同形异义词: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二、词组和句子1. 词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 句子的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三、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1. 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状关系等。
2. 成分补充:主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定语补足语、状语补足语等。
3.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句等。
四、时态和语态1. 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2. 动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 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在句子中的变化规律。
五、语法错误1. 主谓不一致:主谓在人称、数上的不一致。
2. 词序错误:句子结构和语序上的错误。
3. 时态和语态错误:动词时态和语态使用上的错误。
4. 冗余和啰嗦:句子中不必要的重复和冗长。
以上是初中语法基础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词汇知识、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时态和语态以及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同学们能够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做语法练习,培养语感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