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伐檀的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伐檀·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伐檀》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
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魏风;伐檀》译注题解:伐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
原文译文注释坎坎伐檀兮,①置之河之干兮,②河水清且涟猗。
③不稼不穑,④胡取禾三百廛兮?⑤不狩不猎,⑥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⑦彼君子兮,⑧不素餐兮!⑨坎坎伐辐兮,⑩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⑾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⑿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⒁河水清且沦猗。
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⒃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⒄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①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②寘(zhì 志):同"置",放。
干:水边。
③涟:水波纹。
猗(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④稼(jià 架):播种。
穑(sè 色):收获。
《伐檀》原文及赏析《<伐檀>原文及赏析》《伐檀》是《诗经》里的一首经典诗歌,咱们一起来瞅瞅它的原文和其中的妙处。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这首诗可有意思啦!你看它开头“坎坎伐檀兮”,那“坎坎”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就好像我小时候在村子里,听到木匠师傅砍木头的声音,“哐哐哐”,特别有节奏感。
那时候我就好奇地跑过去看,只见木匠师傅挥着斧头,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可他的动作一点儿也不马虎,每一斧头都砍得稳稳当当。
说回这首诗,它描写了一群劳动者在河边砍伐檀木的场景。
河水清清,波纹荡漾,多美的画面啊!可是呢,那些不种地不劳作的人,却能拥有那么多的粮食;不打猎的人,庭院里却挂着那么多的猎物。
这多不公平呀!诗人用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剥削者的不满和愤怒。
诗中的反复咏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就像咱们心里有怨气,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念叨。
这种反复,把劳动者的愤怒和质问烘托得更加浓烈。
再看看“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句,多直白,多有力!仿佛是在大声呼喊:那些所谓的君子,可别白吃白喝啊!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在集市上,看到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啥也不干,却伸手向别人要这要那,周围的人都对他投去了不满的目光。
这跟诗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不是一样让人讨厌嘛!《伐檀》这首诗,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作品,但它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情感,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它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无奈,也让我们对公平和正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伐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代社会的不公,也让我们反思当下,珍惜劳动成果,追求公平正义。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伐檀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原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诗经伐檀翻译及赏析导读:伐檀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全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赏析诗中提出的问题(不劳而获),应当说是一个尖端问题,即使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国风·魏风《伐檀》原文及赏析国风·魏风《伐檀》原文及赏析《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国风·魏风《伐檀》原文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⑴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⑵寘(zhì志):同“置”,放。
干:水边。
⑶涟:水波纹。
猗(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⑷稼(jià架):播种。
穑(sè色):收获。
⑸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chán 蝉):通“缠”,即捆。
俞樾《毛评议》以为第二章的“亿”通“繶”、第三章的“囷”通“稇”,皆是“束”的意思。
束,即捆。
一说古制百亩。
⑹狩:冬猎。
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⑺瞻:向前或向上看。
县:古“悬”字。
貆(huān欢):猪獾。
一说幼小的貉。
⑻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⑼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⑽辐:车轮上的辐条。
⑾直:水流的直波。
⑿亿:束。
⒀特:大兽。
毛传:“兽三岁曰特。
”⒁漘(chún纯):水边。
⒂沦:小波纹。
⒃囷(qūn逡):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⒄飧(sūn孙):熟食,此泛指吃饭。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伐檀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魏风:
商之桀,桀之惰,
起于萤,伐于檀。
注释:
商之桀:指商朝的第四代君王桀,他统治时期极为暴虐,把国家陷入灾难。
桀之惰:指桀的懒惰和放任不管,使国家陷入灾难。
起于萤:指那时人们开始反抗桀,从萤火虫(萤火虫也有抗争的意思)开始。
伐檀:指最终百姓反抗桀,把他推翻,改变了历史。
译文:
King Jie of Shang dynasty was tyrannical and lazy, causing disaster to the country. People started to resist him from the fireflies, and eventually overthrew him, chang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赏析:
这首诗经·国风·魏风描述的是商朝第四代君王桀的暴虐和懒惰,以及人们从萤火虫开始反抗桀,最终百姓反抗桀,把他推翻,改变了历史的过程。
这首诗经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只要有信念,就可以改变历史,把社会环境变得更好。
《诗经》的杂言诗《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二、衍生注释:1. “坎坎”:象声词,砍树的声音。
2. “檀”:檀树,质地坚硬,古人常用来造车。
3. “干”:河岸。
4. “涟猗”: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5. “稼”“穑”:分别指耕种和收获。
6. “廛”“亿”“囷”:都是表示数量的词。
7. “狩”“猎”:打猎。
8. “县”:同“悬”,悬挂。
9. “貆”“特”“鹑”:都是猎物。
10. “素餐”“素食”“素飧”:白吃饭,指不劳而获。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批判了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
劳动者们辛苦地砍伐檀树造车,看到那些“君子”们既不耕种也不打猎,却占有大量的劳动成果。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懑和不平。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反复咏叹的方式,通过“伐檀”“伐辐”“伐轮”等用词的变换,形成结构上的复沓,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每一段都以“河水清且……”起兴,借景抒情,将清澈的河水与不劳而获的污浊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四、作者介绍:《诗经》中的诗大多是民间歌谣或者宗庙乐歌,《伐檀》应该是被当时受压迫剥削的百姓传唱的歌,创作者可能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不公境遇的呐喊与抗争。
五、运用片段:1. 在一个讨论社会公平的话题会上。
小王慷慨激昂地说:“就像《诗经·伐檀》里说的,那些人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却拥有那么多成果,这公平吗?现在咱们也得好好反思一下社会上的分配不均情况啊。
”2. 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反抗精神,说道:“古代有这么一群劳动者,他们辛苦劳作却看到别人不劳而获,就像《伐檀》里说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信息。
其中的魏风·伐檀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它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
本文将从诗经·魏风·伐檀中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对全篇用到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比手法“匪檀文王,三后是皇。
” 这是诗中的开篇,用对比巧妙地表现了文王和三后的截然不同的命运。
文王以伐檀之战成就了自己的伟业,而三后却是“不得与王乐”。
这种明显的对比手法使得诗篇更加生动有力。
二、比喻手法“是以伐檀,作为出王。
” 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伐檀战役比作出王的标志。
通过比喻,使得伐檀之战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排比手法“文王东巡,纯无害。
” 这里作者用了排比手法,列举了文王东巡的一些特征。
这种排比手法不仅使得文辞更加通畅,也极大地增强了语气的感染力,使得诗篇更具感染力。
四、夸张手法“芃芃棣棣,既替我来。
” 这一句通过夸张手法,把战场上的情景描绘得更加生动。
通过强烈的夸张手法,使得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伐檀战场的强烈情感。
五、反问手法“执我手言,呼我行迈。
” 这句用反问手法调动读者的思维,突出了战争中的那种紧张和激烈。
这种手法使得整个诗篇更加引人入胜,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六、联想手法“骧骧匈匈,自逸其梗。
” 通过联想手法,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角,使得整个诗篇更加富有想象力。
这种手法增加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感。
七、对仗手法“大指憧憧,如飞如扬。
” 这里的“憧憧”和“飞扬”构成了对仗,以此强调了战场的紧张和激烈。
对仗手法使得诗篇更加韵律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由上所列,我们可以看到在诗经·魏风·伐檀中,用了众多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诗篇的语言和意境,使得整个诗篇更加生动有力。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宝库,它的阅读和研究对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也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诗经伐檀原文注释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词句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寘:同“置”,放置。
干:水边。
涟:即澜。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狩:冬猎。
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
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通“束”。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三岁大兽。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白话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鉴赏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
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
诗经国风伐檀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是其中的一篇,这篇诗被称为《伐檀》。
《伐檀》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学语言在诗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伐檀》进行赏析,探究其意境及文学价值。
《伐檀》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伐檀的过程并表达了当时社会班级矛盾的不满情绪。
诗中的檀树被人们用来建造楼台,象征着权力和威望。
作为一棵千年古树,檀树是群众心目中的圣洁之物,被亲情所拥抱。
然而,诗中的人们却在伐檀之中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如,“檀樯空舸”描绘了檀树被砍伐后枯干的样子,这里使用了横批修辞手法,通过形容词“空”和动词“舸”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檀树前的凄凉景象。
诗中还有“斧以行廓,伐檀括屋”,表现了伐檀的过程,通过议论修辞手法,展示了人们对伐檀过程的不满,并通过对斧和檀树的描述,暗示出伐檀的残酷性和荒废资源的愚蠢。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伐檀》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还表达了人们对权力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诗人通过对檀树的描绘,将权力与檀树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将权力与贪婪,剥削联系在一起。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檀树的怀念之情,与此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中发生的不公及贪腐行为的不满。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斧和檀树的描述,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以此向读者传递出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伐檀》是一首充满思想性的作品,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权力的质疑。
通过对古人思想的感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自己身处的当代社会的问题。
这首古诗中贯穿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不公等议题的关注,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思考意义。
综上所述,《伐檀》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古代社会的不满和对权力的反思。
伐檀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伐檀,是《诗经》中的一篇“国风·魏风”,全篇共有四首,描述了一位勇士频繁上战场,用胆识和武艺征服战场的故事。
注释:伐,割;檀,一种树木。
伐檀意即砍伐檀木。
译文:我砍断檀木,让它担负我的战车和兵器。
我是一位勇士,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在前线作战。
我的勇气和力量永不减退,我的战车快速如飞,我的兵器锋利如刃,我的仆人们忠诚地追随着我,在战场上屠杀敌人。
我是一位永远战斗的勇士,我的将来是充满荣誉和胜利的。
赏析:《伐檀》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勇士与檀木之间的故事,充满了豪迈的气息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全诗所用的字词亦生动有力,描述了一个无畏、英勇、果敢的形象。
本诗的作者将自己描绘成一位威名远扬的勇士,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他都将用自己的勇气和战斗力去战胜敌人。
他的战车和兵器都与檀木紧密相连,展现出他与檀木之间深厚的关系。
同时,他的勇士形象也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气,决心和信念。
本诗的情境也描述出了一个严酷的战场,但是作者却展现出勇士坚定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勇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产生敬佩和赞美之情。
这种描述勇士的文化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伐檀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支持。
同时,作者从勇士所采用的檀木来提醒人们珍惜树木,保护环境,和平发展,这也被认为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伐檀是一首有力,沉重,富有情感和思想性的诗歌,让我们透过勇士的代表性形象,看到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政治理念。
对于读者来说,读伐檀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勇士所传达的力量和信念,赞扬勇士的精神世界,提高国家观,民族观,爱国观念。
因此,伐檀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伐檀《诗经》》原文与赏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读完这首古老的民歌,立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图景:一群伐木的奴隶在河边砍伐,他们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一边在砍伐,一边在歌唱,歌声中充满怨恨和嘲骂:乒乒乓乓砍伐檀树哟,砍好的檀树放在河岸边哟,河水清清波纹象连环哟。
耕种收割你不干,凭什么拿走粮食千万捆?打猎捕兽你不问,凭什么有野猪在庭院中悬?那些个贵族老爷们啊可不是在吃白食!歌词反复了三遍,每一遍都在关键之处换掉一些字眼,以加强怨恨感情的抒发和嘲骂的力量。
由此可见,伐檀是一首反对苛政和剥削,讥刺贪鄙的不劳而食者的怨诗,它反映了古代劳动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
西周后期,奴隶制度越来越腐朽,社会经济出现危机,再加上自然灾害相当严重(例如厉王末年发生大旱,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奴隶们再也忍受不了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率相反抗与逃亡。
他们直觉地意识到,他们的贫困与苦难,跟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专门“素餐”(吃白食)的所谓“君子”有关,因而他们在砍伐檀树修造车子的沉重劳动中,用歌声来抒泻他们内心的怨愤,来诅咒那些寄生虫的不劳而食,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奴隶主贵族老爷。
这首古老的民歌,具有极其强烈的讽刺性。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悬特、悬鹑)兮?”这些句子采用对面审贼、指赃责问的口气,感情激愤,语气峻急,使对方无法遁形。
“彼君子兮,不素餐(素食、素飧)兮!”等句,又采用反语,冷嘲热讽(因为这些句子直译起来是“那些大人先生们啊,是不吃白食的!”),表面赞扬,骨子里嘲骂,就显得更有批判力。
《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伐檀》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伐檀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对照翻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坎坎伐x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伐檀原文翻译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
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
诗经伐檀赏析摘要:一、诗经背景介绍二、伐檀诗内容概述三、伐檀诗艺术特点赏析四、伐檀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五、结论:伐檀诗的地位与影响正文:在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诗经》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伐檀》。
这首诗出自《诗经·魏风》,是魏国时期人民用以讽刺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民生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赏析这首传世名篇。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诗经》的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诗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伐檀》正是一首典型的《风》诗。
接下来,我们来概述一下《伐檀》诗的内容。
诗中描绘了伐檀劳动者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讽刺了那些位居高位、无所作为的统治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劳动者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艺术特点方面,《伐檀》诗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首先,诗中采用了民间口语化的表达,使得诗句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其次,诗中对事物形象的描绘生动具体,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形象地反映了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愤慨。
最后,诗的节奏感强,押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角度看,《伐檀》诗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诗中所表达的社会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总之,《伐檀》诗是《诗经》中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发出了劳动者的心声。
古诗文《伐檀》赏析伐檀先秦:佚名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译文及注释【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注释⑴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⑵寘(zhì】志):同“置”,放。
干:水边。
⑶涟:水波纹。
猗(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⑷稼(jià架):播种。
穑(sè色):收获。
⑸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chán蝉):通“缠”,即捆。
俞樾《毛诗评议》以为第二章的“亿”通“繶”、第三章的“囷”通“稇”,皆是“束”的意思。
束,即捆。
一说古制百亩。
⑹狩:冬猎。
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⑺瞻:向前或向上看。
县:古“悬”字。
貆(huān欢):猪獾。
一说幼小的貉。
⑻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⑼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⑽辐:车轮上的辐条。
⑾直:水流的直波。
⑿亿:束。
⒀特:大兽。
毛传:“兽三岁曰特。
”⒁漘(chún纯):水边。
古诗伐檀翻译赏析《伐檀》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前言】《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为《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置:同“置”,放置。
干:水边。
涟:即澜。
猗: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播种。
穑: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廛: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狩:冬猎。
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通“悬”,悬挂。
貆:猪獾。
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通“束”。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三岁大兽。
漘:水边。
沦:小波纹。
囷: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熟食,此泛指吃饭。
【翻译】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伐檀》赏析伐檀《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檀:青檀树,木质坚硬,可作车料。
干(àn暗):通“岸”,水边。
涟:水波纹。
猗(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架):播种。
穑(sè色):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很多的意思,并非实数。
廛(chán蝉):古制指一百亩。
不狩不猎:狩,冬猎;猎,夜猎。
这里泛指打猎。
瞻{zhān沾}:看见。
尔庭:你的庭院。
貆(huán环):猪獾。
样子像猪,又像狸。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是白吃闲饭的。
辐:车轮上的辐条。
这里指伐檀木为辐。
直:水流的直波。
亿:古时十万也叫做亿。
特:三岁以下的小兽。
轮:车轮。
这里指伐檀木为轮。
漘(chún脣):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逡):圆形的谷仓。
鹑(chūn春):鹌鹑。
飧(sūn孙):熟食。
【赏析】《伐檀》称得上是讽刺诗的鼻祖,它强烈地反应出劳动者对于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不满与问责。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劳动者伐檀运木的场景。
古时候既没有电动的锯子,更没有运木头的汽车,伐木运木是非常繁重的劳动。
但奴隶们并没有抱怨劳动的乏累,在他们听来,丁丁的伐木声仿佛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而潋滟的波光则是人间最美的图画。
是的,劳动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是最幸福的事情。
他们并没有因为终日的劳作而心生不满,他们看不惯的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接着,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们,向那些高高在上的奴隶主们,发出了令那个时代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为什么你们不种庄稼不收割,粮仓里却堆满粮食?为什么你们从不去打猎,庭院里却挂满了兽肉?当然,奴隶们虽然看出了社会的不公,却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古诗伐檀的鉴赏
10级电气1班105090740050 邢崇上午1、2节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
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坎坎”是伐木声,檀树的木质很坚硬,古人用以造车,因而伐木的劳动强度就很大,很艰辛。
奴隶们把树砍倒了,然后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为的是利用水力把这些树木运走。
“干”是岸。
“寘”就是堆放的意思。
“清”和“涟”都是形容河水的,“涟”指风吹水面,纹如连锁。
这时,在河岸边,奴隶们想到自己每天都从事着沉重的劳动,但却过着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隶主们,从不知稼穑之艰,狩猎之苦,却坐在家里吃着美餐佳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于是,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向奴隶主提出了尖锐的责问:你自己不种地,为什么拿的粮食特别多?你自己不打猎,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挂满了野兽皮?“廛”同缠,作“束”解。
三百缠即三百束,极言数量之多,不一定是确数。
“县”同悬。
“貆”,兽名,代指野兽类。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就是直接的指责了:这些“君子”们,你们不是白白地吃饭吗?“素餐”犹言白吃饭,不劳而食。
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变动,一方面为的是反复咏唱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现的主题。
“辐”是车轮中的直木,伐檀就是为了做车辐,车轮。
“特”是指三岁的野兽,“漘“是指水边。
《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当的一篇。
因为在这些歌唱的劳动者看来,劳动果实应该由劳动者所享有,不劳者不获食,而眼前的社会现象却完全相反,不劳者“取禾三百廛”、“三百
亿”“三百囷”,不猎者“庭有悬貆”、“有悬特”、“有悬鹑”因而感到极大的不平和愤慨。
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对现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这首诗艺术性也是很强的。
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这不是明显的不合理吗?结句则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章法结构采用的是反复重沓的形式,为的是强化主题,突出重点。
句式安排则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生动灵活,富于感染力。
“坎坎伐檀”,正如《小雅。
伐木》之“伐木丁丁”,并非“劳者歌其事”,当然不必是伐木者所为诗。
诗所称美的“不素餐兮”之君子,自然也非既稼既穑、既狩既猎的劳作者。
孟子于此“君子”解释得颇为明确:“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孟子·尽心上》)孟子解诗常常不是贴近诗意说,但这
里发挥君子不素餐的意思,并非断章取义。
不过,虽曰“兴体不必尽与所咏合”,却也并不是全没有一点儿映带关系,而在很多情况下,它正是用来构筑诗境的,即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亦如“坎坎伐檀兮,真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而且,又何必一定是当日所见呢。
或曰“屈子之作《离骚》,其格调与此相似”(袁金铠),不过《伐檀》非诗中之“君子”自叹身世,故其中所寓之爱憎,非由个人遭际而来,其关切之情,或更深广吧。
《大戴礼·投壶》:“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苹》《伐檀》《白驹》《驺虞》。
”《晋书·乐志上》:“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
”钱澄之因此推论道:“以列国‘变风’与《南》《雅》并列而总之为‘雅’,岂以其音节,不以其辞意耶。
”“变风”之说本来不可靠,不过《伐檀》即以辞意言,也当算作“正声”,古既有“歌诗必类”之说(《左传·襄公十六年》),则乐与舞与歌,皆当如此,那么《伐檀》的音乐风格当与“古声辞”中的其他篇章近似,故传唱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