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下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8
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之大连理工大学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强化讲义全国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编光华职业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强化阶段的“一个目标两项任务” (3)第二部分强化课程主讲内容 (4)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4)第二章相平衡热力学 (8)第三章相平衡状态图 (10)第四章化学平衡热力学 (17)第五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20)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21)第七章界面层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28)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29)第九章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31)第十章胶体分散系统及粗分散系统 (36)第十一章物理化学实验 (38)第三部分历年真题解析 (39)3.1大连理工大学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2010年真题解析 (39)3.2大连理工大学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2009年真题解析 (39)3.3大连理工大学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2008年真题解析 (41)3.4兄弟院校试题练习 (41)第四部分结束语 (83)第一部分强化阶段的“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专业课强化阶段学习时间是9月初至11月初,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员要达到“一目标”完成“两任务”。
“一个目标”是指做专业课真题自我模拟成绩达到最少120分。
得到这个分数,说明学员已经全面掌握了目标学校的考研基础知识点。
“两项任务”是指掌握教材知识点,研究真题并总结思路。
具体如下:强化阶段任务一:在认真学习完考研专业课公用知识点的基础上,扩展并掌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考研知识点,完成强化、巩固过程,并逐步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图,形成学员自有的知识体系,具体步骤如下(1)通识教材针对指定教材,毫无遗漏的将教材的章节知识点、例题及习题,仔细完整的进行一遍自学,并对把握不准的知识点做好标记;(2)阅读讲义在听课前,先自学一遍强化班讲义,在自学过程中,将讲义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标记在教材中。
如果同学还没有完成前面两步,我建议你暂时不要听课,先完成以上两个步骤,然后再听课,这样效果甚佳。
物理化学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一)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三章1.比表面有哪能几种表示方法?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有哪些异同点?答:A0= As/m或A0= As/V;表面张力又可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二者数值一样。
但一个是从能量角度研究表面现象,另一个是从力的角度研究表面现象;故二者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2.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得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是什么?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
水和NaCl 溶液,所得的液滴数是否相同弯曲液面有附加压力,其最终会将不规则的液面变为圆形或球形;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自由能最低,最稳定;不相同。
3.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角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体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说明,①、②、④、⑤是新相刚形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
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
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4.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
试问当将两管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小球更小,大球更大;最后小泡变成一个与大泡曲率半径相同的弧;由于小泡的附加压力大,所以大泡变大,小泡变小,最后使两泡的曲率半径相同5.因系统的Gibbs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ibs自由能的趋势。
物理化学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一)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三章1.比表面有哪能几种表示方法?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有哪些异同点?答:A0= As/m或A0= As/V;表面张力又可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二者数值一样。
但一个是从能量角度研究表面现象,另一个是从力的角度研究表面现象;故二者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2.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得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是什么?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
水和NaCl 溶液,所得的液滴数是否相同弯曲液面有附加压力,其最终会将不规则的液面变为圆形或球形;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自由能最低,最稳定;不相同。
3.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角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体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说明,①、②、④、⑤是新相刚形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
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
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4.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
试问当将两管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小球更小,大球更大;最后小泡变成一个与大泡曲率半径相同的弧;由于小泡的附加压力大,所以大泡变大,小泡变小,最后使两泡的曲率半径相同5.因系统的Gibbs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ibs自由能的趋势。
《物理化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对隔离体系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系的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2.经下列过程后,体系热力学能变化不为零(ΔU≠0)的是 [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3。
下列关于理想溶液的混合热力学性质正确的是 [ C。
Δmix S > 0,Δmix G 〈 0 ]4.理想气体恒压膨胀,其熵值如何变化?[ B.增加]5.在下列热力学函数中,可以用于判断过程自动与否的是[ C。
ΔG T, ]6.若反应2H2(g) + O2(g) ==== 2H2O(g) 的热效应为△r H m,则[ B.Δf H m[H2O(g)]= 0.5Δr H m]7.已知反应H2(g) + 0.5O2(g) == H2O (g)在298K、pΘ下的反应焓变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
某化学反应在298K时的标准Gibbs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值将[B.K Θ〉1]9。
合成氨反应 N2(g)+ 3H2(g)== 2NH3(g)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保持体系温度和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 [ C.平衡左移,K pΘ不变]10.在一定的温度T和压力p下,反应3O2(g)⇌ 2O3(g)的以组元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 p与以组元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y之比为 [ D。
p-1 ]11。
在373K、 pΘ下,水的化学势为μl,水蒸气的化学势为μg,则 [ A。
μl = μg]12.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物质A和B,A和B在α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α)和μB(α),A和B在β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β)和μB(β),当两相达到平衡时应有 [ B.μB(α) = μB(β)]13.FeCl3和H2O能形成FeCl3·2H2O、FeCl3·6H2O、2FeCl3·5H2O和2FeCl3·7H2O四种水合物,该体系的组元数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平衡共存的相数为[ B.C = 2,Φ= 4 ]14。
恒温槽装配和性能测试1. 如何设计一套控制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恒温装置?选择合适的制冷器.2.什么是恒温槽加热器的最佳功率,如何确定最佳加热功率的控温曲线?适当调节温度控制器输出电压(亦即改变加热器加热功率),使温度控制器上加热指示灯和停止加热指示灯的亮、熄间隙时间间隔大致相等,记录加热电压和电流,并由此计算加热功率,该值即为此温度下的最佳加热功率。
3. 对于具有如图2.1-2中曲线(3)和(4),是否可用计算tE 以衡量恒温槽的控温精度?为什么?曲线(3),(4)对设定温度的偏差如何?不能。
(课本P50)tmax 和tmin 是恒温槽控温曲线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温度值。
tE 描述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间的最大偏离值,因而可以tE 描述恒温槽的恒温精度。
然而对于图2.1-2中曲线(3)和(4)所示控温曲线的恒温槽,由于控温曲线的不对称性,用上式计算tE 是无意义的。
)(21min max t t t E -±=4. 调试时,若温度控制器绿灯(加热通)一直亮着,温度却无法达到设定值,分析可能的原因。
搅拌太快,散热快;加热器功率小,散热快等。
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正常沸点与沸腾温度有何区别?正常沸点是指在P θ下物质的沸腾温度,而沸腾温度是指外压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时的沸腾温度。
2、系统放空后,有时测得的沸腾温度大于100˚C ,分析可能的原因。
P 大气> P θ3、打开和关闭机械泵时,为什么总要先将其放空?机械泵的进气口前应安装一个三通活塞,开始抽气前应先打开电源,使真空泵先空运转一段时间(即与大气相通)再与抽气系统相通;停止抽气时应使机械泵与抽空系统隔开而与大气相通,再关闭电源,这样既可保持系统的真空度,又避免泵油倒吸。
4、简述福廷式气压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1)福廷式气压计必须垂直放置。
在调节时,先拧松气压计底部圆环上的三个螺旋,令气压计铅直悬挂,再旋紧这三个螺旋,使其固定。
(2)慢慢旋转底部的汞面调节螺旋,使汞槽内的汞面升高。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课——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离子)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了解并学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3、能根据试题要求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能根据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多媒体、相关实验仪器、分组。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附录:3、常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1、生成沉淀法:除CO2用澄清石灰水2、生成气体法:用稀H2SO4除Na2SO4中少量Na2CO33、氧化还原法:用铁粉除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4、转化法(将不需要的物质转变为需要的物质):加热除Na2CO3中的NaHCO3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用NaOH溶液除Fe2O3中混有的Al2O36、离子交换法:用磺化煤(NaR)做阳离子交换剂,与硬水里的Ca2+、Mg2+进行交换,而使硬水软化。
4、分离和提纯(除杂)的原则:①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③除杂质时,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因此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试剂应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5、交流与讨论题方案:交流与讨论1:溶解过滤BaCl2 Na2CO3(除泥沙等)(除去SO42-)(除去过量的Ba2+)蒸发过滤NaOH(除去CO32-和OH-)(除沉淀)(除去Mg2+)注意:关键是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而稀HCl必须在最后加。
交流与讨论2:1、溶解:将50g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约18.3mL100℃的热水,使固体完全溶解。
2、降温结晶:将(1)所得溶液放在实验台上自然冷却到不再有固体析出。
3、过滤:将(2)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纸上的晶体即为较纯净的KNO3(不用洗涤)4、重结晶:将若需要更纯净的KNO3晶体,可将(3)中所得晶体再结晶「重复(1)-(3)」操作一次。
《物理化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理想气体的两个微观特征是 ; 。
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A 与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过程中Δmix V = ;Δmix H = 。
3. 稀溶液依数性有4个,给出其中两个的名称: 和 。
稀溶液中溶质B 服从亨利定律,该定律可用式 表达。
4. 用ΔS ≥0做为过程方向性判据的条件是 。
5. 碳酸钙分解: CaCO 3(S) = CaO(S) + CO 2(g) 构成的平衡体系相数是 ;组分数是 ;自由度数是 。
6. 极化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和 。
7. 相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8. 兰缪尔(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是在以下几点基本假设下建立起来的: ; ; 。
9. 弯曲液面上附加压力可用式=∆p 计算。
10. 电导率κ,摩尔电导率m Λ和电解质溶液浓度c 间的关系是:m Λ= 。
11. 焓H 的定义式是H = 。
12. CO 在苯中溶解形成稀溶液,溶质CO 符合亨利定律,定律表达为=CO p 。
温度升高的亨利系数怎样改变? 。
13.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之一是 。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是15. 实际气体可以液化的条件是 , 。
16. 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式是G = 。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之一是d G = 。
17. 理想气体的 =-m V m p C C ,, 。
18. 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表达式为μ= 。
19. 临界温度是实际气体可以被液化的 温度。
20. 隔离体系的热力学能(内能)变化△U 0(填>、< 或 = 号)。
21. 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式G = 。
22. 原电池中,负极(也称为阳极)发生 反应;正极(也称为阴极)发生 反应。
23. 向AgNO 3溶液中滴加少量KI 稀溶液,生成带正电的AgI 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 。
二、选择题1. 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的反应是 ( )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2. 同温同浓度的HCl 溶液和NaOH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相比 ( ) a.Λm,HCl 最大;b.Λm,NaOH 最大;c.Λm,HCl 和Λm,NaOH 同样大3. 由于电极的极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升高,阳极电势降低 b.电池的端电压增大 c.电解池耗电能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4. 有一小水滴,半径为r ,表面张力为σ , 滴内液体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 )a.rp σ=∆b.r p σ2=∆c.r p σ3=∆d.r p σ4=∆5. 某物质加入水中后发生溶液表面正吸附,则溶液的表面张力与纯水的表面张力相比( ) a.变大b.变小c.无变化d.不确定6. 兰缪尔( Langmuir)吸附理论中重要的基本假设之一是 ( )a.气体处于低压下b.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吸附是放热的 7. 对理想气体,以下那种说法不正确 ( )a.分子间无作用力;b.恒温时内能为零; c .恒温时焓值不变; d.向真空膨胀时温度不变。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物理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XXX〉课程讲稿章节⽬录:绪论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热⼒学概论第⼆节热⼒学基本概念第三节热⼒学第⼀定律第四节体积功与可逆过程第五节热、热容与焓第六节热⼒学第⼀定律应⽤第七节热化学第⼋节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卡诺循环与卡诺定律第⼆节热⼒学第⼆定律的表述第三节熵函数第四节熵变的计算第五节熵函数的物理意义第六节热⼒学第三定律第七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第⼋节热⼒学函数间关系第九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计算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学第⼀节多组分系统组成表⽰法第⼆节偏摩尔量第三节化学势第四节液相多组分体系两个经验定律第五节⽓体化学势第六节液体混合物和稀溶液组分化学势第七节稀溶液的依数性第⼋节分配定律第四章化学平衡第⼀节化学反应等温⽅程第⼆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第三节平衡常数计算和化学转化率第四节反应标准吉布斯⾃由能和化合物标准⽣成吉布斯⾃由能第五节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六节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七节反应耦合第五章相平衡第⼀节相率第⼆节单组份系统第三节双组份系统(1)第四节双组份系统(2)第五节双组份系统(3)第六章电化学第⼀节电化学基本概念第⼆节电解质溶液电导测定与应⽤第三节电解质溶液活度与活度系数第四节可逆电池第五节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第六节可逆电池热⼒学第七节电池种类第⼋节电池电动势测量与应⽤第九节电极极化和过点位第七章化学动⼒学第⼀节反应速率的表⽰与测量第⼆节反应速率⽅程第三节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程第四节反应速率的确定第五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六节典型的复杂反应第七节溶液中的反应第⼋节催化反应动⼒学第九节光化学反应动⼒学第⼋章表⾯物理化学第⼀节表⾯积与表⾯吉布斯能第⼆节弯曲表⾯的性质第三节铺展与湿润第四节溶液的表⾯吸附第五节不溶性表⾯膜第六节表⾯活性剂第七节固体表⾯对⽓体的吸附第九章胶体分散系统第⼀节溶胶的分类和基本特征第⼆节溶胶的制备和净化第三节动⼒学性质第四节光学性质第五节电学性质第六节胶体的稳定性第七节乳状液、泡沫和⽓溶胶第⼗章⼤分⼦溶液第⼀节⼤分⼦溶解结构和平均摩尔质量第⼆节⼤分⼦的溶解特征及在溶液中的形态第三节⼤分⼦溶液的渗透压第四节⼤分⼦溶液的光散射第五节⼤分⼦溶液的流变性第六节⼤分⼦溶液的超离⼼沉降第七节⼤分⼦电解质溶液第⼋节凝胶⼀、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选择部分1. 下列哪些属于热⼒学的研究范畴(B,C )A.体系变化的速率B.体系变化的⽅向判断C.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D.体系分⼦的微观结构★考核知识点:热⼒学研究范畴参见绪论热⼒学研究的是体系的状态、变化⽅向与限度(通过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能判断),不考虑体系变化速率和分⼦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一)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三章1.比表面有哪能几种表示方法?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有哪些异同点?答:A0= As/m或A0= As/V;表面张力又可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二者数值一样。
但一个是从能量角度研究表面现象,另一个是从力的角度研究表面现象;故二者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2.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得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是什么?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
水和NaCl 溶液,所得的液滴数是否相同弯曲液面有附加压力,其最终会将不规则的液面变为圆形或球形;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自由能最低,最稳定;不相同。
3.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角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体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说明,①、②、④、⑤是新相刚形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
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
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4.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
试问当将两管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小球更小,大球更大;最后小泡变成一个与大泡曲率半径相同的弧;由于小泡的附加压力大,所以大泡变大,小泡变小,最后使两泡的曲率半径相同5.因系统的Gibbs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ibs自由能的趋势。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一、复习背景分析1.复习内容及中考要求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重点包括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不可燃、不助燃、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的各个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对各种性质进行综合应用。
2.学生分析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仍感陌生。
特别是当将多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同一道题目中综合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够清楚地分析出整个反应或是现象中所包含的每一点性质。
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仍有待加深,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在总复习课中得以提升。
这也将是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认识2.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3.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产物4.能够主动建构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联系5.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及处理策略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设计相结合学会设计简单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单一题目考察还是觉得比较容易的,但几种性质的综合考察就显得能力不足了,因此,本节课重点在解决学生面对综合题目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上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来四、复习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五、复习教学过程钙都能发生反应。
⑴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⑵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课堂学案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实验室常用 和 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收集装置为 。
验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