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商经营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7.1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徽商经营文化

徽商是一支儒商, 文化品位较高, 是其他商帮难以比拟的。徽商之被称为“徽骆驼”,这与受儒家教育有一定的关来。在徽商的经营观念中, 主要有效益观念、质童观念、名牌观念、信誉观念、法律观念、途程观念。这些大多与经商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徽商的社交文化是“立体”的, 即上自天子, 下至村夫, 都与之相交; 同时, 又是“全方位”的, 即与士农工贾均相与往还。徽商店堂文化既是为招徕顾客, 又是为告诫店内成员。

徽州商帮在三百余年驰骋商场、追逐利润过程中, 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的底蕴较为深厚, 因之, 这一商人群体, 在商业经营中文化品位也比较高。徽商经营文化, 也是蕴藏在“徽州文化”这座宝山中的一块瑰宝。如能经过采掘、提炼和制作, 让它以晶莹璀灿的原貌展现出来, 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商业文化史的内容, 同时, 也能给当前商潮中的“弄潮”者, 在经营活动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儒商”风度和“徽骆驼”精神

徽商既是“儒商”,所以他们在商业经营中,便能表现出儒商风度,亦即为人们所评述的:“询询雅饰,贾而儒者也。”像休商汪坦,虽托游于货利之场,然非义弗取。“其遇物也咸取其直而济之以文雅"。他不仅不牟暴利,而且待人谦和。款商张景文出身于“文学之家”,

徽州商人本着“儒道”经商,不设智巧,不图小利,其结果,往往竟能获得大利。不少人正因此而“家业隆起”、“丰亨豫大”,甚至“坍素封矣”。何以如

此呢?中国的儒家学说,历来主张“义利双行”,并非只讲“义”不讲“利”。但是,义与利的结合,必须以义为前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这句话,在几干年中影响深远。徽州商人悟遵“儒道”,在经商中“非义弗取”,像休商汪德洪那样:“阁道弗干,阁利弗取,询询然贞诸度”。商人经商,不仅取之有“道”,同时还要取之有“度”。能如此,生意自会兴隆,财源必然茂盛。儒家学说,本是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徽州商人则用之于经商,其“灵验”也颇为明显。

徽商不仅被誉之为“儒商”,而且又被称之为“徽骆驼”,以喻其创业之艰辛。产生“徽骆驼”精神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源于“儒道”。儒家学说,向来提倡“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这是孔子提出的。孟子讲的更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那些自幼即接受儒学教育的徽州商人,自认“发大财”为“大任”,于是用以行之于艰难创业,从而在商业征途中,表现出“徽骆驼精神”。

徽州人多是因生计所迫经商,“以为糊口之谋”。但他们大多有一种‘’自立”的心理期望:即人生在世,“不能习举业以扬名,亦当效陶朱以致富。”而要“致

富”就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们在兴家立业中,莫不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徽人重利轻别离”,这是早为人知的事实,也是“徽骆驼精神”又一种表现。他们经商外地,和骆驼负载远行一样,难知时日,难计归程。一般地是“春月持余资出贸什一之利,为一岁计,冬月怀归,有数岁一归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新婚不久,即告别亲人,而外出行贾。同上志载:“邑俗重商,商必远出,出恒数载一归,亦时有久客不归者,新婚之别习以为常。”新婚之后,便久客不归,如果没有“骆驼精神”何以做到!清初,宁都大文学家魏禧,在“出游东南”时,对徽州的习俗作过考察,他说:“新安富甲江南,然人多地狭,故服贾四方者半。土著或初娶妇,出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归,归则孙娶妇而子或不识其父”。

二、经营观念

徽州商帮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大多从小就秉受传统文化教育与滋润,因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而且能体现“儒贾”特色的经营观念,从而丰富了中国商业史中的观念文化。经营观念虽只是商业文化的一个层面,但它对徽商的兴业发家,其作用却不容忽视。而留下来的这笔商业文化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低估。这里,仅将徽商的经营观念,择要略述如次:

(一)效益观念经商都是为了追求利润。“快快发财”则是商人效益观念的反映,也是商人企盼的目标和心理特征。徽州商人大多小本起家,其中有不少人经过5年、10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拼搏于商场,即能“藏锻”数十万、百万乃至千万,这便是商业的高效益。徽州商帮之能“称雄”商界,正是由于他们善于追逐高效益而厚殖资本的。

徽商的效益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地缘效益。徽州商人转毅四方,从观念文化来看,无非是追逐地缘效益,即哪里生意好做?哪里能赚大利?哪里货源充裕?哪里货畅其流?就奔向哪里。这便是所谓“善治生者,不惟任地,且惟择地”。这是有道理的。徽人经商伊始,不过是将山区特产运往外地,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后来,从追求经济效益出发,便逐渐跳出本地这个范围,走南闯北,以谋取高利。例如,徽州的木材商人,本来是以本地所产之木材,运往邻近区域。其后,他们则是有的“贩木湖南”,有的“货木三楚”,有的“采木川黔”。这些产木之地,不仅木材多而且价格便宜,有利可图。盐商也是如此。徽州地近余杭,最初从事盐业经营的商人,大多业盐于两浙。但从明中叶后到清代乾嘉时期,两淮盐业大盛,不少徽州盐商纷纷由两浙迁至两淮。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款人汪道昆,他祖父、伯祖父都是在杭州经营盐业。商人的经营观念是,利润之所在,便是商场之所在,这便是地缘效益。徽州商人尤其善于择地经营,故能很快发家致富。上述汪道昆的“世叔”和黄豹等不过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

行业效益。商场如海,浩瀚无际。那里三百六十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喧闹不一的。商人经商,首先要考虑的便是选择哪一“行”。其着眼点,无非以利润效益为目的。综览有关徽商资料,不难发现,徽商的择业大致有以下几途:1.克绍箕裘,子承父业;2.先是受佣于人,待熟悉本行业的商情、业务后,便独立经营此业;3.本地、本族有巨富者,“宗人”结伙傍依其下,业从其主;4.以自己的技术特长经营其能获得高效益的行业;5.及时逐利,因时择业等等。徽人“善贾”,无论是“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或者是“大贾

则必据都会”,而经营什么行业,都是经过审慎选择的。而在选择好行业之后,便以其敬业精神,善于筹划,精于运作,有不少人便成为同行业的“祭酒”。在经营活动中,创造出行业文化。

集约效益。徽州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以其智力和才能,往往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从事贩买贩卖活动,从而实现了高效益。例如,两淮盐商,其行盐区域主要是在两湖以及沿江各地,这里则是盛产粮食的地区,于是他们的盐船运送食盐抵达口岸后,在回程时,则将湖广的粮食随船运回苏扬等地。史载“淮商载盐而来,载米而去便是实况。这种盐商兼粮商的做法,其经济效益可以想见。再如徽州茶商,大多经营本地所产的茶叶。不少茶商,不只是单一的贩茶,而是集收购、加工、运输、销售以及设立茶庄于一体。这既保证了茶叶的分等质量,又节约了人力、物力,也把握了茶叶的购销季节,实现了预期的效益。有的商人,同时经营各种买卖,实现行业“互补”。

群体效益。商帮是一个松散的商人群体。地域之谊、宗族之亲是维系这个群体的重要纽带。徽人从商,常常采取同宗结伙或同乡结伙的方式,合力经营,追求群体效益。金声在(与款令君书》中,对徽人群体经商的习俗,载之较详。他说:“夫(欺、休)两邑人以业贾故,挚其亲戚知交而与共事,以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数家”。这么多的“亲戚”、“知交”结成群体“终岁客居在外”,这是徽州商帮群体观念的反映。徽商“客居在外”的地.点,可说是全国大都会以及江南、长江两岸、运河沿线的市镇无不有之。其中,是以扬州及其附近县邑的“客居”徽商群体较多。在这里,有不少大姓也是聚族而居的。“如江村之江,丰溪澄塘之吴,潭塘之黄,岭山之程,稠墅潜口之汪,傅溪之徐,郑村之郑,唐模之许,雄村之曹,上丰之宋,棠抛之鲍,蓝田之叶皆是也”。,群体结合从事商业经营,都是为了迫求效益。而且是在追求群体效益的同时,更是为了追求个人效益。所谓“以众帮众,无非亦为已身地也”。徽商的群体效益观念,在中国商业文化史上,堪称别具一格。(二)质量观念商场上的竟争,最突出的是质量竞争。谁的货物在质量上能列为上乘,则就具有竟争力。徽州的一些文化思想品位较高的商人.懂得“质量就是生命”这个基本道理,故能在从事商品交易中,占领市场,历久不衰。最突出的是制药商人和制墨商人,其对质量的重视超过其它行业的经营者。正因为如此,徽州的医学和制墨在全国同行业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和“徽墨”两个流派,其遗风余韵流传至今。新安的药业中声名显赫者为“保和堂丸散”。考其由来,始自唐代陆宣公,数十传而至明朝,“而陆氏之歧黄益以有名于天下。其制合丸散,非特经一、二人之心思,三五年之撰造。凡其先达诸公无不研究斯道,阅数百年升卢扁之堂者前后相望。”以致“保和堂丸散”在“江浙闽广间,全活不可胜纪。”而且陆氏制成的这一成药,“不随世人将就贸易”,以牟取暴利,而是“药有定价,宁薄而售,世不二价以拘人”。“保和堂丸散”经过几十代人的研制、改造,其目的,还是在追求质量的提高。保和堂丸散能传几百年,主要也是它的质量能饮誉海内。

徽墨始创于五代南唐,宋代的潘谷,以其所制之墨精而被称为“墨仙”。至明代,“徽州墨商甚多,其著名者,则国初之查文通,龙忠迪、方正、苏眉阳,嘉(靖)万(历)之罗小华、汪中山、邵青丘、青丘子格之、方于鲁、程君房、汪仲喜、吴左于、丁南羽父子”;这些制墨名家,在质量考究上,无不细心制作,精益

求精。他们都是“模出新裁,法传古雅”,“督之以工良艺巧,藏之为国宝家珍”,故徽墨“专美海内”。徽商在其它商品经营中,同样注重商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