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65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章名:03|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 D.叶酸答:D2.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答:A3.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般为()A.0.5% B.1.5% C.2.5% D.5% 答:B4.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答:C5.一般酵母菌活宜的生长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 答:A6.一般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 答:D7.放线菌一般适合生长在pH值为()的环境中。
A.7.0-8.0 B.7.5-8.5 C.4.0-6.0 D.6.0-8.0 答:B8.葡萄糖和果糖等营养物进入原核生物细胞膜的机制是通过()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送 D.基团移位答:D9.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答:D10.对多数微生物来说,最适宜的碳源是()A.C?H?O?N类B.C?H?O类C.C?H类D.C?D类答:B11.在C?H?O类化合物中,微生物最适宜的碳源是()A.糖类B.有机酸类 C.醇类 D.脂类答:A12.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A.pH值B.渗透压C.氧化-还原势D.水活度答:C13.要对细菌进行动力观察,最好采用()A.液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脱水培养基答:C14.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源物质是()A.蔗糖B.葡萄糖C.半乳糖D.淀粉答:B1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答:A16.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EMB 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答:C17.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移位答:A18.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A.逆浓度B.需载体C.不需能量D.选择性强答:C19.对促进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需要渗透酶参与,促进扩散不需要 B.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促进扩散相反 C.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较多,促进扩散需要能量较少D.主动运输被转运物质性质发生改变,促进扩散的物质性质不变答:B)20.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马铃薯培养基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答:C21.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A.天然培养基B.半合成培养基C.合成培养基D.加富培养基答:A22.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A.碳源B.氮源C.凝固剂D.生长调节剂答:C23.培养真菌时,培养基常加0.3%乳酸,其目的是()A.提供能源B.提供碳源C.调节pHD.三者都答:D24.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A.光能自养型B.化能自养型C.光能异养型D.化能异养型答:D25.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加富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普通培养基答:AA 主动运输B 促进扩散C 基团移位D 单纯扩散26.在鉴别性EMB 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A.棕色B.无色C.粉红色D.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答:D27.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A.天然培养基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B28.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 值的变化,通常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 值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答:A29.发酵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A.O2 B. CO2 C.无机物 D.有机物答:D30.酵母菌在()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A.有氧B.无氧C.有二氧化碳D.有水答:B31.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A.EMP 途径B.HMP 途径C.ED 途径D.PK 途径答:A32.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可以用()调节机制解释。
微⽣物⽣理学复习⼤纲第三章微⽣物营养与物质运输1、微⽣物六⼤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长因⼦、⽆机盐2、微⽣物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膜泡运输3、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的异同单纯扩散: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即基于分⼦的热运动⽽进⾏的物质运输过程。
当外界的营养物质的浓度⾼于细胞内该物质的浓度时,通过扩散作⽤使物质进⼊细胞内促进扩散:是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与被动运输不同的是,这种形式需要⼀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参与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主动运输过程不仅像促进扩散⼀样需要载体蛋⽩,⽽且还需要能量。
基团转移:许多原核⽣物还可以通过基团转移来吸收营养物质。
在这⼀过程中营养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时发⽣化学变化。
这种运输⽅式也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分⼦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通过载体实现,⼤分⼦和颗粒物质的运输则主要通过膜泡运输。
第五章⾃养微⽣物的⽣物氧化1、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环式光和磷酸化与⾮环式的异同:环式光合磷酸化:是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种原始产能机制,可在厌氧条件下进⾏,产物只有ATP,⽆NADP(H),也不产⽣分⼦氧,是⾮放氧型光合作⽤。
环式光和磷酸化:⾼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不同,它们可以裂解⽔,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能⼒。
它们含有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这两个系统偶联,进⾏⾮环式光合磷酸化。
特点是不仅产⽣ATP,⽽且还产⽣NADP(H)和释放氧⽓,是放氧型光合作⽤第四章、异氧微⽣物的⽣物氧化(⼀)EMP 途径因葡萄糖是以1,6-⼆磷酸果糖(FDP)开始降解的,故⼜称双磷酸⼰糖途径(HDP ),这条途径包括⼗个独⽴⼜彼此连续的反应。
其总反应是:C6H12O6+2(ADP+Pi+NAD+)→2CHCOCOOH+2(A TP+NADH+H+)葡萄糖经EMP途径⽣成两分⼦丙酮酸,同时产⽣两个A TP,整个反应受ADP、Pi和NAD +含量的控制。
第三章微生物营养一.选择题:1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2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3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答:( )4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构成细胞物质B.提供能量C.A,B两者答:( )5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碳素物质B.氮素物质C.水答:( )6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酵母菌B.蓝细菌C.苏云金杆菌答:( )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所需碳源不同C.所需氮源不同答:( )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需要消耗能量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答:( )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答:( )10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微量元素B.氨基酸和碱基C.维生素D.B,C二者答:( )11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B.C源C.N源答:( )12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单纯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答:( )13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A.糖类物质B.碳酸盐C.农副产品答:( )14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10%B.30%C.50%D.70%答:( )15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C源B.N源C.生长因素D.A,B,C都提供答:( )16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细菌B.放线菌C.真菌答:( )17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厌氧菌B.兼性厌氧菌C.好氧菌答:( )18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A.厌氧菌B.兼性厌氧菌C.好氧菌D.A和B答:( )19缺少合成AA能力的微生物称为:A.原养型B.野生型C.营养缺陷型答:( )二.判断题:20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N作N源。
章名:03|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D.叶酸答:D2.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答:A3.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般为()A.0.5%B.1.5%C.2.5%D.5%答:B4.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C5.一般酵母菌活宜的生长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答:A6.一般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答:D7.放线菌一般适合生长在pH值为()的环境中。
A.7.0-8.0B.7.5-8.5C.4.0-6.0D.6.0-8.0答:B8.葡萄糖和果糖等营养物进入原核生物细胞膜的机制是通过()A.单纯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送D.基团移位答:D9.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答:D10.对多数微生物来说,最适宜的碳源是()A.C•H•O•N类B.C•H•O类C.C•H类D.C•D类答:B11.在C•H•O类化合物中,微生物最适宜的碳源是()A.糖类B.有机酸类C.醇类D.脂类答:A12.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A.pH值B.渗透压C.氧化-还原势D.水活度答:C13.要对细菌进行动力观察,最好采用()A.液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脱水培养基答:C14.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源物质是()A.蔗糖B.葡萄糖C.半乳糖D.淀粉答:B1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答:A16.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EMB 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C17.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答:A18.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A.逆浓度B.需载体C.不需能量D.选择性强答:C19.对促进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需要渗透酶参与,促进扩散不需要B.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促进扩散相反C.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较多,促进扩散需要能量较少D.主动运输被转运物质性质发生改变,促进扩散的物质性质不变答:B20.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马铃薯培养基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答:C21.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A.天然培养基B.半合成培养基C.合成培养基D.加富培养基答:A22.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A.碳源B.氮源C.凝固剂D.生长调节剂答:C23.培养真菌时,培养基常加0.3%乳酸,其目的是()A.提供能源B.提供碳源C.调节pHD.三者都答:D24.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A.光能自养型B.化能自养型C.光能异养型D.化能异养型答:D25.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加富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普通培养基答:AA 主动运输B 促进扩散C 基团移位D 单纯扩散26.在鉴别性EMB 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A.棕色B.无色C.粉红色D.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答:D27.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A.天然培养基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B28.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 值的变化,通常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 值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答:A29.发酵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A.O2B. CO2C.无机物D.有机物答:D30.酵母菌在()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A.有氧B.无氧C.有二氧化碳D.有水答:B31.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A.EMP 途径B.HMP 途径C.ED 途径D.PK 途径答:A32.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可以用()调节机制解释。
第3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3.1课后习题详解1.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生长因子有何区别?答: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的区别如下:(1)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
微量元素主要是无机元素,分子量较小,来源于外界环境,人体一般不能自身合成。
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环境内稳态的重要物质,体内微量元素过多会导致机体中毒,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疾病。
(2)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
生长因子是有机物质,分子量较大,一般可自身合成,但某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
生长因子可调节机体的各种代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激活或导致失活。
2.比较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4种方式的异同。
答: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4种方式分别是: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这4种方式的异同点包括:表3-1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异同点3.深刻理解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答: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1)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还是有机碳化合物可将微生物划分为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
(2)根据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来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化能型微生物和光能型微生物。
两种划分依据结合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四类。
4.配制培养基为什么必须调节pH?常用来调节pH的物质有哪些?答:(1)配制培养基必须调节pH的原因①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值不同,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调节pH值。
②由于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引起pH值下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
为了尽可能地减缓在培养过程中pH值变化,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一定的缓冲物质,通过培养基中的这些成分发挥调节作用,从而调整pH值。
(2)常用来调节pH的物质①磷酸盐类以缓冲液的形式发挥作用,通过磷酸盐不同程度的解离,对培养基pH值变化起到缓冲作用。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一、选择题1、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中,营养物质会发生结构上变化的一种是(D)A、被动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运输2、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 C )A、吸收B、排泄C、营养D、繁殖3、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A )A、被动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运输4、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中,不需要运载酶的一种是(A)A、被动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运输5、在某些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以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 B )A、人工培养基B、选择性培养基C、特异性培养基D、半合成培养6、下列不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B)A、氨基酸B、矿质元素C、嘌呤碱基D、维生素7、常用作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的是( C )A、硅胶B、明胶C、琼脂D、卡拉胶8、电子供体和受体都是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 D)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酿造D、发酵9、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B)A、乙酸B、乙醇C、乳酸D、甘油10、酵母菌的第二型发酵,主要产物是(D)A、乙酸B、乙醇C、乳酸D、甘油11、细菌对葡萄糖的氧化,是将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后,产生38分子ATP,此过程称作(B )呼吸。
A、厌氧B、需氧C、发酵D、兼性厌氧二、填空题1、生物能量代谢的实质是ATP 的生成和利用。
2、从功能分类,伊红美蓝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鉴别培养基。
3、几种生物氧化类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底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受体。
三、判断题(×)1、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 2、将在微生物作用下HNO3转化为NH3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3、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4、EMP途径和HMP途径在大部分微生物体内可截然划分开。
(√)5、ED途径是糖类一个厌氧降解途径,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广泛。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2.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
4.化能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碳化合物为能源,碳源和供氢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的微生物。
5.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以CO2为碳源生长的微生物。
6.光能自养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供氢体是还原在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
7.光能异养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营光合生长的微生物。
8.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9.呼吸作用:指从葡萄糖或其他有机基质脱下的电子(氢)经过一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分子氧或其他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
10.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11.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12.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生物中除了乳酸外还有一些乙醇(或乙酸)等产物的发酵。
13.生物固氮:微生物将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14.硝化细菌:能利用还原无机氮化合物进行自养生长的细菌称为硝化细菌。
15.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或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细菌。
16.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一类利用动物体、植物体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其特点是成分复杂、营养丰富,但不知其确切的化学组分,价格便宜,适合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生产代谢产物之用。
17.组合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又称合成培养基,。
是一类按微生物营养要求设计的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优点是成分精确、重演性高,缺点是配制麻烦、价格较贵。
《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清单一、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微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要生长、繁殖和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就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
它们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碳源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重要元素,就像我们盖房子需要的砖头一样。
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非常广泛,包括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
有机碳源像葡萄糖、蔗糖、淀粉等,是微生物最喜欢的“美食”;无机碳源则有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2、氮源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关键元素。
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氮源有铵盐、硝酸盐、氮气、有机氮化合物(如蛋白胨、牛肉膏等)。
3、能源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能源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如葡萄糖)和光能(某些光合微生物利用)。
4、无机盐无机盐虽然需求量不大,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却至关重要。
比如,磷是核酸和磷脂的组成成分;硫是某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组成元素;铁是细胞色素和酶的辅基。
5、生长因子这是一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有机物质,像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二、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散这是一种简单的方式,营养物质通过浓度差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进入微生物细胞。
但这种方式效率比较低,只能运输一些小分子物质。
2、促进扩散在细胞膜上有一些特殊的蛋白“帮忙”,加速了营养物质的扩散,但同样不能逆浓度运输。
3、主动运输微生物“主动出击”,通过消耗能量,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这是微生物获取营养的重要方式。
4、基团转位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糖,通过这种方式运输时会发生化学变化。
三、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细菌细菌的营养需求比较多样,有的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有的则需要复杂的有机物质。
例如,自养型细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而异养型细菌则需要有机碳源。
2、真菌真菌通常需要有机碳源和氮源,对生长因子也有一定的需求。
3、病毒病毒比较特殊,它们自己不能独立获取营养,而是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和代谢系统来进行复制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