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
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 温约下降 0.6 ℃。因此垂直自然
形成 拔升高而变化,形成垂直气 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原因 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 域分异
垂直变化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
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分异 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少
马达加斯加岛东 部、巴西东南部、 热带草原带 澳大利亚东北部
纬度较低;来自
热带雨林带
海洋的信风的 迎风坡;沿岸有
暖流流经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 带针叶林带
缺失
南半球相应纬 度几乎全为海 洋
天山、昆仑山山麓 地带
温带荒漠带
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 地下水丰富
-26-
3.(2017·全国Ⅰ卷)(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 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 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 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 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 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典型 地区
低纬 度和 高纬 度地 区
中纬 度地 区
-11-
一
二
三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2-
一
二
三
二、垂直地域分异
例2(2016·全国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
-8-
一
二
三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D)
A.用地类型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28-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 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 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 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第1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2017年4月4—6日,我国国家领导人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
欧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赫尔辛基所处自然带为( B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苔原带
2.该自然带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其他大洲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C )
-5-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 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第5~7题。
-6-
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C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7.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 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B)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23-
(2018·广西桂林中学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 (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 大沙丘以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 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 第1~2题。
-24-
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C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
一
二
三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 素 对雪线高低的影响
全球各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热量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 雪线高;赤道地区比副热带地区雪线低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 该山地理位置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 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 累积量相对较少。该海拔处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 于累积,A项错;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 系,B项错;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C项正确;地表 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D项错。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3-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第 3~4题。
-4-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B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不太可能有如此大的差异,C项错。主干道两侧为不同的城市管理
区,造成数年后隔离带的生长状况不同,D项正确。第(3)题,题干中
要求的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因素,常绿灌木需要全年有足够
的热量,且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城
市路边种植,冬季均要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过冬,故A项正确。
-10-
-7-
一
二
三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例1(2017·全国Ⅰ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 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 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所示。
地区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现实状况)
形成原因
南美大陆西岸 3°S~30°S
自北向南依次为 热带雨林带、热带 草原带和热带荒 漠带
热带荒漠带 呈狭长带状 分布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 素
成因分析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图示
由赤道 到两极 的地域
热量 (太阳
分异 辐射)
太阳辐射由
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热量为基础
从沿海 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
水分 (海陆 位置)
水分条件从 沿海向内陆 平行于海 垂直于海 递减,即以 岸线延伸 岸线更替 水分为基础
-27-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 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 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的原因。(6分)
-18-
一
二
三
三、非地带性现象
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 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19-
一
二
三
图 2 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 (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 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是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简析 其原因。
地原生植被,而“杂树丛生”,这些杂树为原生植物,应以杂树为判断
当地植物的标准,A项错。第(2)题,读图文材料可以确定图片景观是
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因此用地类型相
同,A项错;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
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差异,B项错;同一城市同一道路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