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1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42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一、本文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以揭示其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宗教是一种涉及信仰、价值和灵性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解答。
在宗教中,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指引和保护他们,这种力量被视为神的意志或启示。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人们必须相信某种超越自身认知的存在,并对其持有敬畏和崇敬的态度。
价值:宗教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与信仰密切相关,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价值观念可能包括善良、宽容、平等、公正等。
灵性:宗教还涉及到人们的灵性生活,包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
理性和经验:许多宗教都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信仰和实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被认为是上帝所启示给人类的真理,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辩证和相对主义:有些宗教坚持辩证和相对主义的立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和错误,只有相对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思想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体系。
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一些宗教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如预言、仪式、符号等。
这些元素旨在传达某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信息或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本文概述了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因此,对于宗教的研究和讨论应该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二、宗教的本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如祈祷、礼拜、诵经等)得以表达。
宗教的本质及其分类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神职人员,有众多的信徒。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宗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产生的。
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所产生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一方面来自人们对剥削制度巨大压力的恐惧,在无力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的情况下,把命运寄托于"来世"和"天国",寄托于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另一方面则是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无法抗拒,人们只能安于现状,忍受现实的苦难,以换取来世的幸福。
对于宗教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尽管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度不尽相同,但是各地区的宗教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从较原始的形式发展为较现代形式,因此,宗教可分为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宗教还可分为多神宗教和一神崇拜宗教;按照宗教信仰的广泛程度还可分为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这三大宗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形成的,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已流传到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信徒成为世界性宗教。
1、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大自然是原始时代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是原始人群初期的宗教形式之一。
由于原始人各部落所依赖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对大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不同。
山神是山地部落人群主要崇拜对象。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发布时间:2021-04-21T13:56:12.82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李琰[导读] 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李琰摘要: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关键词:宗教;本质;基本要素;逻辑结构一、宗教的本质(一)以神为中心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和规定宗教的定义很明显,机构化的各种传统宗教都把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信教的中心和基础。
假如我们问犹太人:宗教是什么?他说:宗教是相信上帝的耶和华。
若问及基督徒或穆斯林,他会将信仰上帝、基督或真主作为宗教的基本内容。
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宗教通常都是机构化的信仰和崇拜神灵,所不同的,只是赋予神的神性各有不同。
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没有‘宗教’这个词,这个外来词来源于印度佛教。
佛学以佛陀的话为教,以弟子的话为宗。
宗派是指宗派对佛陀及其弟子的教义的崇敬和敬仰。
目前我们所用的“宗教”一词,起源于西文的“erliigon”,本意甚多,难于说清,在传统上主要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对此,古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宗教信仰与文化作业指导书第一章宗教信仰概述 (2)1.1 宗教信仰的定义与特征 (2)1.2 宗教信仰的类型与分布 (2)第二章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3)2.1 宗教与文化互动的历史进程 (3)2.2 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4)2.3 文化对宗教的塑造作用 (4)第三章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 (4)3.1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4)3.2 宗教信仰对道德伦理的影响 (5)3.3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冲突与融合 (5)第四章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6)4.1 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6)4.2 宗教信仰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6)4.3 社会变迁对宗教信仰的冲击与适应 (6)第五章宗教信仰与政治权力 (7)5.1 宗教信仰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7)5.2 宗教信仰对政治权力的影响 (7)5.3 政治权力对宗教信仰的调控与利用 (7)第六章宗教信仰与经济生活 (8)6.1 宗教信仰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8)6.1.1 宗教信仰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8)6.1.2 宗教信仰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8)6.2 宗教信仰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9)6.2.1 宗教信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6.2.2 宗教信仰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9)6.3 宗教信仰与经济生活的互动 (9)6.3.1 宗教信仰对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 (9)6.3.2 经济生活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9)第七章宗教信仰与教育 (10)7.1 宗教信仰与教育的关系 (10)7.2 宗教信仰对教育的影响 (10)7.3 宗教信仰与教育的融合与冲突 (10)第八章宗教信仰与艺术 (11)8.1 宗教信仰与艺术的关系 (11)8.2 宗教信仰对艺术的影响 (11)8.3 宗教信仰与艺术的互动 (12)第九章宗教信仰与科技 (12)9.1 宗教信仰与科技的关系 (12)9.2 宗教信仰对科技的影响 (13)9.3 宗教信仰与科技的冲突与融合 (13)第十章我国宗教信仰与文化政策 (13)10.1 我国宗教信仰的现状 (13)10.1.1 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14)10.1.2 宗教信仰的普及程度 (14)10.1.3 宗教信仰的规范化管理 (14)10.2 我国宗教信仰与文化政策的关系 (14)10.2.1 文化政策对宗教信仰的引导作用 (14)10.2.2 宗教信仰对文化政策的反馈 (14)10.3 我国宗教信仰与文化政策的实践与展望 (14)10.3.1 宗教信仰与文化政策的实践 (14)10.3.2 宗教信仰与文化政策的展望 (14)第一章宗教信仰概述1.1 宗教信仰的定义与特征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个体与群体对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以及宇宙人生的认知与敬畏。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把字母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25分)1.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a. 哈勃b. 伽莫夫c. 爱因斯坦d. 康德2.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汉语b. 阿拉伯语c. 英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d. 文化上的不适应4.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5.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b.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c.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d.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6.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廉价性、实用性d.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7.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森林资源b. 矿产资源c. 人力资源d. 土地资源8.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b.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a.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京都议定书》d.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0.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重难点“精讲”】一、宗教的本质1。
宗教的起源(1)自然压迫一认识根源。
人们不知道事物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因,用幻想的方式寻求变化的动因,把世界的变化,归为外在的、超自然虚幻的神秘物,人们对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观念.由此可见,宗教并非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原始社会本期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
(2)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一一社会根源一方面人们无法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对于人们来讲,这沉重的社会压迫和剥削较之原始时代的洪水、地震、猛兽吞噬等自然压迫更重,只好把命运寄托在”来世”、"天国",寄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也需要宗教,作为麻醉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命中注定,不可抗拒。
2.宗教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知识拓展】: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但由于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地理和民族特点以至历史传统的不同,各种宗教的形成和特点也不相同。
在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二、宗教的社会作用1.宗教的消极作用(1)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3)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宗教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板书)(1)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3)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知识拓展】:宗教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是主流.这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了它主要起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三、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知识拓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意义第一篇:宗教的本质和社会意义在唯物主义无神论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宗教虽然在法律上被尊重和保护,但是在主流的意识形态中,宗教被看作“封建迷信”的文化遗存。
然而,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宗教存在?宗教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并不是人们也包括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们都清楚了解的。
下面我尝试探讨一下关于宗教的这些基本问题:“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上面是《百度百科》对宗教的基本定义。
我觉得宗教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还是人类的本性必然表现的形态。
人类是靠精神活动支配社会活动及个人行为的高级动物。
动物是靠本能生理欲求支配活动的动物。
而宗教的主要特点就是靠共同的精神信仰来集合人群,并要求人们遵循一定的宗教教义来规范个人的行为和观念。
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所有的正常人类都有信仰【对真理的信仰】。
就连所谓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和“科学主义”者们也不例外。
因此,只要你信仰某个主义,你就是信仰宗教。
你说别人的宗教信仰是“封建迷信”,其实你比人家更“封建迷信”!因为除去宗教的名称,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教义。
离开了教义,宗教就没有了内涵。
所以,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类精神活动和道德行为的基础性指导原则【教义信仰】。
换句话说,宗教教义就好比电脑的源代码程序。
源代码程序是电脑的“灵魂”,是电脑的一切运算记忆功能活动的基础。
人类若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人的本性,与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类的后天患的精神分裂症和忧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丧失了信仰或信仰混乱。
因此,宗教对人类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宗教是人类精神【灵魂】活动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没有宗教信仰,人类社会就会崩溃,陷入无边的混乱,与禽兽界没有本质的区别。
3.宗教的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信仰和传播这种虚幻观念的专门组织.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其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信仰者相信这种神秘力量超越一切并统摄万物,拥有绝对权威,主宰着自然和社会的进程,决定着人世的命运及祸福,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境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引申出与之相关的信仰认知和礼仪活动2.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现实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宗教在对抗阶级社会里是人民的鸦片."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而且根据我们的考察这还并不是它们相互关系的主流。
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
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
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
本文就是试图对宗教与科学这种复杂关系作初步的说明。
在人类社会,自从文明产生可以说宗教就伴随着产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几大宗教都有着一千多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科学尤其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现代科学,其历史则要短得多。
宗教概论★宗教:1、宗教一般知识:宗教的产生、宗教的本质、世界流行宗教、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与封建迷信、邪教区别;2、我国宗教知识:我国五大宗教、我国宗教的特点、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宗教的本质①首先,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其次,宗教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二、宗教的产生(1)自然根源:自然压迫的产物(2)社会根源:阶级压迫和剥削三、世界三大宗教四、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本质决定了宗教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1)消极作用A、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古埃及的法老自称为王国的保护神——太阳神之子,统治权来自太阳神。
)B、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8次十字军东征,造成横尸遍野,赤地千里。
)C、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D、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在中世纪,天主教专门设立了宗教裁判所,在欧洲各国被教会迫害致死的五百多人中,有大量是因接受科学思想而被烧死的。
)(2)积极作用A、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曾作为农民运动的旗帜(16世纪德国农民闵采尔利用宗教来作为反对诸侯、贵族和僧侣的旗帜。
)B、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08北京开幕式上的敦煌飞天表演)C、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3)宗教与封建迷信(4)宗教与邪教☆重要性崇尚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崇尚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是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迎接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崇尚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是新世纪赋予社会主义接班人振兴中华的客观要求五、我国存在多种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唯一土生土长)六·、我国宗教的特点(1)长期性(2)群众性(3)民族性(4)国际性七、国宗教状况的变化(1)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消灭。
(2)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的宗教事业。
(3)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教徒的爱国组织。
《宗教社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总论一、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1.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结合了宗教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专注于研究宗教现象与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
宗教社会学的主要性质包括:- 学术性:宗教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它追求客观、理性的研究方法。
- 交叉性:宗教社会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
- 实践性: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政策制定、社会管理等领域。
2.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宗教社会学具有以下特点:- 实证性:宗教社会学依赖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支持理论。
- 多维性:宗教社会学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宗教现象,包括个体信仰、群体行为、组织结构等。
- 动态性:宗教社会学关注宗教随时间变化的社会过程和功能。
- 相对性:宗教社会学认识到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和相对性,避免以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宗教。
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宗教信仰:个人和群体的信仰内容、信仰形成和变迁。
- 宗教行为:宗教实践、仪式、节日庆典等。
- 宗教组织:宗教团体、教会、寺庙等组织结构和管理。
- 宗教制度:宗教的法律、规则、传统等制度性因素。
- 宗教文化:宗教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影响。
2.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包括:- 宗教与社会结构:研究宗教如何影响社会分层、社会阶级和社会群体。
- 宗教与社会变迁:探讨宗教在社会变革、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 宗教与社会控制:分析宗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行为和价值观。
- 宗教与社会化:研究宗教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如身份认同、道德教育等。
- 宗教与心理健康:探讨宗教信仰和实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宗教社会学的发展1. 宗教社会学的形成宗教社会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