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的药物保守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及中药生化汤联合治疗植入性胎盘的疗效。
方法:将41例胎盘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9例,给予MTX治疗,方法为50mg隔日肌内注射3次,并于注射MTX后12~24 h内加用甲酰四氢叶酸(CF)解毒,同时每天给予中药生化汤(加减)口服;对照组22例,仅采用口服中药生化汤(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前血清β-HCG值、宫腔内病灶面积大小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定期复查B超和血清β-HCG水平直至正常。
结果:经治疗1周及2周后复查,研究组血清β-HCG值均较前次检查结果明显下降(P<0.001),宫腔内残留胎盘组织面积也较前次检查结果明显缩小(P<0.001),与同期对照组血清β-HCG值及宫腔内残留庭盘组织面积相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研究组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
结论:MTX肌内注射联合中药生化汤治疗胎盘植入,其效果较单纯应用中药生化汤治疗疗效更佳,可以有效治疗植入性胎盘,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
【关键词】甲氨蝶呤;生化汤;植入性胎盘;血清β-HCG;产后出血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thotrexate connecting biochemistry soup in placenta implantation LI Miao,XU Xiao-feng (Shilong Boa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32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ethotrexate connecting biochemistry soup for placenta implantation.MethodTotal 41 patients with placenta implan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group(n=19) and the control group(n=22).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50 mg methotrexate (MTX) into muscle every other day.Leucovorin injection was used to prevent harmful effects of MTX in 12~24 hours after MTX injection,and biochemistry soup was taken orally every day.Control subjects were just treated with biochemistry soup.No differences of serum β-HCG level and area of residues of placenta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ResultsAfter one or two weeks′ treatment,serum β-HCG level decreased and was low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01). Area of residues of placent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01).Meanwhile,the time of serum β-HCG level decreased to norma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01).ConclusionMTX injection into muscle connecting biochemistry soup in placenta implantation can retain the uterus to the great extent,also the fertile ability.Key Words:Methotrexate;Biochemistry soup;Placentaimplantation;β-HCG;Postpartum hemorrhage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但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足月分娩或中期妊娠引产时,在第三产程中,当胎盘不能完全剥离时,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产后大出血,严重时危及产妇生命。
初产妇胎盘植入的处理方案比较研究临床资料初产妇平产后发现胎盘植入,面积7cm×5cm,现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因B超显示植入部分血流丰富,出血2300ml,因第1胎,拒绝切除子宫。
单独米非司酮治疗无效,最后可能子宫不保。
建议甲氨蝶呤(MTX)治疗,患者拒绝。
处理方案方案认知。
胎盘植入:可发生致命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处理关键是控制出血。
方法包括子宫切除和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方法。
后者又可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保守治疗。
方案比较(1)药物保守治疗。
适应证: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时,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出血且出血不多的植入性胎盘患者。
常用药物:目前报道用于治疗植入性胎盘的药物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氟尿嘧啶、天花粉等。
①5-氟尿嘧啶。
常用剂量及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5-氟尿嘧啶,单次剂量250~300mg,1周2次,500~600mg为1个疗程。
或5-氟尿嘧啶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1次/日,共7天。
注意事项:5-氟尿嘧啶毒副作用大,局部给药可明显减少毒副作用。
用药期间应监测血象、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
疗效评价:5-氟尿嘧啶也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可以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DNA合成及细胞复制,滋养细胞对其特别敏感,用氟尿嘧啶后可使胎盘绒毛坏死、脱落。
目前也有5-氟尿嘧啶治疗胎盘植入的相关报道。
②天花粉。
常用剂量及方法:常规行天花粉皮试,取皮试液(0.05mg/ml)0.1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ml,吸取其中0.1ml 再稀释至1ml(即天花粉蛋白0.5μg/ml);抽取该液0.051 ml作皮下注射,如皮试阴性,再用安瓿内剩余的皮试液即0.0451 mg/0.91 ml作肌内试探注射,观察2小时,如血压、心率等正常,再注射天花粉针1.21 mg。
注意事项:天花粉是一种异体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
用药前需作皮试,皮试阴性者方可应用。
疗效评价:天花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天花粉蛋白,是从葫芦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植物蛋白,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及中期妊娠,也可用于植入性胎盘。
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7年第04期胎盘植入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孕卵着床部位蜕膜即构成屏障作用的底蜕膜缺陷,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引起产时、产后大出血的一种产科急症。
美国报道的发生率由1985年的0.08%上升至2005年的0.3%。
国内发病率报道不一,2004年北京妇产医院报道为1/1000。
近3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增长,人工流产、引产病例增多,胎盘植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率增加了10倍。
对于产前影像学检查怀疑胎盘植入患者,要在术前或产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制定完善的手术预案及抢救预案、充分备血、详细的病情及处理方法告知等。
对于出血凶猛、休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单位血源不足时,子宫切除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对于生命体征稳定、出血不多的胎盘植入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所谓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就是利用各种治疗手段保留子宫,进而最大可能地保留妇女远期生育能力。
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少,不危及生命。
(2)无感染或易感征象。
(3)肝肾功能及凝血机制正常。
(4)有保留子宫意愿,且了解保守治疗局限性及并发症。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包括单纯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本文对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单纯保守治疗所谓单纯保守治疗是针对无出血的胎盘植入患者,断脐后将胎盘置于原位暂不行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排出或变小吸收。
1995年Komulainen等曾报道了2例单纯保守治疗成功的胎盘植入病例,采用广谱抗生素及缩宫素分别治疗3周及11d后出院,均于4个月后检查宫腔内未见胎盘,哺乳期后月经复潮;1例5年后妊娠时再次诊断为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切除,而另1例1年后妊娠时亦发生胎盘滞留,但较易剥离。
2011年Steins Bisschop等对胎盘植入单纯保守治疗病例进行荟萃分析,其中287例胎盘植入病例中子宫切除55例,切除率19%;49例胎盘植入病例有44例月经恢复,恢复率90%;36例胎盘植入病例中有24例再次妊娠,再次妊娠率为67%。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临床疗效。
方法米非司酮片100 mg口服连续5 d,mTχ20 mg肌内注射连续5 d。
注射mTx24小时后加用四氢叶酸25 mg肌内注射连续5 d,以降低mTx的毒副反应。
结果60例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均获成功,无一例因治疗无效出现产后出血而需介入治疗或切除子宫。
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安全、可靠,并减少了产时子宫切除机率。
【关键词】胎盘植入;药物治疗;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胎盘植入是胎盘在子宫内壁的异常附着,可以引起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
胎盘植入及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两个常见的原因[1,2],为减少剖宫产时因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的机率。
现将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植入,给予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从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剖宫产术时发现的胎盘植入,植入面积平均约22 cm2,且植入面无感染,植入胎盘未穿透子宫壁,术中尽可能取除突出宫内膜表面的植入胎盘,并常规送病检,局部出血者,用“0”号可吸收线,“8”号缝合止血。
术中谈话告之家属病情,签属知情同意书,术后病检证实:符合胎盘植入者,给予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以观察临床疗效。
1.2 一般情况60例患者,年龄22~36岁,多次人流史10例,前置胎盘20例,前次剖宫产史加前置胎盘28例,无诱因2例。
1.3 药物保守治疗标准①术中宫缩好,胎盘植入面积不大;②局部没有感染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③部分或楔形切除植入的胎盘、局部“8”字缝合无出血。
1.4 治疗剖宫产术后常规给予抗炎、缩宫治疗,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正常。
病检结果证实为:符合胎盘植入者,给予mTx20 mg 肌内注射,1次/d。
同时加服米非司酮片100 mg,1次/d,连续5 d,24 h后加用四氢叶酸25 mg 肌内注射1次/d,连续5 d,以降低mTx的副反应。
药物保守治疗胎盘植入3例发表时间:2014-06-06T10:03:4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江玉华[导读]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胎盘就像大树长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扎根于子宫肌壁内。
江玉华(内蒙古赤峰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024000)【摘要】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胎盘植入时子宫剥离面出血凶险,往往需要切除子宫;对于一些植入浅、出血少、有生育要求需要保留子宫的妇女,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是否为适应症,要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需要检验、病理、彩超的配合,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胎盘植入药物保守治疗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76-02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胎盘就像大树长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扎根于子宫肌壁内,胎盘的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时会损伤子宫基层。
产时或术中发现胎盘不能剥离,徒手剥离时发现胎盘部分或全部与子宫壁相连,不能分离,可确诊为胎盘植入[1]。
根据病情分三类: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
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多合并胎盘前置,病情凶险,短时发生大量出血,处理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生命,切除子宫是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植入浅、面积小、出血少、有保留子宫愿望的妇女,保守治疗就显得很可贵。
我院近两年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胎盘植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选三例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1)病例1 经产妇,自然产一次,人流一次,本次孕39周自然分娩一女活婴,产后15分钟牵拉脐带,按压宫底,胎盘未娩出,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回缩,出血不多,给子宫按摩及药物加强宫缩处理,30分钟后胎盘仍未娩出,考虑胎盘粘连。
米非司酮用于胎盘植入保守治疗3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
方法术后经产后2小时起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一次共6次,治疗过程中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治疗后1周(出院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 32例口服米非司酮的,均无任何明显副反应,治疗过程中亦未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和阴道多量流血,治疗确切,治疗前后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
结论口服米非司酮作为胎盘植入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治疗方法,因其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胎盘植入为胎盘绒毛穿入宫壁肌层【1】,被认为是由于Nitaluch界面或是蜕膜的海绵层缺失或缺陷所致,从而导致胎盘异常侵袭性种植。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次数增多,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及诊断率亦呈上升趋势。
以往,遇到胎盘植入,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对产妇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治疗32例胎盘植入患者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治疗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分娩总数近10800例,其中胎盘植入35例,除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余32例均采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获得成功。
32例产妇年龄22岁~39岁,孕周36周~43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2例。
孕次最少2次,最多8次。
合并前置胎盘者6例,孕早期保胎治疗者4例。
24例剖宫产中,术中直视下胎盘不能剥离,8例阴道分娩,徒手剥离胎盘困难。
胎盘植入面积最小2cm×3cm,最大7cm×8cm。
产后出血量30例<500ml,2例600ml(其中一例系疤痕子宫有3次人流史的剖宫产术,另一例系第一产后有5次人工流产史的阴道分娩)。
32例均在剥离胎盘后予刮匙搔刮植入面,并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并诊断为“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谈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植入性胎盘病例采用保守性手术或应用甲氨蝶呤化疗配合米非司酮,血府逐瘀汤保守治疗的效果:8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子宫切除。
结论无严重出血及非穿透性胎盘植入可保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placenta the feasibilit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y 2001~ May 2009 in our hospital admitted nine cases of placenta accreta cases of conservative surgery or application of methotrexate chemotherapy with mifepristone, a conservative Xuefuzhuyu Tang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8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cess, an example of hysterectomy.Conclusion No serious bleeding and non-penetrating treatment of placenta accreta may be conservative.【Key words】Placenta accreta; Conservative treatment植入性胎盘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根据植入范围不同分为部分性植入和完全性植入;根据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深浅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
以往多采用子宫切除术,但患者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
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例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未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与实验组(10例,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
结果:实验组患者β-HCG转阴时间、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以及CK值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入院复诊实验组治疗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未用药治疗。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中图分类号】R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103-02产后胎盘植入是指产后胎盘绒毛部分或全部侵入子宫肌层,本病属于产后较为常见的危险系数较高并发症,由于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数量不同以及产妇个体差异的影响,产后胎盘植入少量残留宫内患者无需药物治疗,对于未经药物治疗且预后较差的患者为防止产妇发生大出血需行子宫切除术[1]。
本次研究为论证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价值,比较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10例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与10例未行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相关诊疗数据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组10例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年龄在23岁至33岁,中位年龄为(28.12±1.12)岁,孕周在33周至38周,平均孕周为(36.14±0.12)周,其中有7例自然分娩,有3例剖宫产。
对照组10例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年龄在24岁至35岁,中位年龄为(29.22±1.24)岁,孕周在34周至39周,平均孕周为(36.31±0.11)周,其中有8例自然分娩,有2例剖宫产。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摘要】胎盘植入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产前或产后大出血,危及孕母及胎儿生命。
其发生率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通告报道,在过去50年内上升了10倍,现在已达1 /2500[1,2] 。
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可造成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
在许多产科医疗中心,植入性胎盘已经成为产时子宫切除的首位因素。
而对此疾病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就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综述如下。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超声诊断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子宫内膜缺如,受损及发育不良所致。
常见原因包括有多次刮宫史、前置胎盘、宫腔感染、剖宫产史以及多产史,由于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术的增加,造成产妇子宫内膜层损伤及修复不全,当女性再次受孕时,宫腔内的蜕膜发育缺陷致使绒毛侵入肌层形成胎盘植入[3-6]。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植入性胎盘的发生率在过去的30 年里显著增加。
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可造成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
若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还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膀胱输尿管或者直肠损伤,腹腔内出血,甚至死亡。
当胎儿娩出后如胎盘部分或全部不能剥离,切忌盲目徒手剥离胎盘,应考虑胎盘粘连或植入可能。
1 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胎盘植入的一项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7]。
胎盘植入发展至穿通时,不断侵蚀的绒毛组织穿过子宫浆膜层延伸至膀胱后壁时,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的交界面血管增多,Chou 等[8] 报道膀胱壁血管曲张时也可出现膀胱后壁血管增多的现象,和穿透型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表现不易区分,故诊断时应结合胎盘植入的其他超声指标加以鉴别。
此外,子宫浆膜层见到局限性胎盘样回声的外向凸出结构,这项指标理论上可以用于胎盘植入的诊断,但该项指标仅可与其他超声指标联合应用而不能单独评估(超声诊断的文章)。
Finberg等[9]把胎盘陷窝的超声表现用积分法分成0-6个级别,指出胎盘植入中的胎盘陷窝多表现为3分级别。
不同疗程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临床效果钟伟芬【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疗程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花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胎盘植入产妇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脐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其中短疗程组患者连续治疗1周,长疗程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指标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00%;长疗程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 n,β-HCG)转阴、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转阴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转阴及孕酮值转阴的时间均低于短疗程组(P<0.01),长疗程组的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短疗程组(P<0.01),两组的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给药时间,不仅能提高胎盘植入的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不同疗程;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胎盘植入;临床疗效【作者】钟伟芬【作者单位】花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800【正文语种】中文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指因子宫脱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导致胎盘绒毛部分或完全扎根于子宫肌层内。
胎盘植入产妇在分娩时胎盘无法自行剥离,且实施人工剥离对子宫肌层损伤较大,救治不当还可引发产时及产后的大出血、子宫穿孔、休克及产褥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据相关资料统计,胎盘植入目前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4 %~0.8 %[2],且随着剖宫产及人流手术的增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之势,且趋于年轻化,如何提高胎盘植入治疗疗效已成为产科急需解决问题。
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与护理麦梅东【摘要】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5例行保守治疗胎盘植入患者,治疗给予MTX 20mg加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天;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天2次,连续3天.辅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纠正贫血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4例(93.3%),无效1例(6.7%).用药后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 3例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1例白细胞下降,停药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 MTX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但MTX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及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11(010)001【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胎盘,侵入性;护理【作者】麦梅东【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茂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R473.71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1],通常在产后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才能诊断,用力剥离植入的胎盘往往引起大出血,最终造成子宫切除,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后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人工流产、引产人数增多,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以往治疗胎盘植入较常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使年轻妇女失去子宫,丧失了生育能力。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甲氨喋呤(MTX)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患者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胎盘植入患者15例,年龄23~41岁,平均28.4岁。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目的总结和探讨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植入性胎盘1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参考文献。
结果在抗感染、促宫缩、清宫及口服生化汤处理基础上加用甲氨碟呤肌注治疗,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100%。
结论当胎盘植入并发致命性大出血时需行子宫切除,对部分非急症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
标签:植入性胎盘;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多以手术切除子宫。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也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例胎盘植入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总数1780例,其中植入性胎盘13例,发病率为0.73%,在13例中,年龄21~32岁,孕次3~5次,患者均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其中中期引产3例,剖宫产7例(剔除其中2例因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术者),自然分娩3例。
收治的11例患者经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或出血不多,肝肾功能正常。
随机分成观察组6例和对照组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病理检查是诊断植入性胎盘的标准[1]。
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将植入性胎盘分为3类:粘连性胎盘(绒毛附着于子宫肌层)、植入性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穿透性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层达到浆膜面)。
三维B超有较高的分辨率,声像特征为胎盘中出现多个湍急的血窦,胎盘与宫壁之间边界不清,肌层存在丰富的信号[2]。
1.3 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抗感染、促宫缩、清宫及口服生化汤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MTX治疗。
具体方法:甲氨蝶呤MTX:1 mg/(kg·d),肌肉注射,第1、3、5、7日;四氢叶酸(CF):0.1 mg/(kg·d),肌肉注射,第2、4、6、8日(24 h后用)。
植入性胎盘几种保守治疗方法的探讨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几种保守性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对16例植入性胎盘几种保守性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3例行保守性手术,13例药物保守治疗,采用米非司酮75mg,1次/d,连用3~7d,或同时肌肉注射甲氨蝶呤(MTX)20mg,1次/d,连用5d,辅以B超穿刺局部治疗。
结果:16例植入性胎盘保守性治疗均成功。
结论:对出血少、病情平稳的胎盘植入患者,根据病情可选择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方法。
标签:植入性胎盘;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植入性胎盘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异常的胎盘种植。
近年来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540~1/93000[1],国内最新报道的发生率0.4%[2]。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1%~5%,若有1 次剖宫产术史者发生率为14%~24%,有2次剖宫产术史者为23%~48%,有3 次剖宫产术史者为35%~50% [3]。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既往的治疗方法以切除子宫为主,使年轻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对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产妇来说难以接受。
本院近4年来对16例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性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本院共收治植入性胎盘患者18例,年龄26~39岁,年龄≥35岁的有5例;足月顺产6例,足月剖宫产7例,引产5例;初孕妇1 例,2~4孕次15例,5孕次及以上2例。
其中有人流史10例,引产史3例,剖宫产史2例,1例曾顺娩后徒手剥离胎盘并行清宫术。
孕期除2例前置胎盘患者有少量阴道流血外,其余16例孕期均无异常表现。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所有患者均因第三产程胎盘滞留不下或胎盘部分剥离,行人工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宫壁粘连极紧,难以剥离或手指无法插入胎盘与宫壁之间进行剥离,或胎盘残留钳刮困难且阴道流血,彩超检查考虑植入性胎盘而诊断。
平产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摘要:目的:分析平产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
方法:选择平产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保守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痊愈率达到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
实验组血HCG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20.0%)明显高于实验组4例(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血HCG转阴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平产;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在产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中,胎盘植入是其中的一种[1]。
胎盘植入具体表现为胎盘绒毛穿入到宫壁肌层,并且植入部分不能够自行剥离,采用人工剥离方式会损伤到人体子宫肌层。
目前,因人工流产、剖宫产、引产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也就导致了胎盘植入的高发生率与高风险。
临床中针对胎盘植入的治疗,为了能够避免切除子宫,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平产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方面,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平产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均经过妇产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胎盘植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②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较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③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100例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3]。
②排除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4]。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年龄在22-32岁之间,平均年龄(27.2±0.96)岁。
对照组50例,年龄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25.8±0.89)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