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沿岸枣区害虫调查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4.55 KB
- 文档页数:3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林业局联合调研组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中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
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近年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红枣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近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佳县、吴堡、清涧三个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红枣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榆林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多年来,枣树与榆林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被誉为“铁杆庄稼”“救命树”。
1995年,清涧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榆林红枣产区涉及9个县区、100个乡镇、2470个行政村,枣农人口约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其中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属于红枣优生区,也是主产区。
目前,全市红枣种植面积170万亩(挂果面积135万亩),占到全国的10%和陕西的75%,枣农人均枣树2亩多。
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
3.经济生态效益渐显。
2022年,清涧和佳县的枣业产值占到本县国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占到全县总税收的40%以上,两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到3000元。
佳县、吴堡、清涧三县50%以上的林木都是枣树,为该区域的生态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工企业逐步成长。
全市红枣加工企业100多个、个体加工企业2000多个,季节性从业人数3万多人。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市龙头企业36个,已形成“巨鹰”中国著名品牌和多个陕西省著名商标。
2红枣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一)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枣”的现状难以改变。
陕北黄河沿岸是枣树的适生区,红枣已成为陕北黄河沿岸诸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但伴随着近年来红枣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各种制约因素也逐渐凸显,严重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上比较落后。
因此,应对陕北枣树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枣树的丰产优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1枣园土肥水管理1.1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供应,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1)翻耕:枣园翻耕在春、秋季均可进行,但以秋翻为好。
秋季翻耕伤根后容易愈合,结合翻耕进行秋季施基肥,有利于翌年枣树生长。
可拦蓄雪水、雨水,兼有消灭越冬害虫的作用[1]。
(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破除地表板结,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肥料分解,起到保墒效果。
枣园一般全年中耕2~3次,中耕深度5~10cm 。
1.2肥料管理(1)秋季施肥:秋季施基肥,主要有厩肥、人畜粪便等农家肥料。
将肥料均匀撒在根系分布范围,以深耕为宜,数量应根据树体大小、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2)萌芽前追肥:此时追肥,不仅可以促进枣树萌芽,而且对花芽分化、开花坐果都非常有利。
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成龄枣园每株施尿素0.5kg ,施用时间以萌芽前10~15d 为宜。
(3)花期追肥:此期枣花量大,开花时间长,消耗营养多,以叶面喷肥效果较好,初花期喷0.3%尿素液1次,盛花期喷0.3%磷酸二氢钾2~3次,间隔8~10d 施1次。
(4)幼果期追肥:多在7月中旬,以磷肥为主,施少量氮肥,采用树盘内撒播法,也可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是提高果实产量、增进品质的关键[2]。
1.3水分管理枣树虽然比较抗旱,但过于干旱就会造成萌芽不整齐,枣头、枣股生长量减小,导致落花、果小、劣质[3]。
水分管理主要抓好花期和果实发育膨大期的灌水工作。
没有灌溉条件的枣园,应进行枣园喷水。
要搞好枣园的贮水设施,注意雨水的截留和贮备,利用地势截留雨水,采取一切可行的节水措施,以便在枣园需水期使用。
陕北山地红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红枣适生区,但因地况复杂,红枣栽培以山地为主,特别是无定河、黄河沿岸,更是红枣优生区,红枣栽培已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山地红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为红枣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促进红枣产业系统的发展,创造高产、高效。
【关键词】红枣丰产栽培技术陕北山地一、枣树优质生产栽培要点1.园地选择红枣对生长地的要求很低,平地和山坡地均可栽植,但必须要求土壤的通透性要好,比如选择沙壤土为好。
红枣的适应性较强,比较喜温暖,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生态环境。
2.品种的选择红枣栽培宜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尤其是抗裂品种对于陕北秋雨多的地区比校重要,一般如:赞皇大枣、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类型(如佳县油枣、绥德大枣、延川木枣)、灰枣、冬枣等。
3.红枣栽培的方式和时间红枣山地栽培多采用鱼鳞坑,栽植密度一般采用3m×4m的株行距,亩栽56株。
红枣栽植以春季为宜,一般在萌芽前7~10天栽植,秋天栽时要宜早,在土壤封冻前的10月中下旬进行。
栽植穴以80cm ×80cm×80cm为准,大穴利于缓苗、生根,促进幼树生长。
二、红枣进行保花保果的措施1.砑枣砑枣,就是在盛花期为了暂时阻止营养物质向根系运输而进行砍伤树木或切断树干韧皮部的筛管。
一般每年要进行三次。
砑枣的具体方法是:用斧头砍树干深至木质部,斧口行距2.5cm,横距2cm,每次砑三行,斧口要相互交错。
2.开甲开甲就是在盛花期间对枣树进行环剥树皮,其作用与砑枣大致相同。
以成年结果壮树为主。
开甲是自下而上逐年上升,开甲宽度是0.5cm左右,最多每年进行一次,每次向上5cm,深达木质部。
开甲时要特别注意:按树龄和树势决定砍伤、环剥的次数和宽度,要小心精细去操作。
3.枣头摘心5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不做骨干枝的新生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及时摘心,控制发育枝生长,减少营养消耗,提高坐果率。
枣尺蠖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作者:柴子荣何少旭尚武平李振芬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枣尺蠖又称枣步曲,属鳞翅目、尺蠖蛾科。
是陕北黄河沿岸红枣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枣树,野生的酸枣上也有发生。
严重发生的年份,可将枣芽、枣叶及花蕾吃光,枣树叶被吃光之后,可以转移到其他果树如苹果、梨上为害。
不但造成当年绝产,而且影响翌年产量。
一、为害特点幼虫爬行时,身体呈“弓”形匍匐前进,故称“弓腰虫”或“步曲虫”。
幼虫为害幼芽、叶片,后期转食花蕾。
常将叶片吃成大大小小的缺刻,严重发生时可将枣树叶片,花蕾食光,使枣树大幅度减产或绝产。
二、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6~20mm,身体肥胖,无翅全体鼠灰色,体上蜜生灰色鳞毛。
触角丝状,有胸足3对,腹部末端具灰色绒毛一丛。
雄蛾体长10~15mm,翅展约25~30mm,体生灰褐色鳞毛。
触角羽毛状,褐色,前翅有黑色波状横纹两条,后翅有波状横纹一条,其内有黑色斑点一个。
卵:扁圆形,径长0.8~1mm,初产时灰绿色,孵化前变为黑灰色,卵中央呈现凹陷时即将孵化。
幼虫:幼虫共分5龄,要经4次脱皮。
第一龄和第五龄各10天左右,第二至四龄共10天。
三龄后行动敏捷,食量增加。
老熟幼虫体长46mm,最大长51mm。
头部灰黄色,密生黑色斑点,体背及侧面均为灰、黄、黑三色间杂的纵条纹。
灰色纵条较宽,背色深,腹面色浅。
气孔呈一黑色圆点,周围黄色。
胸足3对,黄色,密布黑色小点,腹足及臀足各一对,为灰黄色,也密布黑色小点。
个体间有的色深些,有的色浅些。
蛹:纺锤形,雄蛹长16mm,雌蛹长约17mm。
初为红色,后变枣红色。
三、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枣尺蠖在陕北1年发生1代,以蛹分散在树冠下深3~15厘米土中越冬,靠近树干基部比较集中。
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末期为6月上旬,全部羽化期达60天左右。
气温高的晴天则出土羽化多,气温低的阴天或降雨时则出土少。
雌蛾羽化时先在土表潜伏,傍晚大量出土上树,雄蛾趋光性强,晚间雄蛾飞翔寻找雌蛾交尾。
陕北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摘要介绍桃小食心虫的分布、危害、生活习性等方面内容;提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陕北地区推广,以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枣树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陕北枣树是陕西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是陕北枣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陕北红枣以个大、核小、肉厚、味美、色鲜、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近几年来,由于管理粗放,枣农未掌握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造成虫果率较高,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枣农的积极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2009年在食心虫危害最严重的陕北佳县峪口乡、木头峪乡、朱家洼乡进行综合示范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虫果率由原来的26.3%下降为2.8%,示范防治项目被佳县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枣农在生产中参考。
1分布及危害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苹果、梨、枣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陕北各枣区均有分布[1]。
幼虫蛀入枣果后,在其内绕核潜食,虫粪排于果内,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2006年对佳县朱家洼乡泥河沟村、峪口乡南河底村、螅镇的河叶坪等五乡六村266 hm2枣园、120个点、5 430株枣树进行调查,平均虫果率达26.3%,最高达38.6%,特别是滩水地更加严重,全县受害面积占枣林总面积的60%。
2生活习性桃小食心虫在陕北枣区1年发生1~2代。
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土中越冬。
冬茧主要分布在树冠垂直投影下0~10 cm土壤中,距树主干100 cm范围内的土壤中居多。
据对佳县木头峪村、泥河沟村、南河底村、荷叶坪村枣林地越冬幼虫调查,以6~10 cm深处最多,约占66.0%,1~5 cm次之,约占21.2%,11~15 cm 处占12.8%。
一般在6月初,5 cm土层地温达19 ℃以上、含水量达10%以上幼虫可出土,7月中旬达盛期。
幼虫出土后1 d内作夏茧,并在其内化蛹,蛹期为10 d,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不活泼,白天静伏枝叶上,夜间交尾,产卵于叶基部或果实梗洼处,每只雌蛾约产卵60粒,产卵盛期在8月中、下旬,卵孵化期7~9 d [1],幼虫孵化不久即蛀入果内危害,幼虫在果内生活期平均为17 d,从8月上旬开始有老熟幼虫脱果,至9月底为止。
延安市枣园土壤昆虫组成初步调查李绒;苑彩霞;刘长海;李中华;杨选文【摘要】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延安市三个枣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1517只(包括螨类),分属于10目(包括蜱螨目).结果显示: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成虫、膜翅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28)001【总页数】4页(P81-83,86)【关键词】枣园;土壤昆虫;群落;延安地区【作者】李绒;苑彩霞;刘长海;李中华;杨选文【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有机物质的分解等诸多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1,2],与枣树的生长和产量密切相关。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壤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和草地,有关枣园的土壤动物鲜有研究,仅钱复生等[3]、张俊霞等[4]、刘长海等[5]有所报道,师光禄等对枣树冠下土壤层中节肢动物群落做了深入系统调查[6-11]。
土壤昆虫作为土壤动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对象,基于陕北枣林土壤昆虫组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枣树(Zizyphusjujuba)是陕北黄河沿岸营造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国家已将枣树定为退耕还林的主要经济和生态树种之一,进行大力栽培。
但是枣树病虫害的猖獗流行严重制约着陕北红枣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陕西省延安市万花山和延川县枣园土壤昆虫进行了初步调查,旨在了解延安地区枣园土壤昆虫组成情况,这对科学管理枣园、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陕北枣树害虫的概况调查
刘长海;阎锡海;刘小龙;韩喜军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0)003
【摘要】2000年8月19日-8月24日和2001年5月22日-5月28日先后两次对陕北枣树害虫进行了概况调查,本期所采枣树害虫隶属于4目12科,结合文献资料和报告记录,结果表明:陕北枣树主要害虫有10种,其中红缘天牛为陕北枣树新出现的主要害虫.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刘长海;阎锡海;刘小龙;韩喜军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
【相关文献】
1.博兴县枣树主要害虫调查及综合防治 [J], 黎宁;宫朝霞;程国旗
2.利用林果害虫涂抹剂防治枣树害虫试验 [J], 李玉平;王振亮;李开森;邵学红;李梦钗;刘满光
3.陕北枣树主要害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J], 刘长海;骆有庆;陈国梁;陈宗礼;王志刚;张新锋
4.陕北枣树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J], 王鸿哲;李宽胜
5.枣树重要害虫——枣星粉蚧和枣树皑粉蚧的识别 [J], 虞国跃; 周在豹; 王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9卷第3期河南林业科技Vol.39No.32019年9月Journal of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19收稿日期:2019-08-09枣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王巧玲(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郑州450045)摘要: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
针对河南省新郑、濮阳、镇平、灵宝、永城等县(市)枣区的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郑枣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放任枣园较枣粮间作和集约管理的枣园发病严重。
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疏于管理,导致树体营养失衡,抗性减弱,媒介昆虫增多,加速病原传播,防治措施缺乏,病树得不到处理造成的。
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改善树势,做好枣园植被管理,防治害虫,防止病害传播,及时修剪,消除病原等措施,开展枣疯病综合防治。
关键词:枣疯病;植原体;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 763.1S 66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2630(2019)03-0036-03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河南省是枣的主产区之一,据《中国农业年鉴2017》,2016年河南省生产红枣32.8万t,位居全国第6位。
枣疯病,又称为“公枣树”、“聋枣树”,主要表现为侧枝大量萌发,呈丛生状,叶片变小、卷曲、黄化,花梗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为小叶等症状。
发病树冬季不落叶,结果量减少,果实不堪食用,树势逐渐衰退,3~5a 全株死亡,是枣树最为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1-2]。
枣疯病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植原体属柔膜菌纲,非固醇菌原体科,无细胞壁,对四环素类的抗生素敏感,革兰氏阳性,通过叶蝉等刺吸式昆虫传播。
植原体侵染枣树后,导致枣树出现枝条丛生、花变叶等症状,发生这些症状的植株更幼嫩,有利于昆虫的取食,进而有利于植原体的传播,形成一种独特的协同共生。
虽然有报道采用四环素处理能够减缓发病症状,杀灭植原体,但对于田间发病的大树,很难彻底治愈,只能拔除,造成大量损失。
山西红枣生产现状及质量安全管控建议师颖;马利平;朱九生;郝变青;王静【摘要】对黄河流经的山西沿岸市县,即从山西吕梁的临县和柳林到运城的稷山和临猗县,再到晋中太谷的红枣生产县乡近50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生态区枣树生长现状、栽培管理情况、病虫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等调查,以明确山西省红枣生产现状,并在查阅资料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红枣质量管控建议.【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4页(P864-866,888)【关键词】枣;现状;质量安全;建议【作者】师颖;马利平;朱九生;郝变青;王静【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3红枣最早起源于我国,迄今已有8 000多年的栽种历史。
经测定,红枣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药用价值也较高,是“五果”(枣、栗、李、杏、桃)之一。
红枣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等营养成分外,VB,Vc,VP和环磷酸腺苷成分含量也较高,其中,Vc含量在诸多果品中名列前茅,有补血养颜功效[1];该果品含量极多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肌力、消除机能性疲劳、有效扩张血管、增进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给,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十分令人满意的功效[2]。
近年来,随人们保健意识增强,红枣销路越来越广,市场拉动生产,故红枣在我国栽种面积也逐渐广大,尤其在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红枣占当地经济林木的比例也愈来愈大,特别在贫困山区红枣成为当地果农主要的经济来源及脱贫途径。
陕西枣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8-04-28T10:36:33.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徐在花高翔[导读] 随着陕西地区的枣树种植面积的增大,对枣树病虫害防治及管理要求逐渐提高。
陕西省神木市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 719300 摘要: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在枣树养殖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枣树病虫害的防治,从而提高大枣的产量以及质量。
介绍陕西枣区枣树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枣树;病虫害;防治随着陕西地区的枣树种植面积的增大,对枣树病虫害防治及管理要求逐渐提高。
枣树病虫害是影响枣树产量的重要原因,在枣树的种植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枣树的病虫害防治,利用农业手段、生物手段、化学手段等加强枣树的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枣树的产量和质量。
1陕西枣区枣树主要虫害及防治对策1.1枣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枣步曲、枣疙节。
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
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
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
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每年一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交配,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无翅雌蛾通不过光滑物,幼龄幼虫虽能通过光滑物,但易被黏着物黏住。
防治方法:大部分幼虫进入二龄时用农药喷撒,毒杀幼虫。
常用药剂有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1.2枣镰翅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又名枣粘虫、粘叶虫、卷叶虫、枣小蛾等。
以幼虫为害枣芽、叶、花、果实,导致枣花干枯,枣果脱落。
1年3代,4月底出现第1代幼虫,6月底出现第2代幼虫,7月底出现第3代幼虫[1]。
陕北枣区发现红缘天牛危害枣树
刘长海;阎锡海;王延峰;郑宏春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02(028)006
【摘要】红枣生产是陕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已将枣树定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树之一.但是,枣树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制约当地枣业的发展.1999~2001年对陕北枣树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是陕北枣区的新害虫.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刘长海;阎锡海;王延峰;郑宏春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生物科学系,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29
【相关文献】
1.陕北枣区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J], 师势钧;郑彩霞;刘庆龙
2.宁夏灵武长枣区红缘天牛的危害及其寄生天敌调查研究 [J], 李占文;孙惠芳;王丽先;王东菊;杨红娟
3.陕北枣区鲜食枣适应性研究 [J], 高文海;李新岗;黄建
4.陕北干旱枣区枣树施肥技术 [J], 李鸿德;薛振乾;胡江波
5.枣树高接换种要重防枣瘿蚊危害 [J], 谢雪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