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时期建设项目表
- 格式:xls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20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三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7.04.17•【字号】陕发改农经〔2017〕476号•【施行日期】2017.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三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7〕476号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市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发改农经〔2017〕356号)。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十三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如期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十三五”期间,我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涉及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8市26个县(区),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任务58.42万亩,总投资10.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4亿元,地方配套投资2.1亿元(分县区情况详见附件1)。
工程建设实行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程实施、资金筹措、建后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各地特别是县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水保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关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任务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牵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5•【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涵盖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4省区沿黄地区,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3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宁夏吴忠、中卫,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忻州、吕梁等主要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支持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力度,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委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过程中,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作为重要内容,以专设章节的形式提出了相关重大任务、工程和重要举措。
一、关于加快构建规划引领一体化机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对城市群布局和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呼包鄂榆、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规划,有关地方编制实施了山西中部等省内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各城市群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发文字号】陕财办建[2007]153号【发布部门】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发布日期】2007.10.09【实施日期】2007.11.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财办建〔2007〕153号)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各省管县财政局、环保局:为加强和规范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二○○七年十月九日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改善渭河水环境,根据省政府对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政发〔2007〕19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渭河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渭河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按年度预算统一筹集,并相应补充一定比例的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和省级排污费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统一安排,统一管理。
第四条渭河专项资金的安排原则(一)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重点解决渭河流域造纸、果汁和化工等行业的水污染问题,加快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二)择优扶强、以奖代补的原则。
对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各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选择重点污染治理项目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扶持。
(三)区别对待、量力而行的原则。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陕政办发[2017]17号【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17.03.23【实施日期】2017.03.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7〕1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23日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7年度工作方案为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进我省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的落实,制订本方案。
一、水质目标--控制指标: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
渭河、延河、无定河等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40.6%,劣V 类断面比例小于9.38%。
各市(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全省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16.3%以内。
瀛湖、千湖、石泉水库水质达到Ⅱ类,黑河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渼陂湖、红碱淖和卤阳湖水质不低于现状。
--巩固提升指标:仕望河昝家山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延河朱家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Ⅳ类,窟野河温家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
清涧河王家河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黄河龙门断面水质提升至Ⅳ类。
其他断面水质不低于2016年水平。
消除榆林市榆阳河8.4公里的黑臭水体。
二、重点工作(一)工业污染防治。
1.强化“10+3”企业取缔工作。
向社会公开已取缔的“10+3”企业清单,全面总结取缔工作完成情况并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环境保护厅。
加强环境执法后督察,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且已关闭的工业企业死灰复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能源局等参与;各市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国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财政总收入330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 2.6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预计达到87.38%,五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陕西本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
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12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
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榆横60万吨煤制烯烃、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煤油气产量1.21亿吨、720万吨和192亿立方米。
非能源工业增速连续4年高于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物流、文化、金融成为支柱产业。
“十三五”水污染防治主要任务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优先保护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完成饮用水源污染隐患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防护,完善饮用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
巩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成果,在一级保护区推广物理隔离和短信提示,编制实施全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落实保护区污染源清理整治。
各级政府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内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及环境管理状况。
全面推进饮用水源集雨区范围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积极引导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农民下山脱贫或生态移民。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饮用水水源地严格环境执法。
按照《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要求,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的开发活动,杜绝水源保护区内违法网箱养殖、渔业养殖、农家乐等活动,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严格排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全面完成饮用水源污染隐患整治。
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防护。
推广建设在线生物预警系统,加快形成全天候实时监测的水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生产、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建设事故池,配备应急物资。
落实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沿线公路等必要的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
二、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全面建立河道清淤长效机制。
1.垃圾河、黑臭河污染治理。
全面启动实施“消灭黑臭河、劣五类水三年行动计划”。
巩固“清三河”成果,基本完成黑河、臭河治理,加大“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力度。
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作体系,探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质分类处理。
坚持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协同推进,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统筹推进河道疏浚、沿河拆违等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6•【字号】陕政办函[2013]70号•【施行日期】2013.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陕政办函〔2013〕70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4月16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2013年是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年、攻坚年。
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污染防治工作,明确2013年防治工作重点,确保“渭河三年变清”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水质目标渭河干流:宝鸡市及杨凌示范区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2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25毫克/升以内;咸阳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32.5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75毫克/升以内;西安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32.5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2.7毫克/升以内;渭南市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32.5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2.5毫克/升以内。
重点支流:铜川市石川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化学需氧量30毫克/升以内,氨氮1.5毫克/升以内);小韦河入漆水河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7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8毫克/升以内;新河入渭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7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8毫克/升以内;皂河入渭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175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22.5毫克/升以内;尤河入渭断面化学需氧量达到7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2.5毫克/升以内。
临河、灞河消灭劣Ⅴ类水质,其他支流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15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
•【公布日期】2015.09.07
•【字号】陕发改投资〔2015〕1248号
•【施行日期】2015.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15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市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下达2015年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5〕1317号)精神,经研究,现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你们。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下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投资计划15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300万元,具体项目和投资安排详见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011年7月修订)和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印发的《关于改进水土保持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0〕563号)的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
三、请各市尽快将投资计划转发下达到项目建设单位,并按有关规定及时报送本批投资计划执行及项目进展情况。
附件:2015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表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
2015年9月7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2.05•【字号】陕政办发[2004]122号•【施行日期】2004.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22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二月五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近年来,渭河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改善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依据《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陕西省渭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及《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节水、治污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监控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鼓励、调动流域相关企业的治污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用5年左右的时间,从支流、上游治理入手,认真查处和制止各种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对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使水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沣河、(氵+皂)河、新河、小韦河、尤河等重点支流污染防治要取得明显成效,以确保渭河干流消灭劣V类水。
通过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和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建立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为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虽然“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璐)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徐必久表示,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同向同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成效显著。
徐必久介绍道,“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九项约束性指标,在2019年已经有8项提前完成。
在环境质量方面是3项,PM2.5未达标城市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目标是1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十三五”目标是7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4%,“十三五”目标是5%。
总量减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两累计分别下降22.5%、16.3%、11.5%、11.9%,分别完成了两个15%、两个10%的目标。
碳排放强度方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2%,“十三五”目标是18%。
“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
1—11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84.5%的约束性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为82.0%,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徐必久表示,到今年11月份,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1微克/立方米,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值,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已经圆满完成、超额完成、全面完成。
十三五规划水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建设的理由 (3)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4)1.4可行性研究范围和内容 (5)1.5结论与建议 (6)2 项目投资环境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8)2.1项目投资环境 (8)2.2项目提出的社会背景 (8)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3 市场分析与预测 (15)3.1市场供需分析 (15)3.2竞争优势分析 (18)3.3市场营销策略 (19)4 土地利用与建设条件 (20)4.1土地利用 (20)4.2建设条件 (21)5 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24)5.1方案设计原则 (24)5.2总平面布局 (24)6 项目建设方案 (30)6.1方案设计原则 (30)6.2土建工程方案 (30)6.3景观工程设计 (31)6.4蓄水工程设计 (34)6.6给排水设计 (42)6.7暖通工程设计 (44)6.8供电设计 (45)7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7.1设计依据 (48)7.2劳动安全 (48)7.3消防 (49)8 环境保护 (51)8.1评价依据 (51)8.2评价分析原则 (51)8.3环境现状分析 (52)8.4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2)8.5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3)8.6环境影响评价 (54)9 节能方案 (55)9.1节能原则 (55)9.2编制依据 (55)9.3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55)9.4节能措施 (57)10 项目组织与管理 (61)10.1项目组织 (61)10.2项目管理 (62)11 项目实施进度 (64)11.1建设工期 (64)11.2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64)1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2.2投资估算 (66)12.3资金来源 (67)13 项目招投标管理 (69)13.1编制依据 (69)13.2招标原则 (69)13.3招标方案 (70)13.4评标要点 (71)14 社会效益分析 (74)14.1社会效益分析 (74)14.2社会影响分析 (75)14.3互适性分析 (76)14.4社会效益分析 (76)1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78)15.1评估意义 (78)15.2评估原则 (78)15.3风险调查 (78)15.4项目的组织运作问题 (80)15.5风险估计 (80)15.6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80)15.7风险等级及结论 (81)16 结论与建议 (83)16.1结论 (83)16.2建议 (83)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泥河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项目1.1.2 项目主体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1.3 项目主管单位泥河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1.1.4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1.1.5 项目建设工期2016年5月-2018年10月1.1.6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7 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在前期防洪治理的基础上,对泥河两岸一定范围内进行精心打造,突出生态、休闲、人文等功能特色,以城市景观的要求来定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件陕政发〔2008〕3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等六部门《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的通知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六部门制订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1—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十八日—2—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3—目录第一章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第一节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第二节当前渭河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节渭河流域治理现状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规划依据第二节规划水平年第三节规划范围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编制原则第三章治理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第一节治理目标第二节治理任务及主要工程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与资金筹措第一节项目投资估算及安排思路第二节资金筹措原则及投资构成第五章保障措施—4—第一章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第一节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为13.5万平方公里,流经陕、甘、宁三省区。
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71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50%,包括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7市1区61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
陕西境内渭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
渭河流域的发展对陕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陕西境内河长502公里,宝鸡峡以上为上游;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至潼关为下游。
渭河支流众多,泾河、洛河是渭河的两条最大支流。
泾河自长武县进入陕西,于高陵注入渭河,流域总面积为45421平方公里,省内为9391平方公里,占20.7%。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8〕2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4月27日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为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制订本方案。
一、水质目标——控制指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8%,劣Ⅴ类国考断面比例小于6.0%。
其中,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长江流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渭河、延河、无定河等黄河流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50%,劣Ⅴ类国考断面比例小于9.4%;全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16.3%以内;瀛湖、千湖、石泉水库达到Ⅱ类,黑河水库达到Ⅲ类,渼陂湖、红碱淖、昆明池和卤阳湖不低于现状水质。
——巩固提升指标:突出整治重点,选取关键断面,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
仕望河昝家山断面消灭劣Ⅴ类并达到Ⅱ类,黄河柏树坪、汉江瀛湖坝前断面水质改善至Ⅱ类;清涧河王家河断面消灭劣Ⅴ类并达到Ⅲ类,渭河魏家堡、窟野河温家川断面水质改善至Ⅲ类;沋河张家庄、延河朱家沟、延河阎家滩断面消灭劣Ⅴ类并达到Ⅳ类;无定河辛店、黄河龙门和北洛河田庄镇南城村断面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
最美家乡河:陕西渭河的华丽嬗变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她孕育了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哺育了三秦百姓,奠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周佩2017年12月17日,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报社、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新浪微公益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评选结果在陕西西安揭晓,陕西渭河等10条河流荣膺2017年度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这让每个陕西人都为之振奋和自豪。
渭河作为陕西生态改善的一个缩影,生动诠释着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的伟大梦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所说的水,指的是渭水,也就是渭河。
千百年来,渭河以其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被誉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渭河出现了水资源枯竭、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等诸多问题。
不过,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整治,“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已成为现实,渭河综合治理更成为人类治理大江大河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范。
悠久文化缔造美丽传说蜿蜒曲折的渭河缔造了生生不息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这里有姜子牙渭水垂钓、大禹导洪治水、后稷教农稼穑、苏轼太白求雨,有大秦帝国所向披靡的雄伟军阵,有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鸿门宴地,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经典,还有泛舟之役、泾渭分明、灞柳风雪、草堂烟雾、人面桃花、雁塔晨钟、咸阳古渡……无数凄美动人的故事在渭河中流淌。
可以说,渭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书写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最繁荣灿烂的篇章。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人们认识渭河、利用渭河、治理渭河、保护渭河,给一条普通的河流赋予了沉甸甸的文化意区域发展义和经济内涵。
在渭河的滋养下,世世代代的秦人聚居在渭河两岸,繁衍生息,创造并传承着历史,成就了“关中粮仓”的美誉,一代又一代关中百姓在富庶的土地上度过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时光。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治理工程占地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
【法规类别】水利工程
【发文字号】陕政发[2016]16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25
【实施日期】2016.04.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治理工程占地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
迁入人口的通告
(陕政发〔2016〕16号)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以下简称禹潼段治理工程)列入了国务院批准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和《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有关规定,现通告如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