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备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清单
- 格式:docx
- 大小:20.04 KB
- 文档页数:5
中学国语语法知识点总结语法是国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词法、句法、语义等多个方面。
掌握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写作、阅读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中学国语语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词类概述在国语中,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 实词: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感情等概念的词语。
常见的名词有:书、桌子、中国、爱情等。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或行为。
常见的动词有:跑、看、学习、思考等。
(3)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常见的形容词有:美丽、聪明、高大、快乐等。
(4)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常见的副词有:快速地、非常、明天、这里等。
2. 虚词: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的词语,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1)介词: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介词有:在、上、下、对、于等。
(2)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常见的连词有:和、或、因为、但是等。
(3)助词:助词是表示时态、语气、数量等意义的词语,常见的助词有:的、地、得、了等。
(4)语气词:语气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语气等。
常见的语气词有:呀、吧、哦、嗯等。
二、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句子成分是句子中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1. 主语: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成分,是句子所叙述的主题,它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语。
例句:小明(名词)喜欢(谓语)看书(宾语)。
2. 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或动作的核心部分,谓语与主语构成句子的谓语结构。
例句:小猫(主语)在(状语)睡觉(谓语)。
3. 宾语:宾语是及物动词的补充成分,说明动作的承受者或作用对象。
七到九年级语文语法知识点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名等的名称。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时间名词、职位名词等。
1.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特指某一特定人、事物或地点的名词,例如:李明、北京等。
2. 普通名词普通名词是指一类事物的名称,例如:桌子、苹果等。
3. 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事物的名称,例如:爱、幸福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的称谓,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2. 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
3.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分为指示代词和指示形容词。
4.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例如:谁、哪个、什么等。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指具有具体含义的动词,例如:跑、吃、看等。
2. 系动词系动词用来联系主语和表语,表示主语的状态、特征等,例如:是、变得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前面修饰名词。
1. 描绘性形容词描绘性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例如:红色的、圆形的等。
2. 指示性形容词指示性形容词用来指示名词所在的位置、顺序等,例如:第一、后面的等。
3. 身份性形容词身份性形容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身份、特征等,例如:忠诚的、勤奋的等。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词语。
副词通常位于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之前。
1. 程度副词程度副词用来表示动作的程度,例如:很、非常等。
2. 方式副词方式副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式,例如:慢慢地、快速地等。
3. 时间副词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例如:昨天、明天等。
4. 地点副词地点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例如:外面、里面等。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必备资料)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以上、之南、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动作行为:看、飞、劳动、2、表心理活动:爱、想、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存在、消失、停、5、表使令:叫、让、派、请、命令、禁止、6、表可能、意愿的能愿动词:能、会、可能、应该、必须、要、愿意、肯、敢、情愿7、表动作趋向:上、进、出、过、起来8、表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中学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类1. 名词名词是指人、事物、地点等的名称,它可以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名词有单数和复数形式,也有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2. 代词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等。
3. 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可以用来表示多少、第几等概念。
4. 形容词形容词是一种修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5. 副词副词是一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6. 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状态、变化的词语,是一种实词,可以进行词法变化。
7. 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引导名词、代词、动词等的词语,用以表示关系、方位、时间、手段等。
8. 连词连词是一种用来连接词语和句子的词语,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等。
9. 叹词叹词是一种表示感叹、赞美、羡慕等情感的词语,一般没有词法变化。
二、句子成分1.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句子的核心部分,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是句子的主要话题,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2. 宾语宾语是动词行为的对象,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3. 表语表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的成分,一般跟在系动词后面。
4.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可以位于名词的前面或后面。
5. 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成分,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方式等。
6.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是最基本的简单句结构。
7. 主谓宾补结构主谓宾补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宾补是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8. 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和两个宾语构成,一个表示直接宾语,一个表示间接宾语。
9. 谓宾补结构谓宾补结构是由谓语和宾语补语构成,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状态或特点。
三、句型结构1. 主谓、主谓宾句型主谓句型和主谓宾句型是最基本的简单句结构,由主语、谓语构成,宾语可以有可以没有。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汉语语法知识大全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第一章法和语法研究前言一、语法的定义语法是指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研究语法的意义研究语法是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从而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根据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XXX。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语。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语。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初中必备语法知识清单,必须收藏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词类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语法常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比较分析:人咬狗。
狗咬人。
狗咬狗。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语法对语言五级单位都有所涉及,但重心在词法和句法。
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练习1、形旁声旁结构方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领、翻、切、政、剩;B 肤、诬、航、根、谋C想、恭、腐、背、合;D攻、究、园、闻、忠2、挑出形声字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袤(2)辜(3)飘(4)膏(5)肓(6)渺(7)紊(8)撇A 1257、B 2457、C 368、D 1573、下列各组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拦恐芳根歪斧、 B 贡园氛骑休雌C 枝洞钢警据呜、D 衷硝扉故爸闻4、选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翅、本、草、病、弓、明、颅、叹、己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章词类和词性第一节知识概括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依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色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课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能够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详细事物:天、地、花、草、天空、大海(3)抽象观点: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地方: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向: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以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清晨、中午、夜晚、子夜、上午、白日、夏季、立秋、今日、礼拜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读。
(2)存在变化:有、增添、减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后悔、喜爱、担忧。
(4)可能意向:应当、应当、能够、愿意、一定、敢、肯、会、能、要、能够。
(5)趋势: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选、同意、煽动、鼓舞。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英勇、乐观、伟大、优异(3)状态:快乐、慌乱、焦躁、快速、模糊、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 (确数 ) 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不计其数、好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 (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胸怀衡:丈、尺、里、亩动量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能够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梳理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语法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好语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中语文常见的语法知识点。
一、词类1、实词(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学生”“书包”“北京”“友谊”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跑”“吃”“喜欢”“是”等。
(3)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如“美丽的”“聪明的”“高大的”等。
(4)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如“一”“第一”等。
(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只”“辆”等。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如“我”“你”“他”“这”“那”等。
2、虚词(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程度等,如“很”“非常”“已经”“常常”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与它们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如“在”“从”“对于”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和”“但”“因为”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呀”“呢”等。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如“啊”“哎呀”“喂”等。
二、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美丽大方”等。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中心语是名词的叫定中短语,如“伟大的祖国”;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叫状中短语,如“非常漂亮”“努力学习”。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宾语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如“写作业”“踢足球”“热爱祖国”等。
4、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跑得快”“红得发紫”“看了一次”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按性质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按形式可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按意义可分为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等。
2.单数与复数形式: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的变化规则。
3.名词的所有格:名词所有格的形式及使用规则。
二、代词1.代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按指示和诠释分类,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等。
2.人称代词:主、宾、定、物主代词等的使用规则。
3.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4.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三、动词1.动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动词的时态:动词的时态形式及使用规则。
3.动词的语态:动词的语态形式及使用规则。
4.动词的语气: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动词语气的使用规则。
四、形容词与副词1.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形容词与名词的关系,常见形容词用法。
2.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及使用规则。
3.副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副词与形容词的关系,常见副词用法。
五、介词与介词短语1.介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介词的概念及常见介词词义。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六、连词1.连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并列连词:常见的并列连词及其使用方法。
3.从属连词:常见的从属连词及其使用方法。
七、数词与量词1.数词及其分类:常见数词及其用法。
2.量词及其概念:常见量词及其用法。
3.数词与量词的搭配:数词和量词之间的正确搭配方法。
八、语序1.主谓一致的基本概念及规则:主谓一致在句子中的使用规则。
2.宾语与谓语的触腮关系:宾语与谓语的位置关系及使用规则。
3.成分的排列顺序:成分的词序及使用规则。
九、句子成分1.主语与谓语:主谓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宾语:宾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3.表语与宾语补足语:表语与宾语补足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4.定语:定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