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941.00 KB
- 文档页数:44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014商业视界・Business Vision摘要: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将其按研究对象再次细分为产业增长与区域增长理论。
平衡与不平衡经济增长都旨在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两者在产生始就存在争论。
关键字:产业;平衡增长;不平衡增长本文章将对产业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对于两者的理论进行评述。
一、平衡增长理论1.罗宾斯坦-罗丹平衡增长理论罗宾斯坦-罗丹在1943年其论文《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诸问题》①中,虽未曾使用平衡增长这个名词,但根据“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时常不同,提出了平衡增长的理论。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当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发展时,将会比没有计划的,将发展路径的选择完全交给私人企业家时,经济的增长率会更大一些。
然后罗丹又将艾伦-杨在其1928年发表的《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②中提到的在供给平衡的前提下,“投资引诱”与“需求水平”是相关的理论发扬,得出在一定前提下,市场若较小,个别企业的资本使用将会受到影响。
以上的两个理论根据是国家平衡增长的必要条件,资本的使用需以供给平衡为前提,并且要在有计划的情况下,考虑相互间的外部经济以保证有限资本下最大经济增长率。
而实现经济的快速的平衡增长,就需要依靠资本的大量投入,在以上理论的支撑下,将资本在各部门大规模投资,这便是大推进理论。
2.纳克斯平衡增长理论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并未建立在“社会边际产品”与“私人边际产品”的不同上,在他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③中提出了在不发达国家不能大量扩大其出口的情况下,工厂之间不能销售产品的风险理论。
若干工厂如果同时运营,那么此未能销售风险将比单独开设的工厂不能销售的风险小,外部非经济较小。
在同一论文中纳克斯又在论述“市场范围”与“投资引诱”的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导致经济增长过慢的两种恶性循环,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并且两种恶性循环交互加强。
第二章区域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一、概念1、区域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增长例子:计划经济下可以人为实现;2、区域不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导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常态,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主要理论学说(一)R.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953 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不发达国家在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存在恶性循环,持悲观态度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生产率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低生产率,低收入(二)新古典区域增长理论持与纳克斯相反观点: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需求和收益率;倒U型曲线;关于区域增长差距缩小还是扩大的实证研究浩如烟海!发达国家区域不平衡较发展中国家小;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慢于后起国家。
3、但不幸的是: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打破贫困恶性循环是异常困难的!!!三)缪尔达尔( Gunnar Myrdal )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1、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与新古典不同,单纯的市场机制会导致,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循环累积。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2、作用机制1) 回流效应( backwash effect ):要素收益差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
但并不是无限制的,生产成本上升,交通、人口、污染等2) 扩散效应( spread effect ):抵消部分差距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3、政策建议初始阶段不平衡战略;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建设,减弱不平衡。
(四). 赫希曼(Hirshman)1、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增长会围绕最初增长点而集中2、作用机制极化效应( polarized effect ),对应于回流效应涓流效应( trickling -down effect ),对应于扩散效应3、政策主张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应实行区域不平衡增长战略。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作者:杜梅萍摘编 录入:刘莹日期:2003-06-23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平衡增长的发展战略,还是采取不平衡增长发展战略,是西方发展经济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平衡增长战略是由保罗·罗森斯坦—罗丹和拉格纳·纳克斯最早提出的。
平衡增长论者认为平衡增长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不可分性或互补性。
不可分性和互补性的产生是因为各项经济活动存在着最小经济规模问题。
在需求方面,它是指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到一定程度才能适应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所要求的投资量的产出,保证经济活动的获利性;在供给方面,它是指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互相创造与吸收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
平衡增长包括投资的规模与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应大规模地进行以克服不可分性产生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各部门平衡增长以相互利用外部经济。
从“供给平衡”的角度来看,由于各部门互相提供投入,所以避免了供给瓶颈以及缺乏辅助性要素所引起的资本浪费减少,从“需求平衡”的要求来看,计划人员在一定需求弹性下,选择各部门增长率的相同比率或不同比率,使所创造的收入恰好能吸收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因此,平衡增长能够避免短缺对发展的阻碍和过剩的浪费。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增长呢?平衡增长论者认为,通常的价格刺激不能迅速生效。
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善,价格刺激的有限作用可能因投资的不可分性和技术的不连续性的障碍,得不到发挥。
另一方面,即使市场机制作用很大,要在短期内集中大量投资,并按一定比例配置于各部门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实行国家干预,通过宏观经济的计划化,担负起平衡增长的重担。
平衡增长的主导思想是依靠国内市场,因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劣势,依靠对外贸易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外向型经济 是行不通的。
一、平衡增长,含义: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名经济各部门按照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态。
类型:(1)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观点:主张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1、社会分摊资本不可分各个工业部门互为市场,相互依存。
2、为避免一些产业发展过快,出现产品剩余。
(同时按统一比例投资)3、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同义语。
结论:强调社会分摊资本不可分,指出大推进式的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2)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强调投资规模即解决“不可分性”,又强调国民经济总体都同时全面增长,主张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
资本品生产。
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
使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率全面增长,实现平衡发展。
1、互补性行业中大规模投资,相互成为客户,市场全面面扩大。
这种基本的互补性来源于人类欲望的多样性。
2、强调是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和大幅度扩大市场对经济迅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1)各部门平衡增长可以产生扩大市场规模形式的外在经济,进而导致递增的收益。
(2)保持供给需求平衡,是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3)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要求各部门同时发展。
3、注意平衡增长与国际专业化的关系。
平衡增长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投资刺激来激发更高生产率的一种手段,是贸易扩张的基础。
4、主张同时全面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他不主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按照同一比率发展,他主张按照不同比率投资和发展各个部门。
原因是: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投资比率应按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来确定。
二、如何实现平衡增长主张国家干预。
实施经济发展计划。
三、平衡增长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强调大规模投资重要性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发展找到突破口。
不平衡增长战略名词解释平衡增长,又称为“大推进”战略,它是通过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使各种工业同时有所发展,互为需要,各个部门的投资都有利可图,从而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个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均衡快速增长理论:指出在各个部门和产业应同时投资大力推进经济的经济学主张。
主张全面投资,均衡地发展各个部门经济。
1、第四,全面协调,推动平衡增长。
2、这可能将也就是恢复正常经济均衡快速增长的一个途径。
3、应当树立以民为本的经济建设宗旨,促使区域经济平衡增长,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努力实现有利于公平的经济增长。
4、可持续增长率就是保持稳定的经营效率、财务政策并靠自身足额利润去同时实现的一种特定的均衡快速增长。
不当的增长速度不足以烧掉一个企业。
1. 企业平衡增长管理策略研究2. 不均衡快速增长理论与热传导结构论3. 中国六部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4. 推动经济均衡快速增长以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5. 分析师表示,该市场需要拓宽客户基础,并使其产品多样化,以取得平衡增长。
6. 在经济均衡快速增长领域,美方将向中方提供更多发展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方面的技术援助。
7. 斯诺指出:“资本市场发展对于中国尤其有必要,这有助于经济平衡增长,实现真正的繁荣。
”8. 科蒂斯表示,甚至除了比全球大型经济体均衡快速增长更为令人鼓舞的消息,那就是存有初步迹象说明,全球贸易过剩的威胁正在弱化。
9. 为实现平衡增长,政府需要在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的公众服务领域加大投资,以鼓励农民及其他居民增加消费10. 但是,报告估算年的国内消费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用户政府同时实现均衡快速增长的目标,这非常大程度上归咎于本来已经很低的农村总收入快速增长缓慢11. 其理论根源为经济学家赫尔希曼( a . hirschman )提出的“不平衡增长”( unbalancedgrowth )理论: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