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危险废物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36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特性,或者具有其他危险性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在处理危险废物时,正确的鉴别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危废鉴别的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外观特征是危废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危险废物可能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废物的外观特征,比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有些危险废物可能具有刺激性气味,有些可能呈现出特殊的颜色或发光。
因此,通过观察危险废物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危险性质。
其次,化学性质是危废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和测试,可以确定危险废物的具体化学成分和性质。
比如,危险废物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化学性质的分析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危险废物的来源和历史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了解危险废物的来源和历史,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危险性质。
比如,某些工业废物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化学成分,而医疗废物可能含有感染性物质。
因此,了解危险废物的来源和历史对于正确鉴别其危险性质非常重要。
最后,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也可以帮助鉴别其危险性质。
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和处置方法,比如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热处理等。
通过了解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可以进一步确认其危险性质。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而正确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外观特征、化学性质、来源和历史以及处理和处置方法等多个方面。
希望大家在处理危险废物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鉴别和处置,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最小的危害。
201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版《2019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也越发显著。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控制,我国对危险废物名录进行了修订,并于 2019 年发布了修订版。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
其次,新增了部分危险废物种类。
这是基于对新出现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以及废物产生情况的综合考量。
新增的危险废物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和风险。
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如化工、制药、电子等,根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类和细化。
这使得相关企业在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方面能够有更加明确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同时,修订版名录还对危险废物的豁免管理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对于某些危险废物,如果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确保其环境风险可控,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可以实行豁免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也鼓励企业采取更加先进、环保的技术和工艺,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
此外,2019 年修订版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也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更加科学合理的鉴别标准有助于准确判断某种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为环境监管和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一修订版名录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为环境监管部门提供了更加明确和详细的执法依据,有助于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明确的危险废物名录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的性质和管理要求,从而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降低环境风险,履行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
新国标危废标识新国标危废标识是指我国于2019年发布的《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分类与标志》(GB 5085.7-2019)标准中规定的危险废物标识。
该标准为危险废物管理提供了技术规范,是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国标危废标识的具体内容。
1. 标识形式新国标危废标识由黑色图案和白色背景组成,黑色图案包括四个图形,分别表示“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四种性质。
这些图形固定在一起,没有空隙,整个标志形状呈正方形。
2. 标识尺寸新国标危废标识的尺寸应依据包装物的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一般来说,小于等于165 mm边长的包装物应使用5 cm的标识,大于165 mm边长的包装物应使用10 cm的标识。
如果包装物表面的标注区域太小,无法贴上规定尺寸的标识,则可以适当减小标识尺寸。
3. 标识规定用语新国标危废标识上的用语,应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只列出必要信息,以免混淆和误解。
标志上标注的用语包括:废物名称、特性、分解危险物质、存放方法、禁止内容、注意事项等。
4. 标识摆放位置新国标危废标识必须清晰、醒目地贴在危险废物的包装上,且不能用易撕、易污损的材料制作。
标识应当贴在包装容器的正面、侧面和顶面,以便于识别。
一般来说,包装物的不同面上应有相应的标识,以方便管理和运输。
5. 标识分类新国标危废标识按照性质分类,分为4种标识,具体如下:①易燃标识,表示该废物易于燃烧、可燃性强。
②易爆标识,表示该废物易于爆炸、燃烧。
③有毒标识,表示该废物有毒、对人体或环境有危害。
④腐蚀标识,表示该废物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以上就是新国标危废标识的具体内容。
这些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并为有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使其更好地贯彻环保理念,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如何判定危废和一般固废工业固废危废鉴别内容与流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罗工134-164-36449鉴别内容: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6-2007、GB 5085.7-201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本次危险特性鉴别项目的总体流程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具体如图1-4所示:(1)分析、判别实际生产原料及工艺的运行情况,明确鉴别对象及其相关产生来源、工艺流程、原辅材料以及产生情况等相关信息。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判断被鉴别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不纳入鉴别范围。
(3)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首先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不需要进行危险特性鉴别,不纳入危险特性鉴别范围;若待鉴别固体废物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不排除其是否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依据GB 5085.1~7,以及HJ 298 进行鉴别。
危险特性逐项筛查制定样品采样方案及检测方案形成鉴别方案样品采集与检测检测结果鉴别分析形成鉴别结论鉴别对象明确及其产生源特性分析危废名录判定固废属性判定(4)根据相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结合被鉴别物的产生源特性分析,对被鉴别废物危险特性及其相关危害因子进行逐项筛查,确定下一步需进行检测的相关危险因子。
(5)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6-2007、GB 5085.7-2019)要求,结合被鉴别物的相关实际情况,制定被鉴别废物的样品采集方案和检测方案,对检测时样品采集的方法、份样数、份样量、采样质量控制及相应的检测方法等提出规范要求。
(6)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6-2007),确定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产生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危害特性的废物。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观鉴别。
首先,通过对危险废物的外观进行鉴别,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明显的腐蚀性,可能会导致容器腐蚀或产生气体,有些具有毒性的危险废物可能会有刺鼻的气味等。
因此,通过观察危险废物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危害性质。
二、化学成分鉴别。
其次,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
比如,通过对危险废物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检测,可以得知其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根据化学成分的鉴别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三、危害特性鉴别。
最后,需要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可能会传播疾病;有些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可能会对人体的遗传基因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外观鉴别、化学成分鉴别和危害特性鉴别等手段,准确判断其种类和性质。
只有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鉴别,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测和管理,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危害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危废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鉴别了危废,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下面将介绍危废的鉴别标准。
一、外观特征。
危险废物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的第一步,通常包括颜色、形状、状态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废油漆桶通常为铁质圆桶,表面带有油漆残留,颜色多为混合色;而废电池外观通常为方形或长方形,表面有腐蚀痕迹。
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是鉴别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化学性质的鉴别,可以了解危险废物的成分和特性。
例如,废酸碱的PH值通常在1-3或12-14之间,废油的闪点通常在60摄氏度以下。
三、毒性鉴别。
毒性鉴别是判断危险废物是否具有毒性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毒性实验或毒性鉴别仪器来判断危险废物的毒性。
例如,废化学药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毒性,而废塑料通常不具有明显毒性。
四、放射性鉴别。
对于可能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废物,需要进行放射性鉴别。
只有通过专业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才能准确判断危险废物是否具有放射性。
五、其他特征。
除了上述几点外,危险废物的鉴别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如燃点、挥发性、溶解性、磁性等。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鉴别危险废物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外观特征、化学性质、毒性、放射性和其他特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鉴别。
只有准确鉴别了危险废物,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危险废物的鉴别工作,共同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技术规范发布刘秦豫摘要:《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19)(以下简称《通则》)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2019)(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于2019年11月发布实施。
《通则》进一步明确了鉴别程序,并细化了危险废物混合和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技术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危险废物鉴别的采样对象、份样数、采样方法、样品检测、检测结果判断等技术要求,增加了环境事件涉及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的采样、检测、判断等技术要求。
关键词: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技术规范一、本次《通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物,《通则》增加了工艺分析步骤,根据工艺分析不可能具有相关危险特性的,即不属于危险废物,不需要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工作;危险特性鉴别取消急性毒性初筛,美国及欧洲将急性毒性初筛作为危险废物名录的制定依据,都未将其作为鉴别依据;删除“危险废物与放射性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增加工业废水处理污泥的混合后判定规则,第一类污染物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水污染物排放相应标准限值的,应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1.完善了鉴别程序,第4.3条修改为“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不排除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的固体废物,依据GB5085.1、GB5085.2、GB5085.3、GB5085.4、GB5085.5和GB5085.6,以及HJ298进行鉴别。
2.修改了危险废物混合后判定规则,将混合后的结果,即“导致危险特性扩散到其他物质中”,作为判断混合后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的前提条件。
3.修改了针对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的判定规则,即“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二、本次《通则》修订增加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在使用该判定规则时应注意哪些?本次将原《通则》中“处理后判定规则”修改为“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即分为利用过程和处置后两种情形进行规定。
危险废物鉴别方法
危险废物是指由于含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爆炸性等特殊性质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正确鉴别危险废物是进行废物分类和安全处置的重要基础,下面介绍一些危险废物鉴别的方法。
一、根据生活特征鉴别
1、有毒废物:通常带有刺激性气味或臭味,如废弃农药、废弃药品等。
2、腐蚀性废物:能够腐蚀金属、损害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如废弃电池、废弃工业酸碱等。
3、爆炸性废物:对外力刺激或受热能够发生爆炸,如过期的爆竹、火药等。
二、根据标签标识鉴别
中国对危险废物分为两类,类别一表示严重危险废物,类别二表示一般危险废物。
在废物容器上应该标注标签标识,如果标签标识完好可读,可以清楚地了解容器内废物的性质和成分。
三、根据氧化还原电位鉴别
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帮助鉴别危险废物的性质,将静置良好的废液取样,使用微型电位测量仪进行测量,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判断废液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类别和浓度。
四、根据颜色鉴别
某些危险废物具有特殊的颜色,可以根据颜色判断废物的种类和成分,例如铅、汞类废物颜色通常为棕色、黑色等不同的颜色。
通过上述方法鉴别危险废物可以全面了解废物的属性,为合理选用废物处理方式提供参考。
不仅可以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还可以避免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是指因其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混合物。
危废的鉴别工作对于正确处理、储存、运输和处置危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危废的鉴别标准,以便广大从业人员正确识别和处理危废。
首先,危废的鉴别应从外观、气味、颜色、密度等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危废的外观和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比如,有些危废可能具有刺鼻的气味,有些可能呈现特殊的颜色或密度,这些都可以成为鉴别的参考依据。
其次,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危废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反应,从而判断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物理测试则可以通过测定危废的密度、PH值、熔点、沸点等参数,帮助鉴别危废的具体特性。
另外,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危废的鉴别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国家可能会根据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IMDG)、欧洲危险货物运输规则(ADR)、美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OT)等标准进行鉴别。
最后,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嗅闻、化验等手段,准确鉴别各类危废。
因此,建议企业在处理危废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鉴别危废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废的鉴别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外观、气味、化学分析、物理测试、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经验等手段进行准确鉴别。
只有正确鉴别了危废,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固废、危废详解与危废鉴别处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判定规则1、水性漆包装桶加装内衬袋后未沾染包装桶是否属于危废?为减少危废产生,公司计划联合水性漆供应厂家,在水性油漆包装桶内追加一层高强度内衬袋。
水性油漆使用完毕后,将沾染水性油漆的内衬袋按危险废物处置。
工艺操作过程中内衬袋如有破损,内衬袋及包装桶均按危险废物处置。
但针对内衬袋完好,不沾染水性油漆的包装桶按一般废物处置。
以上可否?答:支持此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的措施,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2、环保油属不属于危险废物?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答:(1)“环保油”是甲醇燃料的俗称,含95%以上甲醇,同时掺入了一定比例的汽油、组分油等其他液体燃料,遇热源和明火易燃烧爆炸,即使暴露在28摄氏度的空气中也有可能挥发,继而燃烧,属危险化学品。
(2)环保油的成分以甲醇为主,甲醇属中度危害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视神经等都有损害。
环保油燃烧产生的废气主要成份是水和二氧化碳。
(3)废弃的环保油属于危险废物。
3、聚合氯化铝、石灰的包装袋(塑料编织袋)是否属于危废或者固废?如何合法处置?答:根据危险废物名录,沾染了毒性物质的包装物属危险废物。
建议聚合氯化铝、石灰的包装袋(塑料编织袋)送有资质单位处理或自行清洗干净后,按一般固废处理。
4、四氯乙烯废弃包装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答:四氯乙烯具有一定毒性,使用完四氯乙烯后,废弃的包装桶属于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的概念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常见的具有腐蚀性的危废废物有:废碱液及碱渣、废酸、酸泥、酸渣;▪常见的具有毒性的危废废物有: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废弃的铅蓄电池、镉镍电池、废电路板等;▪常见的具有易燃性的危废废物有: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溢出废油或乳剂、废石蜡和润滑油;▪常见的具有反应性的危废废物有:炸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含爆炸品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炭、T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红水、红水以及废水处理污泥;▪常见的具有感染性的危废废物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为防止动物传染病而需要收集和处置的废物。
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47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19.11.12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47号
•【施行日期】2020.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9年第47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的公
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批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
本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查询。
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废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19年11月12日。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007 2019本文将列出2007年和2019年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并详细介绍其内容。
这些通则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识别和处理危险废物,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2007年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007年版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废物分类标准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和来源,将废物分为四类:有毒废物、易燃废物、腐蚀性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
1.2物理性质鉴别通过对废物的外观、形状、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的观察和测试,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1.3化学成分鉴别通过化学分析和检测,确定废物中是否含有危险化学物质,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1.4生物学鉴别通过对废物中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的检测和观察,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危害性,从而确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1.5鉴别结果记录对进行鉴别的废物进行记录,包括废物的鉴别方法、鉴别结果以及后续处理方式等信息。
2.2019年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2019年版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相对于2007年版进行了一些更新和完善,主要内容如下:2.1废物分类标准在废物分类标准上进行了细化和扩充,新增了一些特定类型的危险废物,并对各类危险废物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2.2鉴别方法和技术引入了更多先进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例如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提高了废物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鉴别流程和操作规范对废物鉴别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包括采样方法、实验室测试流程、数据分析等环节的规定,确保鉴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4鉴别结果记录和报告要求对进行废物鉴别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鉴别的废物信息、鉴别方法和结果等,并生成鉴别报告供后续处理和管理参考。
结论2007年和2019年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正确识别和处理危险废物而制定的重要指南。
随着科技的进步,2019年版的通则在鉴别方法、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