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读《等待戈多》有感素材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等待戈多》读后感1、《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中戈戈和狄狄的语言,行为是荒谬的,是毫无逻辑的支离破碎,是毫无意义的忙忙碌碌,他们可谓是荒凉土地上的一个失去了自我灵魂的肉体!没有真正的思想、没有实际的行动,只是把一切寄托在那还不知会不会出现的“戈多”身上。
我们遨游在历史的天空,高傲的俯视着那长长岁月激流的一切,拼命的感慨那世人的愚昧无知,狂妄的嘲笑那前人的悲哀凄惨。
可当我们在飘浮的劳累之余,猛的停下之时才突然发现自我亦是这般处境。
迷惘的陷入了“失名”与“失明”的黑暗之中,却仍旧不明白挣扎的方向……只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市的五彩缤纷的霓虹装点了漆黑的漫漫长夜,车水马龙的急流充实了荒凉的大街小巷,“朝九晚五”的日程安排填满我们生活工作时间表。
匆匆的一路的飞奔,恰似胜过了剧中戈戈和狄狄的空虚无聊,但归来的途中,人们依旧是无法掩盖住那满面风尘以及疲倦的心灵……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恐吓般的教唆让人陷于实际,叫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规规矩矩,不敢妄为。
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美妙的世界消磨掉神奇。
所有的人都在扮演紧张,呆板的主角,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维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姿态!难道我们不应当真切的承认这亦是当代人们内心的“失明与失名”的迷惘!我们每一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话语在空泛中消磨时间,我们却像是既有信仰一般的声称“这样做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
可我们以后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人生是什么,忙忙碌碌,不辞艰辛,到头来仍是黄土一抔。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追求是什么,几许泪雨挥霍,几许失落难当,最终仍旧是孤星青灯寂!荒凉的等待,只在那迷惘着的“失名”与“失明”之际绝望的挣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方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现代的我们,只是换了种重复的方式,不一样的场景,可依旧为着心目中的“戈多”不停地等待,不停地“奋斗”。
等待戈多读后感5篇等待戈多读后感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等待戈多读后感1一天的时间让我看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整个心情沉浸在父亲的爱与后悔里,哀叹生命的神秘与偶然,亲情缘分的真挚与不舍,其中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思考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
他的女儿是出生后不久就发现了病疾,而且她就在短短的18个月里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还没有学会悲哀就离开了,在还没有学会留恋就走了,可以说她无所谓失去,她得到了他父亲最深层的爱。
可有很多人不是那么幸运的,他们生活多年以后,才发现上帝在允许他们来到人间时,就剥夺了他们可以和平常人一样拥有的幸福。
幸福,就是对失去的别人却拥有的平凡之物的羡慕。
当他们知道了自己不同于别人,不能和大家一样去生活,而他们不能选择死,他们留恋生,留恋人世间的爱,留恋爱他们的父母,留恋每天新生的阳光。
他们不能去诉说自己的痛苦,如果说同情是一种自己曾经经历后沉淀下的感情,在别人遭遇同样的事情时能交换的感情,那么有些痛苦,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被上帝选中。
看着那些万分之一的幸运都百分之百的降临在自己身上时,不得不怀疑,这是垂青还是折磨。
我不想说苦难可以洗涤人的灵魂,苦难就是苦难。
没有谁愿意放弃幸福、快乐而选择苦难的,因为苦难意味着忍,意味着不可言说,意味着在无望与绝望中等待,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虚幻的希望,也自欺欺人。
妞妞是幸运的,她在懵懂中离开,尚未深陷红尘,尚未对这世界有爱与恨,尚未懂得留恋。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如果我的母亲知道,我会有今天的无奈,她会那么幸喜的迎接我的来到吗?她会那么艰辛的把我拉扯大吗?还会那么无私的去委曲求全吗?而现在我为了她的付出,而无奈着。
我有时真想,如果我这样的来到这世界,上帝能给我机会去交换一些东西,我愿意就是一个世俗间平凡的女子,或者在我出生的时候,让我就失去更多,那么我的父母可能就不会在我身上寄予那么多的希望,可上天在我身体里种下的定时炸弹,迟迟不引爆,我在等待着他引爆,那么我的小小世界就彻底的崩塌。
读《等待戈多》有感(精品10篇)读《等待戈多》有感篇1《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①,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
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
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
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
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现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
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像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
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
在这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
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
是的,我想说《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质的困惑,因而它也越发能凸显出我们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满了遥不可及的距离。
有一些距离是本质上的距离,与时间与空间都无多大关联。
当下,人们已不再追问“等待”谁,为何而“等待”之类形而上的问题,但这一点都不影响“等待”的存在,是的,它仍然是一个不会离开任何人的问题。
因而,《等待戈多》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
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它,因为解读它的同时也是在解读我们的生活状态,这种解读在我看来依然十分的必须,因为它靠近一种本质。
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读后感(通用12篇)等待戈多读后感篇1开篇,欲自作一诗,记昨夜五更为破天之雷惊醒:夜欲听银针落叶伴雷雀不避阴风扫砾打羽五更巨响坐起惊窗前有谁微醺抱琴奏几曲!敢于于蔽眼之雨,骇人之雷前饮酒弄弦者,当今能有何人?吾安卧榻上,听雨声敲打万物,待惊雷划破夜空,庆幸未处室外,不知眼前是真是幻。
待再睡去,乍醒已过清晨,雷雨已过,无何异相。
时间又逝如川。
感叹于古人的感叹,情绪上来,花可溅泪,鸟可惊心;又感于今人呻吟,怒上心头,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称为荒诞的事情,在一个价值观四分五裂的社会现实下,永远都能找到合理存在的解释,它能代表一种价值取向,即是是看起来胡言乱语的东西。
《等待戈多》剧本所处的社会背景,乃是一代青壮年人完全看不见未来的的时候,一是二战后,而是冷战始,生灵涂炭,百废待兴,可是没有人能够带着战争的创伤上路,而眼前又是规模更大,威胁全球的核战争的阴影,人们更是如惊弓之鸟,弯弓轻弹,即可弑之。
可是,心中犹存之信念,乃是过上如战前安宁殷实的生活,如此希望,尽管渺茫,即是是惊弓之鸟,也有能到达南方的信念,戈多便承担了心灵崩溃的一代人所期望的生活的施舍者。
在剧中,二人提到戈多的生活状况,乃是有安静的家、众多朋友,还有通讯员以及银行存折的人。
如今看来,者并不是什么有能力施舍两个穷光蛋的大富大贵的慈善家,可是当时混乱之下,能吃上胡萝卜已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奢侈?当今中国,较之百年之前,换了德先生的外衣,换了马先生腔调,可是内心却依旧如荆棘乱麻,一边祖宗家法切不可全抛,一边诸国理念不可不学。
洋洋开埠一百六十五年,瓜分一百五十一年,抗战一百零一年,旧势力买办统治三十八年,新势力独裁六十四年,左倾激进二十七年,再次开埠仅仅三十四年不足,有洋洋一百三十一年,废于惶惑,废于无知,荒诞程度,不亚于《秃头女歌手》,千千万万一样的脸,洋溢着麻木无知,今开埠三十四年,吾等等待之戈多,依旧明天才来,国人所能认识,所能自觉者,皆被视为异类,而世上说话者众多,致今麻木国人竟不知是非,而愈加惶惑,有人生怕独裁之溃痛,欲投奔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有人惊于国之不及炎黄、文景、开元、康乾之治,不望光复祖宗体制,亦欲光复祖宗伦理。
等待戈多阅读感悟(优秀12篇)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了。
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
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
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
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
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
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
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
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我已经与等待分离。
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
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
等待一个盛世。
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
总是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
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
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
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
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
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
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
”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
”“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
”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
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等待戈多阅读感悟篇9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
等待戈多8篇等待戈多8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需要写一篇了!如今你是否对一筹莫展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等待戈多,与。
等待戈多1 一片小荒山,一棵树,一块石头……两个漂泊汉在等待着希望。
他们也许信仰上帝,因为他们还提到福音书,他们还很仁慈。
四周鲜有人烟,一片苍茫,但是,质朴归真的哲理,往往就沉浸于这般的荒唐与凄凉。
相信每个人在第一次看《等待戈多》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是戏剧吗?两个漂泊汉无休止无期限地等待一个莫名其妙的戈多。
而在他们说了大量梦呓般的语言,做了无数次乖僻的动作后,那个神秘的戈多还是没有来。
然后两个人居然还在继续等待,等待……难怪当年《等待戈多》公演完毕后,一头雾水的观众会把作者贝克特堵在了剧院门前,追问“戈多”到底是谁。
但是作者的答复更耐人寻味:“我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说明了。
”但是,假如大家在一段时间后,再尝试着再把它读几遍,或许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塞缪尔·贝克特,确实是个怪才!1889年,疯狂的哲学家尼采在意大利悲观地宣布:“上帝死了!”自此,“自我救赎”成为了西方民众在困惑中最普遍的情感,而等待也成为了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等待戈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被创作的,所以,“等待与救赎的循环”自然也就成为了作品的思想主线。
让我们回忆剧中一段经典对话:“我们走吧。
”“我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我们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不知道。
”“那我们还是走吧。
”“我们不能。
”……一副完美的多米诺骨牌产生了,重复且意味深长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夹杂着压抑的恐慌。
春去春又来,花谢了也还会再开,但在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面前,却只有无尽的等待,而且中途还绝对不能完毕,甚至上吊都不行!这是什么?死循环。
不由得想到了曹禹的《雷雨》,周朴园关切地让繁漪无休止地喝一种苦药,她越说自己没病,就越被要求喝更多的药,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毛骨悚然。
最新等待戈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等待戈多(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等待戈多》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等待戈多的读后感13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1923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1927年毕业,等待戈多的读后感。
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地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1932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1937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回巴黎定居。
他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替一个为英国收集情报的支部翻译资料和打字。
结果支部被人出卖,他躲过了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罗旺斯的一个村庄里当雇工。
和平刚刚恢复,他又志愿到诺曼底的一个红十字会医院去当了几个月的翻译。
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没有什么情节可言。
主人公是两个流浪汉,背景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就在树下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
他们一面做着闻臭靴子之类的无聊动作,一面在语无伦次的梦呓。
最后有一个男孩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第一幕就算结束。
第二幕是第一幕的重复,只是当知道戈多又不来的时侯,他们就想上吊,结果裤带一拉就断,于是只能毫无希望的等待下去。
等待戈多显然是一出荒诞剧,这种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因为戈多是谁,谁也不知道,它表现的只是人类等待的希望只能化为泡影的悲惨现实。
这里的等待,在法语里是现在进行时,所以它不是本义上的期待,而是一种生存状态,意味着人类永远再等待,却又不知道到底再等待什么,而且永远不可能等来什么。
正因为这个剧本用荒诞的手段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它才流传至今吧,并且成为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并且被译成20多种语言,读后感《等待戈多的读后感》。
等待戈多这部剧本反映了时代的悲剧,表现了大战在西方人心灵下留下的创伤,以及他们在冷战中对社会现实的绝望。
这种用完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而能引起我们内心的震撼,像希腊悲剧那样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
《等待戈多》读后感(通用12篇)《等待戈多》读后感篇1一棵突兀的树,一块坚硬的石头,两个极度渴望的人,还有四顾无际的充满光亮与空气的大地和柔软的天空。
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全部维度。
另一个世界仅仅属于幻想的迷梦,那里一切都是被允许的,生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天国。
但它终于厌弃了它,没有痛苦的幸福好比没有幸福的痛苦一样不可忍受。
幸福与痛苦,就象一块硬币的两个面,同等的占有和分享生命的乳汁。
戈多,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希望的变体而已。
希望什么,无关紧要。
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希望是没有的。
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的预席。
如果有,那也只可能存在于永恒的语言诱惑或者时间绵延无穷的晦涩自杀中罢了。
对于一个荒谬者来说,所有看似神秘的事物,包括这个世界,最终都只能是归于零。
作者很巧妙而又最平淡不过地踩住了刹车,在距离绝望仅一步之遥的地方。
没有扼杀希望,却把它的幻影彻底地吹散了,从此便永不能聚合。
《等待戈多》读后感篇2重读《等待戈多》,一部不长的荒诞戏剧,却很费脑筋。
这部戏剧的魅力在于,本身就是一个谜。
每个人都在问,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有人求疑于作者贝克特,他很高明地继续玩捉迷藏:“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春天的阳光很柔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走在大街上,瞧着无暇享受阳光的各色人等,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有三种人。
当搜肠刮肚为这三种人找代表人物时,想起了《等待戈多》。
这部剧只有五个角色,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还有一个替戈多送信的小孩,至于戈多这个被等待的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
用这几个人为三种人佐证,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种人,打着遮阳伞晒太阳的人。
听起来很有闲、很小资。
不过,小资只是一种情调,那些光顾必胜客、上岛、两岸、避风塘、兰桂坊、seven(怎么象在做广告?)……喝一杯拿铁、卡布其诺、龙舌兰、朗姆酒,来一只哈根达斯(又有广告的嫌疑!)的人,未必能够入列。
还是看一看波卓的派头,这位爷一出场,就拿着一根鞭子,用绳子拴住幸运儿的脖子,赶着他往前走。
等待戈多读后感2000字(精选4篇)等待戈多读后感2000字篇1《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①,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可是。
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
也仅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
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礼貌的整个进程。
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此刻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
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像并不能到达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
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
在那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
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
是的,我想说《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质的困惑,因而它也越发能凸显出我们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满了遥不可及的距离。
有一些距离是本质上的距离,与时间与空间都无多大关联。
当下,人们已不再追问“等待”谁,为何而“等待”之类形而上的问题,但这一点都不影响“等待”的存在,是的,它仍然是一个不会离开任何人的问题。
因而,《等待戈多》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
2023等待戈多读后感7篇等待戈多读后感1重读《等待戈多》,一部不长的荒诞戏剧,却很费脑筋。
这部戏剧的魅力在于,本身就是一个谜。
每个人都在问,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有人求疑于作者贝克特,他很高明地继续玩捉迷藏:“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春天的阳光很柔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走在大街上,瞧着无暇享受阳光的各色人等,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有三种人。
当搜肠刮肚为这三种人找代表人物时,想起了《等待戈多》。
这部剧只有五个角色,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还有一个替戈多送信的小孩,至于戈多这个被等待的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
用这几个人为三种人佐证,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种人,打着遮阳伞晒太阳的人。
听起来很有闲、很小资。
不过,小资只是一种情调,那些光顾必胜客、上岛、两岸、避风塘、兰桂坊、seven(怎么象在做广告?)……喝一杯拿铁、卡布其诺、龙舌兰、朗姆酒,来一只哈根达斯(又有广告的嫌疑!)的人,未必能够入列。
还是看一看波卓的派头,这位爷一出场,就拿着一根鞭子,用绳子拴住幸运儿的脖子,赶着他往前走。
幸运儿两手提着一只沉重的口袋、一个折凳、一只野餐篮和一件大衣。
幸运儿打开折凳,波卓坐下,打开篮子,取出一只笋鸡、一块面包和一瓶酒,大口地吃起来……不想再描述了,这就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在阳光下忙碌的人。
波卓在晒太阳,幸运儿在劳作。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得到主人啃剩下的骨头。
当流浪汉戈戈向波卓讨要骨头时,波卓说这通常是属于幸运儿的。
得到骨头的代价不菲,要停止思想,或者按照波卓的指挥思想。
在波卓的要求下,幸运儿发表了长篇演说。
很佩服作者的独到之处,这篇上千字的演说没有一个词是连着的,没有一句话是完整的。
那个送信的小孩,是戈多身边的人。
如果戈多是一种拯救力量,那么小孩无疑也是个幸运儿,但是从小孩的表述中,他似乎也不够“幸运”。
在阳光下忙碌的人,即便获得命运的垂青,又能如何?第三种人,追赶太阳的人。
等待戈多名著阅读感想等待戈多名著阅读感想1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明白“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刻我也不明白“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明白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
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
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期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并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名著阅读感想2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他们的目光不在戈多到来的方向,他们面向的是死亡,一步步地走过去,期望在半途遇上戈多获得梦想里的救赎,孩子捎来的消息之于他们是继续的支撑,因为没有绝望的理由,只好漫无边际地等下去。
戈多是谁,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不可抗拒的命运,抑或仅仅就是等待本身。
在整个剧本里,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他究竟是谁,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把波卓误认成了戈多,当问起戈多究竟是什么人时他们给出的却是这样的回答,“能够说是一个相识的人”,“哪里说得上,我们简直不认识他”,“就是见了面也不认得”。
可对于这么一个模糊的人,人们还是宁愿义无反顾地等待下去,人类正是在这种盲目的憧憬中耗尽了生命。
与其说戈多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虚无不可见的期望,或者一个又一个让人大失所望的明天。
《等待戈多》的中心,不在于戈多这个人物,而在于“等待”。
等待只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存的状态,难怪剧中说“咱们老是想出办法证明自我还存在”,等待就是那证明的途径。
“期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读《等待戈多》有感500字(通用10篇)读《等待戈多》有感500字篇1一片小荒山,一棵树,一块石头……两个流浪汉在等待着希望。
他们也许信仰上帝,因为他们还提到福音书,他们还很善良。
四周鲜有人烟,一片苍茫,但是,质朴归真的哲理,往往就沉浸于这般的荒诞与凄凉。
相信每个人在第一次看《等待戈多》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是戏剧吗?两个流浪汉无休止无期限地等待一个莫名其妙的戈多。
而在他们说了大量梦呓般的语言,做了无数次古怪的动作后,那个神秘的戈多还是没有来。
然后两个人居然还在继续等待,等待……难怪当年《等待戈多》公演结束后,一头雾水的观众会把作者贝克特堵在了剧院门前,追问“戈多”到底是谁。
但是作者的回答更耐人寻味:“我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说明了。
”但是,如果大家在一段时间后,再尝试着再把它读几遍,或许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塞缪尔·贝克特,确实是个怪才!1889年,疯狂的哲学家尼采在意大利悲观地宣布:“上帝死了!”自此,“自我救赎”成为了西方民众在困惑中最普遍的情感,而等待也成为了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等待戈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被创作的,所以,“等待与救赎的循环”自然也就成为了作品的思想主线。
让我们回顾剧中一段经典对话:“我们走吧。
”“我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我们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不知道。
”“那我们还是走吧。
”“我们不能。
”……一副完美的多米诺骨牌产生了,重复且意味深长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夹杂着压抑的恐慌。
春去春又来,花谢了也还会再开,但在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面前,却只有无尽的等待,而且中途还绝对不能结束,甚至上吊都不行!这是什么?死循环。
不由得想到了曹禹的《雷雨》,周朴园关切地让繁漪无休止地喝一种苦药,她越说自己没病,就越被要求喝更多的药,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毛骨悚然。
残酷的现实,没有选择的未来,这就是当时的社会。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目前生活的缩影?从小到大,十多年来,等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特殊而必要的生活状态。
读《等待戈多》有感1500字《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悲喜剧的形式展示了两个人的无聊和无意义的等待,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思考,探讨了人的生命意义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
在《等待戈多》中,男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他的朋友埃斯特拉贡正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戈多是他们寄托希望的对象,也是一种虚构的存在。
整个剧本中,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等待戈多的到来,却从未见到过他。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聊和无意义,他们不断地消磨时间,无所事事的等待着。
这种等待和无聊的状态,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无意义的等待,无数次重复的日常生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生活毫无意义。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对这种现实状态产生了怀疑和质疑,他们不断地询问自己和对方:“这样等下去有意义吗?”“我们还要等多久?”这种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也是许多现代人所经历过的。
在剧中,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试图通过对话来打发时间,但这些对话都是无聊且毫无意义的。
尽管他们的谈话中有一些幽默和诙谐的元素,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
他们试图通过戏剧的幽默来抚慰心灵,但又不断地被现实的无聊所击败。
如同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每天都在失去的是时间。
事实上,这是我们唯一失去的东西。
”这种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无奈,让人不禁深思。
整部戏剧的舞台设计非常简单,只有一颗孤独的树和几张破旧的板凳。
这种简单的舞台设计凸显了人物的孤独和无助。
在剧中,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的形象也是非常简化的,他们的动作和喃喃自语,都反映出世界的荒谬和人的虚无。
整个舞台上几乎没有其他角色出现,这进一步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等待戈多》中存在着一种荒诞性的美学,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无奈。
通过对时间和等待的思考,贝克特带领观众进入了一种无聊和绝望的境地,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
这种思考有时会让人们感到沮丧,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警醒。
虽然《等待戈多》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绝望和无助的状态,但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
高中课文《等待戈多》高中课文《等待戈多》自从赛缪尔,贝克特写下《等待戈多》后,我就降临到这个人间了。
我?问我是谁?我是戈多,没有一个人见过我,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什么。
我坐在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他们都在讨论,讨论我是什么。
是金钱?是诱惑?是名利?人们摆出一幅准备录录无为的样子。
我闭上眼,为无知的人类流泪。
十年,五十年,或许一百年。
人类的将来到底是怎样的?荒无人烟,大地是黑色的,不觉让人感到恐惧。
街头,照旧没变吧!只是已没有一个人走过了,人们在等待,等待我的出现,然后给予他们东西。
工作没了,经济站不住脚,身子瘦到如柴,也不愿起身去奋斗,去寻找真正的将来!“不是的!你们都错了!戈多是希望,是理想,是明白,是信念!”女孩大声的呵斥到。
我惊愕的睁开眼,止住泪,飞向女孩,想告诉她些什么。
人们惊愕一会后低下头走了。
我立即停了下来,原来,人类是这般喜欢不劳而获,我再次闭上眼,漫想这个可怕的将来。
睁开眼时也已经三天了,我惊奇的看到,人们在奋斗了!在为自己的人生谋幸福了!我继续漫想将来,城市繁华,秩序井然有序,街头不在有我的身影,而我,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一种信念,一个目的,是一份坚强!将来,人类的梦想飞扬起最沉重的等待。
我漫想,将来,我不会再听到“戈多”这两个字了,因为我已经出现了。
将来,在事业失色的时候,人类会自我振奋,乐观的.去面对一切。
将来,在迎起大风大浪时,人类会鼓起勇气,以舍我其谁的意气,自创辉煌。
将来,在到达山峰之极时,人类会大声告诉任何人“事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漫想,将来会是一种人伦之美,处处显现的是积极向上的话题。
我漫想于茫茫大海,将来是份桔祥。
曾经,我也只是个梦想,曾经,我也只是个虚构。
如今,看惊涛拍岸,卷千层雪。
历史的漫想见证将来的憧憬。
我漫想,将来,是靠奋斗与不认输的精神而走过来的!是靠坚不可摧的信念挺过来的!将来,是和谐与竟争共同牵手的协议书!我睁开双眼,笑意兹生。
渐渐消失在空气中,散下漫想于将来的信念,存储于每个人的手中。
读《等待戈多》有感
等待着明天,因为明天才有新的希望:等待成长,因为有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等待成功,因为有成功才能体会到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喜悦。
等待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态度,等待青春,等待时间,等待机遇,等……无论等待什么,都有一个等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开心,有人悲伤,有人寂寞。
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是寂寞的。
寂寞于那个黄昏的大树下,寂寞于那种苦苦的等待,而这种等待的结果却是个未知。
所以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应该悲伤。
因为戈多的不来而悲伤,因为饥饿而悲伤,以为寂寞而悲伤。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也应该开心的,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因为有彼此的相知,因为友谊呵护善良的光辉。
幸运儿是悲伤的。
或许它不懂得悲伤,不敢悲伤,更或许它已经没有了悲伤这一情感。
但让人悲伤于它的麻木,悲伤于它自己的无奈。
它麻木得不知疼痛、不知饥饿、不知自尊,让人觉得可怜中带点悲愤。
波卓,一个伪善者,一个更应该悲伤的人。
猪——是他对幸运儿的称呼;鞭打——是他对幸运儿最友好的方式。
他双眼失明后,却未把老爷的身份放下,摔倒了,不是自己起来,而是用钱买来一个“扶我起来”!一个资本家势力的丑陋面孔。
他是最孤独的。
等待是无言的,把那等待者心跳声无情的放大。
等待是静止,唯独那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坚持对于等待,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更新。
夕阳西下,把等待者的人影拉得冗长,延伸到远方,而戈多真沿着影子走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
读《等待戈多》有感
等待着明天,因为明天才有新的希望:等待成长,因为有成长才会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等待成功,因为有成功才能体会到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喜悦。
等待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态度,等待青春,等待时间,等待机遇,等……无论等待什么,都有一个等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开心,有人悲伤,有人寂寞。
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是寂寞的。
寂寞于那个黄昏的大树下,寂寞于那种苦苦的等待,而这种等待的结果却是个未知。
所以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应该悲伤。
因为戈多的不来而悲伤,因为饥饿而悲伤,以为寂寞而悲伤。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也应该开心的,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因为有彼此的相知,因为友谊呵护善良的光辉。
幸运儿是悲伤的。
或许它不懂得悲伤,不敢悲伤,更或许它已经没有了悲伤这一情感。
但让人悲伤于它的麻木,悲伤于它自己的无奈。
它麻木得不知疼痛、不知饥饿、不知自尊,让人觉得可怜中带点悲愤。
波卓,一个伪善者,一个更应该悲伤的人。
猪——是他对幸运儿的称呼;鞭打——是他对幸运儿最友好的方式。
他双眼失明后,却未把老爷的身份放下,摔倒了,不是自己起来,而是用钱买来一个“扶我起来”!一个资本家势力的丑陋面孔。
他是最孤独的。
等待是无言的,把那等待者心跳声无情的放大。
等待是静止,唯独那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坚持对于等待,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更新。
夕阳西下,把等待者的人影拉得冗长,延伸到远方,而戈多真沿着影子走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