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010000-0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时数:40(其中实验8学时)

学分数:2.0

执笔者:马小娥

编写日期:2010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材料物理性能是高等学校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科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需要是极大的动力,材料的发展日益迅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无机材料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材料的各种性能,培养学生测定各种性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研制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改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材料性能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系统讲述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不涉及化学性能。所研究的性能有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形变、断裂与强度)、热学、光学、导电、介电、磁学等性能及其发展和应用,介绍各种性能的原理及微观机理,性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措施,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个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密切联系当前生产的实际和技术发展水平,本书的无机材料力学性能尤其是断裂力学理论、热学和光学及缺陷电导的理论及应用是本课程的重点,掌握材料的本征参数的意义、用途,搞清性能参数的来源,及性能和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关系,掌握参数的规律,从而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材和安全用材是难点。

以下分章阐述: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部分(32学时)

绪论(1学时)

无机材料的定义,外延与内涵,分类;材料性能的划分、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材料性能研究注意问题、材料性能研究目的、改善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等。

第一章无机材料物理基础(2学时)

掌握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的结合、晶格振动

第二章无机材料受力形变(6学时)

掌握应力、应变及弹性变形的概念、分析及本征参数,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和高温蠕变理论及影响因素,了解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模型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无机材料强度与脆性断裂(6学时)

了解材料脆性断裂现象,掌握理论结合强度Griffith微裂纹理论,应力场强度因子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裂纹的起源与快速扩展及裂纹的亚临界生长,了解提高材料强度,改进材料韧性的措施,复合材料强化机理,材料硬度测试。

第四章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4学时)

掌握材料热学性能中热容(包括热容的两个经典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热膨胀、热传导和热稳定性的概念、机理及影响因素第五章无机材料的电导(4学时)

介绍材料导电的物理现象,了解离子导电、电子导电和玻璃态导电的机理,接触超导概念。

第七章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3学时)

介绍物质的磁性、磁筹的概念,铁氧体的磁性、结构及应用。

第八章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能(4学时)

了解光通过介质的现象,透光性的影响因素,及反射、光泽、不透明和半透

明、颜色等问题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8学时)

1、无机材料强度测定;(2—4学时)

2、无机材料热学性能测定;(2—4学时)

3、无机材料光学性能实验;(0—4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是课堂讲授,辅以习题课(4学时),通过习题

讲解,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参数的选择应用。每章布置5—8

道思考题,以加深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2、作业量:

第一章无机材料物理基础3~5题

第二章无机材料受力形变3~5题

第三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3~7题

第四章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3~5题

第五章无机材料的电导2~3题

第七章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2~3题

第八章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能2~3题

3、考核方法:该课程对本科生是必修课, 闭卷考试。着重对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材料性能的改善和应用。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提问等共占30%,考试成

绩占70%。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微观分析方法》,它的后续课程是《无机材料工学》《特种陶瓷工艺学》《陶瓷工艺原理》《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宁青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华大学出版社,1990

[2].北京大学物理系,铁磁学,科学出版社,1976。

[3].Kingery W.D.,Bowen H.K.,陶瓷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4].R.科埃略著,吕景楼、李守义译,电介质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84

[5].陈秀丹,刘子玉,电介质物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