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爆轰波、爆燃波的经典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85
第六章 炸药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炸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其用途日益广泛,不仅消耗量逐年增加,而且对炸药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制造炸药产品、改进炸药品种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性能的研究和测试,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说明该炸药的引爆和爆轰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说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
研究炸药的性能对推动炸药品种和使用的发展,确保产品制造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炸药的性能,一是决定于它的组成和结构,二是决定于它的加工工艺,三是决定于它的装药状态和使用条件。
各种不同的炸药及其使用领域,对其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炸药的密度、爆速、爆压、做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有毒气体产物等知识。
6.1 炸药的密度密度是炸药,特别是实际使用的装药形式炸药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
机械力学性能、爆炸性能和起爆传爆性能等均与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6.1.1 理论密度对于爆炸化合物,理论密度指炸药纯物质的晶体密度,或称最大密度。
对于爆炸混合物,理论密度则取决于组成该混合炸药各原料的密度。
定义混合炸药的理论密度等于各组分体积分数乘以各自密度的加权平均值,其表达式为:/ii i T iiim V Vm ρρρ==∑∑∑∑ (6-1)式中 T ρ—炸药的理论密度;i m —第i 组分的质量;i V —第i 组分的体积; i ρ—第i 组分的理论(或最大)密度炸药的理论密度是指理论上炸药可能达到的最大装药密度。
实际上所得到的炸药装药密度,不论采用何种装药工艺,均小于理论密度。
6.1.2 实际装药密度和空隙率炸药装药中总存在一定的空隙,空隙率可由下式定义:0(1)100%T ερρ=-⨯ (6-2) 而装药的实际密度可由下式求得:(1)(1)ii Tim m V V ρερε==-=-∑∑∑(6-3)式中:0ρ—装药的实际密度;ε—空隙率;V —装药的实际体积例1、已知某炸药T ρ=1.833g cm -,装药密度0ρ=1.61~1.693g cm -,求其空隙率。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第二章燃烧基本原理1、燃烧的定义、充分条件及极限值。
2、灭火的四种方法。
3、火灾的危险性。
4、闪燃、着火、自燃的定义。
5、自燃的分类,会举例说明。
6、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的历程、分类,会举例说明。
7、气体燃烧的分类。
8、气体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浓度、管径、点火位置。
9、原油火灾中的沸溢现象:宽沸程、热波、乳化水。
10、固体燃烧的分类: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11、阴燃的定义第三章爆炸基本原理1、温度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2、爆炸危险性的来源。
3、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4、其他因素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5、爆炸极限的计算。
1)根据C0估算爆炸极限;2)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3)含惰性气体的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例题1 已知某混合气中含甲烷5%,含乙烷8%,含空气87%,问该混合气有否爆炸危险性?例题 2 已知某混合气的组成及各气体的爆炸极限见下表,求该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炸危险性。
6方式);压力波形状、峰值及持续时间、破坏方式。
7、粉尘爆炸的机理。
与气体可燃物相比的爆炸极限、点火能。
粉尘层和粉尘云。
三次方定律。
二次爆炸的原因。
水对粉尘危险性的影响。
8、BLEVE的形成过程。
9、喷雾的危险性。
10、爆炸最大压力和温度的计算。
第四章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1、闪点测量的影响因素。
2、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数值对比关系。
3、闪点、燃点、自燃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氧指数的定义。
5、最大安全间隙6、预混气体的火焰传播理论: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
7、层流火焰传播理论中对灭火剂的要求: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热容。
8、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适用体系。
9、着火感应期的概念。
10、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第五章 点火源与引爆能1、动火分析:时间、可燃气体浓度。
2、点火源的种类。
3、事故电热的原因。
4、爆炸性物质的分类:I 类:矿井甲烷;Ⅱ类: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易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