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
- 格式:pptx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6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xx年xx月xx日•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重点目•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录01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某些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
职业危害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生产性粉尘如石棉粉尘、煤尘等。
工业毒物如苯、甲醇、硫化氢等。
高温高湿环境如铸造、炼钢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辐射如核工业、电子行业等。
噪声、振动如机械加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02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刺激性气体如煤尘、棉尘等,长期吸入可引起矽肺、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工业粉尘职业危害对呼吸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苯、二恶英等,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等。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等,可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
职业危害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可引起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职业危害对神经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二恶英等,可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乳腺疾病等,对男性生育能力也有影响。
物理因素如高温、辐射等,也可对男性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职业危害对生育能力的影响03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和控制措施,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接触人数等信息,为职业健康监护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时的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和病情变化。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职业健康防护的方法和技能,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1)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
3)辐射:如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2.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引起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危害。
3)粉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3.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能引起传染病。
2)真菌:可导致皮肤病等。
三、职业健康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安装隔音设备降低噪声。
2)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
3)提供空调等设备调节工作环境温度。
2.个人防护用品1)耳塞、耳罩:用于防护噪声。
2)防护手套:防止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3)口罩:过滤粉尘和有毒气体。
4)防护服: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和辐射的伤害。
3.卫生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扫。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3)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4.管理措施1)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2)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和颈部,及时补充水分,并送医治疗。
3.发生外伤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并送医治疗。
五、总结职业健康防护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企业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员工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xx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
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xx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目录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 (2)1.1 职业病的定义 (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 (4)1.3 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5)1.4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6)二、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评估 (7)2.1 职业病危害识别的方法 (8)2.2 职业病危害评估的方法 (9)2.3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的撰写 (10)三、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12)3.1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及设置要求 (13)3.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14)3.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新 (15)四、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 (16)4.1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与内容 (18)4.2 职业病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9)4.3 职业病诊断报告的出具与备案 (21)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 (21)5.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3)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与处置 (24)5.3 职业病危害事故后期的善后处理与责任追究 (25)六、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27)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2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3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31七、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交流 (32)7.1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34)7.2 某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36)八、培训总结与展望 (37)8.1 本次培训的目标与效果评估 (38)8.2 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39)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导致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