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27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 第1单元 1 古诗三首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稚子zhì( ) 口供gōng( ) 涟漪yī( )
zhuī( ) gòng( ) yǐ( )
拼写
看拼音,写词语。
单选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童孙未解供耕织
A.从事。 B.祭祀用的东西。
C.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2) 短笛无腔信口吹
A.说话的声音、语调。 B.乐曲的调子。
C.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填空
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2) 敲 成 玉 磬 穿 林 响,忽 作 玻 璃 碎 地 声。
(3) 牧 童 归 去 横 牛 背,短 笛 无 腔 信 口 吹。
按要求写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
(1)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根据意思写诗句)
(2)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翻译诗句)
(3)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翻译诗句)
单选
下列对古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达了作者投身于自然,心情旷远豁达,安逸闲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B.《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种田地的情景以及乡村儿童学着大人耕地的样子,塑造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与诗人的苦闷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C.本课的这三首诗都塑造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的童趣。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阅读攻略。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__ ,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 将这首诗补充完整。
(2) 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并写出画“ ”的诗句的意思。
稚子: 钲:
句意:
(3)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儿童在 季的活动,从“ ”一字可以看出来。
(4)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B.C.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5) “ ”是一种用玉和石制成的打击乐器,第三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钲似的冰块 的情景;“ ”字既有声音的传播,也有孩子们在林间奔跑的意思,这清脆悦耳的“敲击声”传得很远,将孩子们 的情态跃然纸上,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6) 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孩童怎样的特点?
(7) 结合诗句,说一说在这首诗中,“稚子”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填空
在下列诗句的横线上填入含“日”的词语。
(1) 大漠孤烟直,长河 圆。
(2) 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3)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 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默写句子
我们曾在四年级时也学过一首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写出了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请你把它默写下来。 __ , 。 __ , 。
答案
1. 【答案】zhì√;gòng√;yī√。
2. 【答案】昼夜;耕耘;桑树;知晓
3. 【答案】
(1) A
(2) B
4. 【答案】
(1)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答案】
(1)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 小孩子不懂种田织布之事,却也不闲着,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3)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6. 【答案】B
7. 【答案】
(1) 稚子金盆脱晓冰
(2) 幼小的孩子;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碎裂一样的声音。
(3) 冬;冰
(4) B
(5) 磐;敲击和奔跑;穿;开心玩耍、兴高采烈
(6)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孩子玩冰的画面。表现了孩童的聪明调皮与天真烂漫的特点。
(7) 从快乐到失望。从前两句诗描写的剜冰穿线当钲来敲,可以看出他们游戏的快乐;从最后一句冰被敲碎突然落地,可以想见玩得正起劲儿的孩子们会多么失望了。
8. 【答案】
(1) 落日
(2) 映日
(3) 日出
(4) 胜日
9. 【答案】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