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俄联邦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纲要》实现的条件和风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0.31 KB
- 文档页数:2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与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愈发受到关注。
这两个地区都是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边疆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互补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地处东北亚大陆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其拥有雄厚的农业、工业和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俄罗斯远东地区横跨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是俄罗斯的东部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基地,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的关键一环。
中俄两地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互补性,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俄两国将在资源能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尽管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潜力巨大,但在实际合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双方在交通和物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跨境合作的便利程度仍有待提高。
双方在经济体制、法律体系以及文化习惯上存在着差异,对跨境合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
中俄两国的资源开发合作也受到国际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规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不少挑战。
三、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面临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中俄两国政府提出了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互联互通的战略构想,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具有相互补充和互利共赢的潜力,双方在资源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教育领域合作一、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日益频繁,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因地缘相近、文化相似而具有合作潜力,尤其在教育领域合作方面有许多可借鉴和深化的地方。
本文将以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教育领域合作为例,探讨两地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两地合作现状1. 交流与合作频繁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相邻,有着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两地的学校、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频繁。
学生、教师以及学者之间的互访交流,促进了两地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2. 项目合作广泛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限于学术交流,还涉及到公共教育项目、教学资源共享、联合科研等多个领域。
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1. 语言交流障碍尽管两地教育合作频繁,但是语言交流仍然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俄语和汉语的差异,给两地的教育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应该加大对外语教育的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加强语言的教学和学习。
2. 文化差异俄罗斯与我国虽然地缘相近,但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两地学生对于另一种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还有待加强。
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地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学术交流未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可以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各级学校、高校之间的合作。
可以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两地的教育界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
2.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两地可以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和老师使用。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教育资源共享的渠道。
3. 建立合作机制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合作机制,包括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作项目基金等措施,为两地的教育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五、结语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是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地区,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Outline of the Sino-Russian Regional Cooperation
作者: 李传勋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学刊
页码: 23-3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规划纲要》 中俄地区合作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批准至今已过去两年多,在实施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原因一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俄最高决策层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俄东部地区发展战略作出调整,俄方对实施该纲要的态度有所变化;二是《规划纲要》的内容在俄遭到一些质疑乃至非议。
实际上,纲要所列项目在双方境内的布局安排是符合两国现在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的。
为推动上述纲要的落实,双方应对《规划纲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确保对方在本国的投资安全,建立起双方的会晤磋商机制,争取在关键项目的运作上取得突破,中方在提出意见时要充分参考俄政府出台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2018年)为协调实施中俄地区发展战略和中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与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并根据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第一章第八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9—2012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将在两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协助实施纳入《规划纲要》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和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是协调落实本规划纲要的负责部门,将根据合作执行情况对本《规划纲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一、中俄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发展和改造中俄口岸,完善旅检、货检系统,加快口岸电子化,提高通关效率,完善与口岸相关的基础设施。
1、改造满洲里—外贝加尔斯克国际公路口岸。
中方在中国境内建设新国际货场。
改造满洲里—呼伦贝尔301国道,建设满洲里—大庆高速公路。
俄方建设和改造赤塔—外贝加尔斯克A—166联邦公路。
完善铁路口岸。
中方建设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伊尔施铁路,改造满洲里—呼伦贝尔铁路。
俄方扩大伊尔库茨克—外贝加尔斯克铁路运载量,综合改造外贝加尔斯克铁路卡雷姆斯卡娅—外贝加尔斯克(“南部通道”)路段。
2、改造黑山头—旧粗鲁海图双边公路口岸。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中方改造黑山头—拉布大林公路,建设黑山头—海拉尔铁路。
俄方改造地方公路路段(外贝加尔斯克—普里阿尔贡斯克—旧粗鲁海图)。
3、改造室韦—奥洛契双边公路口岸。
中方建设室韦口岸—室韦—莫尔道嘎公路,建设室韦口岸—莫尔道嘎铁路。
俄方改造涅尔琴斯克工厂—奥洛契口岸公路(毛盖图—斯利坚斯克—奥洛契路段)。
修建纳伦—1—卢戈坎铁路线(425公里),以开发第六部分“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外贝加尔边疆区”中列举的矿区。
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同中国东北合作的前景
А.В.奥斯特洛夫斯基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02(029)005
【摘要】现在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落后于两国间的政治关系。
两国间的相互投资额相当小,从而制约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应当建立良好的投资气候,积极扩大相互投资。
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主要合作方向是亚大地区,为此,要采取实现俄罗斯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纲要的具体措施。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А.В.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单位】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莫斯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3.512.54
【相关文献】
1.现阶段落实《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问题 [J], 苏斯洛夫Д В;陈秋杰
2.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网型经济合作模式可行性分析 [J], 曹英伟;张淑华
3.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林业合作研究 [J], 李俊枝;
4.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林业合作研究 [J], 李俊枝
5.解读《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J], 谢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与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人文交流融合等各领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两地地缘相近,资源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视阈出发,探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机遇。
一、问题:(一)交通物流不畅,制约合作发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条件不佳,物流成本高。
虽然中俄两国在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合作,但整体来看,交通物流设施依然不够完善,制约了两地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合作障碍重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历史、文化、语言、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双方在合作中存在诸多障碍。
市场信息不畅、商务合作磋商不顺畅等问题,都制约了两地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风险防范不足,合作投资难以保障由于两地法律、金融、税收等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合作投资面临一系列风险。
两地政治、经济环境也不稳定,合作投资难以保障,这也是制约合作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机遇:(一)地缘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接近,资源互补,人才较为丰富,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地理优势,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双方合作互补性强,合作潜力无限。
(二)政策倾斜支持,合作环境有望改善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对东北地区的支持,近年来更是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推动东北地区转型发展。
中俄两国也一直致力于加强双边合作,通过政策倾斜和支持,合作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三)双边合作项目不断,合作前景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的双边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前景广阔。
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合作项目和空间。
中俄东部毗邻地区互动合作实现振兴与开发的对策建议姜振军中俄先后提出两国东部毗邻地区经济振兴与开发战略,为双方通过互动合作实现振兴与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2009年9月中俄两国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为两国东部毗邻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及相互投资指明了方向。
一实现振兴与开发互动合作的领域开展优先领域的合作是实现中俄东部毗邻地区经济共同振兴与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木材贸易合作伴随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国木材市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根据2006年公布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木材供需缺口基本为2亿立方米,2015年缺口将扩大到3亿立方米左右,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
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原木进口来源国。
2006年中国从俄进口原木2 183万立方米,占进口原木总量的70%。
2007年进口2 539万立方米,占进口原木总量的68.45%[1]。
2008年从俄进口原木1 964万立方米,2009年为2 000万立方米。
满洲里口岸、绥芬河口岸和二连浩特口岸居中国进口俄罗斯木材数量的前三位。
据统计,满洲里口岸进口数量由2001年的299.72万立方米增至2007年的1 148.71万立方米,增幅达283.26%;绥芬河口岸进口数量由2001年的320.72万立方米增至2007年的769.09万立方米,增幅达139.8%;二连浩特口岸进口数量由2001年的167.61万立方米增至2007年的327.43万立方米,增幅为95.35%[2]。
2005—2008年,黑龙江省累计从俄进口原木3 727万立方米。
俄罗斯政府对原木出口采取限制政策。
2006年1月1日开始,连续上调原木出口关税税率。
2008年4月1日,俄将原木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25%,且每立方米不低于15欧元;从2009年1月起,将原木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80%,且不低于每立方米50欧元。
7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李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摘 要:中俄是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中俄两国地缘相近、资源禀赋互补,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可上溯到18世纪,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俄乃至亚太来说都意义非凡。
进入21世纪,中俄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和“开发远东”两大战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出台,中俄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双方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国际局势突变,中俄双边经济合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抑制本国经济持续下滑,俄罗斯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正式启动,这为中俄再次带来巨大的经济合作机遇。
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对中俄两国的地区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9-0007-05 [作者简介]李晓如(1990-),女,汉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苏联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一)俄罗斯帝国时期18—19世纪,随着俄罗斯帝国的不断扩张,远东地区的开发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提升。
接受政府指令和资助的考察队日益频繁地到远东地区进行探险、考察,以及传教士们汇集的资料,加深了俄国政府对远东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了解,引起了俄国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从这一时期开始远东地区逐渐成为俄国亚洲政策新的焦点和核心。
通过远东地区,俄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交往和联系逐渐加强。
中俄之间的贸易逐步发展,同时,两国都把对方视为对本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
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沙皇政权和中国清政府,分别实行了向远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与机遇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和重大关注,为推动区域间经济合作和交流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因地缘相邻、资源互补等因素,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探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与机遇。
一、问题1. 地理位置的限制中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虽然地缘相近有利于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地理阻隔。
长期以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经济合作的便利性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2. 产能过剩与资源匮乏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资源。
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双方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导致合作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 跨境贸易障碍中俄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跨境贸易合作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双方在贸易政策、海关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给跨境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机遇1. 地缘优势和互补性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相近,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双方在资源互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通过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性,可以为合作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深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
3. 区域合作的推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双方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对接等方式,实现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双方还可以借助区域合作平台,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双方的合作中来,推动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
221作者简介:陶丽,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纲要(2018—2024年)》浅析《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纲要(2018—2024年)》浅析陶丽(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2018年的双边关系与十年前差距不大。
中俄政治关系仍处在很高的层面。
相互间的经贸结构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俄罗斯还是以出口原材料为主。
两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虽然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大大超过俄罗斯。
所以,应该考虑设定具有可行性的两国区域合作新的纲要。
关键词:纲要 俄罗斯 合作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21-022017年6月,中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俄罗斯与中国关键地区新合作规划研究》的项目,要求申请人不仅要借鉴俄远东与中国东北的相互合作经验,还要借鉴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伏尔加区域的合作经验。
①在区域发展中,俄罗斯远东一直在俄罗斯区域发展中占主要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政策的转型和官方发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其中包括同中国区域间合作的方法:第一,俄罗斯政权出现了集中拟定同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议程。
第二,新的官方观点与传统俄罗斯思想不同,这降低了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最起码在中央政权方面是这样的。
第三,在国家建设的新趋势中降低了俄罗斯权利行动中的自发性和混乱性。
第四,最近几年,莫斯科对于俄罗斯远东的区域政策同北京对中国东北的区域政策越来越靠近。
2018年9月在东方经济论坛签订了关于《成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备忘录》,中俄两国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签署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和《加强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区域、产业和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等。
2018年9月11日中俄两国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签署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关于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化(2018—2024)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关于成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实业理事会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关于加强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区域、产业和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奥委会与俄罗斯奥委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关于设立中国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协议》《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卡玛斯集团商用车发动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与机遇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东北地区正逐渐成为连接陆路与海运的重要枢纽,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则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的重要伙伴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合作的问题和机遇两个视角分析这一合作关系。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受多年来历史遗留问题、制度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双方在经济合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双方的市场对接问题。
中国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生产结构也与之类似,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竞争和产业重叠。
这种情况下,双方如何实现市场的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制约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双方的交通互联问题。
虽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相近,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隔离等因素,双方的交通互联程度相对较低,使得物流运输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双方经济合作的需求。
如何加强双方的交通互联,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成为了制约双方经济合作的另一重要问题。
再次是双方的产业转型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双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双方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双方经济合作中的一大挑战。
即便面临着这些问题,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依然充满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置于了更加宽广的视野下,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会,也为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是双方在政策、法律、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积极合作为双方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之间签署了许多协定和协议,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也为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
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一、序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迅速、稳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已连续 8 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俄海关统计,2017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 8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5 %。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的原则,中俄各领域合作持续稳步发展,包括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高科技、农业、人文等领域。
鉴于远东开发已确定为俄罗斯 21 世纪的优先发展方向,双方认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是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方向。
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国,中国是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合作对象。
在本文件中,中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及经授权支持中国投资者在俄远东地区实施项目的中国组织。
俄方指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以及经授权支持中国投资者在俄远东地区实施项目的俄联邦组织。
2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优势俄远东地区是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一部分,地理上比俄其他地区更接近中国,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毗邻。
据俄方统计,俄远东地区分布着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矿、锡矿和世界级的大型多金属矿,以及占整个亚太地区81%的钻石储量、51%的森林资源、37%的淡水资源、33%的水生生物资源,还有 32%的黄金储量、27%的天然气储量和17%的石油储量。
远东地区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正在形成全球性的石油化工中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占液化天然气国际市场份额的 5 %。
远东地区森林的设计年采伐量为 9380 万 m 3 木材,目前的采伐水平为 17.4 %。
远东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 250 万公顷耕地以及超过 400 万公顷的牧场和草场,远东南部地区的植物生长期为 130-200 天。
远东地区是欧亚交通走廊中的重要一环,是俄最大铁路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及贝阿铁路的起始端,合计运输能力超过 1 亿吨,并将在 2020 年前再提高 6500 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2018年)为协调实施中俄地区发展战略和中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与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并根据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第一章第八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9—2012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将在两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协助实施纳入《规划纲要》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和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是协调落实本规划纲要的负责部门,将根据合作执行情况对本《规划纲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一、中俄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发展和改造中俄口岸,完善旅检、货检系统,加快口岸电子化,提高通关效率,完善与口岸相关的基础设施。
1、改造满洲里—外贝加尔斯克国际公路口岸。
中方在中国境内建设新国际货场。
改造满洲里—呼伦贝尔301国道,建设满洲里—大庆高速公路。
俄方建设和改造赤塔—外贝加尔斯克A—166联邦公路。
完善铁路口岸。
中方建设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伊尔施铁路,改造满洲里—呼伦贝尔铁路。
俄方扩大伊尔库茨克—外贝加尔斯克铁路运载量,综合改造外贝加尔斯克铁路卡雷姆斯卡娅—外贝加尔斯克(“南部通道”)路段。
2、改造黑山头—旧粗鲁海图双边公路口岸。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中方改造黑山头—拉布大林公路,建设黑山头—海拉尔铁路。
俄方改造地方公路路段(外贝加尔斯克—普里阿尔贡斯克—旧粗鲁海图)。
3、改造室韦—奥洛契双边公路口岸。
中方建设室韦口岸—室韦—莫尔道嘎公路,建设室韦口岸—莫尔道嘎铁路。
俄方改造涅尔琴斯克工厂—奥洛契口岸公路(毛盖图—斯利坚斯克—奥洛契路段)。
修建纳伦—1—卢戈坎铁路线(425公里),以开发第六部分“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外贝加尔边疆区”中列举的矿区。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崔亚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并行发展的两种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表现。
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两个毗邻的大国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2003年年底,中国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2004年4月成立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小组,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启动。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发展战略。
俄罗斯政府正在计划大规模投资开发远东地区。
据俄媒体报道,未来六年俄罗斯政府对远东地区的投资将达220亿美元。
这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不谋而合。
两国政府分别制定的发展战略不仅促进了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积极推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既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已具备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潜力。
一有利条件(一)优越的地理区位。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相邻,有4 637公里的边境线和2 17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
俄罗斯远东地区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南部与中国、朝鲜接壤,隔海与美国、日本相望,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便于开展经贸合作,两个地区都处于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重要位置,有利于它们参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二)发达的交通。
中国东北地区由北到南有哈大线和京哈线,这两条铁路线不仅将黑龙江省、吉林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起来,也与全国各地相连通。
以大连为中心已经开始构筑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水利枢纽。
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同样便利,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航空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连接全国各地和东北亚的、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