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材料基础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2
2、产生柯肯达尔效应的原因构成扩散的纯组元A,B作为溶质组元溶于对方一侧并进行扩散时,各自的扩散系数不同4、稳定化合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熔点,而且在熔点以下都能保持自身固有的结构而不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7、晶胞的选取原则1.几何形状与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2.平行六面体内相等的棱与角的数目最多、3.当平行六面体棱间有直角时,直角数目最多、4.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晶胞体积应最小。
8、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和影响溶解度因素:1.条件:溶质取代了溶剂中原子或离子所形成的固溶体、2影响:原子或离子的尺寸的影响、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电负性的影响、电子浓度的影响。
9、碳对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当含碳量增加时,使铁碳合金组成相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性质的结晶。
2.碳对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当含碳量达到0.77%时,铁碳合金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也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当>0.77%时,铁碳合金的塑性韧性降低。
3.碳对合金工艺性能的影响:12、材料科学材料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从事于材料本质的发现、分析和了解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提供材料结构的统一描绘和模型,以及解释这种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3、合成的定义式什么,合成研究包括那些?指促使原子、分子结合而构成材料的化学与物理过程。
合成的研究既包括有关寻找新合成方法的科学问题,也包括以适当的数量和形态合成材料的技术问题;既包括新材料的合成,也应包括已有材料的新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及其新形态(如纤维、薄膜)的合成。
14、制备:研究如何控制原子与分子使之构成有用的材料。
15、结构的定义式什么,包括那些方面?1.定义:结构是理解和控制性能的中心环节。
2.包括{原子结构、原子的排列、相结构、显微组织、晶体中的结构缺陷。
16、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可用化学式表示、高熔点,结合力强,硬而脆、电子周围无自由电子、无方向性、传导性差17、共价键的特点:具有饱和性符合8-n定律、具有方向性、结合力强,熔点高,硬、电子周围无自由电子、传导性差18、原子半径的影响因素:1.致密度越高,则Ra越小2、键合力越高,则Ra越小3、不同方向上Ra也可能不同19、晶向指数建立步骤1.选定坐标系、2通过原点作一条直线,使其平行于待标定的晶向、3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求出P点在3个坐标轴的坐标、4取截距的最小整数比,去掉比例符号,用方括号括之。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一、信息的基本概念1、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
“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①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②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能源。
③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④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由此可见,信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下列这些都属于信息: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首歌、一则广告、一段视频等等。
而下列这些则不属于信息:报纸杂志、电视电话、广播、教科书、磁带、软盘、光盘、碟片等。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信息的传递必须依附于裁体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如GPS。
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4.信息可以共享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2021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笔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根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开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根底?第一章第一、二节【考点解析】1.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及开展的根底资源是〔B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题2:以下不能称为信息的是〔B 〕A.报上登载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表达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例题: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的以31枚金牌的成绩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这说明信息具有〔 A 〕。
A传递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例题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及支柱是〔A 〕A、计算机技术B、液压技术C、通信技术D、微电子技术例题2: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B〕。
A、信息B、信息技术C、通信技术D、感测技术4.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开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12345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③印刷术的创造,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④电报、、播送、电视的创造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⑤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信息材料基础重点总结(苏桦)1:什么是信息材料?答:是为实现信息探测、传输、存储、显示和处理等功能而使用的材料。
2:信息材料的分类及其功能。
答:一按材料功能分:A 信息探测材料。
对电、磁、光、声等变化或化学物质敏感的材料。
B 信息传输材料。
对电子信息传输的材料。
C 信息存储材料。
包括磁存储材料、光存储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等。
D 信息处理材料。
包括对各种电子信息的处理、加工以及转换,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的材料。
二按材料种类分:A 半导体信息材料。
B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C 有机信息材料。
D 信息薄膜材料3:氧化物法的优缺点。
(相对于固相反应烧结法)答:优点:工艺成熟、成本低廉,适合于批量化大生产。
缺点:材料成分容易偏析,性能难以精确控制。
4:信息功能陶瓷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各个流程的作用。
答:流程:配料→混合球磨(第一次球磨)→湿磨料烘干→混合料预压→预烧→破碎→二次球磨→造粒→成型→烧结→测试各流程作用:(1)一次球磨:混合均匀以利于烧结时固相反应完全。
(2)预烧:使各种氧化物初步发生化学反应,减少烧结时产品的收缩率。
(3)二次球磨:将预烧料碾磨成一定颗粒尺寸的粉体,使粉体粒径分布较窄,以利于成型。
(4)造粒:提高成型效率与产品质量。
(5)烧结:烧结过程影响到固相反应的程度及最后的相组成、密度、晶粒大小等,这都将不同程度影响着产品的电磁性能。
5:软化学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可以将粒子尺寸控制在相当的范围内,使均匀性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原子级水平。
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有空气污染。
(目前,在电子陶瓷制备中,应用最多的软化学法是溶胶-凝胶法。
)6:溶胶-凝胶法的主要原理及工艺流程。
答:原理: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在溶液中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形成均匀的溶胶;加入一定的其它成分,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胶经水解和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凝胶再经干燥、灼烧等后续热处理,最后得到所需的原料。
工艺流程:配方确定→原料混合(经温度时间控制,PH值调整)→形成溶胶→形成干凝胶→超细纳米粉末→造粒、成型、烧结。
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材料第一章计算机的概念、诞生与发展、应用、分类一、计算机的概念: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三、计算机的主要特点1、惊人的运算速度;2、很高的计算机精度;3、超强的存储能力;4、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5、自动控制能力。
四、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数值计算:2、数据和信息处理:其特点是数据量大,但计算相对简单。
其中数据泛指计算机能处理的各种数字、图形、文字,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
数据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送的全过程。
3、过程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内容和手段,是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按一定方法经过计算,然后输出到指定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的过程。
4、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即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
:即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制造。
: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即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测试。
:即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五、计算机分类:1、按规模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
我们学校和家庭使用的计算机都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又称个人计算机,或简称机。
2、按用途分:专业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3、按原理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
六、微型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单位为位()。
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
单位为字节()。
有关动力学与热力学填空:描述反应动力学的阿累尼乌斯方程(P21)表明:反应速率对与温度和()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
判断:含有少量位错的晶体的滑移开动容易,体现出实际强度低于理想晶体(P120),因此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有关晶体结构:名称解释:原子堆垛因子(P65),配位数(P65),面密度(P63),线密度(P61)填空:布拉菲点阵共有种,归纳为个晶系。
面心立方结构单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密排六方结构单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
选择:NaCl和金刚石(P71~72)的晶体结构相差很大,但它们都属于()点阵。
(A)简单立方(B)体心立方(C)面心立方选择:体心立方结构最密排的晶向族(P64)为()。
(A)<110> (B)<100> (C)<111>填空:体心立方BCC材料中沿[110]方向的线密度是()。
名称解释:空间点阵(P48)晶胞(P48)点阵常数(P48)滑移系(P129)密勒指数(P56)问答: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101)和[110],并分析它们能否构成滑移系?填空:面心立方(fcc)晶体的滑移面是,滑移方向是,共有个滑移系。
填空: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配位数(P33)为;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配位数为。
填空:离子晶体中的配位数主要受()决定的(P33~34),而在共价建结合的材料中,最近邻的数目是有每个原子的()决定的。
简答: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分别是多少?选择:BCC的角上的原子彼此()。
(A)接触(B)不接触(C)无法判断判断: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P54)是金属的三种常见晶体结构,它们都属于空间点阵。
问答:分别计算fcc晶体中[100]、[110]和[111]晶向上的线密度(用点阵常数a 表示),并说明哪个晶向是密排方向。
1)、(421)、[111]。
问答:画出立方晶系的晶面和晶向:(11填空:氯化钠(NaCl)的晶体结构属于空间点阵。
信息技术学习材料信息技术,简称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来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获取信息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学习信息技术的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基础》教材这本教材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入门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教材,可以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网络架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
这本教材详细解释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非常有帮助。
二、编程语言学习1.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Python是一门易学易用且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Python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通过实践项目的方式帮助读者掌握编程技巧。
2. 《Java核心技术》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
这本书适合已经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的学习者,深入讲解了Java的核心概念和高级特性,能够帮助读者编写出高质量的Java程序。
三、网络安全学习1. 《网络安全基础教程》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和网络攻防等内容。
这本教材从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的入门指南。
2. 《白帽子讲Web安全》Web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主要关注网站和网络应用的安全问题。
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了常见的Web安全漏洞和攻击技术,并提供了防范和修复的方法,对于有意向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的读者非常有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1、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几点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多元智能理论1. 有关智力与智能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解答智力测验题(IQ)的能力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定义: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八大智能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1.信息与信号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在信号之中)。
2.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傅氏级数)。
3.傅氏级数中的各项系数是表示各谐波分量的(振幅)。
4.关于信息和信号,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5.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随机性的)。
7.不能用确定函数关系描述的信号是(随机信号)。
8.复杂的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
9.数字信号的特性是(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12.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傅氏变换)。
13.传感器中(半导体应变片)是基于压阻效应的。
14.信号()1tx t e-=-,则该信号是(瞬变信号)。
15.石英晶体沿机械轴受到正应力时,则会在垂直于(电轴)的表面上产生电荷量。
17.将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元件)上,就可以做成测力、位移、压力等物理参数的传感器。
18.采样信号的特征是(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19.石英晶体的压电系数比压电陶瓷的(小得多)。
20.一般来说,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越窄)。
21.压电材料按一定方向放置在交变电场中,其几何尺寸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称为(逆压电)效应。
22.非线性度是表示定度曲线(偏离其拟合直线)的程度。
23.在动态测试中,电桥的输出量通常采用(电压量)。
24.电涡流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导电)材料的电涡流效应工作的。
25.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是把被测位移量转换成( 线圈互感)的变化装置,通过这一转换从而获得相应的电压输出。
26.为消除压电传感器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电荷放大器)。
27.磁电式传感器是把被测物理量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一种传感器。
28.压电式振动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与输入振动的(加速度)成正比。
29.交流电桥的桥臂依次是Z1 Z2 Z3 Z4,其平衡条件是(1324Z Z Z Z→→→→=)30.光敏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
31.测试系统的第二个环节为信号调理,它的作用是(从电量(电阻、电感、电容等)转换为电量(电压、电流)。
“互联网+”下《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李艳霞范涛王倩孙欢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摘要:课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三阶教学流程。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加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基于大数据统计功能开展学习行为观测,建立以过程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关键词:混合教学,智慧课堂,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938(2021)01-0042-030引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使整个社会出现巨大变革。
当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改变了“学”与“教”的现状,慕课、微课、SPOC、翻转课堂、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方法和教学APP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主动与被动局面以及地域和时间限制,使学生能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复习课堂内容、实时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与讨论,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发生变动。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构建泛在化课堂、智慧课堂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1-4]。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兼具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讲授材料的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材料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2013年该课程在学校开展了小班授课试点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5]。
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并依托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交互性差、工程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
本文针对“互联网+”下《材料科学基础》下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课程未来改革和改进的措施。
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复习题第1章信息技术概论1.在下面对无线通信的描述中,错误为_____________;a.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和激光都是无线通信信道。
卫星通信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电波中继系统。
C.激光传输距离远,穿透力强。
D.红外通信通常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2.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是按_______d________来表示。
a、每秒多少字母b、每秒多少汉字c、每秒多少字节(byte)d、每秒多少位(bit)3.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b_________。
a、二进制位b、字节c、字d、双字4.集成电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集成电路B中包括的晶体管数量、晶体管结构和电路C、集成电路D的过程以及集成电路的用途5.现代通信是指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故使用______c_________传输信息不属于现代通信范畴。
a、电报b、电话c、传真d、磁带6.移动通信系统中关于移动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______。
a、移动台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它是一种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c、多个移动台相互分割,又彼此有所交叠能形成“蜂窝式移动通信”d、在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作用不大,因此可以省略7.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以下不是光纤通信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iso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a、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b、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c、信息包含数据d、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c、字母数据是原始内容。
经过处理后,有用的数据被合并成信息9.第四代计算机的cpu采用的集成电路属于_____b__________。
a、ssib、vlsic、lsid、msi10.数据传输中出错数据占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称为_____c______。
说明: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简答和分析题请大家按照下面的知识点要求认真的去查看我们上课的课件及课本中的内容,所有的详细内容均在课本或者课件中(特别注意我们上课补充的内容)另外课后习题以简答和分析为主,其他的知识点主要考选择填空判断第一章引言1、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合法使用2、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态势:1)、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2)、黑客攻势逐年攀升3)、系统存在安全漏洞4)、各国军方加紧信息战研究3、典型的安全威胁:假冒攻击/冒充攻击、截获、窃听、篡改、消息重发/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各定义详见课本)4、防止重放攻击的方法:时间戳、序号、提问与应答。
5、防范口令攻击的方法、暴力破解、字典攻击:阻止选择低级口令;对口令文件严格保护。
要彻底解决口令机制的弊端是使用基于令牌的机制,转而使用基于令牌的机制。
如果暂时不能做到,起码要使用一次性口令方案。
7、认证:认证服务与保证通信的真实性有关.在单条消息下,如一条警告或报警信号认证服务是向接收方保证信息来自所声称的发送方.对于正在进行的交互,如终端和主机连接,就设计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连接的初始化阶段,认证服务保证两个实体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每个实体都是它们所声称的实体;其次,认证服务必须保证该连接不受第三方的干扰,例如,第三方能够伪装成两个合法实体中的一方,进行非授权的传输或接收.两个特殊的认证服务:同等实体认证、数据源认证.认证机制的失效易导致服务器被攻击者欺骗。
被破坏的主机不会进行安全加密,因此对源主机采用密码认证的方式无用。
通过修改认证方案消除其缺陷,完全可以挫败这种类型的攻击。
8、网络安全的模型及说明(详见课本)第二章底层协议的安全性9、IP协议的安全缺陷:1)IP协议不能保证数据就是从数据包中给定的源地址发出的,你绝对不能靠对源地址的有效性检验来判断数据包的好坏;2)攻击者可以发送含有伪造返回地址的数据包,这种攻击叫做IP欺骗攻击;3)当路由器遇到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可能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丢掉一些数据包;4)大数据包可能在中间节点上被分拆成小数据包。
1信息材料定义:是为实现信息探测、传输、存储、显示和处理等功能而使用的材料2根据信息材料的功能,可把信息材料主要分为:信息探测材料信息存储材料信息处理材料信息传输材料信息显示材料3氧化物法/ 固相反应烧结法优点:工艺成熟、成本低廉,适合于批量化大生产。
缺点:材料成分容易偏析,组分不易精确控制,性能难以精确控制(1)原料的选择与处理:原料在纯度、颗粒形状和粒径分布、杂质含量等方面差别很大,进而对陶瓷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2) 计算、配料:不同的配方意味不同性能材料。
具体的配方多数是在系统研究的成果和理论的定性指导下按照使用要求确定的。
(3)一次球磨:目的主要是混合均匀,以利于预烧时固相反应完全。
球磨中通过介质球与原料的撞击、碾压、摩擦将粉料磨细并混合均匀,粉料比表面积上升,自由能上升,从而使烧结时固相反应加快而且完全。
合理的选择球磨介质以及介质大小的配比,料、球和水的配比、球磨的时间等,以提高球磨质量和效率(4)预烧:指低于烧结温度下将一次球磨后的粉料煅烧数小时(一般在700~1200℃保温几个小时,烧粘结剂),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各种氧化物初步发生化学反应,减少烧结时产品的收缩率。
预烧温度的选择对于控制收缩率、粉料活性以及最终烧结温度的确定都有很大影响。
(5)二次球磨预烧过的粉料会出现结块,经过破碎后,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要进行二次球磨。
二次球磨的主要作用是将预烧料碾磨成一定颗粒尺寸的粉体,使粉料的粒径分布较窄,以利于成型。
二次球磨的时间对材料电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球磨时间太短,则粉料粒径偏大,球磨时间太长,不但对粉料粒径影响不大,反而会带入杂质,从而降低材料的性能。
(6)造粒:为了提高成型效率与产品质量,需要将二次球磨后的粉料与稀释的粘合剂混合,研磨混合均匀后,过筛成一定尺寸的颗粒。
造粒后的粉料要求有一定的分散性、流动性要好,非常细的颗粒要少,这样成型时就能很快地流进并填满模具内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成型样品的均匀性。
(7)成型将造粒后的粉料按要求的形状在一定的压力下压成坯件形状(液压机等静压成型)。
干压成型法:使模具中的粉料被压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不致在烧结前破碎的生坯。
(8)烧结烧结过程对电子陶瓷的性能有着决定性意义。
因为烧结过程影响到固相反应的程度及最后的相组成、密度、晶粒大小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产品的电磁性能,可以说,如果配方是确定材料性能的内因,那么烧结就是保证获得最佳磁性能的最重要外因。
烧结过程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升温:控制一定升温速度,以防止水分、粘合剂集中挥发引起坯件热开裂与变形保温:通常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会促进固相反应完全,密度增加,气孔减少,晶粒增大降温过程:对控制产品的性能有时是由决定性意义的。
冷却过程中将会引起产品的氧化或还原等方面的问题。
合适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控制产品合格率,并优化材料性能。
(9)测试:包括宏观性能和微观性能的检测4.湿化学法优点:可将粒子尺寸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使均匀性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原子级水平。
缺点:工艺复杂,成本高,有空气污染。
目前,在电子陶瓷材料制备中,应用最多的湿化学法为溶胶溶胶-凝胶法的主要原理:将易于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溶液中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加入一定的其它成分(如凝胶剂)形成均匀的溶胶,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胶经水解和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凝胶再经干燥、灼烧等后续热处理,最后得到所需的材料。
溶胶-凝胶过程是在较低温度下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合成无定形网络结构的途径,它不同于溶液中的析晶过程。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获得高质量的溶胶和凝胶。
5.与其他制备材料的湿化学法或氧化物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优点:•(1)制备过程温度低。
材料制备过程易于控制,甚至可以制备传统工艺难以得到或根本得不到的材料。
•(2)所得材料的均匀性好。
多组分溶液是分子级、原子级的混合,均匀程度极高。
•(3)可以合成微粒子陶瓷。
可以制备分散性好的微粒子原粉,进而制备粒子大小均匀一致的高性能烧结体。
可以制备纳米级别的粒子。
而固相反应法最多只能制备微米级的颗粒。
6.复合材料的定义: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相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具有其组成物的多种功能(优良性能)7信息功能陶瓷种类及应用(1)电介质陶瓷:按用途,:分为铁电介质陶瓷、高频介电陶瓷、半导体介电陶瓷、微波介电陶瓷、独石结构用介电陶瓷等国家标准将:分为Ⅰ类陶瓷介质,高频电路电容器;Ⅱ类陶瓷介质,低频电路电容器;Ⅲ类陶瓷介质,又称半导体陶瓷介质,体积非常小的电容器,介电系数非常高。
①铁电介质陶瓷:某些电介质可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自发极化能重新取向的现象称铁电效应。
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铁电陶瓷。
铁电陶瓷大多以BaTiO3或PbTiO3基固溶体为主晶相,是制造低频陶瓷电容器的重要介质材料。
Ⅱ类瓷介电容器。
铁电陶瓷主要特征:(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当高于某一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消失,铁电相变为顺电相;(2)存在电畴;(3)发生极化状态改变时,其介电常数-温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峰值,并服从Curie-Weiss定律;(4)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强度而变化,形成电滞回线;(5)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致伸缩或电致应变。
此外,其电性能具有高的抗电压强度和介电常数以及低的老化率。
(6)铁电体最显著的特征,或者说宏观的表现就具有电滞回线②半导体电介质陶瓷:Ⅲ类瓷介电容器。
BaTiO 3陶瓷的半导体化。
根据半导体陶瓷介质的特性,可分为阻挡层型、还原再氧化层型和晶界层型三种结构形式热敏陶瓷,压电陶瓷,气敏陶瓷,湿敏陶瓷,光敏陶瓷,多功能陶瓷8压电效应:某些物质沿某一方向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同时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此时在这种材料的两个表面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极性也随之改变。
这种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或“顺压电效应”。
9.陶瓷基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外还具有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甚至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
陶瓷基功能复合材料:以电子陶瓷为主相构成的功能复合材料,包括陶瓷与陶瓷的复合、陶瓷与树脂的复合、陶瓷与金属的复合等10.磁性的分类:M=xH; B=μ0(H+M)=μ0 (x+1)H定义μ=1+x,则B= μ0μH=μ0M抗磁性、顺磁性、反铁磁性、铁磁性和亚铁磁性五类具有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材料才能算真正的磁性材料(表示宏观有磁性的材料)除此剩余三种为宏观无磁性11.磁性材料的分类:硬磁(永磁):a 、稀土合金硬磁:种类:包括烧结稀土硬磁和粘结稀土硬磁;优点:磁能积大;缺点:成本高;用途:对外提供磁场的领域b 、铁氧体硬磁:种类:主要为六角晶系Ba 铁氧体;优点:成本低廉;缺点:磁能积较小;用途:对外提供磁场的领域C 、旋磁(微波铁氧体):种类:包括尖晶石系、石榴石系和六角晶系铁氧体旋磁;用途:用于制作各种微波旋磁器件,如隔离器、环行器、移相器等等矩磁:用于磁存储压磁: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应用12.居里温度:铁氧体的居里点指铁氧体材料从亚铁磁性状态转变为顺磁性状态的临界温度。
(磁畴消失),铁磁与亚铁磁都存在居里温度。
反铁磁具有的是奈尔温度。
13.软磁铁氧体:两大显著特征:磁滞现象和磁饱和现象磁滞回线和饱和磁滞回线区别:---同一磁芯的磁滞回线有无穷多条,因为对其施加任意的大小的交变外加磁场,都会产生对应的磁滞回线。
而其饱和磁滞回线则是唯一的14.磁导率:(1)影响起始磁导率μ的因素:i对μ i 贡献包括畴壁的可逆位移和磁畴矢量的可逆转动。
(2)提高起始磁导率的途径:提高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磁滞伸缩系数减少杂质和内应力(3)改善微观结构:晶粒大,均匀;没有气孔、杂质及其它缺陷;在晶粒内部不出现另相,所有非磁性析出物或气孔只能集中在晶界附近;晶粒内部有良好的化学均匀性;频率高则磁导率必然降低,这两个参数是不可兼得的15.磁芯损耗:本征静态磁特性磁导率μ为实数(不考虑磁化的时间问题);在交变磁场下,铁磁体内的B和H均随时间而变化,它们之间不仅有振幅的大小关系,还有相位关系,因此须采用复数磁导率来同时反映两者振幅和相位的关系。
16.磁性损耗的分类:(1)磁滞损耗-可通过降低材料剩磁Br和矫顽力Hc来降低。
(2)涡流损耗-可通过提高材料电阻率ρ及减小片状材料厚度d来降低。
(3)剩余损耗-可通过①减小扩散离子浓度,抑制离子扩散的产生来降低,对于铁氧体材料而言,则是尽量减小铁氧体中Fe 2+含量或生成;②在工艺和成分配制上进行控制,使铁氧体在应用频率和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开损耗最大值。
注:静态磁化是只有磁滞损耗,动态(交变磁场)磁化时还含有涡流与剩余损耗。
17.磁芯用材料的特性:主要要求Bs大、居里温度高、损耗低,具有较高磁导率。
低频选用硅钢片,高频选用功率铁氧体材料。
对功率铁氧体材料微观结构的要求。
1)晶粒内无杂质,无缺陷,有较高的磁导率;2)晶粒的尺寸较小,而且均匀一致;3)晶界出聚集高电阻的杂质,晶界较薄;4)气孔小,而且仅存在于晶界中。
18.低功率线性变压器对铁氧体磁芯材料的要求:(了解)1、尽量高的磁导率;2、谐波失真系数尽量低;3、其它温度系数、居里温度、抗直流偏置等要求。
(1)低功率线性变压器主要功能:升降电流电压;为电子电路提供阻抗匹配;实现电气隔离。
(2)低功率线性变压器主要特点:大多数此类变压器磁芯都工作在弱磁场下,因此称为低功率。
此外变压所传输的能量是分布在较宽的频谱范围内,要求在传输这些宽频带信过程中不产生波形失真,因此又称为线性。
设计功率变压器的一般原理:可见,当E和Ae一定时,也即外加电压和选用磁芯一定时,f越低,N越少,磁芯越易饱和。
因此,在低频时应主要考虑磁芯的饱和现象。
必要时须增加绕组匝数,但又会使绕组电阻和漏电感增大,使输出电压不稳定。
因此在低于某一最低频率后设计变压器,应主要考虑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功率变压器与低功率线性变压器区别:(了解)低功率线性变压器传输的功率低,不必考虑磁芯的饱和现象和工作温度问题而功率变压器要传输较大的功率,必须将这两个问题作为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此外,低功率线性变压器是一种宽频带的变压器,要求在较宽的频段范围内具有满足要求的传输特性。
而相比之下功率变压器则是一种窄带或者点频应用的变压器,它主要要求在应用的频点上具有很高的功率传输效率。
19.抗 EMI 器件:铁氧体磁谱的机制: :磁导率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磁谱。
在交流下,磁导率为复数磁导率,包括μ’和μ”,μ’随f的变化称为频散,μ”随f的变化称为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