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讲义 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519.87 KB
- 文档页数:16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3.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4.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5.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6.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7.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知识清单考点一:温度1.温度表示。
2.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
(2)使用前认清_____和。
(3)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或_______。
(4)待示数_____再读数。
(5)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视线与。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
6.叫熔点。
7.固体分为_____和,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_____,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9.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10.蒸发是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指液体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2.物质由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_____热。
13.物质由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_____热答案:1. 物体的冷热程度2. 0 1003. 热胀冷缩4. (1) 合适的温度计(2) 量程分度值(3) 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容器底容器壁(4) 稳定(5) 留在被测液体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熔化吸凝固放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7. 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8. 汽化吸液化放9. 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10. 任何表面一定表面和内部同时11. 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的流速12.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13.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复习练习题1.(2014,上海)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20 ℃B.30 ℃C.40 ℃D.50 ℃2.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市区夏季最高气温达到70℃2.我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自然界赋予我们许多美景。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仲夏露珠晶莹C.深秋雾气缥缈D.寒冬冰花剔透3.某人直接用一支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量温度分别为37℃和38.5℃的甲乙两人体温,则测得数据分别为()A.37℃和38.5℃B.37℃和37.6℃C.37.6℃和38.5℃D.37.6℃和37.6℃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可能是沥青C.在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6.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7.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二、多选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温度可达-45℃的北方,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9.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
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4.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6.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7.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9.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1. 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 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热量D.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3. 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 凝固C. 蒸发D. 凝华4. 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主要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升华5.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升华,后凝华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汽化,后凝固7. 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的图示是A. B.C. D.8. 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热力学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热力学温度100K相当于A. C. D.9.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B.C.D.3.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4.“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5.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
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士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A.减小蒸发面积B.降低液体温度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D.三者均是10.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11.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12.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2℃。
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 __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摄氏温度(t ):温度计上的符号0C 表示的是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0C 和1000C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分代表摄氏温度的0C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 ”读作 或读作 。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和;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如图4中正确..、和错误..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分度值为0C 。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 ;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 。
图6图4 图5知识点1温度、摄氏温度1.如图,把左右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图6、体温计2.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3.摄氏温标是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B.广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25℃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10℃D.广州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5.0 ℃的水和0 ℃的冰相比较( )A.冰冷B.水冷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D.以上判断都不对6.已知温度计刻度均匀,读数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6℃,现在把它放在某物质中测出示数为24℃,该物质的实际温度为()A.20℃B.24℃C.30℃D.40℃7.有一支温度计,其外面刻度已模糊不清,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3厘米;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100℃的沸水中,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28厘米;现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15厘米;那么此液体的温度为______ .在室内气温36℃时,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柱长______ 厘米.知识点2温度计及其使用1.图1中有甲、乙、丙、丁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图1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乙: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丙:错误,因为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应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丁:正确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如下为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3.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地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4.如图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知识点3体温计及其使用1.小明同学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妈妈用体温计正确测量他的体温,使用前,小明的妈妈应该_____;体温计的示数如图3-1-4所示,小明同学的体温是_____℃,他(选填"有"或"没有")发烧.2.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5.3℃的体温计依次为甲、乙、丙三位身体不适的同学测体温.因粗心,测量过程中,只用酒精简单的消毒,测得的结果依次是:38.2℃、38.9℃、38.9℃,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断,一定处在发烧状态的同学是()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3.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B.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4.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课后练习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1.以下温度中接近23 ℃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长春市冬季最冷的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如图所示的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结果是()A.36.6 ℃B.39.6 ℃C.3 ℃D.76.2 ℃4.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5.为了预防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6.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 ℃B.35~42 ℃C.-20~50 ℃D.10~50 ℃(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2)若要来测量广州气温应选______;7.如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某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该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全天气温都是-4 ℃8.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9.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0.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表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11.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答案】40【解析】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12.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1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14.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红色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填“向左”、“不会”或“向右”)移动;(3)若将烧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由______决定。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要热;从变为叫做,凝固过程要热。
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评估、交流与合作。
4、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