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备进口业务过程的风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0.54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进口设备采购风险防控【摘要】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经费的加大投入,高校从国外订购的设备逐年增加。
但是在采购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学校未能实现预期采购收益,产生相关损失,由此产生了采购风险。
文章通过对采购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以合理合规的方式采购到需要的进口设备,提高高校教育投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校;进口设备;风险防控随着国家对高校发展支持政策的完善和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的发展,各高校获得购置进口设备的经费逐年增加,进口设备的需求量逐年增多。
在采购进口设备的立项申请、招标采购、合同签署履约、验收、支付、管理维护等环节中,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规避政策、汇率等风险,享受减免税政策、接受海关部门的监管、节省国家资金是从事进口设备采购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采购进口设备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便采购到符合教学科研需求的进口设备,促进高校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
一、高校进口设备采购面临的风险1.进口设备论证选型阶段的风险。
进口设备的需求一般都来源于新的教学科研项目,论证选型主要由项目组老师进行,项目组老师使用过的类似设备可能是在学生时代,他们倾向于选择曾经使用过的设备品牌。
进口设备的价格来源于供应商的报价,老师主动寻求比价的资料较少,导致选型由项目组的人说了算,缺少配套设施及维护成本的考虑。
加之需要进口的设备竞争品牌不足,如采购LTE 移动通信测试设备的国外厂家主要就Agilent、ROHDE&SCHWARZ,甚至有些专用设备只有一个品牌满足。
由于学校是享有科教用品免税权的,项目组老师不清楚,有些供应商也不清楚,在预算中的价格为含税价格,导致预算价格偏高。
2、采购方式选择利弊关系复杂。
由于高校使用的财政资金采购进口设备,采购方式均执行政府采购。
进口设备的采购价格较昂贵,政府采购方式又对资金预算有严格要求,如重庆市财政局就规定预算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应实行公开招标。
进口业务过程中的几个风险点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国进出口贸易愈加频繁,我国的进口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获得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
但与此同时,进口贸易的扩大化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进口贸易中的风险不容忽视,严重者会造成企业资金大量亏损甚至破产。
本文对我国进口业务过程中的几个风险点进行了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标签:进口业务;风险;对策我国进口业务过程中的几个风险点主要表现在准备阶段、协商阶段、拟定合同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风险。
文中对进口业务中的风险内容及其成因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希望能够降低我国进口业务过程中的风险。
一、进口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点及原因分析1.业务准备阶段的风险及原因业务准备阶段还可以细化为国际国内市场情况调查、规划进口产品方案和寻找业务伙伴三方面的内容,均属于企业的生产决策范围内。
因此,在进口业务准备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决策风险。
结合市场实际,可以将决策风险具体细化为以下风险:表业务准备阶段风险类型、成因及损失2.业务协商阶段的风险及原因在进口业务协商过程中,由于企业发展进口业务时间短,与国外客户谈判的经验不足,相关的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对客户诚信度了解不够,很容易引起业务协商过程中的风险。
3.拟定合同阶段的风险及原因在企业进口业务的过程中,起草和拟定合作合同是基本的工作之一,在拟定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风险可以称之为法律效力风险,主要是由于合同签订者双方对合同的内容出现了差异性理解而造成的分歧,引发了合同过程的风险。
在合同过程风险形成的同时,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律师费用,造成额外的经济费用的支出。
4.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及其原因在合同履行阶段,由于其工作流程复杂多变,业务涉及范围包含国内和国外两大领域,在进口业务过程中是风险的高发期。
其中,主要包括货物保险业务、进出口许可证和货物运送路径等方面的过程风险。
最容易发生的两种风险是结算风险和运输风险,结算风险主要由于货物结算时的国际货币兑换率与签订合同时的兑换率有着上下幅动,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关于进口业务风险防范操作技巧整理关于进口业务风险防范操作技巧进口业务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企业的外贸业务实践中,中小型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外贸进展的重要力气。
但在另一方面,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因此,一些企业的业务人员在从事外贸业务的同时,也往往发觉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缺乏理论学问的指导。
本文从中小企业从事进口业务角度动身,争论风险防范及其相关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熟识进口业务流程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从进口业务的整体流程考察,业务人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做好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做好进口业务工作的基本前提。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做好国内消费市场的调研工作,这是企业打算产品进口的前提。
二是从国际市场进行选购时要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以期获得合理的选购价格。
本文仅争论其次个内容。
要了解从国际市场选购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可以有多种方法。
我们在此将进口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工业制成品(不包含资本货物),二是农产品,三是原料性产品。
对于工业制成品,要了解供货商供应的价格是否合理,需要通过货比三家,并通过历史资料加以推断。
对于农产品,还需要留意世界主要产地的天气状况变化。
农产品自然因素的影响明显,主要产地天气的突然变化,往往会对农产品德情发生重大影响。
对于原材料,需留意世界主要商品交易所的行情。
在关注上述产品价格的同时,积累同类产品的历史价格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我们对价格的合理性推断供应必要的依据。
与此同时,还要留意计价货币的同世界主要货币以及同本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从而帮忙我们做出正确推断。
做好进口成本核算工作厂商从境外进口货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合理利润。
因此做好进口成本核算就是一项基本工作。
进口总成本构成:货物进口总成本=进口合同价格+进口费用进口合同价格,就是从境外供货商那里得到的价格。
进口费用,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国际运费。
进口业务的风险防范谈起国际贸易的风险,大家就会想到出口业务中收汇不着的风险,殊不知进口业务中的风险也很大,例如付汇后所收到的货物质量与合同不符或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货物。
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我们做进口业务需要注意的:进行资信调查,选择可靠的进口客户要选择交货质量好、诚信度高、理赔快的客户。
一般来说,向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购买货物风险相对较小,因为这些公司讲信誉,运作比较规范。
而对一些小公司,特别是新公司、中间商公司就要慎重,条件允许的话,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
在国外注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很容易,一些公司注册资金不大,假如发生索赔,就算官司打赢了,国外公司破产清算,我方也得不偿失。
因此无论如何,在签订进口合同前要尽可能通过一些权威机构,如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当地商会等了解卖方的财务状况和资信记录。
制订严密的合同条款制订严密的合同条款来保护买方的利益。
采购合同所有条款都重要,尤其是严密的品质条款、付款条款、保险条款、检验及索赔条款、安装/调试/验收条款(对仪器设备而言)等。
切忌一味追求价格低而忽略其他条款的约定。
(一)品质条款。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只是凭借对拟买卖的商品在合同中作必要描述来确定交易,而且国际货物买卖,从签订合同到交付货物往往需要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合同中对品质的要求不明确,将来难免会发生争议。
(二)付款条款。
对货物进口而言,先取得代表货物的装运单据或货物,然后再付款,有利于进口方资金周转,并可以节省费用,但这样的支付条件卖方不易接受。
在通常情况下,卖方要求在合同签订后15天或30天内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除了5%的质保金外的余款在发货前再预付或开信用证;或者签订合同后1 5天或30天内就开95%或100%的信用证等,但这样对进口方来说,太占压资金。
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尽量争取预留一定数额的质量保证金,尤其是对于需要在买方工厂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的进口仪器设备,要等到设备验收合格双方签署验收证书后再支付质量保证金;第二,要尽量避免支付大额的预付款给卖方,不得不付的话,一定要适当控制支付的比例,而且要求卖方通过一流的银行开出无条件预付款保函,经我方审核无误后方可支付;第三,对跟单信用证,买方最好尽量将所需的单证都规定在信用证项下,以保证自己的利益;第四,为防止卖方伪造提单或和船公司串通诈骗,最好采用《INCOTERMS2000》F组(主运费未付类)价格术语,如FCA、FOB等或D组(到达类)价格术语,如DES,DEQ,DDU 等,这些成交方式的好处是货代由买方选择(在F组条件下)或者是我们在看到货物后才付款(在D组条件下);第五,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时令性及季节性货物,买方在签订合同时千万要考虑到如何把货物延迟抵港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对进口贸易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若干探讨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贸易已成为许多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进口贸易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如货物质量问题、支付风险、海关清关问题、货物丢失等。
如何对进口贸易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是企业在进口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进口贸易风险分析1.货物质量问题货物质量问题是进口贸易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之一。
出口国家与进口国家之间的质量标准不同,或者由于生产厂家不规范、运输途中受损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货物的质量。
因此,在进口贸易中,企业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在货物质检前要求供应商提供必要的质量证明文件,以确保货物符合实际要求。
2.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进口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在进口贸易中,由于存在时差、语言、文化等差异,双方的交流可能存在误解。
同时,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繁多,如信用证、托收、预付款、货到付款等,不同结算方式存在不同的风险。
因此,在进口贸易中,企业应该谨慎选择结算方式,并在签订合同前,对双方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以确保交易的可靠性。
3.海关清关问题海关清关问题也是进口贸易中一个风险点。
由于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法规不同,企业在进口贸易中需要了解当地的海关规定,以避免发生海关禁止进出口的问题。
同时,海关清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逾期和错误也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因此,企业在进口贸易中需要严格执行海关规定,并在海关监管后及时收集必要证据,以确保海关清关顺利进行。
4.货物丢失货物丢失是进口贸易中较为严重的风险之一。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天灾、劫持等不可预见情况,因此,企业需要在选择供应商时,注意了解其物流供应链是否完善,并选用可靠的物流服务商。
同时,在物流操作过程中,企业也要注意保管物流文件和仓储票据,以便在货物丢失时予以索赔。
二、应对进口贸易风险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对进口贸易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质检论文关于进口成套设备如何规避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变,国内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成套设备进口也因此成明显增长态势,但是成套设备毕竟技术含量较高,因此成套设备进口与普通大宗货物进口相比拟更为复杂。
有意向进口单位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前期工作之后,交易双方要订立成套设备进口合同。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是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起草、谈判及订立成套设备进口合同,对买方至关重要。
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中一般包括定义、合同范围、合同价格、支付、设计、保险、包装、标记、运输、交付、标准、检验、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安装、试车、性能考核、验收、保证、索赔、终止、不可抗力、保密、税费、争议解决等多个条款内容。
本文就成套设备进口业务特点,从规避风险角度,粗谈合同范围和价格条款的相关问题及条款处理方法以及设备验收考前须知。
一、进口合同方面合同范围,简单讲,就是买什么。
是买方进口成套设备的基础性条款。
成套设备进口不同于普通货物进口,通常由卖方在双方设计联络的基础上进行起草;设备提供那么在卖方提供技术指导的基础上,由买方将卖方交付的设备进行安装、试车并进行性能考核;卖方对通过考核验收的设备还要承当一定期限的质量保证责任;同时,卖方要提供与设备相关的技术文件,有的进口成套设备需一并提供一定数量或期限的专用工具或备品备件,有的成套设备进口还涉及专利和/或专有技术的许可等。
这些,都应在合同范围条款中明确规定。
在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复杂工程中,为确保进口设备能够到达预期目标,合同中必须明确卖方承诺其销售的成套设备不仅到达具体列出的技术指标,还要符合买方列出的全部功能需求。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不能把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合同范围仅限定在设备本身。
因为买方花的合同价格是针对整个成套设备的,不管在一个具体成套设备合同中是否涉及专利和/或专有技术许可,实际上,买方购买的成套设备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具体表现在相关的设计、技术资料、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这些都是买方付费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组成局部,应全部在合同范围中明确为卖方的义务,并与合同价格条款进行呼应的规定,确保买方付费确实物有所值。
高校进口科研仪器政府采购风险及对策作者:徐明霞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3期摘要:高校进口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工作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操作中存在各种风险。
本文总结了高校进口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的特点,分析采购过程及前后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关键词:科研仪器设备高校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风险2003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开始实施,同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自此,政府采购制度开始在高校推行,各类物资以及仪器设备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2015年3月1日,《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其使用的财政性资金,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1]。
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全局性和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2]。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逐渐由以数量和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阶段过渡,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助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高校加大了人才引进以及配套专业实验室平台建设力度,进口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数量和金额每年呈上升趋势。
(一)高校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鼓励采购国货,但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因其专业性要求高,大多采购进口产品。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财库[2017]119号)对进口产品的定义为: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界定,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规定,政府采购信息网对此也做过相关报道,从用途方面进行定义:认为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是指用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以及满足其使用功能所需的实验室环境条件建设、配套服务及配套货物[3]。
你校在购买、维保进口设备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回复购买和维保进口设备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
而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做法。
在本文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并分享我们学校在购买和维保进口设备方面所获得的好的经验做法。
一、购买进口设备的主要困难在购买进口设备方面,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价格高昂、产品质量把控、售后服务等。
首先,进口设备的价格通常较高,这给学校的财务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由于进口设备的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把控非常重要。
学校需要保证购买的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并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以满足师生的学习和实验需求。
最后,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由于进口设备多数需要从国外供应商购买,若售后服务不到位,将给学校带来效率低下、修复周期长等问题。
二、好的经验做法为了应对上述困难,我们学校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以确保购买和维保进口设备的顺利进行。
1.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惠,还能够保证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持续支持。
2. 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和选择流程:在选择供应商时,我们按照一定的审核流程,评估其资质、生产能力、技术实力等方面,以确保提供设备的供应商具备可靠性。
3. 预算控制与需求分析:在购买进口设备前,我们会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所要购买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并根据学校的实际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
同时,我们也会与供应商积极沟通,争取更好的价格和优惠条件。
4. 严格的技术验收程序:对于购买的进口设备,我们会制定一系列的技术验收程序,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
这些程序包括设备安装、性能测试、操作培训等。
5. 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保养体系:设备的维保是购买进口设备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我们建立了健全的设备维护与保养体系。
一、进行设备进口的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生产的效率的提高对设备的依赖性开始凸显,市场对先进设备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一些先进的国外设备源源不断地输出,进口现象日益普遍。
就进口设备增加的具体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消费市场广阔。
据2014年医疗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该年度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营业额达530亿美元。
在之前的几年里,这种产品年度增长率高达14%,其中,先进的医疗设备业务更是高达到21%的增长速度。
二是进口设备技术先进。
中国设备,特别是数字设备已经被外国产品的控制下。
因为这些设备或者器械性能好,或者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的优势更强大、更突出。
三是进口税收政策占据优势。
国内大型机除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其他参与了大部分的零部件进口,对外国的零配件依赖很大,我国出于提升经济发展层次的考虑,很多产品进口给予了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这使得很多采购方干脆改为从国外直接进口设备。
二、主要设备的进口现状1.纺织设备进口的情况。
近年来,在中国的进口设备主体中,外资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14年前6个月,外资企业使用的金额为10亿美元的进口设备,同比增长7.49%,比去年同期增长略有下降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2014年前6个月,民营企业进口机械及其零部件7.95亿美元,机械进口总值的18%是纺织设备,受到欧盟及美国等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限制的压力,这个增长速度同比还下降的约4个百分点。
2.医疗设备的进口情况。
目前,主要的医疗机构使用的产品仍为进口,跨国公司在中国可以替代产品的一部分,但解决方案,核心组件依然通过进口来解决。
2014年度,我国医疗器械有海关进口数据记载的国家约有40个,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和北美洲地区,部分为亚洲经济较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爱尔兰、德国为欧美主要进口国家,日本、韩国位居第四和第五,从近几年进口的数据来看,由于整形美容业在我国的纵深发展,我国从韩国进口的医疗器械的数量有持续增长,从具体的医疗器械进口产品来看,主要集中在高端注射器,内窥检查镜、CT、多普诊断系统等。
第28卷第1期 2009年1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R ESEARCH AND EXPLORATI ON I N L ABORAT OR YVol .28No .1 Jan .2009 高校设备进口业务过程的风险分析宋元书(江苏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镇江212013)摘 要:针对我国高校进口设备的现状,结合国际贸易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进口设备工作的经验,分析了高校设备进口的业务流程,探讨了当前高校进口仪器设备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结算风险、运输风险等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设备进口;风险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9)01-0170-03R isk Ana l ysis Duri ng the Pr ocedure of Handli ngI m po rt Equi p m ent of Co ll egeS ONG Yuan 2shu(Dept .of Equi pment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 )Abstrac t:A i m ing at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i mport equipm ent in Chinese college 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 tiona l trade,al ongw ith yearsof experience gained fr om the r outine,this a rticle intr oduced and ana lyzed the whole pr of e ssional procedure,discussed the pr oble m s arising in the i mport p r oce ss,such as the risks of credit,risks of tradeaccount,risks of signing contract and transportation risks .Seve r a l related strategie swere also offered .Key wor ds:i mport equi pm ent;risk analysis;strategiesCL C n um ber :G482 D ocum e n t code:A Ar t icle I D :1006-7167(2009)01-0170-03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宋元书(),男,讲师,T 526;2j zj y @y 1 引 言 在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进口仪器设备占有很大的比重,进口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上升,这些进口设备对提升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开立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科研水平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随着进口设备数量的上升,如何更好地将设备进口业务做好,让进口设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在设备进口过程中更好地防范各种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作为技术物资工作人员,还需要勤于探索、勤于思考。
结合多年从事本项工作的实践,笔者就设备进口业务过程中存在风险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2 设备进口业务的流程分析 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与外商或外商在我国境内的办事处、代理商进行商务谈判,针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价格、验收标准及验收方式、到货口岸、付款方式等进行招标、议标或竞争性洽谈,并与之签订技术服务协议。
由于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直接进口权限,许多高校都采取在国内找一家外贸代理公司的方式,与外贸代理公司签订设备进口外贸代理协议,由外贸代理公司根据技术协议要求与外商直接签订进口合同购置进口设备,并履行付款、清关、商检手续后送货到校。
进口设备过程中,高校还需要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合作。
对于进口机电产品,需向省对外经济合作厅机电处进行机电产品进口申报,有的设备机电处甚至需要转报商务部审批;少数进口设备(如进口局域无线发射装置)还需要向无线电管理会进行申报审批;由于高校可以享受国家免税待遇,同时还需要在海:2008-01-1:1971-el .:0118878004E m ail :s s s ahoo 关办理进口设备的免税证明;设备到校后需向商检局申报商检等[1~4]。
设备进口业务流程关系图1所示。
图1 设备进口业务流程图3 设备进口业务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高校进口设备过程较多,供应链复杂,每个环节上的问题都会导致整个进口业务流程的风险。
主要存在的风险如下:(1)信用风险[5~7]。
信用风险是交易对手不履行责任而导致的风险,即交易对手缺乏诚信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
与外商、外商国内办事处、外商产品代理商进行技术谈判时,会存在潜在的外商信用风险,如外商夸大其产品技术性能参数、简化验收标准、隐瞒产品附件等,都可能导致学校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今后的验收、索赔留下隐患;信用风险还存在于高校与外贸代理公司之间,学校委托外贸代理商购买进口设备时,因进口合同、开具信用证、对外付款等都是代理商办理的,一旦代理商存在诚信及道德风险,学校将蒙受巨大损失。
(2)合同风险。
与外商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时,因存在法律漏洞或技术协议表达不准确、不全面等原因,导致货物验收缺少指标性描述等,从而导致进口设备在性能参数上、设备附件上、售后服务及维修成本上存在漏洞,致使高校蒙受合同风险;此外,与外贸代理商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时,对付款方式、送货方式、理赔方式、滞关滞港费用责任的承担方式等描述不详,也可能导致高校存在合同风险。
(3)资金及结算风险。
国际贸易结算涉及高校、进口商、代理商、银行,资金从高校到最终进口商,流动环节多。
由于付款环节直接发生于代理商与外商之间,高校不直接参与,存在潜在的风险。
进口贸易的付款方式通常为即期信用证方式、货前T/T 、货后T /T 等,常用的做法是高校根据外贸代理商在银行的信用额度,将全额或部分资金打给外贸代理商的银行,外贸代理商根据进口合同的付款要求开具信用证或货前T /T 、货后T /T 付款,学校的资金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诸如开具信用证时条款不严密而产生的信用证风险、因对外商发货单据审核不严格而产生的票据风险及付汇风险、因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利率风险等。
(4)运输及到货风险。
运输方式通常谈判都是口岸到口岸,这就存在内陆口岸到高校之间的运输风险,目前,许多高校与外贸代理商之间都没有约定交纳货物内陆运输保险,一旦内陆运输过程中发生进口设备受损,高校将承担非常大的风险。
(5)进口设备手续办理风险及高校自身安装条件风险。
由于可以享受国家进口设备免税政策,高校进口设备在手续审批、免税办理、到货开箱商检的过程中,因申报材料准备不及时不充分等原因,致使机电许可证、免税证明等手续办理的延误,导致进口设备滞关(港)很长时间,产生较多的滞关(港)费用,有的甚至因商品归类错误导致不能免税,致使学校蒙受损失。
高校由于自身房屋紧张及安装条件不满足,进口设备到校后长时间不能组织验收,导致进口设备的使用效益受损,先进性落后,甚至在存在质量问题时因延误索赔时限不能进行索赔,留下较大的风险。
4 进口设备业务过程中防范风险的对策思考 (1)经办人员应熟悉外贸业务知识。
进口设备过程中,高校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应熟悉国际贸易知识及国际贸易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进行相关业务的专门培训,这对避免业务上的风险极为重要和必要。
(2)优选诚信可靠的外商及外贸代理公司。
高校在选择外商时,应调研外商的商业信誉,国内有办事机构的的应优先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国内产品代理商,这对进口设备的今后的维修、维护都有很大的益处,也可以避免直接与外商谈判时的语言障碍、两国之间的时差问题等不利因素。
在选择外贸代理商时,应首选信誉好、规模大的代理公司(如上市公司),这样的公司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较强,业务人员也更专业、更敬业。
(3)合同条款应表述清楚、条款详细。
无论是技术协议,还是外贸代理协议,合同条款要详细,表达要清楚,不能存在法律漏洞。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有的甚至小型号)、技术性能参数的描述要详细,验收标准的表达要准确,付款方式、运输方式要明确,在代理协议中,对到货后的索赔方式、索赔期限、甚至书写都要表达清楚,不能留下漏洞。
(4)信用证及进口合同要审核。
对外贸代理商与外商签订的进口合同要把关,开具信用证时对信用证的条款要审核,对即期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单据描述要表达清楚、准确,审核单据要细心认真。
尽可能不采用货前T/T 方式付款,尤其金额较大的贵重仪器设备。
(5)机电证审批、免税证明的办理、安装条件的准备要及时。
在进口设备过程中,在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办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免税证明等时,材料准备要详细,上报要及时,进口设备商品编码归类要准确,尽可能避免出错、重办等情况,不能造成进口设备的滞171 第1期宋元书:高校设备进口业务过程的风险分析 关;在设备到货前,场地及安装条件的准备应及时,不能导致到货后无法安装而影响商检、验收、索赔工作。
(6)内陆运输要安全可靠。
对于进口设备,多数都是金额较大的设备,特别要重视内陆运输时货物财产保险,以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避免内陆运输风险。
5 结 语 进口设备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影响巨大,涉及的资金数额也较大,这都要求加强高校进口设备业务的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Refer ences):[1]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M].北京:中国海关出自社,2007.[2] 王光艳.海关税收优惠政策汇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 寿升良,张正进.如何办理医疗设备免税手续[J].医疗卫生装备,2003(03):39239.[4] 徐春生.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另一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03):1292130.[5] 辛 晴,王海明.信用证进口融资的几种风险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8250.[6] 中国国际招标网.进口申报.htt p://www.ch i nabidd i /p ub/j k s b/index.ht m[7] 中国海关.海关总署令第1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免税商店及免税品监管办法htt p://ww w.cust om /Y WStaticPage/ 1761/fae10c28.ht m(上接第164页)需要学校、上级教育部门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完善、改进这些“信息”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管理人员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统计,并适时传达给学生的面前,作到上情下达,使学生拥有获取信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