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一边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sǒng)耸立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 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情景导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王选教授曾说:“我的一生有10个梦想,5个成为现实,另外5个需要我与年轻人共同实现。
”王选教授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了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的10个梦想都与自己为之奋斗数十载的事业息息相关。
前5个——“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已经梦想成真,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很高的占有率。
后5个——“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开拓日本日文出版系统市场;出版系统的栅格图像处理器进军欧美西文市场;进军广电业;从地图出版系统着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正在努力变为现实。
王选教授的梦想,实际上就是山那边的海。
终于,王教授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
同学们,你们的山那边也有海吗?你们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海吗?字词积累辨音痴(chī)痴想幻(huàn)幻想诱(yòu)诱惑喧(xuān)喧腾攀(pān)攀上瞬(shùn)瞬间朦(ménɡ)胧(lónɡ)辨形幻(幻想)瞬(瞬间)诱诱惑喧(喧闹)幼(幼小)瞩(瞩目)绣绣花渲(渲染)辨义喧闹:两词都有声音大而嘈杂之义,但喧闹程度更深一些,不仅嘈杂,还含吵闹之义。
喧哗:凝结:两词都有“凝”义,但凝结是指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
凝聚:凝聚则是气体变浓或凝结。
释词痴想:发呆的想。
隐秘:隐藏、不外露。
凝成:凝结而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沸腾。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句段赏析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在山的那边词语【—
第一天
语文总结之在山的那边词语】,《在山的那边》,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
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在山的另一边:
痴想隐秘铁青诱惑喧腾一瞬间凝成
1.一厢情愿:1本文指的是深深沉浸在幻想中。
描述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想法是空白的。
我在电脑前疯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幻想。
⒉隐秘:;隐蔽,不外露。
例句:他的愿望总是很隐秘。
铁蓝:它是青色和黑色的。
它是多态性的,当人们害怕、愤怒或生病时,它看起来是
蓝色的。
她很生气,脸色发青地说:“她不在乎我的私事。
”
⒋凝成:;凝聚成。
例句:他的信念凝成了一堵高墙。
5.诱惑:吸引和吸引。
他终于受不了美食的诱惑,出去了。
⒍喧腾:喧闹沸腾。
例句:大海在远方喧腾。
⒎ 瞬间:眨眼间。
有那么一会儿,他想起了一件事。
总结:童年时,谁都有过童年的梦,作者生于湖北武当山下,父母都是老师,所以从
小就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是一直没走出山区,所以一直想看看
外面的世界!。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一课《在山的那一边》(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这是一首抒情诗。
学习诗歌,必须了解诗的特点,即:①思想感情强烈②联想想像丰富③形象意象鲜明④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多讲求押韵。
全诗以抒情的笔调通过写童年时的想望、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告诉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本文这种“告诉”并不是概念化的语言直白,也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山”和“海”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来进行的。
“山”,暗指现实的世界,它封闭、灰暗、压抑、落后,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海”暗指想象的世界,它开阔、光明、自由,是要竭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要不断追求的过程。
学习这首诗要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及诗中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典题例析]例题: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1、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从这节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解析:第1题考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对诗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第3题考对诗歌精练含蓄语言的理解。
参考答案:1、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2、拟人。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内心极度的失望。
3、对于“海”,我是怀着隐秘的想望去追求的,这里的“海”是一种光明、自由、理想境界的象征。
我在山的这一边说说
1、你在山的那一边日出而落,日落而息,我在山的这一边慢慢的欣赏着人生的岁月,期待着与你能够相遇,这大概就是我对爱所有的欣赏,也是希望着我们两个人早日能够相知相识相遇,能够让我们的爱情手拉着手一起走过每一个头,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份更多的爱的力量。
2、你在山的那一边,日出而作,静待花开花落;我在山的这一边,日落而息,远观云卷云舒。
隔着重重山,阻着层层水,那浓浓的血脉,穿越千万水,跨过沟壑纵横,将两座山川紧紧系在一起,凝结成满满的乡愁,挂在树梢,洒进月光,淌进河流,一滴滴融入一代代人的记忆中.....
3、当我在山的这一边看到了大海,我望着大海思念着山那边的你。
山的那一边有一座美丽的村庄作文《山的那一边有一座美丽的村庄》作文一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美丽的村庄,那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那个村庄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
山上长满了翠绿的大树,就像一个个高大的士兵守护着村庄。
村子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像在唱着欢快的歌。
春天的时候,村庄里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美丽极了。
小伙伴们在花丛中跑来跑去,捉迷藏、捉蝴蝶,玩得可开心啦。
夏天,我们一起去小河里捉鱼捉虾。
河水凉凉的,我们光着脚丫,踩在水底的石头上,有时候还会滑倒,弄湿了衣服,但大家都哈哈大笑。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大家一起帮忙采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个村庄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
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小手冻得通红,也不肯回家。
我爱这座美丽的村庄,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让我怎么看也看不够。
《山的那一边有一座美丽的村庄》作文二小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山的那一边有一座美丽的村庄。
那座村庄可漂亮啦!有大片大片的稻田,风一吹,就像金色的海浪。
村里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和小虾。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那里游玩。
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有五颜六色的野花,还能闻到阵阵花香。
一只蝴蝶飞过来,停在一朵小花上,我悄悄地走过去,想抓住它,可是它一下子就飞走了。
到了村里,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在放牛,牛儿吃得饱饱的,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
不远处,还有一群小鸡在啄米,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傍晚的时候,村庄的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人们在做晚饭啦。
我想,他们一定做了很多美味的饭菜。
这座村庄真的太美了,我好喜欢呀!。
那边的读后感6篇那边的读后感篇1读完《在山的那一边》一文后,我合上书,把背靠在椅子上,开始了深思,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一坐或甚至两坐文中所说的大山压在你的头上,而解决有时只有几秒钟,有时却可能需要终身,所以这些山有的大到像珠穆朗玛峰那样高不可攀,有的却小到像小山坡一样可以轻松解决。
我也不例外,而我“翻山”的经过说起来也有一点有趣。
因为羡慕雅礼的机器人,所以吵这要买,而爸爸似乎早就嗅出了我对机器人的兴趣,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辆从国外进口的(因为看不懂英文而不知道名字)汽车出现在我的眼前,因为想早点看见模样,一个好点子钻入我的脑海里,我经过爸爸的同意我拆开包装,假装来充电,等爸爸去洗澡后,我又快速的回到了那个放有赛车的那一个桌子旁,迅速的拆开了其他的几个盒子,而且快速的拿出图纸用一目十行的功夫开始了查看,零件一个也不少,可我就恰恰没有找到我能力范围内的中文,忽然一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文字出现在我眼前,是繁体字!我惊叫到并且开始按照图纸的指令开始飞速拼装,当我把那四个轮胎用盖子扣好后,一个巨大的困难出现了,后轮车的拼装需要用到高温焊接棒,我便只好把那一根根一配好的锡丝一点一点的烧融后小心翼翼地焊好,当那火热的锡球成液体状从高空落入驱动轴与轮子的缝隙之间的时候,我的心一瞬间沸腾了,几分钟后我见到了我的海——一辆带遥控四轮驱动的车子。
正在这时爸爸站在我的后面,他走上来,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肩膀,激动的说:“干的不错嘛,小伙子!”我知道在我未来的生活的道路上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山在等待着我去攀登,所以我会用一切方法来解决它!那边的读后感篇2王家新用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全面的描述了自我童年时的梦想。
不能说这种幻想很幼稚,很天真。
那是每个孩子小时都可能拥有的梦想。
第一段中妈妈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山的那边是海。
在山的那边真的是海吗?“我”十分确信,并且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自信的情绪登上了山顶,但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在山的那边,还是山。
1、在山的那边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2、整体感知诗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进行诗歌的创作。
4、领悟全诗蕴含的哲理。
二、学习重难点“山”“海”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课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结合朗读法,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浓厚的诗歌氛围中受到启迪与和熏陶。
四、学习活动:一、课前预习:1.朗读本诗,做到读准,读熟。
2.把重点字词记录下来,查疑释难。
3.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在摘抄本上,并作简要赏析。
二、欣赏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把你的感受写在后面)下雨了,小雨点淅沥沥淅沥沥地下着。
小鱼说:“我要作诗啦!”小蝌蚪游过来说:“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好吗?”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来给你当个小句号。
”水草说:“我来给你当个叹号,行吗?”小鱼的诗写成了:“沙沙,沙沙,沙沙。
沙沙,沙沙!沙沙……”三、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朦胧..()痴.想()幻.想()凝.成()诱.惑()喧腾..()漫.湿()瞬.间()(2)解释词语:幻想诱惑喧腾(3)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4)理解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合作探究:(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2)诗歌第一部分,写童年时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部分,写长大后“我”的拼搏和奋斗。
尽管两个部分都写到了“山”和“海”,但第一部分的“山”和“海”与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所指并不相同。
你能说说前后两个部分的“山”和“海”的区别和联系吗?(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精讲点拨:(1)“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信念?(2)“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请你想像一下,作者见到“大海”之后是怎样一种欣喜的心情。
《在山的那一边》教案篇一:《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渠县第三中学向超教学目标:1、练习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加深理解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领会诗歌艺术形象的蕴含3、领会诗歌所揭示的人生道理,积极思考、探究人生意义,理解理想与现实,追求与挫折之间的关系4、通过拓词成句和片段练习,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二、检查预习1、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字词痴想chīxiǎng 发呆地隐秘yǐn mì 凝成níng chéng诱惑 y?u hu? 一瞬间yī shùn jiān铁青(tiě qīng )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喧3三、整体感知1、请你谈谈对诗歌这一体裁的认识。
? 诗歌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 它富于想像,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诗歌是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1、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2、整体感知诗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进行诗歌的创作。
4、领悟全诗蕴含的哲理。
二、课前预习:
1.朗读本诗,做到读准,读熟。
2.把重点字词记录下来,查疑释难。
3.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在摘抄本上,并作简要赏析。
三、欣赏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把你的感受写在后面)
下雨了,小雨点淅沥沥淅沥沥地下着。
小鱼说:“我要作诗啦!”小蝌蚪游过来说:“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好吗?”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来给你当个小句号。
”水草说:“我来给你当个叹号,行吗?”小鱼的诗写成了:“沙沙,沙沙,沙沙。
沙沙,沙沙!沙沙……”
四、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1)给生字注音
朦胧
..()痴.想()幻.想()凝.成()
诱.惑()喧腾
..()漫.湿()瞬.间()(2)解释词语:
幻想诱惑喧腾
(3)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4)理解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2、合作探究: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2)诗歌第一部分,写童年时候“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部分,写长大后“我”的拼搏和奋斗。
尽管两个部分都写到了“山”和“海”,但第一部分的“山”和“海”与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所指并不相同。
你能说说前后两个部分的“山”和“海”的区别和联系吗?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精讲点拨:
(1)“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信念?
(2)“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请你想像一下,作者见到“大海”之后是怎样一种欣喜的心情。
(3)“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全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4.延伸拓展:
凝望
诸城市朱解初中于晓梅
我痴痴地凝望你迷人的舞姿
红叶上坐着秋
白云里挂着雨
燕行是春天的签名
葵花是太阳的印章
……
这一切
如果谁不曾留意
那么今天
你就走出去
看落叶跳舞
听风吹吉它
让露珠擦亮你的眼睛
让花香浸透你的灵魂
折一根柳条
掬一捧温馨
去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
去扬起快乐的舞裙
张开拥抱的双臂
在你温暖的怀里
我甘心做一片落叶
(1)你认为全文中哪几句诗写得最好?为什么?
(2)本诗中的意象分别有哪些?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四、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朦胧
..()()痴.想() huàn()想凝.成()
诱.惑()喧腾
..()()漫.湿()shùn()间
2、诗中“大海”象征__________;“群山”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填空: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五、巩固练习: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里有这样一句诗:“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信念凝成的海”指的是人生的憧憬、希望,表现了诗人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像这样表现人生的憧憬、希望的名言佳句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