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的历史和发展(中融信托)-29页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97.50 KB
- 文档页数:29
中融信托发展史中融信托是中国大陆领先的信托公司之一,成立于2007年。
以下将从中融信托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和贡献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中融信托的发展史。
一、发展历程中融信托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大陆最早进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
成立之初,中融信托以提供信托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并通过与大型企业及个人合作,为其提供融资、资产管理等服务,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融信托逐步拓展了业务范围,开始涉足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领域。
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中融信托逐渐成为了中国信托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二、业务领域中融信托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信托、资产管理和股权投资等。
在信托业务方面,中融信托通过与各类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融资、资产管理等服务。
在资产管理领域,中融信托依托自身专业团队和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
此外,中融信托还积极参与股权投资,通过投资优质企业,实现资本的增值。
三、贡献中融信托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中融信托通过提供信托产品,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融信托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
中融信托凭借自身专业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帮助客户提升资产价值,实现财富增长。
中融信托还积极参与股权投资,通过投资优质企业,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融信托的投资行为不仅为投资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其带来了战略合作、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中融信托作为中国领先的信托公司,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和专业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中融信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融信托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摘要: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一部完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托法,这样才能对信托业实行监管与规范,使信托业稳步向前的发展。
我国已经颁布了《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托业涉及面广,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需要做出解释的情况。
关键词:信托历史风险防范发展趋势引言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保持高增长,使得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
众多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一、信托概述(一)信托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二)信托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职能。
概括起来就是“受人之托,履人之嘱,代人理财”。
(三)信托的特点1、所有权与利益分离。
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指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
基于此项特征,信托行为可以灵活地处理公益事务及其他特殊业务。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信托行为能够有效维持受益权的稳定性,免于遭受委托人、受托人的债务追偿。
3、有限责任。
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二是对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以信托财产本身偿还,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财产不受追偿。
4、信托财产的同一性。
明确了信托财产所孳生的相关财产也属于信托财产,即信托财产的收益与信托财产本身具有同一性。
5、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信托财产存在的形式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而受益人始终对不同形式的信托财产拥有受益权。
这就是信托财产的追及性。
6、管理的连续性。
信托一经设立即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托财产的管理不受各种情况变化的影响二、我国信托业的历史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初叶,它的发展大体是经过了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18年-1948年)早期的中国信托不是适应商品经济自身发展,而是社会游资寻找投机场所的需要发展起来,信托的本原业务并没有移植国内,大量开展的是代理业务。
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机遇一、概念“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行业诞生理念。
根据《信托法》中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自1979年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我国信托行业在波折中不断成长,目前已成长为仅次于银行理财的第二大资产管理机构类型。
当前存续信托公司牌照有72张,其中68家正常经营,3家处于休整,1家为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从1979年10月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北京成立至今,信托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整整40年,这4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1979-1999)以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
在这20年间,信托公司基本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主要开展变相信贷类业务和证券类业务。
信托业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共经历了5次整顿清理。
第二阶段:“一法两规”框架下的规范发展(2000-2006)在2000-200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颁布实施,“一法两规”框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信托业真正步入规范发展期,行业重获新生。
这一阶段,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也成为当时我国信托业最重要、最成熟的业务形式。
第三阶段:高速扩张与业务创新阶段(2007-2017)2007年,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信托行业正式进入净资本管理时代。
这一阶段,信托公司创新了银信合作业务、信政合作业务、私募基金信托业务、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业务、房地产基金信托业务等,同时伴随资管行业的兴起及通道类业务快速增长,期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高速增长。
【关键字】精品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介绍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简介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87年。
20多年来,中融信托始终致力于提升综合资产管理能力,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银信合作、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快速发展,为高端客户财富管理开拓了广泛的空间。
2008年至2010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708亿元、1323亿元、1799亿元,居同行业前列;2 010年实现净利润6.95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良好的风控体系、严谨的合规管理、优秀的业务团队、强大的盈利能力,努力实现合作伙伴、高端客户、员工和公司的多方共赢。
二、发展历程1987年,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前身——哈尔滨信托投资公司成立;2002年,经银监会批准,公司进行了重新登记,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公司成为信托业“新两规”颁布后首批换发新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之一,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2008年,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2009年,管理资产规模1323亿元;2010年,管理资产规模1799亿元,累计管理资产规模逾4000亿元。
三、基本情况1、注册信息公司名称: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英文名称:ZHONGRONG INTERNATIONAL TRUST CO., LTD法人代表:刘洋注册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嵩山路33 号注册资金:14亿元邮政编码:150090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电子邮箱:2、股东情况(1)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50,40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6%;主营业务是:生产与销售纺织机械,经营范围包括开发、生产纺织机械、其它机电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及其专用配件和器件(涉及特殊规定的产品应另行报批),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国内外销售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经营棉花及副产品、纺织品、棉籽及短绒;开展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技术、经济信息咨询服务。
古代信托古代信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写的一份“遗嘱托孤”,其中指定其妻继承财产,其子为受益人,并为其子指定了监护人。
从法律的角度讲,信托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法》中的“信托遗赠”制度,《罗马法》规定:在按遗嘱划分财产时,可以把遗嘱直接授予继承人,若继承人无力或无权承受时,可以按信托遗赠制度,把财产委托或转让给第三者处理。
由此来看,信托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财富传承的需求而产生。
近代信托近代信托,一般认为起源于英国的“尤斯制(USE)”;公元8-9世纪,不列颠岛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向欧洲大陆传播基督信仰,基督教会势力快速膨胀,当时的基督教义用“活着要多捐献,死后才可以升入天堂”之类忽悠教徒,使得教徒源源不断捐出自己的土地给教会,教会土地不断增多。
中世纪英国法律规定教会的土地是免税的,因此土地高度集中于教会手中影响到了国王和封建贵族的利益。
于是13世纪初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一个《没收条例》,规定凡把土地赠与教会团体的,要得到国王的许可,凡擅自出让或赠与者,要没收其土地。
但当时英国的法官多数为教徒(足见当时教会的势力何其之大),这帮法官为帮助教会摆脱不利的处境,参照《罗马法》的信托遗赠制度,创造了尤斯制度。
其具体内容是:“凡要以土地贡献给教会者,不作直接的让渡,而是先赠送给第三者,并表明其赠送目的是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第三者必须将从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转交给教会。
”这相当于将教徒向教会捐赠的土地所有权做了折中和变相处理,一方面捐赠的土地所有权归第三者,不归教会,因此国家可以从中征税,但第三者持有的土地收益权仍归教会,平衡了国家税收和教会的利益。
现代信托现代信托成型于17世纪最早成立的发行股票的海外贸易公司。
但南海事件,概括来说,南海公司股票泡沫的产生于破灭,原因是南海公司经营管理层信托责任的崩塌,最终由南海公司经营层编制虚假商业模式以及欺诈广大投资者所导致。
英国政府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然规避、完全否定,信托责任全线崩盘。
传统信托业覆亡的真实原因--- 2001年前的中国信托业:历史与理论分析时间:2003-03-28 11:56:00 作者:杨林枫来源:信托网作者电子邮箱:*****************.com中国信托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1949年前的旧中国时期;(2)1949年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时期;(3)1979年到2001年的混业经营时期;(4)2001年起,在第五次清理整顿基本结束、《信托法》、“两个办法”(指《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下同)出台背景下的重新启步时期。
其中前三个时期的信托业均未能以信托为主业,因此也可以统称为“传统信托时期”。
本文对前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信托业进行历史回顾,重点放在1979年之后混业经营时期的中国信托业态的理论分析上。
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短短20年历经五次整顿,几乎全军覆灭。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一个缺乏信托传统和信托制度并且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里,信托业的生存、发展必须由政府营建包括培育市场和完善监管规则的制度基础。
导致中国信托业悲剧的因素众多,但制度供给的缺陷是决定性因素。
我们看好新时期的中国信托业,原因在于我们看到制度供给缺陷因政府的不懈努力而在逐渐减小和趋于消失。
虽然信托业的制度供给增长的速度同信托业者的主观期待仍有相当距离,但中国信托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进步,相信在数年前对于信托业者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对1979年信托业恢复后的扩张——整顿历程、经营模式、制度特征着墨甚多,其原因在于前事不远,可为殷鉴,历史的教训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
对信托业人士而言,明白传统信托业覆亡的原因仍有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意义。
对监督机关而言,进行正确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培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旧中国时期的中国信托业1910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目录1. 信托行业发展简述 (03)2.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介 (08)3193. 主营业务介绍 (19)4. 银信合作模式介绍 (51)1. 信托的基本原理委托人受托人设立信托信托财产管理权处分权转移处分管理佣金受益权受益人2. 信托的构成要素信托主体信托客体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主要指信托财产,主要特性表现为独立性和转让性信托的构成要素信托当事人合法设定信托的行为信托行为3. 信托的独特性与功能信托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范围信托基础资产实现了破产隔离信托与其他金融行为的区别信托融资的信用基础是资产信托资金运用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4. 信托行业发展概况在宏观货币政策从紧的背景下,信托业得到了快速的资产管理规模发展,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货币和实业之间架起了一道快速、安全的桥梁。
4.8亿2011年以来,信托业发展迅速。
截止2011年4季度末,我国信托总资产达到48114.38亿元。
全年净增长3万亿17709.83亿元,增长率达到58.25%,其中,新增信托资产超过3.17万亿,到期的资金量为1.40万亿。
而在2010年初,我国信托总资产仅15005.70亿元,两年时2万亿1.2万亿9400亿间,规模增长超过3倍。
2008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目录1. 信托行业发展简述 (03)2.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介 (08)3193. 主营业务介绍 (19)4. 银信合作模式介绍 (51)1. 公司概况中融信托成立于1987年,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融信托成立年经中银监会批准设立的57家信托公司之一。
注资本亿年底公管规注册资本14.75亿元。
2011年底公司管理规模1784亿,净资产33.33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0.53亿元。
20多年来,中融信托始终致力于提升综合资产管理能力,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品市场、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衍生品市场、房地产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