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开放度研究_樊瑛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Finance&Trade Economics,No18,2010国际服务贸易模式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樊瑛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服务贸易模式视角,研究服务贸易模式的内涵、形式、统计特征和模式联动效应,分析服务贸易模式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关系。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服务贸易模式及其联动效应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服务贸易模式的分类直接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密切相关,影响服务贸易的真实规模;而区分不同贸易模式对应下的服务贸易壁垒有利于准确评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绩效,从而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含义:一国政府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时,只有在不同服务贸易部门之间和同一服务贸易部门内部不同贸易模式之间进行很好的综合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模式联动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作者简介:樊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研究员、讲师,100029。
中图分类号:F752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02(2010)08-0076-07一、引言从服务业占各国GDP比重看,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比重的平均水平是69%,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是72%,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是54%。
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考察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就会发现:虽然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但是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仅从20世纪80年代的15%提高到2008年约20%的水平,与货物贸易占比80%的水平相比,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仍相对较低。
为什么世界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与世界经济中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并不匹配?推测其原因,有以下可能性:(1)服务贸易壁垒大于货物贸易壁垒,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低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程度;(2)服务的可贸易程度更低:服务贸易受国内规制和国内政策影响大于货物贸易,同时服务贸易可贸易品比重低于货物贸易可贸易品比重,服务的特质决定了很多服务只能是在本土或现场提供,要求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决定了很多服务属于非贸易品;(3)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受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变动影响相对较小,贸易值价格波动幅度不大,贸易规模相对稳定;(4)服务贸易模式有别于货物贸易模式,贸易模式是决定服务贸易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存在很大疏漏,由于没有针对具体服务贸易模式的相关准确统计数据,现行贸易统计未能真实记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存在低估的可能性。
中国服务业开放度及其竞争力分析作者:李帅玲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2期【摘要】文章基于2008—2018年我国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和竞争力的测算,得出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对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我国应不断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度、优化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贸易高素质人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建议,以期助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业;开放度;竞争力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重心已经转移到服务经济上来,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服务业的发展在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在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引领下迅速发展,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取得了位居世界第二的好成绩,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 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16.7%,进口额为5 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服务贸易规模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方式是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然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开放程度低及竞争力弱的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测算开放度及竞争力水平,理清服务贸易开放度对竞争力的影响,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增强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及其竞争力有了更多关注。
如Hoekman(1995)以WTO成员方为对象,测算96个国家的155个服务贸易项目的开放水平,从此对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进行量化[1];N.Sriv-astav(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印度服务业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2]。
国内学者使用不同的指标对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及其竞争力进行测算;郑吉昌和周蕾(2005)经过对4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后设计出6个指标对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测算[3];周师豪(2010)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开放度系统的测算,将测算结果与日本服务业进行比较分析[4];季剑军(2015)通过对一些国家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及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有待提高[5]。
中国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深入,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合理布局首先,要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合理布局。
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
比如,对于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如金融、教育、医疗等,可以加强开放力度,引入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开放造成的风险;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如餐饮、酒店、旅游等,可以适度开放,促进服务贸易的平衡发展。
二、推进服务外包和跨国投资其次,应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和跨国投资。
服务外包是指外国企业将其服务业务委托给国内企业,以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在服务外包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IT、人力资源等领域,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跨国投资则可以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助于吸收外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第三,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贸易的法规规范。
服务业是一种复杂的产业,涉及的服务品种众多、交易方式繁多、技术含量高,同时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人员流动等。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服务贸易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
四、培育服务业国际品牌最后,要重视服务业国际品牌的培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和评价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服务品牌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中国服务业应该注重自主品牌的研发、打造和推广,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之,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的革新,中国服务业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走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中国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随着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步伐,服务贸易在国内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50%,同时也成为了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就中国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开放随着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服务业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目前,中国服务业在国内造就了众多的“独角兽”企业,如滴滴出行、美团点评等,这些在服务业中崭露头角的巨头,也成为了中国服务业的代表。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进国内服务业的开放。
比如在文化、旅游服务等领域,中国不断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并且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和推进各种双边和多边的服务贸易协议,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中国已经与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在服务贸易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二部分:服务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服务交流,包括旅游、教育、医疗、娱乐和金融服务等。
在中国,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带动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与此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能够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
如果能够推进的更加深入,服务业的成长还可以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利润,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随着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持续深化和拓展,中国企业因此被迫适应全球化环境和竞争。
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竞争力,国内企业将不得不加快改革和创新,提升企业的自身实力。
3. 扩大出口市场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向海外出口上乘的服务产品,同时这些产品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而且,这些出口产品的质量不但让消费者受益,也促进了国家对废物的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担。
第三部分:中国服务业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即使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中的重要领域,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国服务业国际化的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了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服务业国际化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服务业国际化的现状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化在过去几年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1.服务贸易逆差问题突出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逐年增长,但贸易顺差仍然过度依赖传统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依然突出。
2.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范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3.服务人才短缺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人才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目前,我国服务业领域仍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二、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对外直接投资不足我国的服务业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仍然相对保守,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限,仍依赖于合作模式。
2.服务领域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国际化的一个难点。
3.服务质量不高对于服务业而言,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碑,因此提升服务质量同样是服务业国际化的重点之一。
三、对策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应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推进本土服务业企业的走出去。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以加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提升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服务质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例如,可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和督促,提高服务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在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人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服务业的国际化打下人才基础。
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困境与突破
太平;李姣
【期刊名称】《国际贸易》
【年(卷),期】2022()6
【摘要】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
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变革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含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更宽领域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三层内涵。
目前,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存在制度性障碍、国际竞争力不强、重点行业开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服务业开放形成压制等。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中国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突破路径,即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深入推进机制创新改革,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分层次有序开放,以“内循环”高效联通“外循环”,积极融入全球服务业网络等。
【总页数】8页(P13-19)
【作者】太平;李姣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扩大对外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服务业FDI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中国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成果丰硕
3.扩大对外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服务业FDI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5.突破困境补齐短板努力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海东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本刊专访海东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熊嘉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入世后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研究世界经济服务化的趋势不断加速,各国竞争焦点也逐步向服务业转移。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传统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逐步成为推动贸易转型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中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20%,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束缚是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行全面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法依规为服务业发展“松绑”,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服务业开放是一个传统的话题,结论似乎已是众人皆知,但现有研究在开放水平、影响因素、地区差距、政府政策建议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本文从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利用多个国际组织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数据库建立了服务业开放的定量指标体系,并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对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接着,本文着重对“服务业开放效应”展开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针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
基于经验研究结果,本文对中国在多双边服务贸易谈判中的主要目标、角色定位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试图有所突破或创新:一、建立了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态势的定量指标体系。
中国各级政府对外资进入服务业的限制条款高达十几万条,而且服务业管理机制落后,普通研究者受制于信息搜集条件的限制,未能整理和量化这些限制措施,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对中国入世后的服务业开放和限制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结合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数据库对中国服务业开放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季剑军;曾昆【摘要】本文运用协整方法与VEC 模型,对中国1991—2013年的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服务贸易、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总量对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短期波动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This paper uses co-integration and the VEC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from 1991 to 2013,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 trade in servic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GDP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The results shows that in the long run,trade in servic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and economic output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sector,but the impact of trade in services and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vice sector is not significant.【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7页(P63-69)【关键词】服务业开放;竞争力【作者】季剑军;曾昆【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9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协整方法与VEC模型,对中国1991—2013年的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机会与挑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然而,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服务进口占比却一直不高。
这显示出了中国服务业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性不强。
为了推进服务业的开放,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同时也面临着机会和挑战。
机会: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巨大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服务贸易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87万亿人民币,其中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6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为7.3%。
在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也是巨大的。
一方面,服务业是发展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
中医、文化创意、体育、电影、教育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服务贸易也将跟随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此外,海淘等电子商务模式在中国不断发展,也给服务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也为中国服务贸易拓展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合作的空间也日益扩大。
挑战:服务业的开放必须面临的挑战尽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服务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要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也必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中国服务业的“质量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服务业的口碑一度不高。
有数据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国民待遇”指数位居全球第15位,且服务质量普遍被认为不够高效和优质。
因此,中国服务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解决服务产品的“低质量”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存在文化差异和法律制度障碍。
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给服务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因此,服务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适应各种文化和法律差异,进行更好的“普惠性”服务,提高国际合作的标准化、协调性和稳定性。
最后,对外开放也带来了竞争和风险。
服务业改革与对外开放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不断地提升。
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服务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服务业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服务业改革与对外开放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I. 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服务业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新形态。
然而,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服务业结构单一,高端服务业占比偏低。
目前,我国服务业主要以低端产业为主,包括劳务和生活服务业,而高端产业占比较低。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服务业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其次,服务业发展缺乏规范和标准。
由于我国服务业的起步较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消费者的信任度低。
再次,服务业与其他经济领域的协调性不足。
我国经济领域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协调性不够,难以发挥服务业对其他领域的支持作用。
II. 服务业改革的重要性服务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这一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政策创新,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改革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首先,服务业的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于调整服务业结构。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注重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产业,以科技与资本的结合提升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服务业的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二在于创新业务模式。
一方面,政府应该推进全球化战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进行品牌集群建设,实现规模效应。
最后,服务业的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三在于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诚信度计分制度,政府可以建立产业良性循环机制,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
III. 对外开放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大核心内容。
服务业对外开放可以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服务业对外开放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