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6
选修2-1期末试卷斗鸡中学 郑改娟(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题时,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本卷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12小题,满分60分)1. 已知命题tan 1p x R x ∃∈=:,使,其中正确的是 ( ) (A) tan 1p x R x ⌝∃∈≠:,使(B) tan 1p x R x ⌝∃∉≠:,使 (C) tan 1p x R x ⌝∀∈≠:,使(D) tan 1p x R x ⌝∀∉≠:,使 2. 抛物线24(0)y ax a =<的焦点坐标是 ( ) (A )(a , 0) (B )(-a , 0) (C )(0, a ) (D )(0, -a ) 3. 设a R ∈,则1a >是11a< 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为A (3,3,2),B (4,-3,7),C (0,5,1),则BC 边上的 中线长为 ( ) (A )2 (B )3 (C )4 (D )55.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b a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b a ,的关系是不共线;②,,,O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C OB OA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点,,,O A B C 一定共面; ③已知向量c b a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c b a b a ,,-+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6.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11C A 与11D B 的交点。
若=,=,AA =1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A ) c b a ++-2121 (B )c b a ++2121(C )+--2121 (D )+-21217. 已知△ABC 的周长为20,且顶点B (0,-4),C (0,4),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A )1203622=+y x (x ≠0) (B )1362022=+y x (x ≠0)(C )120622=+y x (x ≠0) (D )162022=+y x (x ≠0)8. 过抛物线 y 2 = 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 y 1)B (x 2, y 2)两点,如果21x x +=6,那么AB = ( ) (A )6 (B )8 (C )9 (D )10C19. 若直线2+=kx y 与双曲线622=-y x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5,315-)(B )(315,0) (C )(0,315-) (D )(1,315--) 10.试在抛物线x y 42-=上求一点P ,使其到焦点F 的距离与到()1,2-A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该点坐标为 ( ) (A )⎪⎭⎫ ⎝⎛-1,41 (B )⎪⎭⎫⎝⎛1,41 (C )()22,2-- (D )()22,2- 11.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如果AB=BC=1,AA 1=2,那么A 到直线A 1C 的距离为 ( )(A (B ) (C (D )12.已知点F 1、F 2分别是椭圆22221x y a b+=的左、右焦点,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若△ABF 2为正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为 ( )(A )12 (B ) (C )13(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小题,满分16分)13.已知A (1,-2,11)、B (4,2,3)、C (x ,y ,15)三点共线,则x y =___________。
高二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试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6页。
考试结束后. 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24y x =- B.24x y =C.24y x =-或24x y = D. 24y x =或24x y =- 2. 以下四组向量中,互相平行的有( )组.(1) (1,2,1)a =r ,(1,2,3)b =-r ; (2) (8,4,6)a =-r,(4,2,3)b =-r ;(3)(0,1,1)a =-r ,(0,3,3)b =-r ; (4)(3,2,0)a =-r,(4,3,3)b =-rA. 一B. 二C. 三D. 四3.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1)n =r ,平面β的法向量为2(2,0,1)n =-r,则平面α与β夹角的余弦是A.14 B. 10 C. 14- D. -10 4.“5,12k k Z αππ=+∈”是“1sin 22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 “直线l 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 与平面?垂直”的( )条件 A .充要 B .充分非必要 C .必要非充分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1A B 的中点,则1A B 与1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7. 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曲线上的点P 到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221916x y -= B.221169x y -= C.2212536x y -= D. 2212536y x -= 8. 已知直线l 过点P(1,0,-1),平行于向量(2,1,1)a =r,平面α过直线l 与点M(1,2,3),则平面α的法向量不可能是 A. (1,-4,2) B.11(,1,)42- C. 11(,1,)42-- D. (0,-1,1)9. 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逆否命题是A. 若a c b c +<+,则a b >B. 若a c b c +>+,则a b >C. 若a c b c +≥+,则a b ≥D. 若a c b c +<+,则a b ≥10 . 已知椭圆221102x y m m +=--,若其长轴在y 轴上.焦距为4,则m 等于 A.4. B.5. C. 7. D .8.11.以下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1)“m 是实数”是“m 是有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3) “3x =”是“223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A B B =I ”是“A 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12。
选修2-1第三单元命题人:秦天武(90分钟完卷,总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对于椭圆C 1:12222=+by a x ( a >b >0)焦点为顶点,以椭圆C 1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C 2,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 2的方程为122222=--by b a x B. C 1、C 2的离心率的和是1C. C 1、C 2的离心率的积是1D.短轴长等于虚轴长2、双曲线14322=-x y 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x y 23±= B. x y 332±= C. x y 43±= D. x y 34±=3、抛物线281x y -=的准线方程是( ).A. 321=xB. 2=yC. 321=yD. 2-=y4、已知4||=AB ,点P 在A 、B 所在的平面内运动且保持6||||=+PB PA ,则||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 .5、3B .10、2C .5、1D .6、4 5、抛物线x y 122=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8的点的横坐标是( )A 、2B 、3C 、4D 、5 6、若双曲线与64422=+y x 有相同的焦点,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03=+y x ,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A.1123622=-y x B. 1123622=-x y C. 1123622±=-y x D. 1123622±=-x y 7.若双曲线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为06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36 C.2或36 D.2或332 8、与圆x 2+y 2-4y=0外切, 又与x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A. y 2=8xB. y 2=8x (x>0) 和 y=0C. x 2=8y (y>0)D. x 2=8y (y>0) 和 x=0 (y<0)9、若椭圆)1(122>=+m y m x 与双曲线)0(122>=-n y nx 有相同的焦点F 1、F 2,P 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则21PF F ∆的面积是( )A.4B.2C.1D.1210、已知椭圆222(0)2y x a a +=>与A (2,1),B (4,3)为端点的线段没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2a << B.02a <<或a > C. 103a <<D.22a <<二、填空题:(5分×4=20分)11. 与椭圆22143x y +=具有相同的离心率且过点(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A 1 DCB B 1C 1 图高二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 =2BB 1,则AB 1与C 1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60°B .90°C .105°D .75°2.如图,ABCD—A 1B1C1D 1是正方体,B 1E 1=D 1F 1=411B A ,则BE 1与D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715 B .21 C .178 D .23 3.如图,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若BC =CA =CC 1,则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030B .21C .1530D .10154.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底边长AB =,则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 )A .515 B .55 C .552 D .1055.已知111ABC A B C -是各条棱长均等于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1CC 的中点.点1C 到平面1AB D 的距离( )A .a 42 B .a 82 C .a 423 D .a 22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则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C D 间的距离( )A .63 B .33 C .332 D .23 7.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21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621 B .338 C60210 D .302108.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侧棱21=AA ,D ,E 分别是1CC 与B A 1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 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则B A 1与平面A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 )A .32B .37C .23 D .73 9.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3231=AA ,D 是C 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 BD =,则二面角B AD B --1的大小( )A .3π B .6π C .65πD .32π10.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别为棱AB ,CD 的中点,G BD EF =⋂.则三棱锥11EFD B -的体积V ( )A .66B .3316 C .316D .161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b a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b a ,的关系是不共线; ②,,,O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C OB OA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点,,,O A B C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模块试题(有答案)(选修2-1)(选修2-1)模块测试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命题“若a b >,则88a b ->-”的逆否命题是 ( )A.若a b <,则88a b -<-B.若88a b ->-,则a b >C.若a ≤b ,则88a b -≤-D.若88a b -≤-,则a ≤b2.如果方程x 2+k y 2=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 B .(0, 2) C .(0, 1) D . (1, +∞) 3.P:12≥-x ,Q:0232≥+-x x ,则“非P ”是“非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双曲线221169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在左支上过点F 1的弦AB 的长为5, 那么△ABF 2的周长是( )A 、24B 、25C 、26D 、 285.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222=+m y x 的离心率为21,则m=( ) A.3 B.23 C.38 D.326.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0(0122222>>=+=+b a by ax by a x 与的曲线大致是( )7.椭圆221259x y+=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P 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PF 1⊥PF 2,则∆PF 1F 2的面积为( ) A.9 B.12 C.10 D.88.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是11A B 的中点,则E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是( ) 3 B.22 C.123 9.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4=b ,(2)(3)72a b a b +-=-,则a =( )A.2 B.4 C.6 D.1210.方程22111x y k k+=+-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k B .0>k C .0≥k D .1>k 或1-<k11.方程12222=+kb y ka x (a >b >0,k >0且k ≠1),与方程12222=+by a x (a >b >0)表示的椭圆( )(A )有等长的短轴、长轴 (B )有共同的焦点(C )有公共的准线 (D )有相同的离心率12.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平面α,224AB BC CD ===,点P 为α内一动点,且APB DPC ∠=∠,则P 点的轨迹为( ) A.直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横线上.)13.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丙是甲的 (①.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③.充要条件)14.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向量1BA u u u r 与向量AC u u u r所成的角为 . 15.已知向量)0,3,2(-=a ,)3,0,(k b =,若b a ,成1200的角,则k= .16.抛物线的的方程为22x y =,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17.以下三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①设A 、B 为两个定点,K 为非零常数,若|PA |-|PB |=K ,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1.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既关于坐标轴对称,又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其顶点为(±a,0),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其上任一点P (x ,y )的横坐标均满足|x |≥a .2.双曲线的离心率e =c a 的取值范围是(1,+∞),其中c 2=a 2+b 2,且b a =e 2-1,离心率e 越大,双曲线的开口越大.可以通过a 、b 、c 的关系,列方程或不等式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3.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也可记为x 2a 2-y 2b 2=0;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可表示为x 2a 2-y 2b 2=λ(λ≠0). ————————————————————————————————————— —————————————————————————————————————[A 级 基础夯实]1.已知双曲线x 2-y 23=1,那么它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1 B. 3 C .3 D .4解析:依题意得,双曲线的右焦点坐标是(2,0),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3x ,即3x -y =0,因此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3(3)2+1= 3. 答案:B2.若双曲线x 2a 2-y 23=1(a >0)的离心率为2,则a 等于( ) A .2B. 3C.32D .1 解析:∵c 2=a 2+3,∴c 2a 2=a 2+3a 2=4,得a =1. 答案:D3.若双曲线经过点(6,3),且渐近线方程是y =±13x ,则这条双曲线的方程是( ) A.x 236-y 29=1 B.x 281-y 29=1C.x 29-y 2=1 D.x 218-y 23=1 解析: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x 29=λ(λ≠0),将(6,3)代入该方程可得λ的值. 答案:C4.已知双曲线x 24-y 2=1,则其渐近线方程是________,离心率e =________. 解析:因为a 2=4,b 2=1,所以c 2=5.即a =2,c = 5.e =52.将x 24-y 2=1中右边的“1”换为“0”,可解出渐近线方程. 答案:y =±12x 525.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 3x ,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 2=16x 的焦点相同,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3x 得b a = 3,∴b = 3a .∵抛物线y 2=16x 的焦点为F (4,0),∴c =4.又∵c 2=a 2+b 2,∴16=a 2+(3a )2,∴a 2=4,b 2=12.∴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4-y 212=1. 答案:x 24-y 212=1 6.求过点(2,-2)且与x 22-y 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 解析:解法一 当焦点在x 轴上时,由于b a =22,故可设方程为x 22b 2-y 2b2=1,代入点(2,-2),得b 2=-2(舍).当焦点在y 轴上时,可知a b =22,故可设方程为y 2a 2-x 22a 2=1,代入点(2,-2),得a 2=2,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y 22-x 24=1. 解法二 因为与双曲线x 22-y 2=1有公共的渐近线,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2-y 21=λ(λ≠0),代入点(2,-2),得λ=-2.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2-y 2=-2,即y 22-x 24=1.[B 级 能力提升]7.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 A. 6 B. 5 C.62 D.52解析:由题意知,过点(4,-2)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 ∴-2=-b a×4,∴a =2b .设b =k ,则a =2k ,c =5k , ∴e =c a =5k 2k =52. 答案:D8.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C :x 2+y 2-6x +5=0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C 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x 25-y 24=1 B.x 24-y 25=1 C.x 23-y 26=1 D.x 26-y 23=1 解析:∵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 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3)2+y 2=4,∴圆心为C (3,0).又渐近线方程与圆C 相切,即直线bx ±ay =0与圆C 相切. ∴3b a 2+b2=2,∴5b 2=4a 2.① 又∵x 2a 2-y 2b2=1的右焦点F 2(a 2+b 2,0)为圆心C (3,0), ∴a 2+b 2=9.②由①②得a 2=5,b 2=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4=1. 答案:A 9.设双曲线x 29-y 216=1的右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过点F 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 ,求△AFB 的面积.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a ,b 是两条直线,则“a ,b 没有公共点”是“a ,b 是异面直线”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 .∃x 0∈R ,ln x 0<0B .∀x ∈(-∞,0),e x >x +1C .∀x >0,5x >3xD .∃x 0∈(0,+∞),x 0<sin x 0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4a b +≥,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②命题“设,a b ∈R ,若6a b +≠,则3a ≠或3b ≠”是一个真命题③“0x R ∃∈,2000x x -<”的否定是“x R ∀∈,20x x ->”④1a b +>是a b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A .0B .1C .2D .3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命题“1x ∀>,20x x ->”的否定是“01x ∃>,2000x x -≤”.B .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B A B A B <⇔<⇔>.C .已知某6个数据的平均数为3,方差为2,现又加入一个新数据3,则此时这7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不变.D .从装有完全相同的4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盒子中任取2个小球,则事件“至多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互斥且对立.5.命题“存在[]1,0x ∈-,使得20x 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14a ≥- B .14a > C .12a ≥- D .12a >- 6.已知p :0x ∃∈R ,002lg x x -=;q :x ∀∈R ,2230x x -+≤.则下列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12m =”是“直线()2310m x my +++=与直线()()2230m x m y -++-=相互平行”的充分不必条件B .“直线l 垂直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是“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的充分条件C .已知a 、b 、c 为非零向量,则“a b a c ⋅=⋅”是“b c =”的充要条件D .p :存在x ∈R ,2220130x x ++≤.则p ⌝:任意x ∈R ,2220130x x ++>8.若函数()sin f x x x =,则对a ,,22b ππ⎛⎫∈-⎪⎝⎭,不等式()()f a f b >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A .a b >B .a b <C .a b >D .22a b >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 .命题:若21x =,则1x =或1x =-的逆否命题为:若1x ≠且1x ≠-,则21x ≠B .“22am bm <”是“a b <”的充要条件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对于实数,x y ,:8p x y +≠,:2q x ≠或6y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x =3,则x 2﹣2x ﹣3=0”的否命题是:“若x =3,则x 2﹣2x ﹣3≠0”B .在△ABC 中,“A >B ”是“sinA >sinB ”的充要条件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一定为假命题D .“存在x 0∈R ,使得e x 0≤0”的否定是:不存在x 0∈R ,使得e 0x >0”11.条件甲:关于x 的不等式 sincos 1a x b x +>的解集为空集,条件乙:1a b +≤,则甲是乙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下列三个命题: ①设命题p :若m 是质数,则m 一定是奇数.那么p ⌝真命题;②在ABC 中,“sin sin A B =”是“cos cos A B =”的充要条件;③“若1x >,则1x >”的否命题是“若1x >,则1x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3B .2C .1D .0二、填空题13.已知命题p :实数x 满足不等式2212x x -<-;命题q :实数x 满足不等式223(1)230x m x m m -+++≤,若命题q 是命题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已知1:123x p --≤,22:210q x x m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5.已知命题:p x R ∀∈,210x mx ++≥;命题()0:0,q x ∃∈+∞,000x e mx -=,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16.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③“若1m ,则2x 2x m 0-+=有实数解”的逆否命题;④“若A 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7.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均为R ,若对任意12,x x R ∈,且12x x <,具有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R 上的单调非减函数,给出以下命题:① 若()f x 关于点(,0)a 和直线x b =(b 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且2()b a -是()f x 的一个周期;② 若()f x 是周期函数,且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必关于无穷多条直线对称;③ 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个点中心对称,则()f x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④ 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对称,则()f x 是常值函数;以上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18.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f x 在R 上单调递增;②1x >;③()(1)f x f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 19.设命题p :实数a 满足不等式39a ≤;命题q :函数329()(3)2772f x x a x x a =+-++无极值点.又已知“p q ∧”为真命题,记为r .命题t :211(2)()022a m a m m -+++>,若r 是t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正整数m 的值为_____.20.下列说法:(1)设a ,b 是正实数,则“a >b >1”是“log 2a >log 2b”的充要条件;(2)对于实数a ,b ,c ,如果ac >bc ,则a >b ;(3)“m=12”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a 1>0且q >1”是对任意n ∈N +,都有a n+1>a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3A x a x a =≤≤+,{}2450B x x x =-++<. (1)若3a =-,求A B ;(2)若x A ∈是R 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已知p :2443x -⎛⎫≤ ⎪⎝⎭, q :22210x x m -+-≤(0m >).若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3.设函数2lg(4-3)y x x =-+的定义域为A ,函数2,(0)(0)1y x m m x =∈>+,的值域为B .(1)当2m =时,求A B ;(2)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4.已知0a >且1a ≠,命题:P 函数()log a f x x =在()0,∞+上为减函数,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22310x a x +-+≤有实数解.(1)如果P Q ∨为真且P 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命题:R 函数()2231y lg x a x ⎡⎤=+-+⎣⎦的值域包含区间[]1,3-,若命题R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5.已知集合{}{}222430(0),540A x x ax a a B x x x =-+≤>=-+≥,若“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6.设:p 实数x 满足22430x ax a -+<,其中0a <;:q 实数x 满足260x x --≤,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因为a ,b 没有公共点,a ,b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a ,b 没有公共点”成立推不出“a ,b 是异面直线”,反之,“a ,b 是异面直线”可以推出“a ,b 没有公共点”成立,所以“a ,b 没有公共点”是“a ,b 是异面直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异面直线的概念,属于中档题.2.D解析:D【详解】∃x 0∈R ,lnx 0<0,的当x ∈(0,1)时,恒成立,所以正确;x ∈(﹣∞,0),令g (x )=e x ﹣x ﹣1,可得g ′(x )=e x ﹣1<0,函数是减函数,g (x )>g (0)=0,可得∀x ∈(﹣∞,0),e x >x +1恒成立,正确;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可知,∀x >0,5x >3x 正确;令f (x )=sin x -x (x >0),则f ′(x )=cos x -1≤0,所以f (x )在(0,+∞)上为减函数,所以f (x )<f (0),即f (x )<0,即sin x <x (x >0),故∀x ∈(0,+∞),sin x <x ,所以D 为假命题,故选D. 3.C解析:C【解析】对于①,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则4a b +≥,而4,?4a b ==-满足,?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但此时0a b +=,故①是假命题;对于②,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设,?a b R ∈,若3a =且3b =,则6a b +=”,此命题为真命题,所以原命题也是真命题,故②是真命题;对于③“20000x R x x ∃∈-<,”的否定是“20x R x x ∀∈-≥,”,故③是假命题;对于④,由a b >可推得1a b >-,故④是真命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特称命题的否定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四种命题的关系中,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当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比较复杂时,可转化为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相当于判定原命题、逆命题的真假. 4.C解析:C【分析】选项A 根据命题的否定判断,选项B 根据正弦定理及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判定即可,选项C 可根据均值及方差的性质判断,选项D 根据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 中根据命题的否定可知,命题“1x ∀>,20x x ->”的否定是“01x ∃>,2000x x -≤”正确;B 中A B <可知a b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 B <,同理可知由sin sin A B <可得a b <,可得A B <,即sin sin A B A B <⇔<,因为cos y x =在(0,)x π∈上单调递减,且(0,),(0,)A B ππ∈∈,所以cos cos A B A B <⇔>,故正确;C 中设原数据中方差为2s ,则加入一个新数据3后平均值为63337⨯+=,方差为2226(33)677s s ⨯+-=,故不正确; D 中,事件“至多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不能同时发生,而且在一次试验中有且只有一个事件发生,故互斥且对立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否定,三角形中的充要条件,平均值与方差,互斥与对立事件,属于中档题.5.B解析:B【分析】“存在[]1,0x ∈-,使得20x x a +-≤”为真命题,可得()2min a x x ≥+,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再利用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详解】解:因为“存在[]1,0x ∈-,使得20x x a +-≤”为真命题,所以()22min min111244a x x x ⎡⎤⎛⎫≥+=+-=-⎢⎥ ⎪⎝⎭⎢⎥⎣⎦, 因此上述命题得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4a >.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6.C解析:C【分析】先分别判定命题,p q 的真假,再根据或且非判断复合命题真假.【详解】令()2lg (1)10,(10)70f x x x f f =--=-<=>,,且函数()f x 在(0,)+∞上连续, 所以0(1,10)x ∃∈,000()0,2lg f x x x =∴-=;因此命题p 为真命题;2223(1)20x x x -+=-+>∴命题q 为假命题;因此p 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零点存在定理以及命题真假判定,考查基本分析判断能力,属基础题. 7.D解析:D【分析】由两直线平行与系数的关系式求得m 判断A;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B ;由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判断C ;写出特称命题的否定判断D ,综合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直线()2310m x my +++=与直线()()2230m x m y -++-=相互平行⇔223203220m m m m m ⎧+--=⎨-+--≠⎩()()()(),可得m =“12m =”是“直线()2310m x my +++=与直线()()2230m x m y -++-=相互平行”的既不充分也不必条件,故A 错误;直线l 垂直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不一定有直线垂直平面,故“直线l 垂直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不是“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的充分条件,故B 错误; a 、b 、c 为非零向量,由“a b a c ⋅=⋅”不能得到“b c =”,反之由“b c =”能够得到“a b a c ⋅=⋅”,故“a b a c ⋅=⋅”是“b c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C 错误;p :存在x ∈R ,2220130x x ++≤.则p ⌝:任意x ∈R ,2220130x x ++>,故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涉及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的书写、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等知识点,属于中档题.8.D解析:D【分析】先分析函数的奇偶性,由导数得出函数的单调性,利用这两个性质求解.【详解】()sin f x x x =,()sin()sin ()f x x x x x f x -=--==,()f x 是偶函数,()sin cos f x x x x '=+,在02x π≤<时,()0f x '≥,()f x 递增, 所以22()()()()f a f b f a f b a b a b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用函数的这两个性质求解不等式.本题还考查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掌握用导数研究不等式的方法是解题关键.9.A解析:A【分析】A. 根据四种命题的结构形式及转化来判断.B.利用特殊值法,当 0m =时,逆命题不成立.C. 若p q ∧为假命题,由结论“一假则假”来判断.D 用等价命题来判断.【详解】命题:若21x =,则1x =或1x =-的逆否命题为:若1x ≠且1x ≠-,则21x ≠, 故A 正确;若22am bm <,则0m ≠,可得a b <,反之a b <,0m =,22am bm <不成立,故B 错误;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故C 错误;对于实数x ,y ,p :8x y +≠,q :2x ≠或6y ≠,由2x =且6y =,可得8x y +=,即p 可得q ,反之由q 推不到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D 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转化及关系以及逻辑条件,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10.B解析:B【分析】写出命题的否命题判断A ;ABC ∆中,由正弦定理判断B 的正误;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至少一个是假命题,判断C ;利用命题的否定形式判断D .【详解】对于A ,命题“若3x =,则2230x x --=”的否命题是“若3x ≠,则2230x x --≠”,故A 不正确.对于B ,ABC ∆中,“A B >” ⇔ “a b >”;由正弦定理得“a b >” ⇔ “sin sin A B >”;“ A B >” ⇔ “sin sin A B >”所以B 正确;对于C ,若“p q ∧”为假命题,所以p 、q 至少一个是假命题,所以C 错误;对于D ,“存在0x R ∈,使得00x e ”的否定是:不存在0x R ∈,使得00x e >”,不满足命题的否定形式,所以D 不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与构成其简单命题的真假的关系:“p q ∧”有假则假,全真则真;“p ∨q ”有真则真,全假则假;“p ⌝”真假相反;考查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以及考查三角形中正弦定理,是基本知识的考查.11.A解析:A【分析】分别求出条件甲、乙所对应的,a b 的关系式,比较两个关系式所表示的图形,可得出结论.【详解】由题意,当0a b 时,不等式 sincos 1a x b x +>的解集为空集,当,a b 不都为0时,()sin cos a x b x x ϕ+=+,sin ϕ=,cos ϕ=.()1x ϕ+>1,即221a b +≤.如下图,221a b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及其内部,1a b +≤表示为圆内接正方形及其内部,所以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考查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12.B解析:B【分析】对各个命题分别判断.【详解】命题p :若m 是质数,则m 一定是奇数.2是质数,但2是偶数,命题p 是假命题,那么p ⌝真命题;①正确;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cos cos A B =,②正确; “若1x >,则1x >”的否命题是“若1x ≤,则1x ≤”,③错.因此有2个命题正确.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这种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每个命题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考查的知识点可能很多,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二、填空题13.【分析】首先求出命题为真时的的范围然后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确定参数的范围【详解】命题:命题当时当时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但不能推出不合题意时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由必要不充分条 解析:1[,0]2-【分析】首先求出命题,p q 为真时的x 的范围,然后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确定参数m 的范围.【详解】 命题p :2212x x -<-0(2)0022x x x x x ⇒<⇒-<⇒<<-,命题:q 223(1)230x m x m m -+++≤,()(23)0x m x m ---≤,当3m ≥-时,23m x m ≤≤+,当3m <-时,23m x m +<<,命题q 是命题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 q ⇒,但q 不能推出p ,3m <-不合题意,3m ≥-时,0232m m ≤⎧⎨+≥⎩,解得102m -≤≤, 故答案为:1,02⎡⎤-⎢⎥⎣⎦. 【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由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参数,解题时首先求出命题,p q 为真时变量的范围,然后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得出参数的关系.也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包含之间的关系求解. 14.【分析】先分别求出命题和命题为真命题时表示的集合即可求出和表示的集合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所表示的集合间关系即可求出【详解】对于命题由可解出则表示的集合为或设为A 对于命题则设表示的集合为B 是的必要不充分 解析:(][),99,-∞-⋃+∞【分析】先分别求出命题p 和命题q 为真命题时表示的集合,即可求出p ⌝和q ⌝表示的集合,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所表示的集合间关系即可求出.【详解】对于命题p ,由1123x --≤可解出210x -≤≤,则p ⌝表示的集合为{2x x <-或}10x >,设为A ,对于命题q ,22210x x m -+-≤,则110x m x m ,设q ⌝表示的集合为B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 A ,当0m >时,110x m x m 的解集为{}11x m x m -≤≤+,则{1B x x m =<-或}1x m >+,12110m m -≤-⎧∴⎨+≥⎩,解得9m ≥; 当0m =时,{}1B x x =≠,不满足题意;当0m <时,110x m x m 的解集为{}11x m x m +≤≤-,则{1B x x m =<+或}1x m >-,12110m m +≤-⎧∴⎨-≥⎩,解得9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99,-∞-⋃+∞.故答案为:(][),99,-∞-⋃+∞.【点睛】本题考查命题间关系的集合表示,以及根据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属于中档题. 15.【分析】先求出命题为真命题时的取值范围以及当命题为真命题时的取值范围由为假命题可知两个命题均为假命题由此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若命题为真命题则解得;若命题为真命题则关于的方程在上有解则令其中则 解析:()(),22,e -∞-【分析】先求出命题p 为真命题时m 的取值范围,以及当命题q 为真命题时m 的取值范围,由p q ∨为假命题可知两个命题均为假命题,由此可求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详解】若命题p 为真命题,则240m ∆=-≤,解得22m -≤≤;若命题q 为真命题,则关于x 的方程0x e mx -=在()0,∞+上有解,则x e m x =. 令()x e f x x =,其中0x >,则()()21x x e f x x-'=. 当01x <<时,()0f x '<,此时函数()y f x =单调递减;当1x >时,()0f x '>,此时函数()y f x =单调递增.所以,()()1f x f e ≥=,则m e ≥.因为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命题p 、q 均为假命题,则22m m m e ⎧-⎨<⎩或, 所以,2m <-或2m e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2,e -∞-. 故答案为:()(),22,e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求参数,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问题,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6.①②③【分析】结合四种命题的定义及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分别判断各个结论的真假可得答案【详解】解:①若则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若互为倒数则显然是真命题故①正确;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面积解析:①②③【分析】结合四种命题的定义,及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分别判断各个结论的真假,可得答案.【详解】解:①“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若x ,y 互为倒数,则1xy =”,显然是真命题,故①正确;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面积不相等的三角形不全等”,显然是真命题,故②正确;③若2x 2x m 0-+=有实数解,则440m ∆=-≥,解得1m ,所以“若1m ,则2x 2x m 0-+=有实数解”是真命题,故其逆否命题是真命题,故③正确;④若A B B =,则B A ⊆,故原命题错误,所以其逆否命题错误,故④错误. 故真命题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为载体,考查的知识点是四种命题,难度中档.17.②④【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题目中所给的4个命题综合即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4个命题:①若f (x )关于点(a0)和直线x =b (b≠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则函数f (x )的周期为4|解析:②④【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题目中所给的4个命题,综合即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4个命题:①,若f (x )关于点(a ,0)和直线x =b (b ≠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则函数f (x )的周期为4|b ﹣a |,则2(b ﹣a )不一定是f (x )的一个周期;①错误; ②,若f (x )是周期函数,且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每个周期中都至少一条对称轴,②正确;③,如图:f (x )满足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个点中心对称,其图象不是一条直线;③错误;④,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条平行于y 的直线对称,则函数f (x )的图象只能是一条水平的直线,f (x )是常值函数,④正确;②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④.【点睛】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理解单调非减函数的性质,考查推理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18.①②推出③;【分析】写出答案再根据函数单调性得到证明【详解】①②推出③;证明:在单调递增且当时有得证故答案为:①②推出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命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解析:①②推出③;【分析】写出答案,再根据函数单调性得到证明.【详解】①②推出③;证明:()f x 在R 单调递增且当1x >时,有()(1)f x f >,得证.故答案为:①②推出③【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命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19.1【分析】先求命题为真命题时实数的取值范围再求交集得最后根据充要关系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列不等式解得的取值范围即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因为函数无极值点所以中因为为真命题所以因为:而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 解析:1【分析】先求命题p ,q 为真命题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再求交集得r ,最后根据充要关系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列不等式解得m 的取值范围,即得结果.【详解】因为39a ≤,所以2a ≤,因为函数329()(3)2772f x x a x x a =+-++无极值点, 所以2()39(3)270f x x a x '=+-+=中281(3)4327015a a ∆=-⨯⨯≤∴≤≤- 因为“p q ∧”为真命题,所以:12r a , 因为t ⌝:211(2)()022a m a m m -+++≤, 而r 是t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不等式211(2)()022a m a m m -+++≤的解集1[,]2m m +为[1]2,一个真子集,即131,2122m m m ≤+≤∴≤≤ 从而正整数m 的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真假以及充要关系,考查综合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20.(3)(4)【分析】利用充要条件不等式性质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的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详解】对于(1)求得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错误对于(2)不成立所以错误对于(3)直线与直线相互解析:(3)(4)【分析】利用充要条件、不等式性质、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的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详解】对于(1)22"log log "a b >求得0a b >>,所以"1"a b >>是22"log log "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错误对于(2)0c <不成立,所以错误对于(3)直线()2310m x my +++=与直线()()2230m x m y -++-=相互垂直,12m =或2m =-,所以正确 对于(4)1"0a >且1"q >可以推出对任意n N +∈,都有1n n a a +>,反之不成立,如数列16,8,4,2----,所以正确故答案为(3)(4)【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断,涉及到不等式性质、充要条件、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等知识,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21.(1){}31x x -≤<-;(2)[]1,2-.【分析】(1)求出集合A 、B ,利用交集的定义可求得集合A B ; (2)求出集合B R ,由题意可得出关于实数a 的不等式组,由此可求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详解】(1)当3a =-时,{}30A x x =-≤≤,{}{}{224504501B x x x x x x x x =-++<=-->=<-或}5x >, 因此,{}31A B x x ⋂=-≤<-;(2)由(1)可得{}15R B x x =-≤≤, 若x A ∈是()R 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B R , 所以,135a a ≥-⎧⎨+≤⎩,解得12a -≤≤. ①当1a =-时,{}12A x x =-≤≤,则AB R 成立; ②当2a =时,{}25A x x =≤≤,则AB R 成立.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点睛】 本题考查交集的运算,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参数,考查了集合包含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22.9m ≥【分析】本题根据题意先化简p ⌝、q ⌝,再根据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判断出B 是A 的真子集,最后根据包含关系求参数范围即可.【详解】p ⌝:24()43x ->,解得:2x <-或10x >,则{|2A x x =<-或10}x >, q ⌝:22210x x m +-->,即[(1)][(1)]0x m x m ---+>,又11m m -<+, 解得:1x m <-或1x m >+,则{|1B x x m =<-或1}x m >+, ∵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B A ⊆且B A ≠,即12110m m -≤-⎧⎨+≥⎩(等号不同时成立),∴9m ≥.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参数,是中档题.23.(1)(1,2);(2)(]0,1【分析】(1)先求出(1,3)A =,再求出2(1B m =+,2),取交集即可; (2)根据:“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不等式解出即可.【详解】解:(1)由2430x x -+->,解得:13x <<,(1,3)A ∴=, 又函数21y x 在区间(0,)m 上单调递减,2,21y m ⎛⎫∴∈ ⎪+⎝⎭,即2,21B m ⎛⎫= ⎪+⎝⎭, 当2m =时,2,23B ⎛⎫=⎪⎝⎭,(1,2)A B ∴=; (2)首先要求0m >,而“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 A ∴,即2(1m +,2)(1,3), 从而211m +,解得:01m <.即(]0,1m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分式函数的值域及命题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属中档题.24.(1)112a <<或52a ≥,(2)a ≥a ≤ 【分析】(1)首先分别算出P 真,Q 真a 的范围,再根据P ,Q 一真一假分别讨论即可. (2)首先设2()(23)1g x x a =+-+,将题意转化为min 1()10g x ≤,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1)因为函数()log a f x x =在()0,∞+上为减函数,所以P 真:01a <<.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22310x a x +-+≤有实数解,Q 真:2(23)40a ∆=--≥,解得52a ≥或102a <≤. 因为P Q ∨为真且P Q ∧为假,所以P ,Q 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01111521122a a a a <<⎧⎪⇒<<⎨<<<<⎪⎩或. 当P 假Q 真时,15512022a a a a >⎧⎪⇒≥⎨≥<≤⎪⎩或.综上112a <<或52a ≥. (2)设2()(23)1g x x a =+-+, 因为函数()2231y lg x a x ⎡⎤=+-+⎣⎦的值域包含区间[]1,3-, 等价于min 1()10g x ≤,即24(23)1410a --≤,218(23)5a -≥,解得a ≥a ≤ 【点睛】本题第一问考查逻辑连接词,同时考查了二次不等式的有解问题,第二问考查对数函数的值域问题,属于中档题.25.[)10,4,3⎛⎤+∞ ⎥⎝⎦.【分析】先化简两个集合,再根据充分必要性得到A 是B 的真子集,再列式计算即可.【详解】 解:{}{}224303(0)A x x ax a x a x a a =-+≤=≤≤>, {}2540{1B x x x x x =-+≥=≤或4}x ≥,因为“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是B 的真子集, 故310a a ≤⎧⎨>⎩或40a a ≥⎧⎨>⎩,103a ∴<≤或4a ≥,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0,4,3⎛⎤+∞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2)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3)若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若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q 对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26.203a -≤< 【分析】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运用区间端点值之间的关系可求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0a <,由22430x ax a -+<得3a x a <<,设{}3A x a x a =<<,由260x x --≤得23x -≤≤,设{}23B x x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 B ,323a a ≥-⎧∴⎨≤⎩0a <203a ∴-≤<. 【点睛】 本题是命题真假的判断与应用,考查了必要条件问题,属于中档题.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p ⇒q 为真命题且q ⇒p 为假命题,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p ⇒q 为假命题且q ⇒p 为真命题,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 ⇒q 为真命题且q ⇒p 为真命题,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充要条件;④若p ⇒q 为假命题且q ⇒p 为假命题,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⑤判断命题p 与命题q 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 与命题q 的关系.。
一、选择题1.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4AB =,3AD =,'5AA =,90BAD ∠=,''60BAA DAA ∠=∠=.则'AC 的长为( )A .85B .97C .12D .230 2.如图,四边形ABCD 和ABEF 都是正方形,G 为CD 的中点,60DAF ∠=,则直线BG 与平面AGE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5B .105C .155D .2153.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为棱1AA 、1BB 的中点,G 为棱11A B 上的一点,且1(02)AG λλ=<<,则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为( )A .23B .2C .223λD .2554.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2AA =, 011120A AB A AD ∠=∠=,则线段1AC 的长为( )A .2B .1C .2D .3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M 为11A 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M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05B .1010C .32D .626.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菱形构成的图形,菱形中的锐角为,3π=,,a AB b CD =则=a b ⋅A .5-B .1-C .3-D .6-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已知(2,0,0)(2,2,0),(0,2,0),(1,1,2)A B C D .若123,,S S S 分别是三棱锥D ABC -在坐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图形的面积,则( ) A .123S S S ==B .21=S S 且23S S ≠C .31S S =且32S S ≠D .32S S =且31S S ≠8.圆锥的轴截面S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 为底面的中心,M 为SO 的中点,动点P 在圆锥底面内(包括圆周)若,AM MP ⊥则点P 形成的轨迹的长度为( ) A .76 B .75 C .72 D .749.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则点1C 到平面1B EF 的距离等于( )A .23B .223C .33D .4310.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Q 为BC 的中点,PQ ⊥面ABCD ,且2PQ =,动点N 在以D 为球心半径为1的球面上运动,点M 在面 ABCD内运动,且PM 5=,则MN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352-B .23-C .25-+D .332- 11.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O 是底面1111D C B A 的中心,则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是( )A .12B .24C .22D 3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3A -、()32B -,,沿x 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则AB 的长为( )A 2B .211C .32D .42二、填空题1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连接AC 、BD ,若BCD 是正三角形,且E 为其中心,则1322AB BC DE AD +--的化简结果为________. 14.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面ABC ,AB ⊥AC ,且AA 1=AB=AC ,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为_____.15.已知平面向量()21,3m =+a 与()2,m =b 是共线向量且0⋅<a b ,则=b __. 16.已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A (4,1,3),B (2,-5,1),C (3,7,-5),则顶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17.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2AA =,1AB BC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1C D 、AC 上,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18.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分MN 所成的定比为2,OG xOA yOB zO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_____.1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1,2,3)A -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20.三棱锥V-ABC 的底面ABC 与侧面VAB 都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则棱VC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①()()DE CF DE CF +⊥-,②17||2DE =,③0cos ,1EF D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中,并完成问题.问题: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已知点1D 的坐标为()0,0,2,E 为棱11D C 上的动点,F 为棱11B C 上的动点,___________,试问是否存在点E ,F 满足1EF AC ⊥?若存在,求AE BF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2.如图.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是直角梯形,BC ∥AD ,AB AD ,AD=2BC=2,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1)证明;平面ABB 1A 1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 1 CD-A 的余弦值.2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SA ⊥平面ABCD ,//AD BC ,AD AB ⊥,4AB AS ==,3AD =,6BC =,E 为SB 的中点.(1)求证://AE 平面SCD .(2)求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2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AD ∠=,已知2,6PB PD PA ===,E 为PA 的中点.(1)求证PC BD ⊥;(2)求直线PC 与平面 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25.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F ,其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四边形ABEF 为直角梯形,1//902AB AF BE AF BE BAF ==∠=︒,,,M 为线段CE 上一点,//MF 平面ABCD .(1)确定点M 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直线DF 与平面BFM 所成角的正弦值.26.如图,四棱锥中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CD ,60DAB ∠=︒,2AB AD CD ==,侧面PAD ⊥底面ABCD ,且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PD ∠=︒.(Ⅰ)求证:AD PB ⊥;(Ⅱ)求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出AC ',然后平方后转化为数量积的运算求得.【详解】记a AB =,b AD =,c AA '=,则43cos900a b ⋅=⨯⨯︒=,同理152b c ⋅=,10a c ⋅=,由空间向量加法法则得AC a b c '=++, ∴22222()222AC a b c a b c a b b c a c '=++=+++⋅+⋅+⋅222154352210852=+++⨯+⨯=, ∴85AC '=AC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求空间线段长,解题方法是空间向量法,即选取基底,用基底表示出向量,然后利用向量模的平方等于向量的平方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进行计算.2.C解析:C【分析】 以A 为原点,以AD 、AB 的方向分别为x 、y 轴的正方向,过A 作垂直平面ABCD 的直线作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AB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BG 与平面AGE 所成角的正弦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结果.【详解】以A 为原点,以AD 、AB 的方向分别为x 、y 轴的正方向,过A 作垂直平面ABCD 的直线作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2AB =,得()0,0,0A 、()2,1,0G 、()0,2,0B 、(1,3E ,则()2,1,0AG =,(3AE =,()2,1,0BG =-,设平面AG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20230n AG x y n AE x y z ⎧⋅=+=⎪⎨⋅=+=⎪⎩,取1x =,则2y =-,3z = 所以,平面AGE 的一个法向量为(1,2,3n =-, 从而10cos ,225n BGn BG n BG ⋅<>===⨯⋅, 故直线BG 与平面AGE 2101515⎛⎫-= ⎪ ⎪⎝⎭. 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h ,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θ满足sin h lθ=(l 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θ的正弦值为sin cos ,a n θ=<>.3.D解析:D【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 .【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2,,2,0,0,2,2,0,1,2,2,1G D E F λ,()()()12,0,1,0,2,0,0,,1ED EF EG λ=-==,设平面1D 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12020n ED x z n EF y ⎧⋅=-+=⎨⋅==⎩,取1x =,得()1,0,2n =,∴点G 到平面1D EF 的距离为 2255EG nd n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中档题. 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写出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3)设出相应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直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4)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5)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 4.A解析:A【分析】由11AC AB BC CC =++,两边平方,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及数量积公式能求出21AC 的值,从而可得结果.【详解】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112,120AA A AB A AD =∠=∠=, 11AC AB BC CC ∴=++,()2211AC AB BC CC ∴=++222111222AB BC CC AB CC BC CC AB BC =+++⋅+⋅+⋅ 114212cos120212cos12002=+++⨯⨯⨯+⨯⨯⨯+=, ∴线段1AC 的长为12AC =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线段的长,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属于中档题.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数量积的基本公式cos a b a b θ⋅=;二是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22a a =. 5.A解析:A【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向量AM 与1BC 的向量坐标,利用数量积求出异面直线A M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详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0,0)A ,1(1,0,1)A ,(1,1,0)B ,1(1,1,1)B ,(0,1,0)C ∵M 为11A B 的中点 ∴1(1,,1)2M ∴1(0,,1)2AM =,52AM =;1(1,0,1)B C =--,12B C =. ∴异面直线A M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1110cos ,10AM B C AM B C AM B C⋅===⋅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和求法,找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EM (或其补角),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不容易找,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6.B解析:B【解析】设菱形中横向单位向量为,m 纵向单位向量为n ,则111,1122m n m n ==⋅=⨯⨯=,2a AB m n ==+,32b CD m n ==-+,()()232a b m n m n ⋅=+-+=223443421m n m n -+-⋅=-+-=-,故选B. 7.D解析:D 【分析】试题分析:结合其空间立体图形易知,112222=⨯⨯=S ,2312222S S ==⨯⨯=,所以23S S =且13S S ≠,故选D .考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正投影图形的概念,三角形面积公式. 8.C 解析:C【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设出动点的坐标,利用向量的坐标公式求出向量坐标,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动点P 的轨迹方程,得到P 的轨迹是底面圆的弦,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弦长.【详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 (0,﹣1,0),B (0,1,0),S (0,03M (0,0,3P (x ,y ,0). 于是有AM =(0,13MP =(x ,y ,3 由于AM ⊥MP ,所以(0,13•(x ,y ,30, 即y 34=,此为P 点形成的轨迹方程,其在底面圆盘内的长度为2371()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通过建立坐标系,将求轨迹问题转化为求轨迹方程、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圆的弦长的求法.属中档题9.D解析:D【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到平面1B EF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即可.【详解】以1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1D A ,11D C ,1D D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2,0)B ,1(0,2,0)C ,(2,1,2)E ,(1,2,2)F .设平面1B 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0,1,2)B E =-1(1,0,2)B F =-则1100n B E n B F ⎧⋅=⎪⎨⋅=⎪⎩,即2020y z x z -+=⎧⎨-+=⎩ 令1z =,得(2,2,1)n =.又11(2,0,0)BC =-,∴点1C 到平面1B EF 的距离1122|||2200|43||221n B C h n ⋅-⨯++===++, 故选:D .【点睛】 本题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我们也可以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当然也可以找到这个垂线段,然后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去求.10.C解析:C【分析】若要使MN 最短,点N 必须落在平面ABCD 内,且一定在DN 的连线上,此时应满足,,,D N M Q 四点共线,通过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当点N 落在平面ABCD 内,且,,,D N M Q 四点共线时,MN 距离应该最小,由PM 5=1MQ =,即点M 在以Q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由几何关系求得5DQ ,1DN MQ ==,故552NM DN MQ -=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由几何体上的动点问题求解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小值,属于中档题11.B解析:B【分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证明1A D ⊥平面11ABC D ,故平面11ABC D 的一个法向量为:1DA ,利用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即得解.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1(,,1),(0,0,1),(1,0,0),(1,1,0),(0,1,1)22O D A B C 111(,,0)22OD ∴=-- 由于AB ⊥平面111,ADD A AD ⊂平面11ADD A1AB A D ∴⊥,又11AD A D ⊥,1AB AD1A D ∴⊥平面11ABC D故平面11ABC 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0,1)DA = 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为: 1111||22||2OD DA d DA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表示,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概念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2.D解析:D 【分析】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则AB AC CD DB =++,两边平方后代入数量积即可求得2||AB ,则AB 的长可求.【详解】如图,()2,3A -,()3,2B -,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则()2,0C -,()3,0D ,3AC ∴=,5CD =,2DB =,沿x 轴把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CA ∴<,60DB >=︒,且0AC CD CD DB ⋅=⋅=,222||()AB AB AC CD DB ∴==++ 222222AC CD DB AC CD CD DB AC DB =+++⋅+⋅+⋅19254232322⎛⎫=+++⨯⨯⨯-= ⎪⎝⎭. 42AB ∴=即AB 的长为4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角,向量知识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13.【分析】由题意结合重心的性质和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DF 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解析:0【分析】由题意结合重心的性质和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DF ,则23DF DE =, ∴1322AB BC DE AD +--AB BF DF DA =+-+AF FD DA =++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4.【解析】连结A1B ∵AA1⊥面ABC 平面A1B1C1∥面ABC ∴AA1⊥平面A1B1C1∵A1C1⊂平面A1B1C1∴AA1⊥A1C1∵△ABC 与△A1B1C1是全等三角形AB ⊥AC ∴A1B1⊥A1 解析:2π 【解析】连结A 1B ,∵AA 1⊥面ABC ,平面A 1B 1C 1∥面ABC ,∴AA 1⊥平面A 1B 1C 1,∵A 1C 1⊂平面A 1B 1C 1,∴AA 1⊥A 1C 1,∵△ABC 与△A 1B 1C 1是全等三角形,AB ⊥AC ,∴A 1B 1⊥A 1C 1,∵A 1B 1∩AA 1=A 1,∴A 1C 1⊥平面AA 1B 1B ,又∵AB 1⊂平面AA 1B 1B ,∴A 1C 1⊥AB 1,∵矩形AA 1B 1B 中,AA 1=AB ,∴四边形AA 1B 1B 为正方形,可得A 1B ⊥AB 1,∵A 1B∩A 1C 1=A 1,∴AB 1⊥平面A 1BC 1,结合BC 1⊂平面A 1BC 1,可得AB 1⊥BC 1,即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为2π. 故答案为2π.15.【解析】∵向量与是共线向量∴∴或∵∴即∴则∴故答案为解析:22【解析】∵向量(21,3)a m =+与(2,)b m =是共线向量∴(21)6m m +=∴32m =或2m =- ∵0a b ⋅<∴(21)230m m +⨯+<,即27m <-∴2m =-,则(2,2)b =-∴22(b =+=故答案为16.【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设D(xyz)则∴x =5y =13z =-3故D(513-3)解析:(5,13,3)-【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7(,4,1)2O - ,设D (x ,y ,z ), 则7251,4,12222x y z +-++==-= ∴x =5,y =13,z =-3,故D (5,13,-3).17.【分析】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由题意可知线段长度的最小值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解析:13【分析】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异面直线1C D 、AC 的公垂线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由题意可知,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异面直线1C D 、AC 的公垂线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0,0A 、()0,1,0C 、()10,1,2C 、()0,0,0D ,所以,()1,1,0AC =-,()10,1,2=DC ,()1,0,0DA =,设向量(),,n x y z =满足n AC ⊥,1⊥n DC ,由题意可得1020n AC x y n DC y z ⎧⋅=-+=⎪⎨⋅=+=⎪⎩,解得2x y y z =⎧⎪⎨=-⎪⎩,取2y =,则2x =,1z =-, 可得()2,2,1n =-, 因此,min 23DA n PQ n ⋅==. 故答案为:23. 【点睛】 关键点点睛: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将PQ 长度的最小值转化为异面直线AC 、1C D 的距离,实际上就是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长度,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首先要求出两条异面直线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再利用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18.【解析】∵∴∴故答案为解析:111,,633【解析】∵ O G OM MG =+,12OM OA =,2 ,3MG MN MN ON OM ==-,1 ()2ON OB OC =+,∴111 633OG OA OB OC =++,∴16x =,13y z ==,故答案为111,,63319.【解析】距离【解析】距离d ==20.【解析】分析:设的中点为连接由余弦定理可得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得结果详解:设的中点为连接则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得在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即的取值范围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两点的距离余弦定解析:)【解析】分析: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VD CD V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33cos 22VC a a VDC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得结果. 详解:设AB 的中点为D ,连接,,VD CD VC ,则VD VC == VDC ∠是二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可得0,1cos 1VDC VDC π<∠<-<∠<,在三角形VD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VC VDC ⎫⎫=+-∠⎪⎪⎪⎪⎝⎭⎝⎭ 2233cos 22a a VDC =-∠22030VC a VC <<⇒<<,即VC 的取值范围是(),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两点的距离、余弦定理的应用,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21.答案见解析【分析】先利用已知条件写出点坐标,设(0,,2)(02),(,2,2)(02)E a a F b b ≤≤≤≤,进而得到1,,,EF A A F C E B 的坐标,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出1,EF A AE BF C ⋅⋅;若选① :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空间向量垂直的性质即可求解;若选② :利用空间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若选③ :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棱长为2,则1(2,0,0),(2,2,0),(2,0,2),(0,0,0),(0,2,0)A B A D C ,设(0,,2)(02),(,2,2)(02)E a a F b b ≤≤≤≤,则1(,2,0),(2,2,2),(2,,2),(2,0,2)EF b a A AE a BF b C =-=--=-=-, 所以142(),82EF A a b AE C BF b ⋅=-+⋅=-.选择①:()()DE CF DE CF +⊥-,所以22()()0,DE CF DE CF DE CF +⋅-==,得a b =,若10EF AC ⋅=得42()0a b -+=, 则1a b ==,故存在点(0,1,2),(1,2,2)E F ,满足10EF AC ⋅=,826AE BF b ⋅=-=. 选择②:因为17||2DE =,=, 得12a =, 若10EF AC ⋅=, 即42()0a b -+=,得32b =. 故存在点130,,2,,2,222E F ⎛⎫⎛⎫ ⎪⎪⎝⎭⎝⎭, 满足10EF AC ⋅=,825AE BF b ⋅=-=. 选择③:因为0cos ,1EF DB <〈〉<,所以EF 与DB 不共线,所以2b a ≠-,即2a b +≠,则142()0EF AC a b ⋅=-+≠,故不存在点,E F 满足10EF AC ⋅=. 【点睛】关键点睛: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垂直的性质、空间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公式以及空间向量夹角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1)详见解析;(2)66. 【分析】(1)根据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得到11,AA AB AA AD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1AA ⊥平面ABCD ,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以A 为原点,以1,,AB AD A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1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又平面CDA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然后由cos ,m n m n m n ⋅=⋅求解.【详解】 (1)因为四边形ABB 1A 1和ADD 1A 1均为正方形.所以11,,AA AB AA AD AB AD A ⊥⊥⋂=,所以1AA ⊥平面ABCD ;又因为1AA ⊂平面ABB 1A 1,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BCD ;(2)以A 为原点,以1,,AB AD A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2,1,0,0,2,0,2,0,2A C D B ,所以()()12,1,0,0,1,2CD CB =-=-,设平面1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则100m CD m CB ⎧⋅=⎪⎨⋅=⎪⎩,即2020x y y z -+=⎧⎨-+=⎩, 令1,2,1x y z ===,则()1,2,1m =,又平面CDA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所以16cos ,66m nm n m n ⋅===⋅, 二面角B 1CD-A 的余弦值是66【点睛】 方法点睛: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23.(1)证明见解析;(2)2211. 【分析】(1)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 ,证明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 DF ,即可证//AE 平面SCD ;(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各点坐标,得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AD ,计算平面ACE 的法向量m ,利用数量积公式代入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证明:取SC 的中点F ,连接,DF EF因为E 、F 为SB 、SC 的中点,所以//EF BC 且132EF BC ==,又因为//AD BC ,3AD =,6BC =,所以//EF AD 且EF AD =,所以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F ,又AE ⊄平面SCD ,DF ⊂平面SCD ,所以//AE 平面SCD . (2)因为SA ⊥平面ABCD ,AD AB ⊥,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4,0,0),(4,6,0),(0,3,0),(2,0,2)A B C D E ,(2,0,2),(4,0,0),(4,6,0)AE AB AC ===,(0,3,0)AD = 由题意可知AD ⊥平面ABE ,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m x y z =所以00AC m AE m ⎧⋅=⎨⋅=⎩,则460220x y x z +=⎧⎨+=⎩,得(3,2,3)m =-- 设二面角B AE C --的平面角为θ, 所以622cos cos ,322AD m θAD m AD m ⋅-====⨯,所以二面角B AE C --的余弦值为2211.【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中位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24.(1)证明见解析(2)22(3)155 【分析】(1)由PB PD =可得出PO BD ⊥,再由菱形性质可得AC BD ⊥,即可证明BD ⊥平面POC ,可得PC BD ⊥;(2)先证明OP ⊥平面ABCD ,可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3)由(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设,AC BD 交点为O ,连接PO ,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AC BD O ∴⊥是,AC BD 的中点,,PD O B BD P P =∴⊥,又PO ⊂平面POC ,AC ⊂平面 POC ,PO AC O =,BD ∴⊥平面POC ,PC ⊂平面POC ,.C BD P ∴⊥(2)60,2,A D B D A A B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又AB PB PD ==PBD ∴是等边三角形, 3P OA O ∴== 222OP PA OA +∴=,OA OP ∴⊥又,OP OB OA OB O ⊥⋂=OP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1,0,0),3,0),3)B C P ,(0,3,3PC ∴=-,而3,0)OC →=是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为θ, 则||2sin 263|||||PC OC PC OC θ→→→→⋅===⋅ 所以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3)由(2)知(3,0)BC →=-,(3,3PC =-设平面BPC 的法向量n (x,y,z)→=, 则.0.0n PC n BC ⎧=⎨=⎩,33030y z x y ⎧-=⎪∴⎨-+=⎪⎩, 令1y =,得3,1x z ==,所以(3,1,1)n →=,又BD ⊥平面EPC , (1,0,0)m ∴=是平面 EPC 的一个法向量,315cos ,||||515m n m n m n ⋅∴〈〉===⋅⋅, ∴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为155. 【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OA OP ⊥,再根据OP OB ⊥,证明OP ⊥平面ABCD ,得以O 为原点,以OB ,OC ,OP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5.(1)点M 在CE 的中点处,证明见解析;(2)32. 【分析】(1)首先观察图形的特征,确定点M 的位置,之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边长,写出点的坐标,利用向量法求得线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点M 在CE 的中点处,证明如下:取BC 中点P ,连接,BP AP ,根据题意,可知//,PM AF PM AF =,所以四边形AFM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P MF ,又因为FM ⊄平面ABCD ,AP ⊂平面ABCD ,所以//MF 平面ABCD ;(2)设1AF AB 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1(1,0,1),(1,1,0),(0,1,),(0,0,0)2D F M B ,所以(0,1,1)DF =-,1(1,1,0),(0,1,)2BF BM ==,设平面BF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00n BF n BM ⎧⋅=⎨⋅=⎩,即0102x y y z +=⎧⎪⎨+=⎪⎩,取1y =,则有1,2x z =-=-, 所以平面BFM 的一个法向量为(1,1,2)n =--, 所以03cos ,26DF nDF n DF n ⋅+<>===⋅,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BFM 3 【点睛】 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解题思路如下:(1)首先根据图形的特征,判断出点的位置,之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线在面外和线在面内的条件;(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4)利用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得到线面角的正弦值.26.(Ⅰ)证明见解析;(Ⅱ)3913. 【分析】(Ⅰ)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根据PA PD =和ABD △是正三角形,证明AD ⊥平面PGB 即可.(Ⅱ)根据侧面PAD ⊥底面ABCD ,PG AD ⊥,易得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求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000,,n x y z =,再由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0,3,0)n GB a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由11cos ||n n n n θ⋅=⋅求解. 【详解】(Ⅰ)如图所示:取AD 的中点G ,连结PG 、GB 、BD .PA PD =,PG AD ∴⊥AB AD =,且60DAB ∠=︒,ABD ∴是正三角形,BG AD ⊥,又PG BG G =,AD ∴⊥平面PGB .AD PB ∴⊥(Ⅱ)∵侧面PAD ⊥底面ABCD ,又PG AD ⊥,PG ∴⊥底面ABCD .PG BG ∴⊥.∴直线GA 、GB 、GP 两两互相垂直,故以G 为原点,直线GA 、GB 、G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设PG a =,则可求得(0,0,)P a ,(,0,0)A a ,3,0)B a ,(,0,0)D a -,33,02C a ⎛⎫- ⎪ ⎪⎝⎭. 33,,02BC a ⎛⎫∴=- ⎪ ⎪⎝⎭.(0,3,)PB a a ∴=-. 设()000,,n x y z =是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0n BC ⋅=且0n PB ⋅=.0000330,230.ax ay az ⎧-=⎪∴⎪-=⎩解得00003,3.x y z y ⎧=⎪⎨⎪=⎩ 取03y =(1,3,3)n =-.又∵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13,0)n GB a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为θ, 则1139cos ||1393n n n n aθ⋅===⋅++⋅ 所以平面PAD 与平面PBC 39 【点睛】 方法点睛: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1、几何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高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晁群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满分6 0分)1. 设l , m , n均为直线 ,其中m , n在平面a内 ,则“l”是“l m且 l的()n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对于两个命题:①x R,1sin x 1 ,② x2cos2,R , sin x x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假② 真B.① 真② 假C.①②都假D.①②都真3. 与椭圆x2y21共焦点且过点 Q (2,1)的双曲线方程是()422222A. x 2y1B. xy 21 C.xy 21 D.x y1242334.已知F1, 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弦交椭圆与 A ,B 两点,则 ABF2是正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w wwk 5u om21C 3D1A B33 225. 过抛物线y28 x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450直线 l ,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与A,B两点,则弦 AB的长是()A 8B16C32D64wwwk 5 u om6. 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222x21与 ax by2b0 ) 的曲线大致是()a x b0( aA.B.C. D .x 2y 2( a b >0)的两个焦点 F1,F2,点P在椭圆上,则P F1F2的面积7. 已知椭圆1最a 2b 2大值一定是()Aa 2B a bC a a 2 b 2 Db a 2 b 28. 已知向量a(1,1,0 ), b ( 1, 0, 2 ), 且 k a b 与 2 ab互相垂直 , 则实数 k 的值是 ()137A . 1B .5C .5D .59 .在正方体 ABC DA 1B 1C 1D 1 中,E 是棱A 1B1的中点,则A 1B 与 D 1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10510A . 10B . 10C . 5D . 510 .若椭圆 mx2ny 21(m0, n0)与直线y1 x交于 A , B 两点 ,过原点与线段 AB 中点2n的连线的斜率为2 ,则m的值是 ()2 2B . 2C . 3D .2A.2291 1 . 过 抛 物 线 x 2 4 y 的 焦 点 F 作 直 线 交 抛 物 线 于 P 1 x 1 , y 1 , P 2 x 2 , y 2 两点,若 y 1y 26 ,则 P 1P 2 的值为 ()A . 5 B.6 C. 8 D. 1012 .以 x2y 2 =1 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 ()412222222xy1xy1xy1 D.A.12B.16 C.4161216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13.已知 A 、B 、C三点不共线,对平面 ABC外一点 O ,给出下列表达式:OMx OAy OB1OC3其中 x ,y 是实数,若点 M 与 A 、 B 、 C 四点共面,则 x+y=___14.斜率为 1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 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 两点,则AB等于___15.若命题 P : “ x > 0, ax2 2 x2”是真命题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16.已知A O B90 ,C为空间中一点,且AO C BOC 60,则直线O C与平面AO 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选修2-1)孙敏、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 分)1、a3>8 是a>2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要非充分条件B .必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全称命题“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的否定是()A. 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奇数;B. 所有奇数都不能被5整除C. 存在一个被5整除的整数不是奇数;D. 存在一个奇数,不能被5整除1 23、抛物线y - x的准线方程是()81 1A. xB. y 2C. yD. y 232 324、有下列命题:①ax2 bx c 0是一元二次方程(a 0);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③若a R ,则a20 ;④若a,b R且ab 0 ,则a 0且b 0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 1B. 2C. 3D. 42 25、椭圆—y_ 1的离心率为()25 163 r 34 r 9AA.-B. C D.5 4 5 256、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x2 y2 2x 6y 9 0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A . y 3x2或y 3x2B . y 3x2C . y 9x 或y 3x2 2 2D . y 3x 或y 9x7、已知a=(2,- 3,1), b=(4,- 6, x),若a 丄b,则x 等于(定点M 与点A 、 B 、C 疋共面的疋()uuuu UL UUU UUUrUU UUUUU UU U UU Ur A . OM OAOBOCB . OM 2O A OB OC UULU UL 1UU 1 UUUUUU U 1 UUU 1 UUU 1UUL C . OM OA —O—OC D .OM-OA -OB —233 3 310、设 a 3 ,b 6, 若a?)= 9,则 a, b等于 ( )A . 90°B .60°C .120°D.45°111、已知向量a =( 1, 1,- 2), b = 2,1,-,若a • b >0,则实数x 的取值 x范围为()2 2A .(0,3)B . ©3]C .(,0) U [3,) D .(,0] U [3,)12、设 x 1 ,x 2 R ,常数 a 0 ,定义运算“* ”: X 1 2 2X 2 (X 1X 2) (X 1 X 2),若x 0,则动点P (x,. x a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的一部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3、命题“若x 2 4x 3 0 ,贝U x = 1或x = 3 ”的逆否命题 为.1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x R ,是方程3x -5= 0的根;②x R,| x| 0 ; ③x R,x 21 :④ x R,都不是方程x2 3x 30的根.其中假命题的序号有 _________________ .A . —26B . — 10、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M 、则AB1BC1 =BD 等于(22A . ADB . GAC . AGD . MG9、已知 A 、B 、C 三点不共线,;C . 2D . 10ABC 外的任一点O ,下列条件中能确8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2 215、若方程卫y 1表示的图形是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2 k k 1为____________ •16、抛物线y2 4x的准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 .17、由向量a (1,0, 2) , b ( 1, 2, 1)确定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n (x, y, 2),贝U x= __________ , y= 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3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18、(本小题满分8分)2 2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且与椭圆0 二1有相同的焦点,求此双曲线方程.25 919、(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命题P: “若ac 0,则二次方程ax2 bx c 0没有实根”(1) 写出命题P的否命题;(2) 判断命题P的否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20、(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ab 0,求证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 b 3 ab a 2 b 2 0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E 、F 分 别是BB i 、CD 的中点.(I)证明:AD 丄 D i F ; (U)求AE 与D i F 所成的角;(川)证明:面 AED 丄面A i FD i .22、(本小题满分i2分)2 2设椭圆务+占 i (a >b >0)的左焦点为F i ( — 2, 0),左准线L i : x 兰与 a bcx 轴交于点N ( — 3, 0),过点N 且倾斜角为300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
高二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24y x =- B.24x y = C.24y x =-或24x y = D.24y x =或24x y =-2. 以下四组向量中,互相平行的有( )组.(1) (1,2,1)a = ,(1,2,3)b =- ; (2) (8,4,6)a =-,(4,2,3)b =- ;(3)(0,1,1)a =- ,(0,3,3)b =- ; (4)(3,2,0)a =-,(4,3,3)b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3.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1)n =,平面β的法向量为2(2,0,1)n =-,则平面α与β夹角的余弦是A.B.C.D. 4.“5,12k k Z αππ=+∈”是“1sin 22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 “直线l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的( )条件A .充要B .充分非必要C .必要非充分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1A B 的中点,则1A B 与1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7. 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曲线上的点P 到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221916x y -=B.221169x y -= C.2212536x y -= D. 2212536y x -=8. 已知直线l 过点P(1,0,-1),平行于向量(2,1,1)a =,平面α过直线l与点M(1,2,3),则平面α的法向量不可能是 A. (1,-4,2) B.11(,1,)42- C. 11(,1,)42-- D. (0,-1,1)9.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逆否命题是A. 若a c b c +<+,则a b >B. 若a c b c +>+,则a b >C. 若a c b c +≥+,则a b ≥D. 若a c b c +<+,则a b ≥10 . 已知椭圆221102x y m m +=--,若其长轴在y 轴上.焦距为4,则m 等于 A.4. B.5. C. 7. D .8.11.以下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1)“m 是实数”是“m 是有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3) “3x =”是“223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A B B = ”是“A 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2。
双曲线22221x y a b-=(0a >,0b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过1F 作倾斜角为30 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M 点,若2MF 垂直于x 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请你任意写出一个全称命题 ;其否命题为 .14.已知向量(0,1,1)a =- ,(4,1,0)b = ,||a b λ+=且0λ>,则λ= ____________.15. 已知点M (1,-1,2),直线AB 过原点O, 且平行于向量(0,2,1),则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16.已知点P 到点(3,0)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2x =-的距离大1,则点P 满足的方程为 .17.命题“至少有一个偶数是素数”的否定为 . 18. 已知椭圆22416x y +=,直线AB 过点 P (2,-1),且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AB 的斜率是12,则AB的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9. (本小题满分15分)请你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构造三个命题,并说出它们的真假,不必证明. 20. (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的顶点与双曲线221412y x -=的焦点重合,它们的离心率之和为135,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求椭圆的方程.21. (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4ABC π∠=,OA ABCD ⊥底面, 2OA =,M为OA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以A 为原点,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解答以下问题: (Ⅰ)证明:直线MN OCD 平面‖;(Ⅱ)求异面直线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22. (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短轴长为4,离.(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 过该椭圆的左焦点,交椭圆于M 、N 两点,且MN=l 的方程.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2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C. (p75练习题1改)2. B (p38练习题3改)3. A (p45练习题2改)4. B.(复习题一A 组4题改)5. C .(08上海卷理13)6. B (08四川延考文12)7. A (p80,练习题1(2)改)8. D (复习题二A 组13题改)9. C (p5,练习题2改) 10 . D (复习题三A 组2题改) 11. A (复习题一A 组1题改) 12。
C .(08陕西高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答案不唯一,正确写出全称命题得3分,正确写出其否命题得2分. 14. 3 (08海南宁夏卷理13). 15. 8(选修2-1,p50练习题改) 16.212y x =(选修2-1 p76, A 组5题改) 17.没有一个偶数是素数 18. (p96, 复习题三A 组8题改)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答案不唯一,每正确写出一个命题得3分,正确说出命题的真假每个得2分. 20. (选修2-1,p96,复习题二,B 组2题改)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22221x y a b +=,其离心率为e ,焦距为2c ,双曲线221412y x -=的焦距为21c ,离心率为1e ,(2分),则有: 2141216c =+=,1c =4 (4分) ∴1122c e == (6分) ∴133255e =-=,即35c a = ① (8分)又1b c ==4 ② (10分)222a b c =+ ③ (12分)由①、 ②、③可得225a =∴ 所求椭圆方程为2212516x y += (15分) 21. (本小题满分15分)(08安徽卷理18)解: 作AP CD ⊥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0,2),(0,0,1),(122244A B P D OM N -,(3分)(1)(11),(0,2),(2)44222MN OP OD =--=-=-- (5分)设平面O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n OP n OD ==即 2022022y z x y z -=⎪⎪⎨⎪-+-=⎪⎩取z =,解得n =(7分)(11)(0,0MN n =-= ∵MN OCD ∴平面‖ (9分)(2)设AB 与MD 所成的角为θ,(1,0,0),(1)22AB MD ==-- ∵1c o s ,23AB MD AB MD πθθ===⋅ ∴∴, 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为3π (13分) (3)设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d ,则d 为OB在向量(0,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由 (1,0,2)OB =- , 得23OB n d n ⋅==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23 (15分)22. (p87,例3改) 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 (2分)由已知有:24,5c b e a === (4分), 222a b c =+,(6分)解得:225,2,1,1a b c c ====∴ 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22154x y += ①(8分)(2)设l 的斜率为k ,M 、N 的坐标分别为1122(,),(,)M x y N x y ,∵椭圆的左焦点为(1,0)-,∴l 的方程为(1)y k x =+ ②(10分)①、②联立可得222(1)154x k x ++= (11分) ∴ 2222(45)105200k x k x k +++-= ∴ 2212122210520,4545k k x x x x k k -+=-=++ (13分)又∵MN === ∴ 2212121280()4(1)81x x x x k ⎡⎤+-+=⎣⎦ ∴222222104(520)1280()(1)454581k k k kk ⎡⎤---+=⎢⎥++⎣⎦ ∴42222212801004(520)(45)(1)(45)81k k k k k ⎡⎤--++=+⎣⎦ ∴22221280320(1)(45)81k k +=+∴2221(45)9k k +=+ ∴21,1k k ==± ∴l 的方程为1y x =+ 或1y x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