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个物理量的几种算法
- 格式:doc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物理量概念-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
-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力:表示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拉动的作用。
-质量:表示物体所固有的惯性属性。
-功: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
-能量:表示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摩擦力:表示物体之间接触面上的阻力。
-弹性力:表示物体受到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
-重力:表示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2.物理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功的公式: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功率的公式:功率=功/时间-动能的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重力的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其中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功的单位是焦耳(J),表示能量的转移或转换。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它有动能、势能等形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摧毁,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加速或停止运动,在没有合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但方向相反。
这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小部分公式和概念,如果你有特定的问题或者想要深入的了解,可以在问题部分提出,我会尽力回答。
初中物理常见物理量及公式
在初中物理中,有许多常见的物理量和公式。
这些物理量和公式是我
们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和公式。
1.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表示为速度等于位
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2.加速度(a):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表示为加速度等于
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3.位移(Δx):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直线距离,表示为
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的差值。
4.时间(Δt):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表示为时间等于终点时间
减去起点时间的差值。
5.质量(m):物体的量度大小,表示为质量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也是标准化的基准。
6. 力(F):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表示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的乘积,即F=ma。
7. 动能(E):物体具有的能量,表示为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的平方的一半,即E=1/2mv^2
8.重力(g):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表示为重力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g=9.8m/s^2
9.功(W):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表示为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乘积。
10.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为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的比值,即P=W/Δt。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公式。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应的公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高三备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帮助大家能在读完题目后迅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能较快地选出、选准公式,特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以期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力的计算方法:①牛顿第二定律;②动量定理;③动能定理;④各种力的计算公式:库仑力F=kq1q2/r2;电场力F=qE;匀强电场中F=qU/d;安培力:F=BIL(B与I垂直,匀强磁场,直线电流,L为有效长度);洛仑兹力f=qvB(匀强磁场,v与B垂直)。
2、位移的计算方法:①位移公式(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简谐运动);②动能定理;3、路程的计算:①若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则转化为位移的计算;②匀速圆周运动中可用线速度公式v=s/t或弧长s=rΦ(即弧长等于半径与圆心角的乘积)计算;③对于空气阻力或滑动摩擦力,如果一直做负功,则做的功W=f·S,S为物体的路程;4、速度的计算:①相应的运动学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②动能定理;③动量定理;④动量守恒定律;⑤能量守恒定律(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⑥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可用相应的线速度公式;对于涉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可根据F 万=F向进行计算;⑦对于电磁感应问题,可用E=BLV计算,对于涉及匀强磁场的洛仑兹力,可用f=qvB计算;5、加速度的计算:①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用运动学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可用向心加速度公式;②用牛顿第二定律;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则可用(a)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平抛运动公式;(b)用mg/=GMm/r2(其中要注意r为到天体中心的距离;以及黄金变换GM=gR2);(c)单摆的周期公式T=2 ;6、时间的计算:①对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②用动量定理;③对匀速圆周运动:可用;④对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则用7、质量的计算:①密度公式m= ;②牛顿第二定律;③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⑤天体质量的计算:(a)借助绕该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其他物体,利用F万=F向计算;(b)根据mg/=GMm/r2计算;8、波长、波速、周期的计算:①波长:(a)可用v=λ/T;或者根据两质点间的距离,利用振动和波动知识找出这一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注意先写出通项公式);(b)或者直接由波形图中读出;(c)根据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条件计算;②波速:根据v=λ/T=λf=s/t计算;③周期:(a)T=t/N(即总时间除以总全振动次数)=λ/v=1/f;(b)利用质点的振动情况,由所给出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进行计算(要尽量写出通项公式);在进行这些计算时,应理解清楚在振动图中的“上坡上,下坡下”和波动图中的“上坡下,下坡上”这两句口诀的确切含义,千万不要弄错。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及常数物理量是指用数值和单位来表示物理规律、物体属性或物理过程的量。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和常数。
一、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1.长度-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长短,用米(m)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长度的加减乘除运算公式与数值运算相同。
2.面积-物理量:表示物体的表面大小,用平方米(m^2)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面积的计算公式视不同几何图形而定,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长*宽。
3.体积-物理量:表示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用立方米(m^3)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体积的计算公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长*宽*高。
4.时间-物理量:表示物体变化发展所需的持续时间,用秒(s)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时间的加减运算公式与数值运算相同。
5.速度-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6.加速度-物理量:表示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米每秒平方(m/s^2)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7.力-物理量: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用牛顿(N)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8.功-物理量:表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做的功,用焦耳(J)作为单位。
- 运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9.功率-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用瓦特(W)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10.频率-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些事件的次数,用赫兹(Hz)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频率=事件发生次数/时间。
二、常数1.重力加速度(g)-常数: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2.光速(c)-常数: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3.电子电荷(e)-常数:电子所带的基本电荷约为1.6×10^-19库仑。
4.环境温度(T)-常数:指定的环境温度通常为25℃。
初中物理物理量公式大全1.物理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可观察和可测量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
-量纲: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面积的量纲为长度的平方。
2.力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单位:m/s。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单位:m/s²。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F = ma。
单位:牛顿(N)。
-功公式: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公式:W=F×s。
单位:焦耳(J)。
-动能公式: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E=1/2×m×v²。
单位:焦耳(J)。
-势能公式: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乘积。
公式:Ep=m×g×h。
单位:焦耳(J)。
3.热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温度公式:摄氏度=(华氏度-32)/1.8、单位:℃。
-热量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乘积。
公式:Q=m×c×ΔT。
单位:焦耳(J)。
-比热容: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
4.光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速度公式:速度=光的传播距离/时间。
单位:m/s。
-光程公式:光程等于光速乘以时间。
公式:S=c×t。
单位:米(m)。
- 折射公式:光的折射定律。
公式: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
- 放大率公式:放大率等于物体的所在位置的像的高度与物体的实际高度之比。
公式:V = hi/ho。
5.电学方面的物理量和公式:-电流公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I=Q/t。
单位:安培(A)。
-电压公式:电压等于单位电量通过导线时所做的功。
公式:U=W/q。
单位:伏特(V)。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N G=mg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 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理量计算公式物理量是指可以量化、测量、计算的物理特性或性质,如长度、质量、时间、能量等。
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量和对应的计算公式。
1. 速度(Velocity):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其中,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时间是物体在达到最终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2. 加速度(Acceleration):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其中,初速度是物体在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末速度是物体在结束运动时的速度,时间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3. 力(Force):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其中,质量是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是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单位为牛顿(N)。
4. 功(Work):功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变化。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其中,力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位移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5. 功率(Power):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数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其中,功是物体所做的功,时间是物体做功所花费的时间,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6. 能量(Energy):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能量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能量而有所不同。
例如,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动能+势能(其中,动能(Kinetic energy)=1/2×质量×速度²,势能(Potential energy)=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7. 压力(Pressure):压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分布情况。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其中,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压力,面积是力作用的面积,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及常数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物态变化固液气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光现象透镜成像凸透镜U=∞平行光V=f 像与物异侧;物体越靠近透镜,像越远离透镜,且像越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电影机U=f V=∞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电与磁实验应用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判断安培定则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等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它一些知识红外线:电视摇控器、红外线夜视仪、可以诊断疾病紫外线:验钞机使荧光物质发光、医院杀菌、过量可引起皮肤癌;纳米技术:在电子和通信方面,使器件的尺寸更小、运行的速度更快、耗能更少;在医疗方面,可制造纳米结构药物以及生物传感器,研究DNA的精细结构;在制造业方面,可制造出蜜蜂大小的直升机;超声波:声呐、B超、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碎石、清洗精细机械内部半导体:导电性能较差,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影响大;可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超导体: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如果用起导材料来制造电子元件,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物理量的估算分子的直径只有~纳米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与一根头发的直径相当,约在几十微米的范围内;物理书长约26厘米,课桌长约1.2米;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克,物理书质量约280-300克,重约3牛;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40~50kg,重约400~500牛;一只鸡蛋质量约0.05千克,重约牛,一包方便面,质量约100克,重约1N;一个南瓜质量约3千克,重约30牛; 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对桌面的压强约帕,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几个帕;一块普通的砖平放在水面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1000帕,成人的质量约60千克,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帕;步行的人速度约1.4米/秒,5千米/小时,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4.2米/秒,15千米/小时,火车速度60-120千米/小时;电子表的电池电压伏,我国照明电路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赫兹,即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用手慢慢举起两个鸡蛋,举到1米高时,手对鸡蛋做的功约是1焦;手电筒的灯泡规格一般是“0.3A”;电阻10Ω左右,额定功率1瓦左右;一般合金的电阻比纯金属的电阻大;一般温度升高电阻变大;10、台灯额定电流几百毫安,电功率40-100瓦,家用冰箱100瓦左右,空调800-1500瓦;11、一般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与人体有关的物理量1、质量约:50kg2、重力约:500N3、密度约:1×103 kg/m34、体积约:0.05 m35、身高约:160-170cm6、电阻约:几千欧7、手臂长约:50——60cm 8、手掌面积约:100-120cm2 9、脚掌面积约:200-250 cm210、对地压强:行走时约:2×104Pa 站立时约:1×104Pa11、步长约:50-70cm 12、步速约:1.5m/s13、骑自行车速度约:4m/s 14、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约:20N15、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100W 16、脉搏跳动频率约:70-75次/min17、正常血压约: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18、人体正常体温约:36.5℃19、100米短跑时间约:13-14s 速度约:7.5m/s20、人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量的计算量的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各种物理量进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量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物理量的计算在物理学中,有一些基本物理量是无法由其他量表示的,它们通常被称为基本物理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和电流等都是基本物理量。
下面是几个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1. 长度的计算长度是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m)、千米(km)、厘米(cm)等。
当我们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sqrt((x2 - x1)^2 + (y2 - y1)^2)2. 质量的计算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称重获得,通常使用千克(kg)作为单位。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多个物体的质量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在天平上放置两个物体A和B,物体A的质量为m1,物体B的质量为m2,两物体之和的质量可以表示为:m = m1 + m23. 时间的计算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的物理量。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在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间隔或时间差。
假设有两个时间点A和B,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表示为:Δt = t2 - t1其中,Δt表示时间差,t1和t2分别表示时间点A和B。
4. 电流的计算电流是指电荷单位时间通过导线截面的量,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强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电流单位为安(A)。
电流的计算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进行,欧姆定律表示为:I = V / 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二、导出物理量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而需要通过其他已知的物理量进行计算。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导出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一个物理量的几种算法
对习题的分类可以从几方面进行:①概括一个物理量的几种算法;②从定律、定理出发总结应用该定律、定理解题的类型;③从具体问题出发,对有关问题分类。
(一) 概括一个物理量的几种算法
例如,功这个物理量一般有两种算法,一种从cos W FS a =去求,一种是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方面去求。
知道了有这两种(而不是只有前一种)方法后,当题目只给始末状态变化又要求计算功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一般知F 、S 、α时用第一种方法。
知道始末状态时能量的变化时用第二种方法;如两种都有可能,但力是变化时,或者α也变,则还是用第二种方法为宜。
例如,热机效率的计算:
计算热机的效率,有两种方法,即
122
111(1)-==-Q Q Q Q Q η
式中1Q -高温热源传给工作物的热量;
2Q -工作物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
令12-=Q Q A (A 为工作物质对循环过程中对外所作的净功),则
1(2)=A
Q η
什么时候用式(1),什么时候用式(2)呢?这完全由计算是否方便来决定。
这两个式子中,都有1Q ,其区别就是式(1)中有2Q ,式(2)中有A 。
因此,如果在循环过程中用2Q 计算方便,就用式(1);如果用A 计算方便,就用式(2)。
现举例说明:
图5-2-1a 中,1到2的过程为等压过程,因为膨胀,故从高压热源吸收热量121()=-P m Q C T T M ,2到3为等容过程,放出的热量(绝对值)为223()=-V m Q C T T M 。
3到1为绝热过程,与外界没有交换。
因此,这一循环过程的效率为
()()
23212111-=-=--V P C T T Q Q C T T η
如果要用1
=A Q η来计算,则除了1Q 的计算外,应该计算等压膨胀的功()121=-A P V V 或者()121=-m A R T T M ,还应计算1到3的绝热压缩过程的()213=--V m A C T T M
,再求出净功,最后才能计算出效率,这当然就麻烦了。
图5-2-1b 中,则用1A Q η=,因为功A 的计算比较方便。
而如果用21
1Q Q η=-。
则两个等压过程和两个等容过程,都有热量交换,就得算出四个热量值。
请读者思考:
图5-2-2所示为循环过程,它由两个绝热过程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该循环过的效率用哪一个公式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