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鲁科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1章测试卷一、单选题1.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 升华B. 过滤C. 萃取D. 蒸馏2.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焰色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单质的燃烧呈现出来的B. 做焰色反应实验只能用铂丝蘸取溶液在外焰上灼烧C. 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D. NaCl与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3.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能用作萃取剂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B. 酒精C. 四氯化碳D. 乙酸4.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 X,该氯化物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A. B. C. D.5.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 甲烷和乙烷B. O2和O3C. 正丁烷和异丁烷D. 和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离子,则agH m X-中所含质子的7.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它的阴离子与1H+组成H物质的量是()A. B.C. D.8.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Z>Y>X>WB. 氢化物的稳定性:W>X>YC. 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D. Y的某种单质具有杀菌消毒作用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常温下0.01 mol·L-1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2,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
单元素养检测(二)(第2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济南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可能存在非极性键【解析】选B。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则离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如NaOH为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故A正确;相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可以形成非极性键,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如氯气,也可以存在于一些化合物中,如过氧化氢,故B错误,D正确;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则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故C正确。
2.(2020·无锡高二检测)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SO2B.H2O2C.BBr3D.COCl2【解析】选C。
SO2分子中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6-2×22=1,空间构型为角形,属于极性分子;H2O2分子中既有非极性键,又有极性键,是极性分子;COCl2为极性分子。
3.人们从未停止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和探讨,曾经有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OCS)。
已知羰基硫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下列有关羰基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极性分子B.沸点低于CO2C.C原子是sp2杂化D.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解析】选D。
羰基硫分子可类比学过的CO2分子,其结构式是O==C==S,由于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A错;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应高于CO2的沸点,B错;碳原子形成两个双键,为sp杂化,C错。
4.(2021·三明高二检测)下列关于苯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有8个σ键,5个π键B .该分子中碳原子有sp 和sp 2杂化C .该分子存在非极性键D .该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选A 。
化学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判断与应用(建议用时:40分钟)1.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B[“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属于石蜡的“三态”之间的转化,由于石蜡属于分子晶体,所以转化的过程中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石蜡蒸气―→裂化气”属于化学变化,要破坏共价键。
]2.下列关于微粒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没有离子键B.非极性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分子(如Cl2)中C.水分子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D.NaHSO4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共价键未被破坏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非极性共价键可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也可存在于化合物中,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钠、乙烷中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分子的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硫酸氢钠熔化只有离子键被破坏,而共价键未被破坏,故D正确。
]3.(2021·天津二十中检测)下列物质中都存在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的是( ) A.过氧化钠、硫酸四氨合铜、氢化钠B.硝酸铵、氢氧化二氨合银、氯化铵C.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钡D.氯化铵、过氧化氢、过氧化钙B[本题考查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A项,Na2O2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u(NH3)4]SO4中含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NaH中只含离子键,错误;B项,三种物质中都含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正确;C项,HCl中含极性键,Na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键,Ba(OH)2中含离子键和极性键,错误;D项,NH4Cl中含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H2O2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aO2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错误。
]4.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都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符合题意;干冰受热变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氯化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破坏的是化学键,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硅受热熔化破坏共价键,铁受热熔化破坏金属键,C不符合题意;食盐溶解在水中破坏的是离子键,葡萄糖溶解在水中,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模块综合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江西临川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B .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C .我国已能利用3D 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D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答案 C解析 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生成氨基酸,A 项错误;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不属于化学键,B 项错误;钠与熔融的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单质,所以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钛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C 项正确;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纸浆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D 项错误。
考点 化学与生物题点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应用2.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使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B .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C .用CO 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D .用高炉喷吹技术综合利用废旧塑料答案 B解析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A 项应该提倡;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致癌物质,应使用塑料的替代品防止“白色污染”,B 项不应该提倡;利用CO 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 项应该提倡;用高炉喷吹技术综合利用废旧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 项应该提倡。
考点 化学与环境保护题点 环境污染及治理3.(2019·河北景县梁集中学调研)钛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活泼金属。
2020年鲁科版必修第二册课后练习(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X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 X的单质的颜色比Y的浅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2.氧化性由弱到强,原子或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一组微粒是A. O,Cl,S,PB. ,,,C. Rb,K,Na,LiD. ,,,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X YZ WA. 原子半径: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W单质的熔、沸点最高D. 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邻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原子的得电子能力:C. 单质的氧化性:D.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三、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5.元素特征X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常温下,可以形成、型的两种气体单质存在Z其原子内层电子层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0:1 W最高化合价为的元素符号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______填“强”或“弱”于W,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
将通入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再向其中加入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6.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0,B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E元素与D元素处于同一主族,E元素的单质为黄色晶体。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水(H₂O)B. 氧化钙(CaO)C. 甲烷(CH₄)D. 氢氧化钠(NaOH)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 (CH₄)B. 葡萄糖 (C₆H₁₂O₆)C. 氯化钠 (NaCl)D. 乙醇 (C₂H₅OH)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氧化钙(CaO)B. 碳酸(H2CO3)C. 乙醇(C2H5OH)D. 硫磺(S)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B.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都相似C. 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D.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5、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 甲烷(CH4)B. 二氧化碳(CO2)C. 乙醇(C2H5OH)D. 乙炔(C2H2)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乙醇(C2H5OH)C. 氯化钠(NaCl)D. 乙酸(CH3COOH)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B. 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都相同D. 有机化合物都是通过生物体合成的8、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水 (H₂O)B. 氯化钠 (NaCl)C. 二氧化硫 (SO₂)D. 乙醇 (C₂H₅OH)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甲烷(CH4)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CO2)D、苯(C6H6)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水(H2O)C. 乙醇(C2H5OH)D. 乙炔(C2H2)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乙醇B、甲烷C、二氧化碳D、苯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只含碳元素B.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碳原子形成的四个共价键有关C.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一般较小,沸点较低D. 有机化合物都是生物体合成的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二氧化碳(CO2)C. 乙醇(C2H5OH)D. 乙酸(CH3COOH)14、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烃类的是:A. 甲烷 (CH₄)B. 乙烯 (C₂H₄)C. 苯 (C₆H₆)D. 乙醇 (C₂H₅OH)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甲烷(CH4)B. 乙醇(C2H5OH)C. 水(H2O)D. 乙炔(C2H2)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乙醇B. 二氧化碳C. 苯D. 乙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在实验室中,学生甲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认识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训练(共20套含解析)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课时训练1 原子核核素基础夯实 1.任何原子都具有的粒子是( ) A.质子、中子和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质子和电子 D.中子和电子答案:C 2.(2017湖北宜昌期中)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H 2He Cl2 Ca2+ A 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B 质量数质子数原子数电荷数 C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数电子数 D 质量数质子数分子数电荷数答案:B 解析: H中“2”代表质量数,2He中“2”代表质子数,Cl2中“2”代表原子数,即1个氯气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Ca2+中“2”表示电荷数。
3. H、H+、H2是(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C.五种氢元素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答案:D4.(2016广东深圳模拟)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N②Na+③+12 ④P2O5⑤KClO3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D.⑤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答案:B 解析:A项,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为④⑤,A项错误;C项,P2O5中“5”表示1个P2O5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C项错误;D项,KClO3中钾、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35.5∶48,D项错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③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一种是分子另一种是离子⑤Cl2中35Cl与37Cl两种核素的个数之比与HCl 中35Cl与37Cl的个数之比相等A.③ B.④ C.②⑤ D.① 答案:D 解析:元素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①质子数相同,②是原子,将定义中的“原子”改为“微粒”是错误的,如Ne与HF其质子数均为10,但二者不是同一元素,①错误。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篇巩固探究A组1.为缓解能源紧张,许多省市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是纯净物,汽油是混合物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为了减少化石燃料消耗D.用粮食生产乙醇是开发新能源的发展方向解析:乙醇汽油和汽油都是混合物;乙醇汽油的燃烧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用粮食生产乙醇成本太高,工业上常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乙醇。
答案:C2.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A.苯B.蒸馏水C.无水酒精D.75%的酒精解析:苯与钠不反应,水、乙醇均与钠反应产生H2。
答案:A3.分别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物质中,能生成氢气,但生成氢气的速率最慢的是()A.盐酸B.稀硫酸C.乙醇D.水解析:四种物质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不如水中的H活泼,所以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而Na与酸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所以生成氢气速率最慢的是乙醇。
答案:C4.除去酒精中少量水而得到无水乙醇,所采用的正确操作是()A.将混合物加入熟石灰加热蒸馏B.将混合物反复蒸馏C.将混合物加入新制生石灰加热蒸馏D.加入浓硫酸蒸馏解析: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利用反应CaO+H2O Ca(OH)2除去水]答案:C5.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这是因为酒精中常含有少量有毒物质()A.丙三醇B.醋酸C.甲醇D.乙醛解析:工业酒精含有甲醇,能够伤害人体健康。
答案:C6.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 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相同状态下的O2 3V 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A.1∶1B.2∶1C.1∶2D.任意比解析:C2H4+3O22CO2+2H2O1 3V L3V LC2H5OH+3O22CO2+3H2O1 3V L 3V L则V L乙烯和V L乙醇蒸气完全燃烧都会消耗相同状态下的O2 3V L,所以两者以任意比混合时均满足题意要求,故选D项。
2022-2022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塑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B.聚乙烯塑料薄膜是以CH2=CHCl为原料通过加聚反应而制得的C.塑料都具有热塑性D.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2.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糖类、油脂、蛋白质只含C、H、O三种元素C.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容易导致“白色污染”D.甲醛是某些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水解B.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C.脱氧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成DNA单链D.酒精、苯酚溶液、四氯化碳、己烯、甲苯五种无色液体可用溴水区分4.下列有关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判断正确的是()A.2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B.3个甲基,可能生成3种一氯代物C.3个甲基,可能生成5种一氯代物D.4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5.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6.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A.和B.白磷和红磷C.CH3CH2OH 和CH3OCH3D.CH4和C2H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D.新戊烷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过程中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B.不法分子制作假鸡蛋用的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都属于盐C.碳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采用丙烷(C3H6)作燃料,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9.肽键是蛋白质哪级结构中的主键()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10.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水能是一次能源B.电能是二次能源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D.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溴水除去己烷中的己烯B.可以用氨水鉴别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C.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到170℃,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有乙烯生成。
模块检测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广东卷)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解析: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而纤维素遇单质碘不会变蓝色。
B.食用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聚氯乙烯中除含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
D.对二甲苯的分子式为C8H10,不符合饱和烃的通式C n H2n+2,故不属于饱和烃。
答案:B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导致人发胖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提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解析: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消化,但人体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先水解成麦芽糖,最终变成葡萄糖;过多食用糖类物质会导致人发胖。
答案:A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石油的裂化④铝热反应⑤由乙烯制备聚乙烯⑥将氧气转化为臭氧⑦乙烯催熟果实⑧将苯加入溴水中⑨海水蒸馏制取淡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⑦C.①⑧⑨D.①②⑥⑨解析:蒸馏和分馏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将苯加入溴水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①⑧⑨均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各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 n+、B 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关系:C>B>AB .微粒半径关系:B n -<A n +C .C 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原子半径关系是A<B解析:三种微粒可表示为a A n +,b B n -,c C ,则:a -n =b +n =c ,得a >c >b 。
原子序数大小是A>C>B 。
因三种微粒都是稳定结构,故C 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一般不做比较,微粒半径大小关系是B n ->A n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A>B 。
答案:C5.(2015·江苏卷)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B .氯离子(Cl -)的结构示意图:C .氯分子的电子式:D .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 3C —CH 2Cl解析:A 选项,氯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据应是质量数,其质量数为37,所以错误;B 选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8,所以错误;C 选项,电子式表示符合要求,所以正确;D 选项,结构简式表示的是氯乙烷而不是氯乙烯,所以错误。
答案:C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4+Cl 2――→光照CH 3Cl +HClB .CH 2===CH 2+HCl ――――→一定条件CH 3CH 2ClC .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解析:A 、D 属取代反应,B 为加成反应,C 为氧化反应。
答案:B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ⅢA 族的B 元素和ⅦA 族的F 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F 3B .Na +和O 2-电子层结构相同,Na +比O 2-半径小C .ⅠA 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金属性最强D .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非金属性最强解析:B 和F 都是非金属元素,BF 3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A 项正确。
Na +和O2-都是10电子结构,Na+比O2-核电荷数大,Na+比O2-半径小,B项正确。
根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ⅠA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性最强,C项正确。
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稀有气体Ar,其非金属性比Cl弱很多,D项错误。
答案:D8.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分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322处2NaBr+Cl2===2NaCl+Br2呈橙色,在③处Cl2+2KI===2KCl+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在④处Cl2+2NaOH===NaCl+NaClO+H2O,棉球无颜色变化。
答案:A9.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用A2、B2、A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反应速率的比值为1∶1∶2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解析:A项是化学反应发生时的比例关系,与平衡状态无关;B项与D项均不正确,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未发生改变,压强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就不会改变;只有C 项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2在Cl2中燃烧、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都放出热量B .H 2在O 2中燃烧生成H 2O 放出能量,H 2O 分解为H 2和O 2吸收能量C .氙和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发生反应:Xe +2F 2===XeF 4,该反应过程中Xe 和F 2都有化学键断裂D .在CaO +H 2O===Ca(OH)2的过程中CaO 和H 2O 的总能量高于Ca(OH)2的总能量解析:已知H 2+Cl 2=====点燃2HCl 放出热量,即H 2和Cl 2的总能量高于HCl 的总能量,同样,H 2+Cl 2=====光照2HCl 的能量变化是放出热量,A 项正确。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 项正确。
一般来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但Xe 中不存在化学键,C 项错误。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aO +H 2O===Ca(OH)2是放热反应,D 项正确。
答案:C11.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烃,其含碳量为75%B .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C .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 3COOH ,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酸性比碳酸强D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解析:A 项,甲烷含碳量为75%,正确;B 项,乙醇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正确;C 项,乙酸易溶于水,酸性比碳酸强,正确;D 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不具有漂白性,错误。
答案:D12.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
电池总反应式为C 2H 5OH +3O 2===2CO 2+3H 2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 2H 5OH 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 .1 mol 乙醇被氧化转移6 mol 电子C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D .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 2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乙醇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则表明乙醇在负极上发生反应,A 项正确;由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知,1 mol 乙醇被氧化,同时有3 mol O 2被还原,则转移的电子为3 mol×4=12 mol ,B 项不正确;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和电流流向相反,即从负极流向正极,C 项正确;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O 2,O 2得电子,D 项正确。
答案:B13.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解析: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 溶液,应用饱和Na 2CO 3溶液,作除杂试剂。
答案:A14.2SO2(g)+O 2(g)V 2O 5△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1、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c 2-c 1t 2-t 1。
解析:加入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 项错误;若是恒容条件,增加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使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就不变,B 项错误;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降低,将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C 项错误;根据平均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D 项正确。
答案:D15.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 .装置Y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C .装置X 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 .装置X 、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解析: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可直接作用于工作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在装置X 中,电解水生成H 2、O 2,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在装置Y 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A 、D 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应是H 2参加反应,B 错误;装置X 能利用光能实现H 2、O 2的循环再生,C 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6.(10分)反应Fe +H 2SO 4===FeSO 4+H 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改铁片为铁粉B .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C .升高温度(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填“正”或“负”)极。
铜片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电路中电子由________极(填“正”或“负”,下同)向________极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