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间巧记法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7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历史年代,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当时背得挺熟,但时间一长,就记不清,说不准了。
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1、列式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
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
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
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
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
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
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来三位数字顺序相连。
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
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
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
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
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
即由大到小。
倒序排列。
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2、整数式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
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
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27)整千法。
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
末尾都是三个0。
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3、求同式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
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
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
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
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历史必背口诀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地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地影响,也是高考常考地重点.但这些条约地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地效果.一、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地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地记忆.方法,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二、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万两,赔偿英商损失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四、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五、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地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地侵略.方法,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地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地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地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地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六、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地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地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地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地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地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地租期为年.历史必背口诀二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地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地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地,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清朝最后地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年签定地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地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例.“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例.年中共地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地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地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地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地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地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地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地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年月,一大;年月,二大;年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年月,一大,可编为“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例.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傀儡建”例.年月至年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念壹零)、(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例.年瓦窑堡会议和年洛川会议地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例.抗战过程中地几件大事,年平型关大捷,年台儿庄战役,年百团大战,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林彪吼,、拉锯战,春汪伪成,下半百团大战,九千(人)皖南事变”.例、年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地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地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例、文革爆发地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地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例、文革中地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地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部分重大科技成就:年-武汉长江大桥,年和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武汉,桥通天堑;、,惊世两弹;,牛胰岛素;,人造卫星.”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地“核心词”,作为记忆地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地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袁世凯地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一转正: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例.新文化运动地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地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地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例.年中共三大起义地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地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地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例、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地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举偶一、记忆时间地妙法──谐音记忆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年.、教授李渊建唐时间时,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并可以描摹一下,当时作为太原留守地李渊见机建立了唐朝.、讲授清军入关时间时,可以用“一溜死尸”来谐音记忆“年”,并描述当时清军入关尸横遍野.二、记忆史地结合知识地妙法──史地归纳法、有地则可编制成歌诀地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地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唐朝地瓷窑:北方邢州地白瓷,南方越州地青瓷,可以浓缩为“邢越(北)白青瓷”.三、抽出核心字──字头法、清朝地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安(用治安地‘安’代指顺治)、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或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宣统在位三年)”;、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地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地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地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四、历史课堂地强档“味精”──意义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地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地方法.如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地火警地电话号吗,由公元前年,联想到“”火警地电话号码便好记了.、战国时期地社会变革,魏国地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地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秦国地商鞅变法容易记住,李悝、吴起对应地诸侯国容易混淆,可以用“根除至没有却无”──楚吴(除无);喂(魏)你(李)──魏国、李悝.、元朝中书省下辖地省份是河北、山东、山西,可以用“一河(河北)两山(山东、山西)”联想记忆.。
历史最快背诵方法
以下是几种可以帮助你快速背诵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1. 谐音记忆法:通过谐音将历史事件或时间转化为容易记忆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可以将“辛亥革命”的年份“1911”转化为“要救药要药”的谐音。
2. 故事记忆法:将历史事件或时间串联成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来记忆。
例如,可以想象一个故事,将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一生经历串联起来,通过故事情节来记忆明朝的历史。
3. 图像记忆法:将历史事件或时间以图像的形式呈现,通过视觉刺激来记忆。
例如,可以画一张时间线图,将重要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标注在图上,通过观察和记忆图像来记忆历史知识。
4. 重复记忆法:重复多次背诵历史知识,通过反复刺激来加深记忆。
例如,可以每天背诵一部分历史知识,多次重复背诵,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5. 分类记忆法:将历史事件或时间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相似的事件或时间归为一类,通过分类来记忆。
例如,可以将历史上的改革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三类,分别记忆每一类中的重要事件或时间。
6. 联想记忆法:将历史事件或时间与相关的词语、图像或情景进行联想,通过联想来记忆。
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将明朝的灭亡与一场大洪水相联系,通过联想来记忆明朝灭亡的历史。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背诵历史知识,但每个人的记忆方式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记忆效果。
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
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
如何使学生会记、记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技巧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活学活用,做到举一反三,就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
一、字头法。
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有十位皇帝,其中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可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
基本方法同于“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例2.八国联军侵华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可以编为“奥匈帝国,饿(俄)得(德)没(美)法,依(意)靠英日”例3.我国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可以编为“生(深圳)猪(珠海)三(汕头)下(厦门)海(海南岛)”三、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巧记历史时间的顺口溜
1、熟记口诀(最简佳版)
本朝代口令为最简捷、同时又包含最全的朝代,顺序又为最佳。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顺序歌(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随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3、顺序歌(二)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俱寇仇。
明清民国封建毕,
社会主义得自由。
4、顺序歌(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的巧记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口诀法:如“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
2.数字法:如“一、二、三、四、五”代表“唐、虞、夏、商、周”;“六、七、八、九、十”代表“秦、
汉、三国、晋、南北朝”;“壹、贰、叁、肆、伍”代表“隋、唐、五代、宋、元”。
3.顺序法: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忆,如“夏商西周春秋战,秦汉三国晋统一,南北朝并立隋唐
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4.分类法:将朝代按照不同的时期进行分类,如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等。
5.图表法:制作时间线图表,将各个朝代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6.关联法:将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关联记忆,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打败匈奴等。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第一次地点:办公室历史巧记四十七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答复: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决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
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
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那么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高中历史如何通过时间轴快速记忆重要历史事件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面对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记忆这些内容常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和有序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时间轴快速记忆高中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一、什么是时间轴时间轴是一种图形工具,用于显示一系列事件在时间上的顺序和时段。
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时间顺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事件。
二、时间轴的制作步骤1. 确定时间轴起点和终点:首先,在制作时间轴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时间轴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可以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个特定时期的起始时间,终点可以是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个时期的结束时间。
2. 将时间段划分为主要时段: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和重要性,我们可以将整个时间跨度划分为几个主要时段。
每个主要时段代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
3. 确定主要事件:在每个主要时段内,我们需要选择并确定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对该时段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记忆的事件。
4. 绘制时间轴:根据时间跨度和主要时段,我们可以在一张纸上绘制时间轴。
时间轴可以是一个水平的直线,上方标注时间,下方标注事件名称。
通过将主要历史事件标注在时间轴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事件在时间上的顺序和发展。
5. 添加事件描述:在每个历史事件的标注下方,我们可以添加简要的事件描述。
这些描述可以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主要人物、事件的影响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事件。
三、时间轴的应用1. 总览历史脉络: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时间顺序,对整个历史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联系事件关系:时间轴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发现并记忆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五步教你巧记历史时间!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连历史知识的一条线索。
掌握好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下面总结了对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 “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
(2 )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
(3 )从 “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
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
(4 )教材从“公元8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
如唐朝建立于618年。
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 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
(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二.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
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
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
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此外,还需探求方法、诀窍。
三.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 年,月差6 个月,故谓 “坚持战斗14年”。
中国朝代巧记口诀
一、夏商西周,分封制先行;
二、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繁荣;
三、秦汉三国,统一兴盛时;
四、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分;
五、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
六、清朝民国,中华复兴新。
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争霸,百家争鸣,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和兴盛时期,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三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和争斗的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期,先后出现了西晋、东晋、南朝和北朝四个朝代。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五代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
辽、宋、金、元、明五个朝代先后出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复兴新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时代。
通过这个巧记口诀,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朝代巧记口诀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方法,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中国历史。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地回忆起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
引言概述:历史时间轴是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的事件和重大变革。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个最全面的历史时间轴整理,帮助您以更加简单、快速的方式了解历史的重要节点和事件。
正文内容:一、早期文明时期1.早期人类的进化与扩散2.距今约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兴起3.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与摩亨佐达罗文明4.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衰5.古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政权的演变二、古典时期1.古希腊的兴起和民主实验2.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帝国的衰落3.印度教与佛教在古代印度的传播4.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5.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卓越成就三、中世纪时期1.全球性古代世界大国的兴起与衰落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发展3.东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4.曼德人的兴起和后来的蒙古帝国5.中国的唐、宋、元时期政权的变迁四、近代时期1.文艺复兴及其对欧洲的影响2.美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化3.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4.欧洲帝国主义的盛行与反抗5.美国独立战争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五、当代时期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2.二战及其对全球格局的改变3.冷战与抵制运动4.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兴起5.当代重大事件和全球挑战(例如:恐怖主义、全球变暖)总结:通过这个最全时间线的整理,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变革。
历史时间轴是我们研究历史、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看到过去的转折点和未来的可能性,为我们的决策和思考提供宝贵的参考。
通过对历史时间轴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增强对历史发展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初中历史知识巧记口诀历史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不仅知识点众多,而且涉及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中历史知识巧记口诀,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三代夏商与周,传说历史不可考。
•夏禹传子家天下,商汤灭夏建商朝。
•周武革命灭商纣,西周东周相继传。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并称强,齐桓晋文楚庄王。
•战国七雄并立势,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战国文化盛,儒家道家墨家兴。
•秦国统一六国后,始皇帝立中央集。
•汉高祖建立汉朝,汉武帝开疆拓土。
•丝绸之路通西域,汉朝文化向外传。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居。
•晋朝两立西晋东,司马炎司马睿为帝。
•南北朝并立分裂,南朝宋齐梁陈继。
•隋文帝建立隋,统一南北疆域广。
•唐朝盛世繁荣时,唐太宗唐玄宗治。
•隋唐文化传千古,唐诗宋词元曲继。
中国近代史•明朝建立朱元璋,永乐盛世帝都迁。
•清朝入关取代明,康乾盛世疆域扩。
•明清思想文化兴,科技艺术发展盛。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战败签条约。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推翻清,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政府时期乱,军阀割据战乱频。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战日本。
中国现代史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主席。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以上是本文提供的初中历史知识巧记口诀,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加高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_历史记忆方法历史知识很多都需要我们去熟记,但是我们不能死记硬背,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历史记忆方法,想要快速记住历史知识有哪些方法呢?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1)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
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
经过=准备+发生+结果。
意义=作用+特点+影响。
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
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
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
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
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
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
十分钟巧记历史时间轴最全时间线整理(一)引言概述: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历史时间轴对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记忆历史时间轴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大家在短短十分钟内巧记历史时间轴。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将能够细致地梳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正文:一、古代史时间轴1.旧石器时代a.早期旧石器时代b.中期旧石器时代c.晚期旧石器时代2.新石器时代a.新石器时代的典型文化b.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c.新石器时代的农耕与早期国家的形成3.古代文明的兴起a.古埃及文明的成立b.巴比伦帝国的崛起c.古印度文明的形成d.古中国文明的兴起4.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a.希腊城邦的兴起与衰落b.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化帝国c.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与帝国的兴盛5.古代文明的衰落与崛起a.东罗马帝国的兴起b.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古代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d.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二、中世纪史时间轴1.西欧封建社会与骑士精神a.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发展b.骑士精神的形成与流行c.十字军东征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2.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建立a.英格兰的建国与百年战争b.法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化c.西班牙的重大统一与海外征服3.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a.伊斯兰世界对西欧文化的影响b.罗马教廷对欧洲文化的推动c.文艺复兴对科技进步的促进4.中世纪的社会变革与农奴制的衰落a.三场农民起义与农奴制的动摇b.城市兴起与市民阶级的形成c.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5.宗教改革与殖民扩张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b.天主教会的反应与公会制度的崛起c.欧洲的殖民扩张及其后果三、近代史时间轴1.三百年战争与绝对君主制a.战争的原因与影响b.君主权力的强化与绝对君主制c.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并吞欧洲2.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a.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发展阶段b.城市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c.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与影响3.民族主义与殖民地解放运动a.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b.殖民地解放运动与新兴民族国家c.两次世界大战对民族主义的影响4.冷战与两极世界格局a.苏联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b.冷战期间的局部冲突与联合国的兴起c.冷战结束与新世界秩序的建立5.现代文化与全球化a.大众文化的崛起与全球传播b.新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到来c.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与保护总结:历史时间轴是我们理解历史发展脉络重要的工具。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巧记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中,涵盖的内容却是琳琅满目,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
其实,只要掌握巧妙的记忆方法,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就会事半功倍。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几个巧记历史知识点的方法。
一、历史年表法历史年表法,即按照年代顺序罗列历史事件和名人,最后逐一复述。
这种方法不仅品质优良,通俗易懂,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快速地记忆年代和重大事件。
举例来说,我国古代的历史事件资源最为丰富,可以按照朝代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帝王交替和国家历程罗列在一张表格中,然后再将重要的事件和名人关联起来,如:西汉武帝、王莽公元9年更始之变、东汉光武帝等等。
二、语言串联法语言串联法,即按照平常用语串起一些单词或短语,形成自己的记忆点。
这种方法不仅符合人脑的记忆规律,而且节省了学习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比如,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串联起来:开始时,天下一直处于春天的状态,后来发生了战争,整个国家就陷入了混乱,最终,在春秋之后,战争结束,国家又回到了春天的状态。
三、故事连线法故事连线法,就是把历史人物或事件串在一个连续的故事中,使之形成有逻辑性和可读性的学习点。
这种方法在让学生学习历史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受。
例如,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可以通过孔子的一些代表性言行故事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逐渐成为一名伟大领袖的过程中,他遭遇过草木皆兵、蛟龙出现等奇怪的事情……四、人物命名法人物命名法,通俗易懂,用生活中的人物来代替历史中的人物,可以让学生们快速地把握历史人物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将建立新中国的主要人物命名为“开国四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毛泽东同志常说的“不怕打出头骨血”的小英雄命名为“红小兵”,这些生动的命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史实,而且还可以带给学生深刻的历史印象。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第一次2011、3、10地点:办公室历史巧记四十七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就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与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与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不?”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瞧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就是方法得当。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与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
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
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就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就是义与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与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与”;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与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与清朝。
”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次2011、3、22地点:办公室第二类,对照式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
也称远近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
公元前841年就是西周共与元年,公元后841年则就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与中国史与年代对照记忆。
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就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就是公元前594年。
再如中日甲午战争就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就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就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就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
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就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就是1640。
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就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就是1917年。
(7)比晚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就是1939年。
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就是1856年。
第三次2011、4、10地点:办公室第四类,推导式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
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
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
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推导。
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就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
从基点数向后推导。
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就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
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
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
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
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
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
也称甲子法。
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
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
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就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
如辛亥革命就是1911年,辛丑条约就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就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就是1900年。
第四次2011、4、20地点:办公室第五类,联想式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
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
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
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不,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
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
请瞧下列一组历史年代:(17)中介联想法。
(18)巧合联想法。
(19)反思联想法。
(20)同月联想法。
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
请瞧下列几组年代: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就是:(1)1839年6月--虎门销烟;(2)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4)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21)年内联想法。
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集中发生在一年内,人们常说:“难忘的××年”就就是这种情况。
比方中国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就是:第五次2011、5、10地点:办公室第七类,整数式所谓“整数式”,即把历史年代就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
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就是一个0。
(26)整百法。
如官渡之战就是200年,祖冲之去世就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就是800年。
末尾都就是两个0。
(27)整千法。
如唐福发明火药箭就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就是公元前3000年。
末尾都就是三个0。
第八类,求同式所谓“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
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
这些数字的特点就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
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这些数字的特点就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
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颁布“黄金召书”,1555年奥格斯保宗教与约。
这些数字的特点就是末尾三位数字相同,有三个“2”或三个“5”。
再如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些数字的特点就是末尾两位数字相同,前者两个“2”,后者两个“4”。
(30)首尾相同法。
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383年秦晋淝水之战,首尾都就是“3”;515年范缜去世,525年北魏时期北方人民大起义,首尾都就是“5”;616年瓦岗军起义;676年新罗统一朝鲜,首尾都就是“6”;898年唐末农民战争结束,首尾都就是“8”。
这类数字的特点就是其首尾数字相同。
(31)首尾中间相同法。
即把首尾数字相同,中间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尾都就是“1”,中间两个“6”。
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首尾都就是“1”,中间两个“8”。
这类数字相同,或者说前面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颠倒。
(32)各位全同法。
即把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公元前55年恺撤开始出征不列颠,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
再如公元前111年罗马朱古达战争爆发,222年吴国建立。
三位数字完全相同。
第六次2011、5、24地点:办公室第九种,颠倒式所谓“颠倒式”,即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
(33)首部颠倒法。
两个三位数。
末位相同,前两位颠倒。
如196年曹操劫持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916年契丹政权建立。
(34)尾部颠倒法。
两个三位数,首位相同,后二位颠倒。
如208年赤壁之战,280年西晋灭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35)首尾颠倒法。
两个三位数,中间相同首尾颠倒。
如317年东晋建立,713年开元盛世开始。
第十类,串连式所谓“串连式”,即几个年代距离相等,串连起来,便于记忆。
一般可分为十年一串与百年一串两种。
(36)十年一串法。
如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
1851年金田起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71年马克思写成《法兰西内战》,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