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法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88
儿科诊法概要诊法,包括四诊诊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儿科四诊应用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一)望诊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1.望神色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在小儿尤为重要。
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识、体态、面目等。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主,目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
若形体壮实,动作灵活自如,活动睡眠如常,表情活泼,反应灵敏,面色红润光泽,目睛明润灵动,呼吸平顺调匀,语声啼哭清亮,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脏腑功能未衰,无病或病轻。
若形体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滞不活,呼吸浅弱或气促不匀,寡言声轻含糊或惊啼澹语,是为失神,表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败,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
中国小儿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
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各有区别。
中医儿科诊法概要《中医儿科诊法概要》篇一中医儿科诊法,那可真是一门神奇又复杂的学问。
就像在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里探险,到处都是新奇的东西等待着被发现。
咱先说这望诊吧。
望诊就像是给小娃娃们做一个全面的外貌扫描。
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弟弟生病了,那小脸儿煞白煞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似的,眼睛也没什么神,就像两颗失去光泽的玻璃珠子。
中医大夫一来,瞅一眼就说这孩子可能是气血不足呢。
这望诊可不仅仅是看脸,还得看舌头。
那舌头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个小显示屏。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的,舌苔薄薄的一层,就像给舌头穿上了一件薄纱衣。
要是舌头红红的,舌苔又厚又黄,那可能就是有内热啦,就像小火炉在身体里呼呼烧着呢。
闻诊也很有意思。
小娃娃们不会像大人一样清楚地描述自己哪里不舒服,这时候闻诊就像个小侦探。
我听说有些孩子生病的时候身上会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也许就像坏了的水果那种有点发酵的味儿。
那可能就是身体里的邪气散发出来的信号呢。
还有那呼吸的气味,如果有口臭,就像垃圾在嘴巴里发酵了一样,这可能是脾胃有问题啦。
问诊呢,可就有点难喽。
小娃娃们有时候表达不清楚,家长就像翻译官一样。
大夫得像个耐心的老爷爷或者老奶奶一样,慢慢问。
比如说,孩子是啥时候开始不舒服的呀,吃了啥东西呀,就像在挖掘一个神秘故事的线索一样。
我自己就有这么个经历,我小时候生病,大夫问我吃了啥,我一会儿说吃了糖,一会儿说吃了饼干,我妈就在旁边笑着纠正我,那场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逗的。
切诊就更神奇了。
那小小的手腕,就像一个神秘的信息通道。
大夫用三根手指轻轻搭上去,就能感觉出脉象的跳动。
正常的脉象就像平静的小溪水,缓缓流淌。
要是脉象跳得像小兔子一样快,那可能就是身体里有热邪啦。
不过这切诊可真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着找宝藏一样,得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摸得准呢。
中医儿科诊法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魔法工具,能让大夫们看透小娃娃们身体里的秘密。
这古老的诊法,虽然有时候感觉有点玄乎,但它真的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