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穿戴工作服和手套:工作服和手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绝缘保护,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使用绝缘工具:使用绝缘工具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源和工具操作者之间的电流流动,防止电流通过人体。
3.使用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流异常或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电击的风险。
4.正确接地:正确接地可以将电流导入地面,降低电击的危险性。
5.遵守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以上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在工作中仍需格外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 1 -。
防止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的技术措施电击,听起来就像是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你的生活,让你瞬间感觉像是被闪电击中!别担心,今天我们就聊聊防止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的那些技术措施,保证让你在电力的世界里安安全全、心安理得。
1. 直接电击的防范直接电击,就是当你直接接触到带电的部分,嘿,这可是个危险的游戏啊。
为了不让这个游戏变成“致命游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聪明的措施。
1.1 使用绝缘材料首先,绝缘材料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哦!你想想,电线外面包裹的塑料层就是一层保护膜,避免了电流的“亲密接触”。
在电器的设计中,绝缘材料的运用能有效阻挡电流的侵袭。
选择带有绝缘保护的电器,像是带了“防电盾”的战士,能让你多一份安全感。
1.2 安装保护装置再来,咱们得考虑安装一些保护装置,比如漏电保护器。
这个小玩意儿可神奇了,能在电流出现异常时,迅速切断电源,简直像是在给你贴心的保护伞。
家里的插座和开关也要选择那些经过认证的产品,保证质量,不然可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2. 间接电击的预防间接电击,这个听上去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就是当你通过其他物体意外接触到电流时发生的电击。
就像不小心踩到了一片湿滑的地板,瞬间摔倒一样让人措手不及。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咱们也得有备而来。
2.1 良好的接地措施首先,良好的接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你要知道,接地就像是电的“安全出口”,能把多余的电流引导到地面,避免它在你身上打转。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场所,确保每个电器都有良好的接地,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
想象一下,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里却丝毫没有担心,这种感觉多舒坦啊。
2.2 定期维护检查然后,定期对电器进行维护检查也很重要哦。
你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步骤,定期检查电器的绝缘性、接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大麻烦。
就像是定期去医院体检,虽然有点烦,但总比出了问题再后悔强!3. 安全意识的培养当然,光有技术措施可不够,咱们还得提升安全意识。
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
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地保护:在建筑物、设备、工具等电气设施上设立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电流流过人体的可能性,有效预防间接接触电击。
2. 使用绝缘工具:在进行电气维修、安装、检测等工作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垫等,有效隔离人体与电源之间的直接接触。
3. 负荷开关:在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等待设备内部放电后再进行维修或检测工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4. 操作规范: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电气设备的接线或元器件,同时在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5. 培训教育: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有效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等电气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正确措施包括接地保护、使用绝缘工具、负荷开
关、操作规范和培训教育等方面,只有全面执行这些措施才能有效保障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和间距: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2)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
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4)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高压作业,10 kv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线路作业,1.0M。
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IT系统(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第一节触电防护技术考点 1 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绝缘、屛护、间距考点 2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接地保护、接零保护1。
绝缘(1)绝缘材料分类①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
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硅油等液体。
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
(2)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
①电性能:包括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电常数(介质损耗)。
②力学性能:机械性能指强度、弹性等性.③热性能:耐热性能、耐弧性能、阻燃性能、软化温度和粘度.(3)绝缘击穿①气体绝缘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
气体击穿后绝缘性能会很快恢复。
②液体绝缘击穿,绝缘性能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液体的密度越大越难击穿,击穿强度比气体高。
③固体绝缘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固体绝缘击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
热击穿电压作用时间较长,击穿电压较低;电击穿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例题】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是衡量绝缘材料的重要指标,表示的是用电介质在施加电压条件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和绝缘的质量情况。
下列选项中属于绝缘材料电性能的是()。
A。
介电常数B. 耐弧性能C. 耐热性能D。
阻燃性【例题】当绝缘体受潮或受到过高的温度、过高的电压时,可能完全失去绝缘能力而导电,称为绝缘击穿或绝缘破坏。
下列关于绝缘击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击穿是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击穿后绝缘性能不可恢复B. 液体绝缘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纯净液体击穿也是电击穿,密度越大越难击穿C. 液体绝缘击穿后,绝缘性能很快完全恢复一定程度上恢复D。
固体绝缘击穿后只能一定程度上恢复绝缘性能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2.屏护①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7m,下部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0.1m;遮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应小于0.8m;②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③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消失故障时(如漏电故障)时发生的电击。
爱护接地、爱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连接、漏电爱护都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1 IT系统既爱护接地系统是靠限制故障设备上外漏可导电部分的对地电压来实现平安防护,因此,接地电阻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要求小于4Ω,为了把接触电压降下来,IT系统只能用于不接地低压电网。
2 假如对中性点接地电网实施爱护接地,就构成了TT系统,TT系统能够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但是它仍旧超过平安电压,可能会使人体受到致命的电击,而且还可能使整个零线上带上危急电压。
因此TT系统只在一些特别场合使用。
3 TN系统既爱护接零系统,TN系统是在系统中消失漏电故障时,靠相零回路中的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爱护装置(如熔断器)快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断开电流,消退触电故障,因此短路爱护装置的牢靠性就特别重要,对他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都有相应的要求。
4 重复接地可以减轻零线断线或接触不良时电击的危急性,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缩短漏电持续时间,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但是在零线断
线时,重复接地会造成断点之前的全部接零设备外壳带上危急电压,由此可见,保持TN系统零线的完好是特别重要的。
5 无论是爱护接地还是重复接地,对接地电阻值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把握如何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对高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尤其有效。
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
些
1.设备设计和安装:
-采用双重绝缘设备和自动断开电源的设备,以便在电气故障发生时
能够迅速切断电源。
这样可以减少电击的可能性。
-将高压设备安装在在无人进入的区域内,以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到。
-安装可靠的接地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以便在电气故障发生时及时
切断电源。
2.工作现场安全措施:
-在工作现场明确标志高压区域,并确保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将电气设备置于合适的位置,以免造成误碰或踩踏。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个人保护装备使用:
-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和绝缘工具,以防止直接接触电流。
这些个
人保护装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应穿戴合适的防静电衣物,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使用适当的防护眼镜和面具,以防止电弧和火花飞溅。
4.培训和指导:
-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了解电气安
全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培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有效地传达安全方面的信息。
5.定期检查和测试: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定期的测试和验证,以保证其绝缘性能。
总之,通过综合采取设备设计和安装、工作现场安全措施、个人保护装备使用、培训和指导以及定期检查和测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以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电击是一种危险的物理现象,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
1. 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a. 使用绝缘工具:在进行电气维修或操作电气设备时,确保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脚垫等,以减少直接接触电流的风险。
b. 断电操作:在接触电气设备之前,先将电源断开,确保没有电流通过设备,再进行维修或操作。
c. 避免湿润环境:湿润的环境会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风险,因此在湿润的地方操作电气设备时要特别小心,确保自己和周围环境都是干燥的。
2.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a. 接地保护: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处理,确保电流可以通过地线流回地面,减少对人体的伤害风险。
b. 使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可以监测电流是否存在漏电现象,一旦检测到漏电,会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电流通过人体。
c.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情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减少电击风险。
3. 其他防护措施:a. 增加安全警示标识:在电气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们要小心电击风险。
b. 提供必要的培训:对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电击的危险性和预防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c.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工具、避免短路等,以减少电击风险。
总结起来,为了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绝缘工具、断电操作、避免湿润环境、接地保护、使用漏电保护器、定期检查设备、增加安全警示标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击风险,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
希望大家在使用电气设备时,时刻注意安全,遵循相关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公共场所户外用电设施电击防护技术要求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1用电设施带电部分应全部用绝缘层覆盖,其绝缘层应能长期承受在运行中遇到的机械、化学、电气及热的各种不利影响。
1.2采用遮拦或外护物防护措施,应符合GB/T16895.21的规定。
1.3采用保护阻挡物和置于伸臂范围之外的防护措施不能单独作为用电设施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4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无延时的RCD,可作为其他直接接触防护措施失效时的附加防护,但不能单独作为直接接触的电击防护措施。
潮湿环境下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按相应要求确定。
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2.1用电设施的保护接地和保护等电位联结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2采用在故障情况下自动切断电源的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超过32A的终端回路,其最长的切断电源的时间应符合GB/T16895.21的规定;b)TN-C-S或TN-S系统内的配电回路和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上述a)项规定之外的末端回路,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不应超过5s;供给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回路或插座回路,其切断时间220V不应超过0.4s,380V不应超过0.2s,380V以上不应超过0.1s;c)TT系统内的配电回路和上述a)项规定之外的末端回路,其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不应超过1s;d)TT系统中,间接接触防护的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当采用熔断器时,应为保证熔断器在5s内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当采用断路器时,应为保证断路器瞬时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当采用RCD时,应为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2.3采用SELV和PELV特低电压的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干燥环境内应采用不大于交流标称电压50V的安全电压;一般潮湿环境内应采用不大于交流标称电压25V的安全电压;特别潮湿的场所应采用不大于交流标称电压12V的安全电压;b)当电气设备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时,供电电源应符合GB 50054中对SELV系统和PELV系统电源的规定;c)安全隔离变压器或电动发电机等移动式安全电源,应达到Ⅱ类设备或与Ⅱ类设备等效绝缘的防护要求;d)SELV系统和PELV系统回路的带电部分互相之间及与其他回路之间,应进行电气分隔,且不应低于安全隔离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回路之间的隔离要求;e)SELV系统和PELV系统的交流标称电压超过25V时,应设置必要的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规定的IP××B级或IP2×级的遮栏或外护物,或者提高绝缘等级;f)当照明装置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时,应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且二次侧不应接地。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触电是指人体通过中介物接触到电流而导致的电击事故。
为了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1.接地保护:确保电气设备和系统正确接地,以便将电流引入地下,降低人体受电击的风险。
包括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使用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
2.绝缘保护: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以阻止电流通过绝缘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包括选择符合规范的绝缘材料、定期检查绝缘性能,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绝缘材料。
3.避免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或线路,可以通过安装屏障、使用绝缘工具、保持安全距离等方式实现。
4.工作许可制度:对于需要接近带电设备进行维修、检修等工作的人员,应实行工作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在危险区域或接近带电设备的地方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了解间接触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电气设备情况来制定间接触电防护措施,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应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针对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可能会有多种途径和措施。
第一,就是一定要加强对电力设施的维护,并且定期进行专业的检测,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引发的直接触电事故。
第二,对于家居环境中的电器设备,要确保正确、安全的接地或接零,避免在设备出现漏电时造成间接触电。
第三,要正确使用电器,不要私自拆解、修理电器,特别是对于用电设备,禁止在设备工作状态下对其进行触摸、拆解等操作。
第四,应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增加防电击的个人防护层次。
再者,需要持续的、深入的公众教育。
对大众进行电力知识的普及,让大家了解电力的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触电。
同时,还要设立隐患举报机制,任何发现电安全存在隐患的人都能及时举报,从而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电力行业的人员,要规律进行专业的防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防电能力。
最后,应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来加强电力安全防护。
比如,对违反电力安全规定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设立电力安全法规,并进行严格的执法。
对电力行业的人员,应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他们在操作中违规、冒险。
同时,设立严格的电力设施建设和接地标准,强制执行,保障整个社会的电力安全。
针对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防范,可以更好地降低触电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安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直接接触击电防护
1.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 低压配电线路的故障主要是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及接地故障。
3. 屏护是采用屏护装置不安全因素,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4. 一般对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Ω。
5. 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
6. 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零线不可以重复接地。
7. 安全电压的设备的插销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孔。
8. 低压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9. 直接埋地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
10.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000)MΩ
11. 户外照明灯具一般不应低于(3)m
12. 什么是漏电保护器?利用电器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会产生剩余电流,从而利用这种剩余电流来切断故障线路或设备电源的保护电器即所谓漏电保护器。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1.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
2. IT 系统就是电源系统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
3. TT 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的系统。
4. TN 系统中,将保护中性导体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5.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6. 交配电站接地装置(1)年检查一次。
7. 低压配电网,限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超过(4)Ω
8. 当允许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时,允许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30Ω,但不少于(3)处。
9. 在变压器中性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严禁采用(接地保护)问答
1. 什么是保护接地:
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的连接起来的接地。
2.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减轻PEN 线或PE 线意外断线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
减轻PEN 线断线时负载中性点“漂移”。
进一步降低故障持续时间内意外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
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3. 什么是保护接零
设备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连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零。
当某一相线直接连接设备金属外壳时,即形成单相短路。
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将故障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
4. 什么是工作接地?
在TN-C 系统和TN-C-S 系统中,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要求的接地,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