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74 MB
- 文档页数:85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建筑的扩展,同时也带来了道路的拓宽和交通的繁忙。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说明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要点,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居民的舒适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街头绿地应该设有适宜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2.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增加城市景观:街头绿地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美感。
4.促进社交和交流:街头绿地可以成为居民和游客交流的场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三、设计要点1.绿化种植选择:街头绿地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树木、花草等。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观赏价值。
2.空间布局:街头绿地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们活动和休息的需要,通常包括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合理划分这几个区域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3.设施设置:街头绿地应设有适宜的座椅、休闲设施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便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4.照明设计:照明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强夜间绿化的观赏效果,并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感。
5.绿地维护:对于街头绿地的维护应加强,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和水培等,确保绿地始终保持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确定空间布局、植物种植和设施设置等要点,并绘制相应的效果图和草图。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草图,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景观绿化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植物和安装设施。
3.管理维护阶段:绿地建成后,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绿地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实例:1.空间布局:将街头绿地划分为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休憩区设有适宜的座位和休闲设施,活动区设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和娱乐活动,景观区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美感。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来说,如何很好的进行规划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着重的讨论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绿地在城市道路中的功能和作用,为更好的设计城市城市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1.目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上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工业发展速度空前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速,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加上汽车用户的增加和数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的类型以及相应的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包括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建筑物功能,这种背景使得过去的绿地种地方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已经逐渐的不适应现代都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就逐渐的出现了街道绿化这个新的名词,城市街道绿地建设指的就是在城市中道路上实行植树种草或者铺草种花等措施,通过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逐步的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不断的降低车辆以及人流的噪声,起到净化城市空气、划分道路交通通行路线、防火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在使用城市土地、功能以及形式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国家的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基本上能够做到在修路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绿化建设,伴随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道路横截面积。
交叉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城市道路绿化除了道路行驶地域之外,还增加了分车绿化带、两侧的绿化带、交通岛以及立交桥的绿化带、城市休闲广场绿化带、停车场绿地以及道路绿化用地等,同时绿化使用的树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趋向多样性。
2.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和作用城市的道路首先是一个城市的构架,它的作用是联系城市中出现的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作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将会直接的反应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特有景观,表现一个城市的气质以及性格,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又是一个城市总体景观最有利的概括总结。
交通科技与管理27规划与管理0 引言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每个城市的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一个好的城市印象不仅在于道路本身的设计,还在于道路俩边的绿化景观设计。
而且,在越来越繁忙的城市中,人们缺少时间去郊区或者乡镇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所以,一个可供人们欣赏、感受到自然的道路景观就尤为重要。
而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丰富了道路的景观设计,还将城市里的房子、人、车子融为了一个整体。
它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直接的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涵养与魅力。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现状 城市建设主要是由点、线、面组成,道路绿化景观就是以线的形式将建筑、公园、广场这些点串成一个完整的面。
道路的绿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道路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道路景观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目前我国的道路景观形式有以下几种:1.1 一板两带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建筑物前空地较少,只能在道路俩旁简易的种植一行树,也就是一条道路两行树。
这种形式较为经济和适用,优点就是能够给车辆提供很大的避荫或者减少雨水的冲刷,可以灵活的布置,点小量多,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也给城市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性。
但是这种形式有一个跟大的缺点,就是给交通管控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1.2 两板三带式 在这种形式下,会有中间一个绿化带分隔开两条单向车道,在两个车道两旁也会有绿化带,所以叫做两板三带式。
这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的一条绿化带不可选用过高的树木,一般情况下会选用低矮的乔木或者灌木。
一旦中间的绿化带种植较高的树木,就会给驾驶员造成一定的视觉障碍,交通事故的频率就会增加。
另外,中间的树木过高,在视觉美观上就会有一定的下降。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功能与作用分析2.1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目前,城市人口的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增加,汽车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给城市带来了越来越重的气候负荷,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旨在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探讨其特点、亮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滨海湾地区,是一个以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与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水系景观与人造山丘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整个花园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每个主题花园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亲子花园、湿地花园、奇幻花园等。
它们以多样的景观元素、绿植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花园中拥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散步、户外运动的场所。
此外,花园还设置了多个水上活动项目,如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让人们可以在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化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
丹麦一直以来都是自行车友好的国家,而哥本哈根则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非常注重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出行。
城市中的自行车道、停车场和租赁系统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自行车规划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广骑自行车。
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行道也经过了改造,以适应自行车的通行。
此外,哥本哈根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不仅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促进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柳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摘要]搞好道路、广场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提高道路综合效益是城建、道路、园林工作者共同工作。
搞好道路绿地建设工作关键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工作,本文结合广西柳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工程,分别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道路绿地垂直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人文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地公共设施色彩选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处理好道路绿地景观因素和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营造、景观组织、人文化内涵、色彩展示之间关系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道路绿地景观;垂直绿化;文化内涵;色彩运用;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1 引言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特殊空间不仅包括道路绿地和构筑物实体空间,还包括能够容纳社会公共活动的空间。
本文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街道、巷弄、停车场、广场及道路交通岛、道路绿地相关自然和人工景观。
道路绿地景观空间突破狭义道路绿地定义,将区域范围开放空间作为改善生态积极因素纳入城市中来增强城市绿化,更好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视觉形式分解三个最基本组成要素----点、线、面。
绿地景观设计中在特殊位置进行微观细部处理好点、线、面部分景观,突出城市绿地构建功能和特色;宏观上把握点、线、面相互关系,结合具体功能有机融入到城市绿色景观设计中使道路绿地在景观上产生节奏与韵律、对比和变化等美学特性,作为有效生态联系通道连接城市景观中各种绿色斑块形成完善网络体系,增加城市各绿色斑块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连续性,促进绿色斑块间物种流动和基因交换,促进生物群体间个体交换与迁徙,有利于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建立由点、线、面组成网络骨架,城市广场绿地、道路中心岛绿地等位于重要结点位置,如广场绿地提供娱乐和游憩场所。
以整体观来规划,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才能达到最优。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城市建设的不断提升,而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街头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文化与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太原市为例,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能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太原市的城市绿地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太原市街头绿地的规划和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绿地规划的不科学、绿地类型单一等,因此,对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太原市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研究,探讨优化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太原市城市绿化建设的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太原市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揭示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2.研究街头绿地的功能与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街头绿地的特点和要求。
3.探讨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技术。
4.设计太原市街头绿地的景观方案,提出优化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建议与措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查询相关文献,了解绿地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2. 实地调查法:对太原市的城市绿化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信息与数据。
3. 经验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的优秀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优秀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共性与特点。
4. 实践设计法:基于太原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实际,设计太原市街头绿地的景观方案,提出优化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建议与措施。
实例分析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绿化设计摘要: 文章通过实例分析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如何在满足物流改善的需要,同时形成在土地占用最小的前提下,形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廊道。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有人把它比喻成城市的血管,其设计和景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
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城市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道路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不仅能满足物流改善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形成在土地占用最小的前提下,形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廊道。
下面通过正反两个实例加以分析。
1. 两例城市道路的规划和景观绿化现状和分析1.1城市道路规划和景观绿化不当的实例及分析(图1)图1一城市景观大道实拍图1.1.1对实例图1例说明本图是一条市内景观大道,宽70多米,中央为宽30米的8车道机动车道,两侧为宽4米的小草灌绿化隔离带,两条宽各为6米非机动车道,两侧是宽各5米的草灌隔离带,两条宽各5米的人行道,最两侧各栽植一列大乔木树种。
1.1.2对实例综合分析本例的规划设计和景观绿化存在以下缺陷:(1) 交通通畅和安全性较差。
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看,由于机动车道隔离设置是在中央划两道黄线,宽约50cm,可以看到不断有人力车、机动车横穿和斜穿,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
(2)从生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分析,现实绿化设计是不符合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化的要求。
第一,由于没有实施生态规划,绿化方式不合理,植物种类单调,特别是乡土适生植物很少,生态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路面覆盖率低。
第二,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
由于生态空间的规划利用率低,植物也主要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其生物生产量低,且一般很少被利用,所以生物生产量和利用率低。
第三,环境生态效益差。
由于植被结构不符合生物生态学原理,生态空间的自然利用率低,导致生态环境效益低下。
如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质、吸滞烟尘和粉尘和释放氧气总量小,不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通风防风效果差,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少,调节局部温湿度能力差,空气干燥,隔离和消减噪音的效果差,在烈日照晒的夏季,大面积裸露的水泥或柏油路面,是“热岛效应”的热源,冬季裸露的水泥路面则会产生“冷岛效应”等。
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城市绿地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理念。
案例一: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园区位于浦东新区,占地面积约为5.28平方公里。
该园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元素,打造了一个集展览、文化交流、科技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在绿地规划方面,上海世博园区充分利用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将绿地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园区内的湖泊、花坛、草坪等元素相互交融,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此外,园区还设置了多个休闲广场和步行道,方便游客进行休息和观赏。
景观设计方面,上海世博园区注重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和绿色生态理念。
例如,园区内的“中国馆”采用了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展示了中国在环保领域的成就。
此外,园区内还有多个主题馆和展览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示,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和未来。
通过上海世博园区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需要注重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案例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座位于新加坡滨海湾的大型公共花园。
该花园由多个独立的花园组成,包括云雾林、花穹、南湖花园等。
整个花园占地面积约为101公顷,是新加坡最大的城市绿地之一。
在绿地规划方面,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充分利用了地形和水域资源,打造了多个独特的景观。
例如,云雾林是一个垂直花园,通过人工制造的云雾和瀑布,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花穹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内部种植了各种植物,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
南湖花园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花园,通过水池、喷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氛围。
景观设计方面,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实例一沧州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一现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1 生态格局概况通过对1995、2000、2005三个年份TM影像的解译,得到各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1995-2000年,沧州市城镇规模总体扩张较小,比较显著的是在东部临海地区工矿用地的增加较多,以及在现港城地区出现建设用地;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且区域零散分布;盐碱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主要是用做一般农田,以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部分滩涂湿地资源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总体而言,沧州市属于生态良好地区,但由于重度盐碱化等各方面原因,东西部覆被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景观格局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主要是中部耕地和草地类型过于集中,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属于脆弱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虽有南大港、管养场、杨埕等众多湿地资源,而景观格局未成体系。
因此,需构建适合沧州市本底条件的生态安全格局。
沧州景观生态格局呈现明显的人工化较重、分布较为广泛的态势。
在今后的生态格局构建中,开发过程应注重提高质量而非数量;生态建设同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序地扩大数量。
图9 沧州市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0 沧州市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1 沧州市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将于2006年12月底解译完成)2景观生态指数计算根据沧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遥感影象图,作了景观格局指数测算,针对本市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景观异质性指数可采用类型图数据,通过斑块的组成和配置来研究。
具体选用的指标有: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绿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Shannon多样性指数SDI=-∑[Piln(Pi)],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均匀度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表明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得越均匀。
SEI= SDI/ SDImax =-∑[Piln(Pi)]/ln(n),当SEI趋近于1 时,景观斑块分布的均匀度也趋于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