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
- 格式:pptx
- 大小:1003.71 KB
- 文档页数:87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A【答案详解】期末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应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应付利息”账户。
故答案为A。
2、【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应的固定资产成本,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财务费用。
故答案为B。
3、【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采购人员预借的差旅费应作为企业的一项债权,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当报销差旅费时再计入有关费用账户。
故答案为C。
4、【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选项ABD的借方登记减少数,只有选项C的借方登记增加数。
故答案为 C。
5、【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B。
6、【参考答案】:D【答案详解】“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登记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结转走的实际生产成本,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生产成本。
故答案为D。
7、【参考答案】:A【答案详解】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薪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故答案为A。
8、【参考答案】:B【答案详解】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应交的营业税,作为清理成本的增加,应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9、【参考答案】:A【答案详解】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原材料”、“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在途物资”科目是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设置的科目。
故答案为A。
10、【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故答案为C。
11、【参考答案】:C【答案详解】债权的减少、债务的增加以及资产的减少和权益的增加均是在相关账户的贷方反映,只有资产的增加和权益的减少在账户的借方反映。
会计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循环I: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第⼀节会计要素、会计科⽬与会计报表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称会计对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和利润。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费⽤、利润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什么是会计科⽬?会计科⽬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分类核算的项⽬。
会计科⽬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和明细分类科⽬。
总分类科⽬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明细分类科⽬是对总分类科⽬作进⼀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科⽬,如“应收账款”科⽬按债务⼈名称设置明细科⽬,反映应收账款具体对象,明细分类科⽬可以有若⼲级。
对于特定的会计主体⽽⾔,明细科⽬设置的级次以满⾜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需求⽽定。
第⼆节交易、事项分析与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简要描述:记账、算账、报账)构成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1.交易分析确定各项交易对会计要素的影响;2.编制分录在分录簿(会计凭证)中序时记录交易;3.过账将交易对各账户的影响结果分类归集到其所影响的账户中(把分录簿记录的内容过⼊相应的分类账中);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检验分类账中的各项借⽅余额和贷⽅余额是否相等,并将分类账中的这些数据资料⽤编制财务报表所需的恰当⽅式进⾏汇总;5.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使各账户能反映出最新情况;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再次检验分类账中的各借⽅余额和贷⽅余额是否相等,并按步骤4的⽅式进⾏汇总。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企业交易或事项多种多样,但是从引起的增减变动情况来看,不外乎四种类型:1、资金进入企业2、资金占用形态的变化3、资金权益的变化4、资金退出企业。
1、【复式记账法的3个特点:】1、以会计基本等式为依据: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记录完整: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3、便于查账3、资产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特殊资产类科目】:贷增借减,如:累计折旧、存货跌价准备、累计摊销等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成本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6、损益类账户:(收入类和费用类)会计科目期末通常没有余额。
(转到本年利润)7、【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2、余额试算平衡法: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平衡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会计科目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发生额与余额试算平衡,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例如:1、漏记某项交易或事项,将导致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但借贷仍然平衡。
2、重记某项交易或事项,将导致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但借贷仍然平衡。
3、某项交易或事项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4、颠倒记账方向,也不会影响借贷平衡关系5、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一多一少相互抵消,仍然不影响平衡。
8、【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联系】(1)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2)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中基本的核心原则,也是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一。
会计等式又称为“资产负债表等式”或“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它表达了一个简单但至关重要的概念,即企业的资产等于其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的数学表示如下: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在这个等式中,资产代表了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和权益,负债代表了企业对外借款和应付的所有债务,所有者权益代表了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的投入和享有的权益。
通过会计等式,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得到清晰的表达,并帮助管理者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2.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会计记账方法,它是以会计等式为基础的,并且能够同时记录每一笔交易对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通过复式记账,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和掌握财务交易的信息,从而实现正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在复式记账中,每一笔交易都被分为两个方向的账户,一个是借方账户,一个是贷方账户。
借方账户记录了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贷方账户则记录了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通过将每一笔交易的借贷方金额进行配对,可以确保每一笔交易的借贷金额是平衡的。
这样,按照会计等式,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的原则,会计账簿中的借方金额总额必然等于贷方金额总额。
3. 复式记账的示例下面是一个通过复式记账来记录交易的示例:日期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1月1日现金10000资本10000 ——–————–—————–1月5日购买办公用品200应付账款200 ——–————–—————–1月10日销售商品1200应收账款1200 ———————–—————–上述示例中,第一行记录了1月1日企业创立时的初始投资,相当于从现金账户中转入到资本账户,金额为10000。
第二行记录了1月5日采购办公用品的交易,从应付账款中转入到现金账户,金额为200。
第三行记录了1月10日的销售交易,从应收账款中转入到销售收入账户,金额为1200。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1.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
它表达了在任何一笔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的基本形式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在这个等式中,资产代表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权益;负债代表企业欠他人的债务;所有者权益代表企业属于业主的权益。
所以,这个等式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提供的。
会计等式的平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每当发生经济业务时,都会对会计等式产生影响。
无论是资产的增加还是减少,都必须同时影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只有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保持平衡时,才能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2.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会计记录方法,它通过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复式记账将每一笔经济业务分解为至少两个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以便准确记录每个会计科目的增加和减少。
在复式记账中,每个会计科目都有对应的借方和贷方。
借方代表增加,贷方代表减少。
通过记录借方和贷方的发生额,可以追踪每个会计科目的余额和变化,并确保会计等式的平衡。
例如,当企业收到一笔现金时,根据会计等式的原则,现金账户将增加,因此现金账户被记录在借方。
同时,该笔收入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账户被记录在贷方。
这样,该笔交易对会计等式产生的影响就被正确地记录下来,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准确、详细的会计记录,方便了财务分析和报告。
它使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决策。
同时,由于每个经济业务都需要对会计等式进行平衡记录,复式记账也增加了会计错误和欺诈的检测和防范。
3. 复式记账的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复式记账的应用,下面举一个简单的示例。
假设一家公司购买了办公设备,使用现金进行支付。
根据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原则,我们需要将这笔交易记录下来。
日期会计科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2022-01-01 办公设备10000现金10000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办公设备账户的借方金额为10000,现金账户的贷方金额也为10000。
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资产,而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
归属于所有者的资产对应于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资产对应于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统称为“权益”。
“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同样,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也不能脱离权益而存在。
从数量上看,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必定相等。
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即: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上述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第一等式),它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必然会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
但不论发生何种交易或事项,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因此,会计基本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多种多样,但从其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来看,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一) 资金进入企业资金进入企业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包括企业吸收投资者投入资本和举借债务。
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即:等式两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例3-1]沪东公司收到投资方投入的设备一台,投资合同约定其价值30000元(假定该约定价值公允)。
该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增加3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
复式记账的定义和依据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复式记账的定义和依据》的内容,具体内容:借贷记账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也是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
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希望能帮到你。
"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原理。
即复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它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记录,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全貌。
复式记账法的种类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
复式记账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资金增减变化几种情况: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②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④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要在对应的两个方面同时登记。
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登记符合复式记账原理,则在任何时点,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均能成立,即双方保持着平衡关系。
相反,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没有遵守复式记账原理,即记账有错误,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所以在复式记账系统下,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检查记账错误。
可通过复式记账原理检查的错误包含单纯的记录错误、出错的复式记账、加减或变换错误等。
复式记账的类型借贷记账法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中国企业一般也用此法。
其主要特点是:①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方。
凡属于资金占用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费用增加和收入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凡属于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收入增加和费用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并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
第1篇一、基础知识类1. 问题:什么是会计恒等式?解析:会计恒等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公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2. 问题: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解析: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3. 问题:什么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哪些内容?解析: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 问题: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有哪些分类?解析: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成本类。
5. 问题: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有哪些优点?解析: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理论基础,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二、财务管理类1. 问题:什么是财务管理?简述财务管理的职能。
解析:财务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
2. 问题:什么是财务风险?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解析: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损失的可能性。
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包括: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等。
3. 问题: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有哪些方法?解析: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复式记账法由资金运行的来龙和去脉即借和贷两个度构成。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原理。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资金平衡关系。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司,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资产、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资产类帐户与权益类帐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资产类帐户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和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和期末均在贷方。
1:资产类帐户的结构:在资产类账户中,“借方”即左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即右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应在借方,表示结存资产的账面余额。
资产类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之间的内部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在权益类账户中,“贷方”即右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即左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面数额。
权益类帐户的发生额和余额之间的内部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1)以会计方程式作为记账基础。
会计方程式是将会计对象的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数学方程式的原理进行描述而形成的。
它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经济现象,同时也是资金运动规律的具体化。
为了揭示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复式记账必须以会计方程式作为其记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