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与外语学习
- 格式:pdf
- 大小:82.45 KB
- 文档页数:2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朱雅莉(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82-02摘要联结主义理论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结构的运作来研究认知行为。
该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表征和浮现特征。
通过联结主义理论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分布特征浮现表证第二语言习得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n Research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Zhu YaliAbstract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researches cognitive behavior through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ne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brain.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the theory i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To research language ac-quisition with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and it can deepen out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Key wo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联结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在人脑的神经网络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并通过怎样的刺激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摘要: 桑代克开创了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逐步形成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
其包括练习律、效果律等在内的一系列联结主义学习观已广泛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理论依据,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领域与不同学科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联结主义二语习得母语一、引言桑代克(Edwar d Lee 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亦称“联结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在机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是桑代克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
二、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于是假设其它行为也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思考。
桑代克虽然也同样将行为看作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但其超越早期行为主义学家之处在于他提出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笔者将阐述此联结主义学习观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桑代克的“学习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则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时强制给予活动则感到焦虑。
桑代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展,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
所以,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
教育心理学运用外语教学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外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教育心理学理论如何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首先,我们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习、记忆、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然后,我们将探讨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如学习动机、认知过程和情绪管理等,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我们将展示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会先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巧。
接着,在例子分析部分,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阐述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到正向激励、认知心理学、情绪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对教师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实例,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1.3 目的3.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展示教育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外语学习理论的演变作者:朱晓光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1期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外语学习理论的演变朱晓光(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结构主义的思潮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它与后来出现的建构主义思潮,从语言学习方法论的视角对外语学习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章分析了这两种思潮的内涵与发展过程,探讨了外语学习理论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外语学习理论;发展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11-62-01对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实质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同学派的专家对于对语言学习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习理论。
传统认知心理学家把学习过程理解为有机体经过内部复杂的操作活动而形成认知结构。
而联结主义学者则把学习过程特别是语言学习过程看作刺激与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关联反应。
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者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从方法论层面对语言学习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结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结构主义源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历经波折,在法国达到其巅峰状态。
上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了一股强大的科学与人文思潮。
这一时期,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许多学者都倾向于“结构”这一概念来表述,因而该思潮被称为结构主义。
著名的法国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菲尔迪南·德·索绪尔等在语言学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结构”理论,而后来的结构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大都源自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法国学者拉康将“结构”理论与心理学研究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结构主义心理学”。
皮亚杰对“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在他看来,结构具备三种特性:(1)整体性。
结构由多个要素构成,整体优于部分。
(2)转换机制。
结构是由若干转换机制所形成的系统。
(3)自我调整。
结构具有内在动力,具有封闭性和守恒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通过“顺应” 与“同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摘要:联结主义是一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研究和解释人类智力活动的认知理论。
本文对其主要观点、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联结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外语教学的七点启示:要善于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要先语言再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要求学生适度的强化学习;高度关注频率;重视语言输出,要勤学苦练。
关键词:联结主义;外语教学H319.3A1 . 联结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联结主义是一种通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对信息进行并行加工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类智力活动的认知理论。
该理论以哲学和数学理论等为根基,以神经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心理科学等学科,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取代符号表征理论也即认知主义(cognitivism)而成为认知科学的主导理论。
联结主义的倡导者常把联结主义出现之前的那些认知理论称作“经典理论”。
在很大程度上,联结主义是对经典理论的反思而产生的,具有如下一些具体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知识及其表征。
在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之前,人们习惯认为知识都是显性地储存在神经系统的某一个或者某一些特定单元之中。
但是联结主义认为,信息在特定单元里只作短时储存,长期储存则以单元之间联结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单元及其联结的网络构成知识。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知识都是联结的,但却是含糊的、隐性的,不是清晰地存在于某些单元之中。
关于知识的表征,联结主义强调知识的“分布表征”(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而不是符号主义所采用的“局部表征”(localist representation)。
“局部表征”强调网络中的单元与每一个观念之间是清清楚楚的一对一的关系,这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表征方式。
而“分布表征”则认为知识是由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单元互动形成的某种联结以及联结的权重来表征的,这是一种联系的、动态的表征方法(李平,2002:166)。
第一部分:外语学习心理学1、学习和语言学习2、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一章:学习和语言学习第一节:学习的定义和分类一、学习的定义: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
-----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张庆宗)。
二、学习的特征:1、由经验引起;2、变化持久;3、变化与本能、疲劳、药物等无关;4、动物也有学习能力。
三、学习的分类1、Gagne的分类:(按照学习的结果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又称过程知识,解决怎么做。
定向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
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给予有意义的知识。
是信息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
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动作技能的学习;显著特点是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变得精确和连贯。
态度的学习:长期性。
2、Bloom的分类(学习结果)认知: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动作技能3、Ausubel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联结主义理论(Thorndike):关键词:试误学习过程Trial-and-error learning;迷箱实验;三条学习定律,即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式练习律:刺激-反应联结得到的练习越多联结越强,通过奖励效果律:是否是满意的结果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Pavlov)举例:无条件刺激(肉)---无条件反应(口水)-----中性刺激(铃声)----无条件刺激(铃声)---无条件反应(口水)基本内容:一个原来时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向结合,而是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从联结主义角度看中式英语翻译摘要中式英语成因复杂,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思维、文化及二语习得等宏观层面。
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联结主义并行分布加工理论,结合双语翻译的心理转换过程,从微观层面探讨汉英翻译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指出不完善的二语系统及以母语为中介的二语思维是中式英语翻译生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式英语联结主义并行分布加工汉英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式英语在汉英翻译中普遍存在,自葛传槼提出chinglish以来,中式英语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研究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语法问题,也不是明显的不正确,而是一种典型的英语表达“不地道”。
这种中式的英语翻译带有明显的汉语思维方式的烙印,不符合英语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心理期待,极易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从而严重影响汉英翻译质量,阻碍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中式英语对汉英翻译的困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详细描述了中式英语在音位、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诸多层面的表现形式,并且从二语习得、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认知心理等不同角度对导致中式英语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
学者们从二语习得的语言迁移和中介语等理论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认为语言层面上的中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现象,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向目的语体系过渡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渗透性和可预测性,其根源在于学习者直接用母语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套用目标语,而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境知识的缺失导致了母语的负迁移。
此外,还有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语言不仅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而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造就了汉英两种语言截然迥异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特征;语言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强交际文化对弱交际文化”)、英汉思维差异(如“抽象对具体”、“分析对整体”、“客观对主观”和“直线型对螺旋型”)和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如“形合对意合”、“物称对人称”和“静态对动态”)缺乏了解,语言产出必然囿于母语的惯性思维和语言结构,造成语言使用的偏差与失误,表现为中式英语。
第一部分:外语学习心理学1、学习与语言学习2、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一章:学习与语言学习第一节:学习的定义与分类一、学习的定义: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
-----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与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张庆宗)。
二、学习的特征:1、由经验引起;2、变化持久;3、变化与本能、疲劳、药物等无关;4、动物也有学习能力。
三、学习的分类1、Gagne的分类:(按照学习的结果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又称过程知识,解决怎么做。
定向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就是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
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给予有意义的知识。
就是信息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
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能力。
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动作技能的学习;显著特点就是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变得精确与连贯。
态度的学习:长期性。
2、Bloom的分类(学习结果)认知: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动作技能3、Ausubel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联结主义理论(Thorndike):关键词:试误学习过程Trial-and-error learning; 迷箱实验;三条学习定律,即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式练习律:刺激-反应联结得到的练习越多联结越强,通过奖励效果律:就是否就是满意的结果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Pavlov)举例:无条件刺激(肉)---无条件反应(口水)-----中性刺激(铃声)----无条件刺激(铃声)---无条件反应(口水)基本内容:一个原来时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向结合,而就是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2018年26期总第414期职业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浅谈联结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付艳姣【摘要】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关键性理论,联结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科学衔接英语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效英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英语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联结主义理论;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作者简介】付艳姣,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长江经济带水利专业英语联结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17CZY066。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点。
联结主义理论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起到不可轻视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特征等,借助行之有效的路径,多层面灵活应用联结主义理论,优化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完善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英语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实践等能力,具备较高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联结主义理论联结主义理论是一门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基础上阐释人具有的认知能力。
联结主义是神经网络实现平行分布式知识表征以及计算的理论性框架总和,在权重科学调整下,网络联结关系以及网络功能得以改变,并行分布处理模型是其关键性概念。
联结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又被称之为联接主义、连接主义等,联结主义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多个学科领域,语言学、生理学等。
同时,联结主义理论具有多样化特点,比如,浮现特征、分布式表征,和语言学习密切相连,这是因为学习是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的显著特点之一,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联想记忆,不断掌握并内化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点,高效学习语言知识,在积累语言知识经验中提升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二、联结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借助浮现特征,培养学生英语听、读能力。
联结主义理论角度关照下的高级口译教学【摘要】联结主义理论给英语教学新的启示。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英语高级口译教学的现状和个人的课堂调查,提出了高级口译教学中应用联结主义的教学步骤,探讨了强化注意程度,激活输入的语言信息,提高输出意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联结主义理论神经细胞高级口译教学一、引言如今,口译在中国英语教育领域已经成为热门字眼。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合格口译员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口译员的陪养成为日臻重要的话题。
如何去有效教学高级口译是一个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很实际的问题。
联结,作为一种有效的应用形式,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从联结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联结主义模式,并从语言处理的复杂性及联结的功能方面分析,指出高口教学在联结主义理论下的关系网络。
探讨了强化注意程度,激活输入的语言信息,提高输出意识的教学方法。
联结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对二语教学的研究。
文章通过对高级口译课程的听课。
总结出高口的具体教授方法,即以技巧为核心,以言外知识为补充,兼顾理论。
以训练为方法的“四位一体”的高级口译教学法。
该方法是与联结主义密不可分的,在联结主义的视角下,中国的高级口译教学将能取得深远发展。
二、联结主义的理论基础联结主义(eormectionism),又称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与符号主义(symbolism)一起构成了认知科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联结主义重新兴起,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崔刚,2006)。
联结主义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输入信息,改变网络连接中的权重,原来的连接消失,新的连接产生。
在不断的输入中发现适宜的连接力度,权重的改变构建或调整新的连接关系,使正确的模式得以激活。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将同一语言的信息反复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就能从反复出现的现象中推导出概率模式,即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规律。
基于联结主义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究摘要:联结主义模型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型。
权值是联结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从语义联结与语用联结两个方面,探究联结主义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联结主义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启示一、引言联结主义理论起源于哲学、心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现在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重视。
在第二语言习得及教学领域,联结主义理论的影响日趋增大。
李平探讨了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
邢红兵、罗希等剖析了联结主义理论背景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钱茜露提出了联结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可见,联结主义理论对二语习得的指导作用已被广大学者接受,但基于联结主义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仍是此领域的一个空白点。
本文首先阐述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其次探究该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且启示主要从语义联结、语用联结两方面谈及。
二、联结主义概述桂诗春指出联结主义模型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型,由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界中的联结主义者提出来。
[1]并行分布模型即信息并非存储在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节点,而是散布在各个节点,这些节点彼此联结,形成神经网络。
具体到每一个词,都有一个次神经网络。
权值是联结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示信息处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结强度。
习得即为调节不同节点之间的关系,改变权值。
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或促进这种调节的完成,教师作为高级信息加工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每个词汇所属的次神经网络是立体的,它包括该词的语音的、形态的、语义的、语用的性质等。
各个性质所依附的神经元节点与该词本身的节点之间的权值是不同的。
以教学的方式,教师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权值调节是必要的。
三、对教学的启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语法教学日趋成熟,而词汇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中学教师只是将单词领读两遍,部分中学生反映单词不知道该怎么背。
在中学英语试卷中,完形填空亦是学生的一大难题。
联结主义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03-16T10:17:35.00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作者:洪晓萱[导读] 联结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洪晓萱(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摘要:联结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能指导教师实现有效的英语教学,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当前英语语法的教学现状,总结出联结主义对于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联结主义;外语教学;英语语法语法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
为了能在日常交流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从长期的观察来看,我国的语法教学仍然还是延续传统的一套教学方法。
联结主义理论指出人脑可以从反复的输入中抽绎出一个概率形式,同时新的信息会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这些理念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调整教学活动,优化并创新课堂教学,将学生从原先的机械操练中释放出来,让他们能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语言,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英语核心素养。
一、联结主义理论联结主义是神经网络实现平行分布式知识表征和计算的理论框架的总称, 它是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和建构心理模型的研究理论。
联结主义将人的认知结构看作是一个网络的整体活动,这个网络是由类似于我们人脑神经元的基本单位组成的,所以它也被称为神经网络模型。
这种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人脑神经系统连接的一组相互联结的神经元,构建一种具有三类单元类型——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中间单元的“思维”系统。
这一系统根据预置规则调整和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并且以平行加工的方式来实现自适应、自组织和自学习。
二、联结主义视角下的二语语法学习学习是联结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联结权重的变化,是原来的联结消失而产生一种新的联结关系。
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语言学习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连接主义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研究中。
本文旨在探讨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连接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连接主义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强调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来实现的。
连接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建立在大量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学习者通过经验不断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技能。
二、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1. 语言输入与输出连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大量的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而实现的。
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如听力和阅读材料,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知识。
同时,通过输出,如说话和写作,学习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强化学习连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不断试错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尝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纠正,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环境设计连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环境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语言学习中,创造积极、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育实践中的连接主义理论应用1. 个性化学习连接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学习的方式和节奏也会有所不同。
在语言学习教育中,应用连接主义理论可以倡导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果。
2. 创新教学连接主义理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入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技术支持连接主义理论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7联结主义与外语学习
全 洁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摘 要:联结主义自上个世纪80年代应用在二语习得领域以来,学者们关注得更多的是其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的解释力上的比较,甚少在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的某具体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试图从联结主义的角度来解释外语学习的语音、词汇和句法学习。
关键词:联结主义;外语学习;语音学习;词汇学习;句法学习
作者简介:全洁,(1989-),女,广东湛江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法。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41.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