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 癣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仅感染足背的皮肤癣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表皮中主要哪些细胞?各有什么作用?答: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少数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等组成。
⑴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角质。
随着角质形成细胞向上移动,细胞逐步成熟,分化逐步完善,到达角质层时已经完成了分化过程,自然死亡,形成一层角质层,从而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发生病变可产生一系列疾病,如鱼鳞病、各种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银屑病、天疱疮等。
⑵黑素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存在与表皮基底层,主要功能是产生黑色素。
其产生的色素通过树突输送到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以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损伤。
黑素细胞发生病变时可导致白癜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
⑶朗格汉斯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平时在切片中看不到,只有进行特殊染色时才能看到。
朗格汉斯细胞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识别和处理外来抗原,输送给T淋巴细胞,引起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
以朗格汉斯细胞病变为主的皮肤疾病有组织细胞增多症X等⑷Merkel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其作用尚不清楚。
基底膜带的概念和组成是什么?答:基底膜带(也称基底膜)是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缔组织,位于表皮与真皮交接处。
在电镜下,基底膜可分为四层:⑴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厚约8nm,有半桥粒结构。
⑵透明层:位于基底细胞膜与致密板之间,厚约35~40nm 的电子透明带,其中可见与半桥粒附着平行的厚约7~9nm的基底细胞致密板。
⑶致密层:为厚约35~45nm的电子致密带,是真正的基底膜。
⑷致密下层皮肤有那些功能?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代谢、分泌与排泄、体温调节和免疫七大功能。
为什么说皮肤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答: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界面之一,其中分布有多种免疫细胞。
免疫学发展早期,人们已经应用皮肤划痕或皮内接种抗原的方法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传染病。
1922年Kondo首先描述了表皮内的淋巴细胞,后来研究表明皮肤除了存在淋巴细胞外,还有抗原递呈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皮肤细胞还可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癣菌感染称为手癣或足癣。
手足癣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地皮肤科门诊病历统计中约占门诊病例的5%~20%左右。
手癣在中医属于“鹅掌风”范畴,足癣古称“臭田螺”,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西医明确地认为手足癣是由致病性丝状真菌引起的。
致病真菌菌种,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同,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不同菌种,所致皮肤病变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近几年也可见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
念珠菌常在指、趾间寄生,指、趾间浸软、糜烂,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念珠菌性趾(指)间糜烂症”,属于念珠菌病范畴。
手足癣的发病,主要是密切接触直接传染,也可由公共浴盆、拖鞋等间接感染足癣。
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二、中医中医认为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的发生是由于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水湿外侵,郁于皮肤或风湿热郁久生虫。
【临床表现】手足癣临床上大体分为4型(有人分3型),各型可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
1.慢性间擦型 此型比较常见,呈慢性病程,主要发生在指(趾)间皮肤,多在4~5趾间和3~4趾间,皮损浸渍,发白,去除表皮,露出鲜红糜烂面,有臭味,剧痒。
2.角化脱屑型 皮肤角化增厚,以脱屑为主。
炎症不明显,界限清楚,冬季常有裂隙,可继发感染。
皮损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及足跟部等。
3.亚急性水疱型 常为针头大小水疱,不易破裂,内容为浆液性,清亮透明,破溃干燥后留有领口状脱屑。
皮损多见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侧旁部位。
可继发感染。
4.急性溃疡型 皮疹多为水疱、脓疱,呈湿疹样变。
继发感染化脓或形成溃疡,易发生在趾屈侧及跖前部。
手癣和足癣相似。
手癣以前三型为多见,它不发生急性溃疡型损害。
最常见的是角化脱屑型,手癣以单侧损害为多见。
手、足癣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等或湿疹化。
【辅助检查】各型手足癣均可做真菌检查与培养,取材应自病变之边缘处或间擦部位。
真菌感染原因、症状和治疗
1.常见原因
足癣和甲癣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足癣通常在潮湿的场所传播,比如更衣室和淋浴室。
甲癣是一种特别的足癣,它长在脚趾甲下面,非常难治愈。
它通常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是有碍美观。
2.识别方法
足癣导致脚趾之间的皮肤干燥、发痒和剥落。
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起鳞屑、长水泡或疼痛和肿胀。
如果不治疗,症状可能会蔓延到足底、足背和脚趾甲。
手在脚上抓痒之
后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可导致这些部位感染(例如,腹股沟、膝盖、肘部或腋窝)。
患有甲癣的运动员的脚趾通常变形、变色和发硬,影响日常美观。
3.治疗方法
应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
脚要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天换袜子,再次穿鞋之前让鞋通风晾干,在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地方行走要穿凉鞋或人字拖鞋,比如更衣室。
通常需要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
根据症状的慢性和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服用处方口服抗真菌药物。
关于甲癣的治疗,已经尝试过各种局部给药,但都失败了。
摆脱这种感染的唯一有效的方式是定期口服抗真菌药物至少3~6个月。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损害肝脏,所以服用这种药的人需要每6周做1次肝功能测试,以确保未损伤肝脏。
由于这种潜在的副作用,很多人觉得治疗的影响比不治疗更严重。
4.重返体育运动
在治疗期间,有足癣或甲癣的运动员应避免赤脚在更衣室行走,防止感染蔓延。
除此之外,在不适和疼痛允许的范围内,运动员可以尽可能保持活跃。
㊃诊疗指南㊃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工作组ʌ关键词ɔ手癣;足癣;诊断;治疗;指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3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25-062017版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自发表以来,为全国广大皮肤科医生在手足癣的临床诊治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㊂但基层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指南部分内容尚不能很好理解和熟练应用㊂如,指南的治疗部分,由于篇幅所限,具体用药方法或方案未能详细阐述㊂现应广大基层医生的要求,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专家工作组对新版手足癣诊疗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并做部分解读,目的是使基层医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指南㊂但临床工作中如有无法解决的相关问题,请转诊专科医生㊂本指南(基层实践版)的参编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顾军㊁李春阳㊁李福秋㊁李若瑜㊁刘维达㊁吕雪莲㊁冉玉平㊁王爱平㊁温海㊁席丽艳㊁章强强㊁朱敏㊁朱红梅(执笔)㊂1定义手癣(t i n e a m a n u s)和足癣(t i n e a p e d i s)是指由皮肤癣菌(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引起的手足部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指/趾间㊁手掌㊁足跖及侧缘,皮损可蔓延至手㊁足背及腕㊁踝部㊂要点1-1 手癣㊁足癣的侵犯局限于表皮,故属于浅表真菌感染㊂要点1-2仅发生于足背和/或手背的浅表皮肤癣菌感染,通常归入体癣范畴㊂要点1-3从定义看,只有皮肤癣菌可称为手癣㊁足癣的致病真菌㊂非皮肤癣菌性真菌也可在手㊁足部引起类似手癣㊁足癣的临床表现,如,由念珠菌引起,但应称之为手足皮肤念珠菌病㊂2病原菌手癣㊁足癣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其中以毛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最常见㊂3流行病学3.1发病率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大范围的区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发病率多在10%以上㊂欧洲平均发病率约14%[1],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18%~39%[2-5],甚至更高㊂在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中,足癣约占1/3以上[1,6-8]㊂3.2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皮肤癣菌作为手癣㊁足癣的致病真菌,可以在人与人㊁动物与人㊁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㊂共用鞋袜,在公共浴室㊁健身房㊁游泳池等场所赤足,以及其他密切接触病原菌的情况下易被感染㊂浅表性真菌感染在患者自身体表不同部位之间也可以传播,如,足癣可引起手癣㊁体股癣及甲癣等;而临床可见1/3以上足癣患者常伴有甲真菌病[1,9]㊂环境因素对发病起一定作用,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的手癣㊁足癣更高发㊂3.3易感人群手足多汗㊁穿过紧不透气鞋袜的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的手癣㊁足癣发病率较高㊂很多足癣患者有家族癣病史,这种现象在 两足一手 型手㊁足癣人群中尤为突出㊂3.4治疗现状足癣初发病例中,超过70%患者选择医院就诊或药店购药,但治疗前经真菌学检查者不足1/3;而复发患者绝大多数选择医院就诊㊂足癣患者多选择外用药治疗,小部分选择口服和外用药物联合,极少数选择单用口服药物[9]㊂绝大多数患者每次外用药物最长14d,最短3d[9],55%的患者使用外用药物坚持不到1周[10]㊂治疗后患者认为有㊃5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效的标志为瘙痒和/或皮疹消失[9-10]㊂3.5预后及影响足癣复发率高,80%以上患者平均每年复发超过2次㊂足癣对患者的健康㊁工作㊁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㊂过半数患者因瘙痒而影响睡眠,继发细菌感染者高达40%[10]㊂要点3-1手癣㊁足癣是常见病㊁多发病㊂临床见到类似手癣㊁足癣样临床表现,应优先考虑真菌感染㊂要点3-2手癣㊁足癣的感染源,可能来自外环境,也可能来自自身的癣菌感染㊂因此除了对外的防护,也要重视自身癣病的防治㊂ 两足一手 型手㊁足癣中,足癣/甲真菌病的发生通常早于手癣的出现,手癣常初发于挠抓足部及趾甲的一侧手[11],这类患者可以追问家族成员的类似发病史㊂要点3-3某些特殊人群(肥胖㊁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存在手癣㊁足癣的易感因素,需加以关注㊂要点3-4手癣㊁足癣的高复发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当前治疗策略面临挑战,改进防治方案和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样值得重视㊂要点3-5手癣㊁足癣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很大部分患者以瘙痒缓解为治疗终点,没有按医嘱要求完成疗程㊂4临床表现根据皮损形态,足癣一般分为水疱型㊁间擦糜烂型㊁鳞屑角化型等,在临床不同阶段几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㊂4.1水疱型通常见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皮肤,足跟少见㊂原发损害以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为主,疱壁厚,疱液清;水疱干燥吸收后发生脱屑㊂患者初期常有明显瘙痒或刺痛感㊂此型有较强的继发细菌感染和促发癣菌疹的倾向㊂要点4-1此型足癣的致病真菌以趾间毛癣菌多见㊂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如外用药物选用不当,可促发癣菌疹㊂如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疱液及水疱破损后的创面易继发细菌感染㊂4.2间擦糜烂型最常见于4~5和3~4趾间,好发于手足多汗㊁长期浸水或穿着不透气鞋的人群㊂皮损表现为:趾间糜烂㊁浸渍发白;除去表面浸渍发白部分,下方可见红色糜烂面,有时伴少量渗液㊂患者瘙痒感明显㊂此型夏季多发,易并发细菌感染所致的小腿丹毒或蜂窝织炎等㊂要点4-2此型足癣皮损表面浸渍发白覆盖下即为糜烂面㊂好发于因瘙痒揉搓局部,或长时间浸泡于积水中的足癣人群㊂细菌可由破损处侵入皮下或淋巴管,引起临近部位感染或者丹毒㊂4.3鳞屑角化型皮损多累及足跖,大片表皮增厚㊁粗糙㊁干燥脱屑,自觉症状轻微㊂足跟㊁足缘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㊁出血,自觉疼痛㊂慢性病程,可合并有甲真菌病㊂要点4-3此型足癣的足跟㊁足底皮损角化增厚,在夏季皮损边缘也可发生新的炎性皮疹如水疱等,需与单纯的老年性皮肤干燥㊁角化过度型湿疹鉴别㊂患者在冬季多因皮肤干燥皲裂及疼痛就诊㊂接诊时,查看趾间及临近部位有无足癣㊁甲真菌病相关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㊂要点4-4鳞屑角化型足癣,常用的外用药物局部渗透性不佳,治疗较其他类型更困难㊂如果没有系统用药禁忌症,建议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㊂手癣与足癣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㊂皮损初起时常见散在小水疱,随后出现脱屑,病程长时可见角化增厚㊂损害多限于一侧,常始于掌心㊁第二㊁第三或第四指掌处,而后累及整个手掌㊂自觉症状不明显㊂一些单侧受累的手癣病例伴有鳞屑角化型足癣,呈现特殊的 两足一手型 表现, 一手 常为挠抓足部及趾甲的所用手,或是日常习惯用的优势侧手㊂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12-13]㊂要点4-5手癣早期多为单侧,常继发于足癣㊂当单侧手掌㊁手背㊁侧缘出现鳞屑㊁角化过度㊁水疱且能观察到活动性皮损边缘时,建议同时查看指趾有无甲真菌病㊁双足有无足癣相关症状㊂病程长时,手癣可累及双侧㊂如临床表现不典型,进行实验室真菌学检查将有助于诊断㊂手癣㊁足癣的并发症: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导致丹毒或蜂窝织炎等,多见于间擦糜烂型患者㊂要点4-651%的丹毒患者罹患有趾间糜烂型足癣[14]㊂足癣是下肢丹毒和蜂窝织炎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部分下肢丹毒患者唯一的易感因素[15-17]㊂临床建议,有过下肢丹毒发作病史的足癣患者治愈㊃6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足癣十分必要㊂手癣㊁足癣(以足癣多见)炎症反应剧烈或局部治疗处置不当时可触发癣菌疹,这是患者对自身病灶中的真菌成分或代谢产物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㊂皮疹对称发生,表现多样,常见为湿疹样癣菌疹[18-19]㊂癣菌疹处检查不到真菌,皮肤癣菌菌素皮试为阳性反应㊂按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联合原发皮损的抗真菌治疗可很快缓解两个疾病的症状㊂要点4-7癣菌疹是一种变态反应,可发生在原发皮损临近部位,也可发生在远离皮损的肢体部位,严重时可泛发全身㊂5实验室检查真菌学检查包括真菌镜检和培养㊂两种检查结果互为补充,一般建议尽可能同时展开㊂真菌直接镜检的优点是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可快速出结果,阳性具有诊断价值㊂操作中,从皮损活动性边缘的鳞屑或水疱壁取材,以10%~ 15%氢氧化钾(K O H)作载液制片㊂显微镜下见到分隔和分支的透明菌丝或关节孢子即判断为阳性㊂真菌荧光染色等方法,有助于突出显示标本中的菌丝和孢子㊂真菌培养,包括后续的菌种鉴定可明确致病菌,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针对性药物及病情观察随访㊂一般选用沙堡弱培养基,26~28ʎC,培养2~4周㊂在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有困难时,也可选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㊂要点5-1取材的注意事项:取材对检查结果影响很大,尽量从皮损的活动性边缘采取样本㊂如:对于水疱型,刮取水疱壁;趾间型,勿只取浸渍糜烂表面;鳞屑角化型,取材层次勿太表浅㊂要点5-2如何提高真菌镜检阳性率:一般以10%~15%氢氧化钾(K O H)作载液制片㊂加入荧光染液,或是乳酸棉酚蓝等染液,有助于准确识别菌丝和孢子等特殊结构,减轻判读难度,提高阳性率㊂要点5-3直接镜检结果的临床价值:皮疹典型,镜检阳性,诊断成立;皮疹典型,镜检阴性,不能除外诊断;皮疹不典型,镜检阳性,诊断成立;皮疹不典型㊁镜检阴性,除外诊断㊂要点5-4真菌培养的优势:诊断或治疗困难的病例需作真菌培养㊂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真菌,除了提供关于感染来源的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菌种保藏也利于后续的各种科学研究㊂要点5-5如何提高真菌学检查阳性率:一些病例,例如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真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㊂而真菌镜检结合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镜检或培养㊂必要时可多次㊁多点㊁多部位㊁多量取材检查㊂要点5-6对于仅配置镜检设备的基层单位,荧光染色方法操作简便,可以提高直接镜检阳性率,适合应用㊂如有必要需做菌种分离㊁鉴定㊁药敏,可转诊或求助上级医院的相关专科㊂6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点和真菌学检查结果,易于确诊㊂但真菌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阴性时也不能完全除外真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㊂手癣㊁足癣的鉴别诊断,应从病原学和皮疹特征两方面考虑㊂要点6-1手癣㊁足癣需与其他真菌(如,念珠菌㊁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相鉴别㊂直接镜检难以区分时,真菌培养有助于病原真菌的鉴定㊂要点6-2与其他微生物感染的鉴别:如,红癣,可见于趾间,属于纤细棒状杆菌感染,皮损在伍德灯下呈珊瑚红色或亮红色;如,掌跖部位同时出现红斑㊁领圈样脱屑,但无自觉症状,需注意排查二期梅毒㊂要点6-3与相同发病部位的皮炎湿疹㊁汗疱疹㊁剥脱性角质松懈症和掌跖脓疱病等相鉴别㊂掌握所需鉴别疾病的特点非常重要㊂如,湿疹,皮疹呈多形性改变,分布对称性,身体其他部位(严重时全身)也可见到类似皮损;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炎症反应轻,一般无瘙痒,可自愈㊂而最重要的鉴别点,是这些疾病的皮损处真菌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㊂7治疗手癣㊁足癣的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㊂治疗原则㊁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法基本相同㊂外用药㊁口服药或二者联合方案均可选用㊂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手癣㊁足癣的临床分型㊁严重程度㊁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㊂㊃7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7.1局部治疗临床可用的外用药物有: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乳膏等,2次/日,疗程4周)㊁酮康唑(2%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0]㊁克霉唑(2次/日,疗程4周)㊁益康唑(2次/日,疗程4周)㊁硫康唑(1%喷雾剂等,1次/日,疗程4周)[21]㊁联苯苄唑(1%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2]以及卢立康唑(1%乳膏等,1次/日,疗程2周)[23-24]等㊂②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特比萘芬(1%乳膏㊁喷雾剂㊁溶液等,1~2次/日,疗程2~4周)[25]㊁布替萘芬(1%喷雾剂等,1次/日,疗程4周)[26-27]和萘替芬(2%乳膏㊁凝胶等,1次/日,疗程2周)[28]等㊂③吗啉类抗真菌药:主要包括阿莫罗芬(0.25%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28]等㊂④其他抗真菌药物:如环吡酮胺(1%软膏等, 1~2次/日,疗程4周)[30-31]㊁利拉萘酯(2%乳膏等,1次/日,疗程4周)[32]㊁咪唑与丙烯胺类的复方制剂(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1~2次/日,疗程2~4周)[33]等药物㊂用法与疗程,与上述咪唑类或丙烯胺类近似㊂⑤角质剥脱制剂:水杨酸等㊂⑥中药制剂等㊂局部抗真菌治疗具有起效较快,费用较低,避免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等优势㊂但可能存在:药物涂布不均匀,因衣物鞋袜擦除而遗漏病灶,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局部药物渗透性较差,因疗程长㊁局部黏腻不适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等情况,导致足癣复发率变高㊂要点7-1目前临床常用局部治疗抗真菌药物以咪唑类㊁丙烯胺类为主;统计学分析显示,其治疗足癣㊁体股癣的疗效无差异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局部治疗的疗效受到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方法的影响㊂要点7-2手癣㊁足癣局部治疗的注意事项:依据皮损类型选择不同药物剂型,如,水疱型选用无刺激的溶液或乳膏;指/趾间擦糜烂型,先用温和的㊁散剂或粉剂将局部收敛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或软膏,角质剥脱剂㊂要点7-3手癣㊁足癣局部治疗的涂药范围:除了肉眼可见皮损部位,应扩大药物涂布范围到临近部位及其周边㊂要点7-4手癣㊁足癣的局部治疗疗程:症状消失后,应再维持治疗1~2周或者更长时间㊂要点7-5难治性的鳞屑角化型手癣㊁足癣,一般建议延长用药2周,或联合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㊂要点7-6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类制剂)局部使用治疗手癣㊁足癣,其作用机制是部分剥脱含有癣菌的表皮角质层㊂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把控剥脱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勿用于皮肤明显破损处,以免造成刺激症状㊂要点7-7特殊人群,如妊娠及哺乳期妇女㊁儿童等的用药㊂外用抗真菌药物中:克霉唑㊁咪康唑可用作妊娠期患者一线药物,布替萘芬㊁环吡酮㊁萘替芬㊁特比萘芬排在上述药物之后使用;益康唑妊娠前3个月避免使用,第二及第三个3个月少用;酮康唑可能安全,但限于短期㊁局部使用[34]㊂对于哺乳期患者,克霉唑㊁酮康唑㊁咪康唑㊁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被列入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L2级(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其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㊂哺乳期患者的局部治疗,建议以L2级抗真菌药物为主[35]㊂上述这些特殊人群患者的局部治疗,仍应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㊂用药前请具体参考药物说明书㊂7.2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比,系统抗真菌治疗具有疗程短㊁用药方便㊁不遗漏病灶㊁患者依从性较高㊁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皮损泛发或受累面积大㊁鳞屑角化型㊁局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欠佳的手癣㊁足癣患者,以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㊁艾滋病等)的手癣㊁足癣患者㊂临床手癣㊁足癣治疗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36-37]㊂用药剂量及常用疗程:特比萘芬,250m g/d,疗程1~2周㊂伊曲康唑,100 m g/d,疗程2周;或100~200m g,2次/日,疗程1周㊂国内氟康唑治疗手癣㊁足癣的用药资料较少㊂要点7-8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安全性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具体使用时(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㊁儿童,或是有糖尿病等系统疾病的人群)仍应参考药物说明书㊂7.3联合治疗外用药和口服药联合由于局部用药和系统㊃8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用药各有其局限性㊂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重视,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物和一种口服药物的联合㊂联合治疗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㊁降低费用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㊂可选择方案见表1㊂表1口服加局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手癣㊁足癣的可选方案T a b.1 C o m b i n e d t o p i c a l a n d o r a l a n t i f u n g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p t i o n s o f t i n e a m a n u s a n d t i n e a p e d i s联合用药方案常用疗程丙烯胺类特比萘芬250m 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1~2周咪唑类伊曲康唑400m 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1~2周局部用药的联合采用抗真菌机制相似或不同的药物相联合(例如:唑类药物+丙烯胺类药物),也可选用抗真菌药物与其他作用机制药物(如,角质剥脱剂或中药制剂)的联合㊂要点7-9某些皮损炎症反应剧烈㊁瘙痒严重的手癣㊁足癣病例,局部联合用药建议:可先选用复方制剂(抗真菌药加糖皮质激素,如复方酮康唑乳膏㊁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应避免单一使用激素类外用药㊂)治疗1~2周,待炎症及瘙痒缓解后,需改换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后续治疗㊂7.4某些特殊病例的处理当手癣㊁足癣趾/指间有糜烂或急性湿疹样表现,如外用药物不当,有可能导致刺激性皮炎㊁或激发加剧接触性皮炎症状㊂炎症反应剧烈或局部治疗处置不当时可触发癣菌疹㊂某些足癣患者可能继发或局部混合细菌感染,也有些患者存在或混合有其他非皮肤癣菌性真菌感染㊂要点7-10当手癣㊁足癣皮损有急性湿疹样改变时,建议:治疗起始采用有效口服抗真菌药物与局部外用激素类药物联合的方法;待症状缓解后,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40]㊂要点7-11出现癣菌疹,按皮炎湿疹类处理,同时治疗原发手癣㊁足癣病灶㊂要点7-12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应首先抗细菌治疗,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㊂当局部混合细菌感染时,诊断明确后可联合使用抗细菌治疗药物㊂要点7-13由念珠菌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所致的手足浅部真菌感染,或者上述真菌与皮肤癣菌的混合感染病例,治疗建议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㊂8疗效评定标准红斑㊁丘疹㊁鳞屑㊁水疱㊁糜烂㊁浸渍㊁发白完全消退,瘙痒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㊂9健康教育手癣㊁足癣,尤其是足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㊂患者规范治疗㊁全程治疗,也就是足剂量㊁足疗程治疗,对提高治愈率㊁预防复发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㊂健康教育对防治足癣㊁降低其复发及减少传播至关重要㊂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㊁报刊杂志㊁互联网㊁医疗机构㊁药店㊁患者亲友群等,开展以下方面健康教育:①注意个人卫生:手足部浴后及时擦干趾/指间,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鞋子可使用短波紫外线等进行消毒;避免长期将手足浸泡入水等液体中,掌跖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㊁爽身粉剂或抗真菌散剂(如,硝酸咪康唑散),保持鞋袜㊁足部清洁干燥,也可将抗真菌散剂(如,硝酸咪康唑散)撒于鞋袜,预防复发㊂②注意浴池㊁宿舍等场所公共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㊁鞋袜㊁浴盆和毛巾等㊂③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真菌病),同时还需治疗家庭成员㊁宠物的癣病㊂参考文献[1]B u r z y k o w s k i T,M o l e n b e r g h s G,A b e c k D,e t a l.H i g hp r e v a l e n c e o f f o o t d i s e a s e s i n E u r o p e:r e s u l t s o f t h e A c h i l l e sP r o j e c t[J].M y c o s e s,2003,46(11-12):496-505.[2]I l k i t M,D u r d u M.T i n e a p e d i s:t h e e t i o l o g y a n d g l o b a l e p i-d e m i o l o g y o f a c o mm o n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J].C r i t R e v M i c r o-b i o l.2015;41(3):374-388.[3]A m e e n M.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C l i n i c s i nD e r m a t o l o g y,2010,28(2):197-201.[4]H a v l i c k o v a B,C z a i k a V A,F r i e d r i c h M.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s i n s k i n m y c o s e s w o r l d w i d e[J].M y c o s e s,2008,51(S u p p l4):2-15.[5]杨利红,赵颖,严淑贤,等.上海新泾社区50岁以上居民足癣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2):92-94. [6]W a t a n a b e S,H a r a d a T,H i r u m a M,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 o f f o o t d i s e a s e s i n J a p a n:r e s u l t s o f30,000f o o tc h e c k s b yde r m a t o l o g i s t s[J].J D e r m a t o l,2010,37(5):397-406.㊃92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7]C h e n g S,C h o n g L.A p r o s p e c t i v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y o nt i n e a p e d i s a n d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i n H o n g K o n g[J].C h i n M e d J(E n g l),2002,115(6):860-865.[8]费实,肖常青,李振洁,等.1999~2007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2): 93-96,101.[9]王爱平,高露娟,席丽艳,等.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5-338.[10]徐楠,温海.足癣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l(3):174-176.[11] D a n i e l C R I I I,G u p t a A K,D a n i e l M P,e t a l.T w o f e e t-o n eh a n d s y n d r o m e: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m u l t i c e n t e r s u r v e y[J].I n t JD e r m a t o l,1997,36(9):658-660.[12] W i l s o n M,B e n d e r S,L y n f i e l d Y,F i n e l l i L J.T w o f e e t-o n eh a n d s y n d r o m e[J].J A m P o d i a t r M e d A s s o c,1988,78(5):250-253.[13] P a r k B C,L e e S J,K i m D W,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m y c o l o g 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n c o m i t a n t t i n e a p e d i s a n d t i n e a m a n u u m i n f e c t i o n[J].A r c h D e r m a t o l, 2009,145(2):205-207.[14] Mül l e r D P,H o f f m a n n R,W e l z e l J.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o f t h et o e w e b a n d t h e i r i m p o r t a n c e f o r e r y s i p e l a s o f t h e l e g[J].JD t s c h D e r m a t o l G e s,2014,12(8):691-695.[15] R o l d a n Y B,M a t a-E s s a y a g S,H a r t u n g C.E r y s i p e l a s a n dt i n e a p e d i s[J].M y c o s e s,2000,43(5):181-183.[16] P a v l o t s k y F,A m r a n i S,T r a u H.R e c u r r e n t e r y s i p e l a s:r i s kf a c t o r s[J].J D t s c h D e r m a t o l G e s,2004,2(2):89-95.[17] C a n n o n J,R a j a k a r u n a G,D y e r J,e t a l.S e v e r e l o w e r l i m bc e l l u l i t i s:def i n i ng th e e p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i-m a r y e p i s o d e s i n 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2018,24(10):1089-1094.[18] R o m a n o C,R u b e g n i P,G h i l a r d i A,e t a l.A c a s e o f b u l l o u st i n e a p e d i s w i t h d e r m a t o p h y t i d r e a c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T r i c h o-p h y t o n v i o l a c e u m[J].M y c o s e s,2006,49(3):249-250.[19]K a a m a n T,T o r s s a n d e r J.D e r m a t o p h y t i d-a m i s d i a g n o s e de n t i t y[J]?A c t a D e r m V e n e r e o l,1983,63(5):404-408.[20]李春阳,李诚菊,徐永豪,等.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开放性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2):112-114.[21]王美芳,李邻峰,程海燕,等.1%硝酸硫康唑喷雾剂治疗足癣及鞋袜用药对预防复发的作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13(3):164-167.[22]王爱平,温海,赖维,等.1%联苯苄唑霜治疗足癣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4):224-227. [23]符美华,李岷,李若瑜,等.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多中心㊁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453-456.[24]J a r r a t t M,J o n e s T,A d e l g l a s s J,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o f o n c e-d a i l y l u l i c o n a z o l e1%c r e a m i n p a t i e n t sȡ12y e a r s o fa g e w i t h i n t e r d i g i t a l t i n e a p e d i s:a p h a s e3,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ve h i c l e-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y[J].J D r u g s D e r m a-t o l,2014,13(7):838-846.[25] K o r t i n g H C,K i e n c k e P,N e l l e s S,e t a l.C o m p a r a b l e e f f i c a-c y a nd s a fe t y of v a r i o u s t o p i c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nt i n e a p e d i s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r e g i m e n:r e s u l t s o f am e t a-a n a l y s i s[J].A m J 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07,8(6): 357-364.[26]李岷,顾军,毕志刚,等.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㊁足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7):471-472.[27] G u p t a A K.B u t e n a f i n e:a n u p d a t e o f i t s u s e i n s u p e r f i c i a lm y c o s e s[J].S k i n T h e r a p y L e t t,2002,7(7):1,2,5. [28]S t e i n G o l d L F,P a r i s h L C,V l a h o v i c T,e t L.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 n a f t i f i n e H C l G e l2%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d i g i-t a l a n d m o c c a s i n t y p e t i n e a p e d i s:p o o l e d r e s u l t s f r o m t w o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v e h i c l e-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J D r u g s D e r m a t o l,2013,12(8):911-918. [29]王爱平,余进,陈伟,等.0.25%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5): 293-295.[30]王爱平,王端礼,虞瑞尧,等.1%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337 [31] A l y R,F i s h e r G,K a t z I,e t a l.C i c l o p i r o x g e l i n t h e t r e a t-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t e r d i g i t a l t i n e a p e d i s[J].I n t J D e r-m a t o l,2003,42(S u p p l1):29-35.[32]王英,沈永年,朱红梅,等.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及足癣的多中心随机双肓对照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8):476-478.[33]吴建华,温海,陶苏江,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209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5):328-331.[34] P a t e l VM,S c h w a r t z R A,L a m b e r t W C.T o p i c a l a n t i v i r a la n d a n t i f u n g a l m e d i c a t i o n s i n p r e g n a n c y:a r e v i e w o f s a f e t yp r o f i l e s[J].J E u r A c a d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2017,31(9): 1440-1446.[35]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1-3.[36] G u p t a A K,F o l e y K A,V e r s t e e g S G.N e w 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sa n d n e w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J].M y c o p a t h-o l o g i a,2017,182(1-2):127-141.[37] T s u n e m i Y.O r a l a n t i f u n g a l d r u g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e r-m a t o m y c o s i s[J].M e d M y c o l J,2016,57(2):J71-75.[收稿日期]2020-10-08[本文编辑]施慧㊃03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
足癣的症状及常见治疗方法足癣,也称为脚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
它通常会影响到足部的皮肤,包括趾间、脚底和脚背等区域。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普遍。
本文将介绍足癣的症状以及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足癣的症状1. 瘙痒:最明显的足癣症状之一就是皮肤发生剧烈的瘙痒感。
感染后,患者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和想要刮抓受感染区域的冲动。
2. 红斑和水泡:另一个常见的足癣表现是在受感染区域出现红色斑块和小水泡。
这些斑块通常位于脚底、脚指间或脚背上,并伴随着剧烈的灼热感。
3. 脱屑:由于真菌感染造成了皮肤细胞的过度生长,足癣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脱屑的情况。
这些脱屑通常是小片状或粉末状的,会进一步加重瘙痒感。
4. 裂缝和溃疡:在足癣严重的情况下,受感染区域可能出现皮肤裂缝和溃疡。
这些问题使得足部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的感染,并导致局部发生化脓与出血。
二、足癣的治疗方法虽然很难完全根治足癣,但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减轻其症状并防止其扩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足癣治疗方法:1. 局部抗真菌药物:许多局部抗真菌霜、乳液和喷雾可用于治疗足癣。
这些药物通常包含氯霉素、硝酸咪康唑等成分,能够有效杀灭真菌并缓解相关的刺激和不适感。
2. 清洁与干爽: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爽是预防足癣的关键。
经常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受感染的区域,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当足部变湿时,应尽量保持其干燥,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来减少汗水和湿气。
3. 鞋类和袜子的处理:感染足癣后,需要注意对鞋类和袜子进行特殊处理。
建议使用抗真菌喷雾剂或粉末来处理鞋袜内部并减少真菌滋生。
此外,还要定期更换、清洗和消毒鞋子和袜子。
4. 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对控制足癣很重要。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并定期清洁脚部并修剪指甲以减少细菌和真菌滋生的机会。
5.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紫外线照射疗法以及抗真菌贴片等治疗手段。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层构成。
表皮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
真皮层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可分为层和网状层。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皮肤损害是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斑疹是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是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丘疹是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是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鳞屑是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浸渍是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结节是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
了解皮肤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皮损的特点对于皮肤性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结节是皮肤上凸起的小块状物,不易察觉,需要通过触诊才能发现。
触摸时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结节有可能吸收消退,也有可能破溃成溃疡,治愈后形成瘢痕。
2.糜烂是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
糜烂的基底可以达到表皮下层或真皮层。
它愈合较快,治愈后不会留下疤痕。
3.溃疡是皮肤或粘膜上局部的缺损,病变可以累及深层的真皮或皮下组织。
治愈后会留下瘢痕。
4.鳞屑是角质层脱落的表现,大小和厚度不一。
鳞屑可以呈现糠秕状、蛎壳状或油腻性。
5.浸渍是指角质层吸收了过多的水分,变得松软并变白,表面会起皱。
#足癣治疗专题#足癣治疗的进展李筱芳刘维达(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关键词> 足癣;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 R75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3827(2006)03-0171-04足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
该病虽然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其发病率高,且易复发或再感染。
特别是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该病反复发作,反复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个人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都是浪费。
也给医师和患者造成了足癣不可根治的印象。
实际上只要做到对足癣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及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足癣是可以根治或减少复发的。
足癣治疗药物的选择与菌种的临床类型有关。
根据患者皮损表现可将足癣分为角化过度型、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
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分为趾间型、足跖型和混合型,其中以趾间型最为常见。
传统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根据患者的皮损类型选择不同的剂型。
但由于足癣感染通常较顽固,易反复,单纯外用药疗程长、涂抹繁琐,致使依从性差,很难完成规定疗程,治疗复发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真菌临床学家开始寻求外用加口服杀真菌药或单纯口服药来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现对各种治疗方案分别介绍。
1局部用药目前已上市的外用药多属于唑类或丙烯胺类。
唑类的代表药物有咪康唑、克霉唑和联苯苄唑等,研制的新药有舍他康唑、氟曲康唑(flutr i m azo le)等。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136例足癣患者予1%氟曲康唑粉剂治疗,对照组138例患者予相同剂型的联苯苄唑治疗,疗程都为4周。
结果前者的总治愈率为65.作者简介:李筱芳(1978-),女(白族),在读博士研究生.E-m ai:l l xf3568@gm ai.l co m通讯作者:刘维达,E-m ai:l li umyco@hot m ai.l co m 3%,后者为70.1%,均无显著不良反应[1]。
脚气(足癣)的防治“脚气”又称足癣,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因其反复不愈,困扰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足癣那些事儿。
1.是什么引起了足癣?足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临床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角化型等类型,病变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由于足部汗腺丰富又缺乏皮脂腺,通气较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足癣的诱发因素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不注意卫生、鞋袜不透气、皮肤破损、原有其他足部皮肤病等,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疾病、妊娠、糖尿病、肥胖、皮肤正常菌群失调等。
2.什么时候容易得足癣?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而真菌最喜欢的便是湿热的环境,许多地方从晚春时便开始进入雨季,气温也渐渐回升,这便是真菌最喜欢的季节了,一直到秋冬季节,随着天气逐渐清冷干燥,症状才会暂时缓解,留下干燥皲裂的脚皮,等到气温回升时又会加重。
3.足癣有什么危害?许多人认为,足癣造成的仅仅是皮肤瘙痒,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没有治疗的必要,这其实是错误的!(1)每个人对瘙痒的耐受程度不同,轻则分散注意力,重则妨害睡眠。
(2)真菌感染易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糜烂、皲裂,如若抓挠破损,还可能造成全身多处感染或菌毒血症、急性淋巴管炎、蜂窝织炎等不良后果。
(3)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且传播迅速,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很容易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传染,一方面经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另一方面传染自身其他部位引发手癣、体癣、股癣等。
4.如何正确治疗足癣?经常有患者询问足癣为什么不能治愈?其实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正确以及疗程不够导致的。
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和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用药中含有抗菌成分和止痒成分,可缓解症状,很多患者病情一好转就停药,导致仍有部分真菌存活,环境适宜时又会继续繁殖,因此应当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待真菌完全杀灭后方能停药。
5.如何预防足癣?虽然足癣可以治愈,但是其复发的概率是极高的,如何做好足癣的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
癣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癣,又称为皮肤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真菌感染引起。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头皮、手部、脚部、指甲等。
癣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
一、癣的症状。
1. 头皮癣,头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头皮发痒、脱屑、头发脱落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皮发痒难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疼痛。
2. 体癣,体癣是指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症状包括红斑、瘙痒、脱屑等。
体癣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躯干、四肢等处。
3. 脚癣,脚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足底发痒、起水泡、脱皮等。
脚癣常常引起患者行走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感染。
二、癣的治疗方法。
1. 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癣的常见方法,包括抗真菌药物、外用激素药物等。
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进行治疗,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出现药物过敏或依赖。
2. 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癣病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能够从内部杀灭真菌,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需遵医嘱使用。
3. 局部护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进行局部护理,包括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等。
局部护理有助于加速痊愈,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 预防措施,癣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分享个人用品,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减少真菌的传播和滋生。
总之,癣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患者在面对癣病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复发的可能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读者,让大家了解癣病,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手足癣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8期□副主任医师张兴(中卫市人民医院宁夏中卫 755000)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
临床表现与诊断⒈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性损害有鳞屑、角化。
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三型。
⒉多呈对称性双侧发病,但一侧发病多年后对侧被侵犯。
发作以夏季为重。
⒊病程慢性,易在炎热季节继发感染引起丹毒或湿疹化。
急性期损害用药不当(过于刺激)可致癣菌疹。
常初发于单侧2、3或3、4指/趾缝间,逐渐浸淫蔓延至手掌、手背、足趾、足跟等。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⒋急性期水疱顶部、慢性期鳞屑性损害中可查到病原真菌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外用药物丁芎癣药水主要成分为丁香酊、水杨酸、桃叶酊、川芎酊。
杀菌消炎、止痒。
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皮癣、湿疹、脚气等。
洗净患处,每日涂擦2~3次。
皮肤溃疡者慎用。
紫椒癣酊主要成分为功劳木、五倍子、紫花地丁、苦参、花椒。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于足癣、手癣及体癣。
消毒棉签蘸药液10毫升擦于洗净的患处,每日2次。
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擦癣药水主要成分为斑蝥、紫荆皮、花椒、百部、大枫子(去壳)。
祛风、解毒、止痒。
用于风癣、湿癣、金钱癣、牛皮癣等。
摇匀擦抹患处。
孕妇禁用;切勿入口;本品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可在15摄氏度放置片刻待溶后再用。
大枫子油主要成分为大枫子油、硼酸、冰片。
杀虫解毒、散风祛湿。
用于风湿癣疮、雀斑粉刺、血燥风湿、疥疮癞疮,治疗麻风、疥癣、梅毒、酒渣鼻、银屑病等。
凡属风湿虫毒症者均可选用本品,效果极佳。
调匀,涂患处。
中医证型1.湿热证:手足跖部为主的红斑、水疱或趾缝浸渍,有时患者出起针尖大小半酊状透明水疱,疱壁坚实,抓破流津水,或溃烂浸淫,蔓延成片,上覆白皮,疱底鲜红,瘙痒明显。
白醋泡脚能治脚气吗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22()5
【摘要】我受脚气困扰半年了,朋友给我推荐了个偏方--白醋泡脚,这有用吗?湖南廖先生廖先生:脚气临床上称为“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趾间、足跖及侧缘,严重时可波及足背及踝部。
本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主要因素有:1.混穿鞋袜、裸足在公共浴室等场所行走,密切接触病原菌而被感染。
【总页数】1页(P57-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
【相关文献】
1.苦参花椒茶泡脚治脚气162例疗效观察
2.03脚气用醋泡有效吗?
3.陈醋泡脚治脚气
4.用白醋泡脚能治疗脚气吗
5.百部泡脚治疗脚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足癣中医辨证论治足癣脚气化湿止痒足癣,俗称"脚气".由于真菌侵人足部表皮而致。
一般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脚趾之间中医称本病为“脚湿气".臭田螺。
古典医著《医宗金鉴外科心诀》对其症状有形象的描述:" 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
”患过脚气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足癣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的南方患病率高达80%以上。
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疾患,但痒起来的滋味也确实难受。
有些患者由于用不洁的手抠脚趾,还会引起脚气感染,引发丹毒,也会影响患者在常的工作和学习。
足癣的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脚布。
搓脚石有关,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久居潮湿之地,适合真菌繁殖,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本病。
其次与遗传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辨证施治常分成干、湿两种类型,一般不用内服药治疗。
十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鳞屑型和角化型.鳞屑型主要症状是在增厚的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肤过度角化、粗糙.中药可选用经验方:透骨20g 生山植20g,乌梅20g,威灵仙20g.枯矾20g 蛇床子20g。
水煎外洗,每晚1次。
洗后外涂2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10g:取水杨酸粉1g.细黄连粉1g 凡士林油8g,熔化后加药研匀成膏)。
涂药后,以患处皮肤有热感为度。
经1-2周,局部脱屑、肤软,可用西药克霉唑软膏代之,仍是每晚洗后外涂1次直至治愈,疗效可靠。
湿性相当于水疱型和擦烂型。
水疱型的主要症状为:足跖和足缘可见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
伴有瘙痒感,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发生出新的水疱,如此反复扩展。
擦烂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趾间浸润发白或伴有基底部红斑、糜烂。
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挠抠,抓破后皮损处露出糜烂面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组织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手足癣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手足癣是指皮肤癣菌侵犯掌,足跖,指间皮肤引起的感染。
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与絮状表皮癣菌。
通过接触感染,因共用面盆、脚盆、脚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传播,手癣常由足癣感染而来。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是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气候干燥时减轻或症状消失。
二、临床表现:1. 鳞屑水疱型:为成群或疏散分布的米粒大小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多发生于指趾、掌跖及其侧缘。
疱液干涸后脱屑,自觉瘙痒。
2. 浸渍糜烂型:主要发生于趾间,特别是3~4及4~5趾间以及趾腹侧面。
由于局部潮湿多汗加上真菌寄生,使得表皮浸软发白,因瘙痒摩擦,表皮脱落留下红色剥裸面,常易继发细菌感染有异臭。
本型多在炎热夏季好发。
3. 角化过度型:常发生于掌跖及其侧缘或足跟部。
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脱屑、干裂,常在寒冷冬季易发。
三、检查:1. 镜检:刮取鳞屑,挑取疱液加10%koH镜检,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但角化增厚型手癣直接镜检阳性率低,需反复检查。
2. 培养:取鳞屑或疱液接种于沙氏琼脂上,保温培养,2周内有菌落生长,根据菌落形态和镜下特征可以鉴定菌种。
四、治疗:(一)一般治疗1. 尽可能寻找病因,并去除;2.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等;3. 避免易致敏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二)药物治疗1、外用药物:①鳞屑水疱型: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和水剂如复方联苯苄唑霜或溶液等;②浸渍糜烂型:选用粉剂,如咪康唑粉或枯矾粉,有渗液给予醋酸铅溶液、硼酸溶液等湿敷,皮损干燥后再涂抹刺激性小的霜剂和水剂;③角化过度型:选用剥脱作用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必要时封包。
无论何种药物都应耐心坚持治疗1~2个月。
2、内用药物:病程久者或局部治疗效果差者,可选择内用药物。
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2~4周,但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另外,当手足癣伴有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五、预防:1、讲究个人卫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脚盆、擦布等,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2、手足多汗和损伤,往往是脚癣或手癣最多见的诱因之一,平时要减少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对手足皮肤的不良刺激,如果是患者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3、晚上洗脚或洗澡后,要揩干趾缝间的水分,尽量保持各趾间的干燥,以防止表皮霉菌的再感染;4、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是传染足癣的主要地方,应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
足癣的病例报告引言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足部皮肤上,导致瘙痒、灼热感和皮肤剥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病例,并详细描述足癣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男性,年龄为45岁。
他向医生寻求帮助,因为他的足部出现了瘙痒和疼痛,同时伴有红斑和皮肤脱屑。
患者观察到这些症状开始于双脚的指间和足底,并逐渐向足背扩展。
他还注意到脚趾之间的皮肤出现了裂缝和潮湿感。
患者表示他一直以来都有多汗症,长时间穿袜子和鞋子,不干爽的环境可能是感染的原因。
病因足癣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真菌是Trichophyton rubrum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这些真菌通常存在于湿热的环境中,例如长时间穿着湿袜子和鞋子,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更衣室等地方传播。
症状足癣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瘙痒和疼痛:患者常常感到足部皮肤瘙痒,并可能出现疼痛或灼热感。
2.红斑和皮肤脱屑:足癣会导致足部皮肤出现红斑、鳞状脱屑和破裂的皮肤。
3.裂缝和潮湿感:脚趾之间的皮肤可能出现裂缝,同时伴有潮湿的感觉。
4.脚臭: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破损和湿润环境,患者的足部可能会产生异味。
诊断足癣的诊断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医生将检查患者足部的症状,并询问病史,特别是足部的湿润程度、穿鞋习惯和接触湿热环境的频率。
医生可能会用显微镜检查患者足部的组织样本,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此外,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真菌培养,以确认感染的真菌种类。
治疗方法足癣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真菌药膏:医生通常会开具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药膏,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将药膏涂抹在足部感染部位。
2.干燥:保持足部干燥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经常更换干爽的袜子和鞋子,并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3.脚浴: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温水浸泡足部,以减轻瘙痒和疼痛,并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国足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专家共识(1)
2008-07-23 17:51
1定义
足癣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
仅感染足背的皮肤癣菌病通常称为体癣。
足部也可见到由非皮肤癣菌如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此时应称之为足部皮肤念珠菌病。
2病原菌
足癣的致病菌是皮肤癣菌,包括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其中8o%以上为红色毛癣菌,其次是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
足部浅表真菌感染也可由非皮肤癣菌(如念珠菌等)引起,但不在本指南讨论之内。
3流行病学
足癣是皮肤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
也有文献报道可达30%~70%。
国内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20%。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足癣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其次为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
足癣的发病与环境和季节等因素有关,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尤为多见;还与一些特定的人群或职业有关,易感人群有运动员、煤矿工人、士兵、糖尿病及艾滋病患者等,与足部多汗、穿紧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足癣具有家族聚集性和传染性,在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或在家庭中接触患者用过的
物品可造成传播;同时,患者自身也可在不同解剖学部位之间传播,如足癣可引起甲癣、手癣、体股癣等。
足癣复发率高,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
足癣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调查显示足
癣对患者的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超过半数的
患者因为瘙痒而影响睡眠;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高达40%。
4临床表现
足癣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瘙痒(96.9%)、脱屑(72.8%)和水
疱(55.7%)”q,根据皮损形态分为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趾间型、足跖型和混合型,其中以趾间型最为常见。
①水疱型:在趾间及足底可见针头至粟粒大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呈蜂窝状融合。
也可见大疱。
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
发病初期常有明显的瘙痒
或刺痛感,此型易继发细菌感染和引起癣菌疹。
致病菌多为须
癣毛癣菌。
②趾间糜烂型:第4、5趾间最常见。
皮损最初表现为浸渍.常因瘙痒揉擦致表皮破损、糜烂,可伴渗出,常发出难闻的异味.易继发细菌感染。
引起丹毒或蜂窝织炎。
致病菌常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
③鳞屑角化型:此型常见,好侵犯足底、足侧缘及足跟。
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冬季易发生皲裂。
许多鳞屑角化型足癣并发手癣,常单手受累.呈现特殊的“两足一手型”。
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5真菌学检查
真菌学检查包括真菌镜检和培养。
尽可能两者均做。
取材应刮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水疱壁,标本量应足够。
在镜下见到菌丝或关节孢子即为阳性。
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可明确致病菌。
6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诊断足癣。
由于真菌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即使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真菌感染,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足癣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如汗疱疹、掌跖脓疱病、湿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还应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病、脓疱性细菌疹和二期梅毒等)相鉴别。
7治疗
足癣的治疗目的是清除致病菌,快速消除症状,防止复发。
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即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二者联合治疗。
应根据致病菌种类、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基本情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足癣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硫脲类、吗啉类、吡酮类等。
其中丙烯胺类和唑类药物临床应用最广。
7、1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通常被广泛采用。
药物剂型包括乳膏、溶液、凝胶、喷雾剂和粉剂等,应
根据皮损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
常用唑类药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联苯苄唑等,用法为每日1~2次。
疗程至少为4周,真菌学治愈率为60%~91%;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用法为每日1~2次,疗程至少为2周。
真菌学治愈率为62%~100%。
其他治疗足癣的外用药包括吗啉类(如阿莫罗芬)、吡咯酮
类(如环毗酮胺)、硫脲类(如利拉萘酯)等。
此外。
一些角质剥脱
剂也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如水杨酸、雷锁辛等。
某些中药制剂如土槿皮酊等也可治疗足癣。
尽管外用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的依从性差,文献显示82.5%的足癣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治
疗坚持不到2周;涂药不均匀易使皮损遗漏,还会给患者带来
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对鳞屑角化型足癣药物渗透性较差
等。
上述原因常导致单纯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复发率高(50%~80%)。
因此,本指南建议:单纯外用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初发或
病灶局限的足癣患者。
7.2系统治疗
口服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治疗足癣,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
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疗的患者。
研究显示171服特比萘芬250mg/d连续1-2周治疗足癣,12
周时真菌学治愈率为89.3%,随访3年的年复发率仅为10%左
右。
口服特比萘芬1周与外用克霉唑乳膏4周其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伊曲康唑400mg/d冲击治疗1周亦有效,真菌学有效率为56%,但缺乏远期疗效的研究。
氟康唑治疗足癣的资料较少。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的安全性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对某些特殊人群使用时应参考说明书。
7.3外用药加口服药联合治疗
由于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均各有其局限性.外用抗真菌药
物加口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重视。
国内的一项中、重度足癣的单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显示。
特比萘芬250 mg/d口服1周加特比萘芬乳膏外用1周的联合治疗组(简称“1+1”联合治疗方案),其疗效和安全性与特比萘芬250mg /d口服2周组相同,但前者起效快于后者.而且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外用特比萘芬2周组和联苯苄唑4周组。
研究显示:联合治疗方案(“1+1”)在缩短疗程、减少费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疗效、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显示出优势.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依从性差的患者。
当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时,应首先抗细菌治疗.局部皮损应
按湿疹治疗原则处理,在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
如
病原菌明确为念珠菌感染.应首选唑类药物进行治疗。
8预防
足癣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或再感染,良好的健康教育对
预防足癣、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应做到:①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
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
②注意公共卫生。
③积极治疗癣病,对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癣),以及家庭成员、宠物的癣病也应同时治疗。
综上所述,足癣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如下:①足癣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
②足癣的诊断应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
③足癣治疗的目标是清除致病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
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或联合治疗均可用于足癣治疗。
④局部治疗适用于初发或病灶局限的足癣患者。
可以选择丙烯胺类或唑类以及其他种类的外用抗真菌药物,需足疗程用药。
⑤系统治疗适用于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或伴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疗的患者。
⑥局部和系统联合治疗方案(一种外用加一种口服抗真菌药),在缩短疗程、减少费用、提高依从性和疗效、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优势。
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依从性差的患者⑦在局部和系统联合治疗方案中,口服药物推荐使用特比萘芬
250 mg/d,疗程为1~2周;如特比萘芬疗效不佳可考虑应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冲击疗法:200mg每13 2次,疗程为1周;连续疗法:200 mg/d,疗程为2周)。
外用药物可选择丙烯胺类、唑类或其他种类抗真菌药。
表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足癣治疗推荐使用方案
治疗方案第一方案
局部治疗:丙烯胺类外用药物疗程2-4周(注意剂型选择)
系统治疗:口服特比萘芬250mg/d,疗程2周
联合治疗*:口服特比萘芬250m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1~2周
治疗方案第二方案
局部治疗:唑类药物及其他种类的抗真菌外用药,疗程4周
系统治疗:口服伊曲康唑200~400mg/d,疗程l~2周
联合治疗*:口服伊曲康唑400mg/d+外用抗真菌药物,疗程l~2周
*联合治疗为一种外用抗真菌药加一种口服抗真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