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39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变革及其影响二战的结束,标志着国际政治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整个世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状况,以此引起新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
战争结束后,各国纷纷调整其国际政策和对外交往的方式。
这里,我们将探讨在战后几年中,国际政治发生的转变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国际政治变化的背景在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背景在于二战所带来的破坏性和深刻性。
在此次战争中,欧洲及其附属国家在经济和人口方面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而美国、苏联等新兴国家则大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这种国际政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后国际制度的变革。
二、新的国际组织的成立在战后,国际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
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就是联合国。
这个组织的成立旨在促进和平、安全和国内合作,同时还将为国家之间的冲突提供全球性的协商和解决方案。
联合国在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
此外,在战后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欧洲国家为了维持和平与团结,也纷纷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组织中,欧洲国家的合作逐渐加强,而这也为接下来的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三、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战后的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形式。
在战争结束后,国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角色和责任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联合国的设立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得到加强,联合国成为国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平台。
另外,国际组织和说服代表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也成为现实。
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尊重也成为实现国际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种国际关系的新形态至今仍然是国际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四、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战后的几年中,国际政治经济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经济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它的领导地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就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也开始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2)(二)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三)两极格局的终结 (3)(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3)(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5)结语 (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摧毁了法西斯,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革命性地变更了世界发展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关键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经济发展Abstract: the Second World War on the fate of mankind produced tremendous effect, is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from Germany, Japan, Italy fascist group launched, their purpose, is not only for the colony, but also to establish their own global hegemony, enslaving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Victory in the anti-fascist war, saved the world from the fascist enslavement, save the world in the destruction of civilization. That's one consolation. International fascist forces rou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world political power distribution, decided the entire postwar development. World War II promoted the world colonial system collapse, destroying the fascis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world peace, revolutionary change the pattern of world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new or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stablish, formed theUS-Soviet pattern.Keywords: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Political Economy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与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也在不断地演变。
这种演变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和对世界的影响做一简要探讨。
一、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二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二战造成的诸多损失,所有国家都希望能够重新建立经济秩序来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的背景。
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下,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强的经济大国,并在国际上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此外,西方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在西欧和东欧分别形成了两种领先的意识形态模式。
美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领导者,强制其他国家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使其在金融领域上取得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对美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这也奠定了美国50年的国际霸权地位。
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升级和苏联的崩溃,美国一枝独秀的国际霸权地位也被逐渐摆脱。
同时,在国际经济领域,以内需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始逐渐降低对贸易的依赖,国际经济贸易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
这种转型不仅变化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结构,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在国际上的逐渐提高。
这种转型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重大变化。
另外,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打破了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人民币、欧元等成为多样化的国际货币。
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变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进一步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网络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形的金融资本市场,并给国际贸易和劳动力提供了“数字化”的平台,这种变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
世界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与影响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国际组织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二战之后,国际政治形势迅速转变,三大联盟成为主导力量。
然而,联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苏联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相悖,导致两边的政治与军事博弈升级。
这段时期的国际形势主要体现在东西方之间的对峙和冷战。
由于联盟国家间的分歧,国际组织和条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联合国成为了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和制定国际法,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维护了国际秩序。
国际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国家间安全等问题也成为了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
二、对于亚洲的影响二战后,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美国等国家在这个时期推动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
在东亚地区,日本的经济崛起则对整个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合作加强,渐渐地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东南亚等地区,美国的军事干预与霸权主义倾向引起了争议与反对。
三、对于欧洲的影响二战后,欧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后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得到了加速。
欧洲共同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严密的贸易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这样的合作,欧洲国家终于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争和争斗,获得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在欧洲,二战后的人口流动和移民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欧洲大陆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差异也逐渐凸显。
这些问题都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
四、对于中东与非洲的影响二战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际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这段时间,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博弈逐渐升级。
二战后世界的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2.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如何认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的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国家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因此,正确认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结合的角度去观察当今世界的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政治的发展不能背离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对经济也具有反作用。
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无疑也是这样。
“二战”后50多年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各国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是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直接导致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从而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反过来,世界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变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它能够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有时这种反作用甚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把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放在战略首位,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在这一趋势之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使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和渗透,政治关系经济化、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倾向日趋明显。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是在政治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尖锐对立和势均力敌,在经济实力上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比并不相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经济的兴旺和繁荣,“使美国成了在战争中经济仍在发展,并且高速度发展的唯一帝国主义国家。
在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就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经济大国,经过战争,它更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远远抛在了自己的后面”美国经济在“二战”后初期居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美元拥有等同于黄金的特权,成为世界货币,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需要美国的商品和资本,需要美国的援助和扶持。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着各国之间的关系、领土变化、国际组织的崛起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种双超格局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美国作为西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苏联则在二战后成为了东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政治发展。
在这种双超格局下,世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全球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列强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二战后逐渐丧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权,成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较弱国家。
而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欧洲国家也在二战后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