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子夜》主要情节概括(以试题形式)1、简述吴荪甫这个人物的生平经历吴荪甫是丝厂老板,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他成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七八个小厂。
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
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有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最后连住宅也押上去,结果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
(一)生意场上的争斗2、《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3、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4、简述体现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的相关情节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
吴荪甫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就憧憬起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他不由得微微一笑。
5、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胆大、果断、有魄力的故事吴荪甫雄心勃勃,随时想扩张自己的事业。
吴荪甫和几个朋友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施展铁腕,以五六万元收买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准备加以扩充,“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6、吞掉朱吟秋的丝厂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子夜》导读及情节简答题【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书名诠释】“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故事梗概】《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写于1932年12月。
故事从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开始,三辆雪铁笼汽车闪电似地驶过外白渡桥,戛然停止在内河小火轮的汇集处——戴生昌轮船局大门口。
工商界巨头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夫妇,来此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前来避乱的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的守旧思想,与新式企业家的儿子吴荪甫格格不入。
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
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
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入。
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作交易。
这时,吴荪甫的思想也不在丧事上。
家乡农民暴动与丝厂工人罢工,他得布置对策。
《子夜》测试题姓名:班级: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46分)1、吴荪甫有鲜明的矛盾性格。
精明能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
( )2、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做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
()3、《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吞并的计划。
吴荪甫只好屈服,携妻离开上海。
( )4、吴老太爷从家乡带来《太上感应篇》。
他死后《感应篇》成了他孙女蕙芳的精神慰藉。
后来有一天吴荪甫带蕙芳出去游玩,《感应篇》掉到河里毁坏了。
( )5、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的小职员,也是吴荪甫双桥镇的同乡,他的父亲是吴老太爷的同学。
由于对父亲的思想素来反感,本来对屠维岳印象不错的吴荪甫开始有些讨厌他了.但他用不卑不亢的态度最终赢得吴荪甫的赏识和提拔。
( )6、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
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
他性格谨慎而又唯利是图,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吴荪甫的旧情人刘玉英的背叛。
()7、吴荪甫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
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和实力。
他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黄浦江夜游、夜总会赵吴谈判就是例证.()8、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
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
()9、吴荪甫的家族在双桥镇颇有势力,父亲是前清的举人,后来因为摔断了腿长期隐居.吴荪甫与资本大族林家结亲,娶了林家大小姐林佩瑶。
子夜简答题集锦1、吴老太爷进上海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的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
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2\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在双桥镇,农民暴动队伍攻破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的家,逮住并押走了曾家父子。
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假扮农民军洗劫了锦华洋货店。
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的王国美梦。
3、吞掉朱吟秋的丝厂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4、屠维岳镇压罢工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
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
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
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5、简述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情节。
(“美人计”)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为了要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
结果,弄巧成拙,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作的是“空头”,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
6、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
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子夜》1.简述吴荪甫与屠维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答:刚开始,吴荪甫冷峻打量屠,但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
吴暗暗赞赏。
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算开除他。
随后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任命他为账房总管。
2.屠维岳是怎样化解和镇压工潮的,请就两次工潮选择其一简述。
答:①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
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稽查,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的走狗。
②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
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3.概述吴少奶奶(林佩瑶)的爱情悲剧故事。
答: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
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
林苦等之下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专断无情只顾事业的吴荪甫。
婚后的她一直空虚寂寞。
和雷鸣的见面更加重了她的痛苦。
她就这样在长期抑郁孤独中维系着和吴荪甫的婚姻。
4.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答: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5.简述吴荪甫劝告杜竹斋与他合力打倒赵伯韬的那一幕情节。
答: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
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
吴又劝杜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杜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加以拒绝。
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6.《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答: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子夜简答题集锦1、吴老太爷进上海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的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
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2、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在双桥镇,农民暴动队伍攻破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的家,逮住并押走了曾家父子。
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假扮农民军洗劫了锦华洋货店。
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的王国美梦。
3、吞掉朱吟秋的丝厂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4、屠维岳镇压罢工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
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
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
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5、简述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情节。
(“美人计”)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为了要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
结果,弄巧成拙,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作的是“空头”,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
6、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
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子夜》【强化训练一】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荪甫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王国”,走实业的道路。
双桥镇共匪乱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只得和王和甫、孙吉人等走另一条路,要在公债市场上大展身手,狠狠赚一笔。
B.曾家驹弄到了一张共产党党证,这使得曾沧海仿佛看到了儿子光宗耀祖的希望,于是,他立即满足儿子要求,给儿子钱。
曾家驹有了这么一张党证,常常向老头子要大把的钱花用。
C.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
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
D.跟随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
这让一直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
E.李玉亭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找波韬又从后面捉住了吴荪甫的头发”是指吴荪甫趁朱吟秋资金困难之际,设计夺取了朱吟秋的干茧,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设陷阱引诱吴进入公债市场,使他越陷越深,在经济上对吴封锁打击,图谋吞并益中公司,让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面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李玉亭一方面周旋于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希望他们捐弃前嫌,联手镇压工潮,一方面又唯恐自已这种不能“从一而终”的丑态暴露而提心吊胆。
B.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但他不甘心这样,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吴荪甫有鲜明的矛盾性格,精明能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
D.《少年维特之烦恼》贯穿《子夜》全书。
茅盾小说《子夜》考点1、“子夜”的含义“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
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
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
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
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
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奢靡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性,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子夜茅盾相关练习题子夜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探讨子夜茅盾的作品和他的写作风格。
1. 子夜茅盾的代表作是哪部小说?子夜茅盾的代表作是《子夜》,这部小说以描写上海滩的黑暗和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通过对主人公子夜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变化的描写,茅盾成功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 子夜茅盾的写作风格有哪些特点?子夜茅盾的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他的叙事方式简练而有力,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3. 子夜茅盾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子夜茅盾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子夜》揭示了上海滩黑暗的一面,描绘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人性的扭曲。
这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并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茅盾的作品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子夜茅盾的作品中有哪些突出的人物形象?在子夜茅盾的作品中,有许多突出的人物形象。
比如,《子夜》中的主人公子夜就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他是一个从小就饱受苦难的孩子,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和社会的压迫。
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同时又展现出对生活的坚强和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对子夜这一形象的刻画,茅盾成功地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性。
5. 子夜茅盾的作品中有哪些重要的主题?子夜茅盾的作品涉及了许多重要的主题。
其中最突出的主题之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茅盾的作品还涉及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自由的追求等主题,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子夜》简答题1、简述《子夜》中赵伯韬这一人物形象。
答: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
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借这些后台的撑腰,他主宰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
而且还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
他狡诈、阴险、彪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
我们可以从他那兽性的表演中看出这个具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对私欲渴求与满足的阶级本性。
2、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
答:吴荪甫形象主要性格特征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
3、简述《子夜》这部小说以“子夜”为书名的含义。
答:《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
“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子夜》中吴老太爷代表哪一类的人物?为什么?请简析。
答:吴老太爷是《子夜》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他是一个满脑子封建伦理、纲常的地主。
他长年生活在“双桥王国”里面,整天捧着一本《太上感应篇》。
他不仅自己顽固不化,还不准他的“金童玉女”沾染半点时代风潮和新的生活时尚。
吴老太爷犹如一具封建僵尸,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必然风化灭亡。
5、《子夜》简述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答:,吴老太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
一到上海,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子夜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子夜的作者?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茅盾答案:D2. 子夜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哪个时期?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3.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A. 许三观B. 陈白露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B4. 子夜中描述的城市是哪一个?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5. 小说中的主要冲突是什么?A. 个人与社会的冲突B. 爱情与家庭的冲突C.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D. 阶级与阶级的冲突答案:D6. 子夜中哪个人物代表了旧社会的残余?A. 陈白露B. 许三观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A7. 小说中哪个人物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A. 陈白露B. 许三观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A8. 子夜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战争C. 革命D. 社会变革答案:D9. 小说中哪个人物代表了工人阶级?B. 许三观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C10. 子夜这部小说的结局是什么?A. 悲剧B. 喜剧C. 正剧D. 未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子夜中哪些人物是正面形象?A. 陈白露B. 许三观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AC12. 小说中哪些元素体现了社会变革的主题?A. 工人运动B. 商业竞争C. 家庭纠纷D. 政治斗争答案:ABD13. 子夜中哪些情节反映了阶级斗争?A. 工人罢工B. 商人破产C. 农民起义D. 学生抗议答案:AD14. 小说中哪些人物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A. 陈白露B. 许三观C. 祥子D. 林黛玉答案:ABC15. 子夜中哪些情节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A. 陈白露的挣扎B. 许三观的转变C. 祥子的觉醒D. 林黛玉的悲剧答案:A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子夜中陈白露的形象特点。
答:陈白露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代表了旧社会的残余,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
《子夜》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1、《子夜》,原名《夕阳》,作者茅盾,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2、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3、《子夜》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人物的生活细节,并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之中。
这些细节描写的特点既是实在的,又是具有象征性的。
4、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的老朽,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
5、吴荪甫是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6、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7、《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8、《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
9、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人物形象★吴荪甫:吴荪甫是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放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因此,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于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子夜》[答案]一、判断题对:2、3、6、8、9、10、13、141、错。
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弄到的是一张国民党党证。
4、错。
最后屠维岳并没有被任命为账房总管,吴荪甫只是写了个批条:“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厂中稽查管车等人,均应听从屠维约调度。
”5、错。
曾沧海和冯云卿可以称得上是“五千年古老僵尸”,因为他们腐朽僵化,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生活的变化,而赵伯韬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买办,机会主义者。
7、错。
曾沧海虽然对吴荪甫没有来接自己感到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他更不敢对吴荪甫断绝关系。
在双桥镇这个地方,他的这个外甥势力还是很大的。
11、错。
四小姐对吴荪甫提出的回乡下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吴荪甫的认可,无奈之下,四小姐通过张素素的帮助,才成功出逃。
12、错。
“另一工运领袖克佐甫则认为这时在革命高潮的严重阶段前卑怯地退缩,是‘左倾’的观点”,表述错误。
应该是“右倾”的观点。
15、周仲伟虽然想把火柴盒厂盘给中公司,但当时益中已经自身难保,所以没有接受。
二、简答题1、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2、吴荪甫为转嫁公债损失,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主张用武力解决罢工。
而屠维岳则采用软硬兼施,一方面武力镇压,逮捕工人代表;一方面花言巧语,收买人心,企图未遂,又坚决镇压,终致罢工失败。
3、因进口火柴占领市场,周仲伟的火柴厂支撑不下。
他首先想把工厂出租给益中公司,遭到王和甫的拒绝。
他只好去找日本人“注射东洋血”。
火柴厂开工了,周仲伟想到吴老太爷的丧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4、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
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表示不同意。
吴荪甫又劝杜竹斋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使用激将法。
杜依然认为“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加以拒绝。
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法”,否则没什么好结果。
《子夜》简述题简述题第一章1、吴老太爷的经历三十年前,吴老太爷还是顶呱呱的“维新党”,那时是满腔子的“革命”思想。
普遍于那时候的父与子的冲突,少年的吴老太爷也是一个主角。
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自从腿伤以后,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儿跌丢了,又不幸而渐渐成为半身不遂的毛病,更不幸而接着又死了妻子。
二十五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书报!二十五年来,他不曾经验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第二代的“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自己和吴荪甫间不可挽救地发生。
书斋便是他是堡寨,《太上感应篇》便是他的护身法宝,他坚决地拒绝了和儿子妥协,亦有十年之久了。
2、吴老太爷进上海老太爷本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但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为了老太爷的安全,也为了表现吴荪甫的孝心,荪甫坚持让吴老太爷进城了。
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3、《子夜》简述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吴老太爷本在乡下过着足不出户的恬静生活,二十年来潜心诵读《太上感应篇》,因避“兵匪之乱”,被家人接到上海,在他踏上上海大都市的土地这一刻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让他心惊肉跳,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熏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目不敢视,耳不堪闻,一进吴府大门就因脑溢血而一命呜呼。
第二章1、吴老太爷的丧礼那天,赵伯韬和尚仲礼去找吴荪甫和杜竹斋商量什么事?(第二章)多头大户赵伯韬和信托公司的理事长尚仲礼,想合伙组织秘密公司做多头公债。
他们花三十万买通西北军打败仗撤军退三十里,因此极有把握在公债市场上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但赵伯韬和尚仲礼的力量不够,没法在两天内调齐四百万现款,因此他们希望杜竹斋和吴荪甫能加入进来。
杜竹斋虽好利,但异常多疑,但赵伯韬很有把握,杜竹斋最终心动了并说服吴荪甫一起做多。
2、杜竹斋来书房找吴荪甫,看见吴荪甫脸上显示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有露出过的忧愁。
《子夜》简答题1、简述《子夜》中赵伯韬这一人物形象。
答: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
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借这些后台的撑腰,他主宰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
而且还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
他狡诈、阴险、彪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
我们可以从他那兽性的表演中看出这个具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对私欲渴求与满足的阶级本性。
2、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
答:吴荪甫形象主要性格特征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
3、简述《子夜》这部小说以“子夜”为书名的含义。
答:《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
“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子夜》中吴老太爷代表哪一类的人物?为什么?请简析。
答:吴老太爷是《子夜》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他是一个满脑子封建伦理、纲常的地主。
他长年生活在“双桥王国”里面,整天捧着一本《太上感应篇》。
他不仅自己顽固不化,还不准他的“金童玉女”沾染半点时代风潮和新的生活时尚。
吴老太爷犹如一具封建僵尸,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必然风化灭亡。
5、《子夜》简述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答:,吴老太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
一到上海,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一进吴府大门,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6、简述一个吴荪甫在竞争中十分无奈的场面。
答: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逊甫回到家中。
拍哒!吴荪甫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就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出一枝手枪来,对着自己胸口,脸色黑紫,眼珠仿佛要爆出来似的,……可是手枪没有放射,吴逊甫长叹一声落在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7、《子夜》第17章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请简述这一章的内容。
答:吴赵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正在一步步完成实现吞并它的计划。
但吴荪甫毫不屈服,决定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
小说是以吴荪甫公债市场上的全面崩溃作结的,面对已去的大势,吴荪甫几乎精神崩溃,最后,携妻子离开上海。
8、《子夜》对吴荪甫的心理描写极其成功。
如吴荪甫在办益中公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晕倒时的焦躁不安,在公债战场上的举棋不定,失败后心灰意冷等等,无不刻画得淋漓尽致,请试举一例并略作分析。
“他此时的感想可真是杂乱极了。
但是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刚才勃发的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已经渐渐在那里缩小,而个人利害的顾虑却在渐渐扩大,终至他的思想完全集中在这上面了。
可不是李玉亭说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么?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吴荪甫他自己不是正在想吞并较弱的朱吟秋么?而现在,却发见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且正当他自己夹在三条火线的围攻中尚未卜胜败。
吴荪甫这么想着想着,范围是愈缩愈小,心情是愈来愈暗淡了。
”答:在这一段中,作者用贴切的语言袒露人物的内心,把资本家之间的勾心斗角相倾扎吞并的真实情况以及资产阶级由于本能的贪心在利欲无法得逞时的焦躁、颓废以及对工农运动的恐惧又大大超过了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恐惧心理,刻画的极为传神。
9、简要说说屠维岳这个人物答:屠维岳是小说中别具特色的人物。
他富于戏剧性的出场,就已显示出善于揣摸主子心理的特点。
吴荪甫对屠维岳从斥退忽而又起用和提升并予以重用,既显示了吴荪甫的善于用人,也表现出屠维岳的机灵和城府。
手握权柄之后,他对工人软硬结合,欺骗分化,为吴荪甫竭尽忠诚。
他还利用黄色工会的派别纷争,借刀杀人,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10、简述吴荪甫与屠维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答:刚开始,吴荪甫冷峻打量屠,但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
吴暗暗赞赏。
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算开除他。
随后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任命他为账房总管。
11、屠维岳是怎样化解和镇压工潮的,请就两次工潮选择其一简述。
答:①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
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稽查,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的走狗。
②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
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12、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
答:在双桥镇,农民暴动队伍攻破双桥镇地方兵团防线,阿金的原丈夫进宝带人冲进了仇人曾沧海(吴荪甫的舅舅)家并押走了曾家父子。
由于路上遇到宏昌典当的兵团伏击,曾家驹趁乱逃走,并从一死去农民身上带走红布条和枪,假扮农民洗劫了洋货店老板娘家,强奸未遂后杀死老板娘。
双桥镇在暴动农民的冲击下失陷,打破了吴荪甫三年来苦心经营的双桥王国(模范镇)美梦。
13、简述冯云卿父女两人的悲剧情节(“美人计”)答: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为了要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
结果,弄巧成拙,他的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她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上赵伯韬作的是“空头”,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
14、简述“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答: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但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使他的资金兜转不灵。
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做多的赵伯韬的一边,做空的益中惨败,“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15、简述吴荪甫和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答: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
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只此一招,就扑灭了赵伯韬的流言。
16、概述吴少奶奶(林佩瑶)的爱情悲剧故事。
答: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
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
林苦等之下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专断无情只顾事业的吴荪甫。
婚后的她一直空虚寂寞。
和雷鸣的见面更加重了她的痛苦。
她就这样在长期抑郁孤独中维系着和吴荪甫的婚姻。
17、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答: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18、简述吴荪甫劝告杜竹斋与他合力打倒赵伯韬的那一幕情节。
答: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
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
吴又劝杜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杜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于的”,加以拒绝。
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19、《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答: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20、五卅纪念节那天,张素素、范博文、杜新箨这些知识分子各有什么表现,请选择一个对象作答。
答:①张素素参加了短暂的游行,然后被拉出人群,来到酒店躲避混乱,激动兴奋又害怕,对林佩珊讲个不停。
②范博文独坐酒店等人,旁观着楼下的游行队伍。
听到张的话,趁机向张和林佩珊炫耀自己当年参加五卅运动的英勇,又嘲笑叹息现在群众运动的堕落与乏味;③杜新箨表示了对群众运动的不屑,说这种事情国外经常有,他认为是没有教育的人民的胡闹和冲动。
面对众人的反诘,他干脆认为中国根本无可救药。
21、工人运动中,运动领袖玛金与上级派来的代表克佐甫产生了争论,简述之。
答:工潮期间,上级派克佐甫来指导工人运动。
长期在工人中间的玛金认为罢工损失很大,应该暂停盲目行动,保存力量再斗争;克佐甫严厉批评她为“右倾错误”。
玛金认为不该送同志去“自杀”,克佐甫最后以“这是命令”要求玛金服从上级指示。
22、归纳吴荪甫事业失败的原因。
答:直接原因:杜竹斋的倒戈。
性格原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联合进攻。
23、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答: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
24、简述《子夜》中吴荪浦最后惨败的情形!答:吴荪甫孤注一掷,抛出150万公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
可是,赵已经掌握了吴的底细。
紧要关头杜竹斋却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的一边,大量扒进。
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
他绝望地用手枪准备自杀,但并未开枪。
最后他与少奶奶登上了去外地避暑的轮船。
2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26、简述《子夜》的线索和结构特点答:茅盾精心构思《子夜》的艺术结构,自觉设计“蛛网式”的密集结构来表现纷繁复杂的生活。
宏大而严谨。
《子夜》展示了中国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
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
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27、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