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研简答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22
三、简答:1、说明郁达夫的散文特色早期:(1920年—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
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
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期:(1933年—1938年) 。
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
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2、简述艾青诗歌特色和思想内容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新月派。
【新月派有成“新格律诗派”,指的是1923年成立于北京的新月社的一群诗人。
主要成员多是留学英美的文人。
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著名成员有以诗歌创作的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理论创作的胡适、梁实秋等人。
新月社主要致力于新诗和新戏剧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有鲜明的唯美主义倾向。
新月诗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31年随中坚人物徐志摩的去世而逐渐衰落。
】2.新感觉派。
【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海派文学的第二期,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主要受日本同名文学流派的影响(2分)。
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哲存等。
“新感觉派”是当时的左翼文人给他们戴上的(1分)。
新感觉派小说新在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都市,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表达东方大都市城与人的神韵,突出运用意识流、心里分析和蒙太奇组接手法,强调感官印象、心理刺激】3.觉新。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4.《春蚕》。
【茅盾作品】5、“三突出”原则。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6、街头诗歌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7、《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理论文章,是周作人对五四文学的突出贡献之一。
他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大学文学院1995年-2012年考研真题1995年一、简答题。
每小题20分,任选两题。
1.比较新时期“新写实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比较新时期“朦胧诗”与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异同。
3.比较曹禺代表作(任选《雷雨》《北京人》《日出》)与高行健代表作(任选《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的思想与艺术。
二、论述题。
每小题30分,任选两题。
1.三十年代“新感觉主义”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2.试析贾平凹近期创作的得失。
3.试析陈白尘的《升官图》的讽刺艺术。
1996年一、简答题:1.“五四”文学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5分2.试析老舍《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25分3.试分析“新写实”作家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人的作品,并指出这一文学现象的得与失。
40分4.试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此题限戏剧学专业答题。
)1997年一、简述题(40分,四、五题任选一题)1 《青年杂志》初倡“六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林语堂散文的艺术成就(追求)。
3 “山药蛋派”的主要创作成就。
4 “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
5 郭沫若的历史剧理论及历史剧代表作特色。
二、论述题(60分,三四题任选一题)1 “新月派”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及其正负面价值。
2 《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3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
4 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艺术成就。
1998年一、简答题(60分)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论述题(40分,任选两题)1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2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1999年一、简答题(40分)1 “语丝文体”的主要特征。
简答、论述题1、“寻根文学”产生的缘由: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寻根文学”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内在规律使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这一切的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
外来文化、西方近代以来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化理论大量涌入也对这场变革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旧有的保守的文学观必然成为阻碍。
“2、“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韩少功:《文学“根”》:“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 “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
3、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寻根文学”的美学意义: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汪曾祺小说之特色:(详见课本P109—110)一,叙事风格;二,题材风格;三,语言艺术6.汪曾祺创作的美学意义:小说:P109—110;散文:P205第三段7.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代表作品:“雯雯的系列”。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胡适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他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
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黑幕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
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
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
山东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
一、简答题
1、简述梁实秋“新人文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点,你对它的出现如何评价
2、简述新感觉派小说的基本特点,你对它难以长期为继的原因是如何认识的
3、茹志鹃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揭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二、论述题
1、你如何看待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之间发生的冲突
2、论述“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共同之处与区别
三、选择题
1、与“激流三部曲”时期相比,40年代的巴金在小说创作上有什么变化
2、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应如何评价?。
现当代文学1.荷花淀派5,60年代形成的以孙犁为首的小说流派。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名,还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作品描绘了荷花淀诗情画意的环境,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通过写她送夫,寻夫,与夫一起参加战斗的事迹,来发掘人性美。
作者把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为一体。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从维熙等。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醒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带有乡土气息,富有诗情画意,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黎,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式,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的雄浑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绿原的《白色花》为代表。
3.九叶诗派又叫中国新诗派,这是40年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由于80年代初期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
主要成员有辛迪,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和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屈原》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
剧本写于1942年1月,第二次蒋介石反动高潮,皖南事变之后。
作品用讽喻现实的方法,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通过楚国政治集团内部爱国与卖国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成功塑造了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反抗侵略,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1、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2、“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1、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
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虎妞的诱骗。
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1、个人奋斗的理想。
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
2、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
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
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
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简答题左联主要的文学活动加强论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进行科学的文学批评;强化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和交流;进行了革命文学创作;与自由主义等文艺思潮开展了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
小诗的特点:A. 主要是表现内心底刹那间的体验,思索与感受。
B.借助形象和比喻来挖掘和渗透哲理。
C.小诗的弊端:视野狭窄,内容贫乏,形式单调.新格律诗派的理论主张(1)“本质的醇正”:诗要回到诗本身,诗必须是诗。
“表现自我”“至性至情”,重视形式美。
“使诗的内容与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即完美的形体装裹完美的精神。
(2)“情感的节制”:针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3)“格律的谨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主张,鼓吹“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李金发诗歌的主要特点意象的陌生化操作。
意象具有独特的悲哀、神秘的色彩。
大量采用比喻、象征、借代、通感、联想、暗喻等修辞手法。
《女神》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诗风”和“诗体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
浪漫主义诗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丰富、大胆、奇特的想象。
(2)泛神论基调。
(3)汪洋恣肆的激情。
“诗体形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毫无约束的诗歌形式。
(2)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3)符合内在情绪的诗歌节奏。
鲁迅《野草》的主要艺术特点独语体的表达方式。
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
介于各种文体之间的文体创造。
奇丽绚烂的梦境世界的描绘。
具有强烈的思辨性。
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特点(1)“失事求似”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主要特点。
“失事”指历史创作可以不拘史实。
“求似”指历史剧在于表现历史精神。
(2)郭沫若同时强调历史剧创作中的艺术虚构和想象。
(3)借古人的话来说自己的话,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使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浪漫主义的主观性。
作家表现古人,目的在于表现自己,将自己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于生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
《中国当代文学》(上)练习题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概况一.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2.第二次文代会3.对影片《武训传》的批判4.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6.“双百”方针7.“两结合”创作方法8.“写中间人物”9.“现实主义深化”10.新民歌运动第二、三章“十七年”小说一.解释:1.革命历史题材2.农村题材3.山药蛋派 4.荷花淀派 5.“干预生活”的小说二.简答:1.《红岩》的艺术特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
2.《林海雪原》《红日》比较(内容、风格)。
3.简析林道静成长道路的典型意义。
4.简要说明孙犁的小说风格。
5.简要说明茹志鹃的小说风格。
6.简述“双百”提出后文学创作中的三个突破。
7.简述“干预生活”的小说出现的三个原因。
8.简要介绍爱情小说《红豆》《小巷深处》《在悬崖上》的内容。
9.简要介绍革命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红旗谱》的内容。
三.论述:1.小说评论(内容、人物方面):《红日》《红岩》《党费》。
2.结合作品,谈谈“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艺术风格方面)。
3.结合作家、作品例子,谈谈“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得失。
4.结合作品,分析《“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的意义。
5.结合作品,谈谈林道静形象塑造中的“出走”、“觉醒”、“成长”三个阶段。
6.结合“干预生活”创作潮流背景,谈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突破(主题、人物方面)。
7.结合“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谈谈《创业史》(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和局限方面)。
8.结合山药蛋派的特点,分析《“锻炼锻炼”》(主题、人物方面)。
9.结合荷花淀派的特点,分析《山地回忆》(主题、人物方面)。
10.《百合花》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比较(角度、方式、风格方面)。
第四章“十七年”诗歌一.解释:1.“祖国颂”诗潮 2.《天山牧歌》二.简答:1.简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主题思想、对比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正门对面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济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
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门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
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
(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
右派作家复出。
(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
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
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正门对面 2、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3362 3039 答:1、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小说。
(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
《废都》中的庄之蝶。
王蒙发表《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
刘心武提出“直面俗世。
”kaoyantj 2、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家。
《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
发表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
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反抗“文化的低潮与堕落”。
(2)反方:王蒙等人。
后发表《人文精神问题偶感》、《沪上思絮录》等文章。
112室3、意义:促进了作家等人文工作者增加对当下历史处境与精神处境的认识。
业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正门答:一、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
叫新时期。
2、80年代中期以后的趋向多元化格局。
叫新时期后期。
寻根文学出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了,先锋小说也出现了。
3、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
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
021- 二、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200092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
简答论述目录:(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5)左联的主要成就:(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7)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8)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9)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0)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11)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2)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3)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14)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14)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5)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6)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7)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18)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9)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20)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21)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2)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23)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24)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25)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26)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艾青、李金发)(27)★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28)★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29)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30)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31)★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32)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33)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34)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35)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36)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37)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落花生)(38)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39)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40)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41)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42)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43)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小诗体:冰心、宗白华)(44)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45)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46)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7)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8)分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49)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50)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51)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52)简析《沉沦》的思想(53)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5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55)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6)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57)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58)※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59)☆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60)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61)简述冯文炳(废名)小说的思想特色(62)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63)简述冯至的《昨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64)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65)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66)简析《蚀》的艺术特点(67)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68)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69)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70)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71)★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72)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73)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74)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75)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76)分析祥子的形象(77)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78)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79)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80)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81)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82)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83)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8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85)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86)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87)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88)分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89)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90)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91)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92)简析《家》的艺术特点(典型环境、典型性格,抒情色彩)(93)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94)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觉新性格)(95)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96)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97)分析《寒夜》的思想(98)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99)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100)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101)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102)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103)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104)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105)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06)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107)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现实、浪漫、批判现实)(108)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文化性、本土性、本族性)(109)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110)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11)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112)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13)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114)※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115)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116)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117)分析《日出》的思想(118)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119)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120)分析《北京人》的主题(121)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122)《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123)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24)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125)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126)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127)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128)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129)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130)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131)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132)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133)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134)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135)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136)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137)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138)分析《白毛女》的主题(139)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140)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简答论述题:(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四、简答题(一)1,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歌,在思想倾向上大致可以分为拿几种情况?2,曹禺的《日出》在思想艺术上比起《雷雨》有什么变化?3,你如何看待60年代杨朔的散文?(二)1 林语堂散文的艺术特色2 解放区长篇叙事诗的特点3 分析<<小巷深处>>的人物和情节4 分析<<车站>>的象征意蕴5 <<子夜>>和<<上海的早晨>>的比较(三)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
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
(四)1,30年代京派小说的总体特征2,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五)1,分析“五四”时散文发达的原因。
2,结合分析《创业史》梁三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
3,结合作品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六)1,夏衍抗战时期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2,陈奂生形象的社会意义。
(七)1,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2,结合《哦,香雪》,《白色鸟》分析80年代小说诗化特征.(八)1、为什么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作为“异端”2、简述《棋王》的王一生的人物形象(九)1:为什么说言志派散文是美文?举例说明。
2:试述〈茶馆〉一剧的艺术特点。
3:张恨水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4:以代表诗人为例,试述朦胧诗的主要思想内涵。
(十)1.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分析“海派文学“艺术特点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分析“朦胧诗“的特点(十一)1:评说左翼文学运动的得失。
2:夏衍剧作的艺术特色。
3:“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
4:略谈你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
(十二)1.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典范?2.如何理解〈雷雨〉的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3.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里凝聚着诗人的哪些独特的思想和情感?4.简述〈茶馆〉和《龙须沟》的艺术结构特点。
5.简析郭小川叙事诗的创作成就极其艺术特征。
(十三)1.根据鲁迅《阿Q正专》的序言,运用阐释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2.《绝对信号》对戏剧探索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什么方面3.谈谈你对张爱玲雅与俗的看法4.1950年代“白花文学”的艺术追求体现在什么方面5.结合《我与地坛》,说说史铁生的苦难观(十四)2.分析骈文的文体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3.说说80年代寻根文学作家的艺术追求(十五)1.概述晚清“白话”的兴起2.“五四”时期“自叙传”小说叙评3.试述“朦胧”诗在诗歌语言形式方面的开拓和创新4.试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相比所发生的明显变化。
《现代文学》简答题(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5)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简答题:简述五四新文学的成就。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表明了文学现代的觉醒。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以白话代替文言。
新诗的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等,小说有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简析鲁迅《野草》的思想内涵。
1、《野草》的较多篇章,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这样的战士》中战士的坚韧意志;《过客》中人生长途探索追。
2、《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
《墓碣文》自我解剖的艰难痛苦。
3、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郁达夫创作有何特点:1、自我的写真:作品以自我为原型,浸透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从《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都能看到作者本身的影子,这就是“零余者”的文学形象。
而“零余者”的形象又绝不能简单的看做是作者个人的写真、自传或回忆录,他是五四时期一群沾染了时代病,因为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总是弥漫着感伤的味道,《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沾上了感伤的特点。
这是郁达夫小说重感情的表现,而他特别钟爱于忧伤情绪,因此他的小说以感伤抒情为艺术中轴,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更不注重情节的曲折、紧张,而偏向于主人公感伤、悲观、厌世颓废心境的抒发、暴露和宣泄。
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
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
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
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简答论述目录:(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5)左联的主要成就:(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7)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8)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9)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0)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11)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2)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3)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14)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14)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5)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6)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7)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18)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9)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20)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21)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2)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23)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24)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25)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26)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艾青、李金发)(27)★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28)★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29)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30)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31)★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32)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33)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34)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35)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36)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37)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落花生)(38)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39)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40)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41)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42)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43)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小诗体:冰心、宗白华)(44)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45)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46)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7)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8)分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49)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50)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51)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52)简析《沉沦》的思想(53)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5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55)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6)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57)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58)※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59)☆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60)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61)简述冯文炳(废名)小说的思想特色(62)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63)简述冯至的《昨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64)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65)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66)简析《蚀》的艺术特点(67)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68)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69)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70)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71)★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72)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73)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74)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75)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76)分析祥子的形象(77)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78)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79)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80)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81)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82)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83)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8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85)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86)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87)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88)分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89)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90)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91)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92)简析《家》的艺术特点(典型环境、典型性格,抒情色彩)(93)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94)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觉新性格)(95)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96)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97)分析《寒夜》的思想(98)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99)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100)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101)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102)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103)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104)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105)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06)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107)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现实、浪漫、批判现实)(108)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文化性、本土性、本族性)(109)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110)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11)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112)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13)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114)※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115)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116)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117)分析《日出》的思想(118)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119)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120)分析《北京人》的主题(121)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122)《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123)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24)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125)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126)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127)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128)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129)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130)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131)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132)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133)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134)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135)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136)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137)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138)分析《白毛女》的主题(139)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140)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简答论述题:(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5)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7)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