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出现在赤道太平洋的暖流异常加强的现象。
其成因主要与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的东部海域存在着冷水流和暖流之间的气候对比,形成了表层水温的垂直梯度。
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热带东太平洋的暖流加强,冷水流减弱或消失,导致了表层水温上升。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异常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的冷水流会导致大气上升运动,并形成热带东太平洋高压区。
而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暖流的加强,水汽量增加,大气上升运动增强,形成强降水区,导致全球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分析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对立面,指的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偏冷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与厄尔尼诺类似,也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所致。
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暖流减弱或消失,冷水流加强,导致了表层水温下降。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主要与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异常相互作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的冷水流导致大气下沉运动,形成高气压。
而当拉尼娜发生时,冷水流增强,大气下沉运动增加,导致气压偏高,进而导致降雨减少和地表温度下降。
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降水模式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时期,全球东太平洋地区的降水增多,而南美洲沿岸地区的降水减少。
此外,厄尔尼诺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包括气温升高、风暴活动增加等。
相比之下,拉尼娜现象则对全球降水模式产生相反的影响。
拉尼娜时期,南美洲沿岸地区的降水增加,而东太平洋地区的降水减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大气环流系统中重要的热带气候异常现象,而这两个现象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候系统、农业生产、水资源、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
一、气候系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导致的,这种异常变化会对我国的气候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厄尔尼诺为例,当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升高时,会引起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我国夏季降雨偏少,造成干旱和高温天气。
相反,拉尼娜时期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下降,会引发我国季风降水增多,导致洪涝灾害。
二、农业生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由于夏季降雨减少,导致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阻碍,甚至出现减产现象,严重影响农业收益。
而拉尼娜时期则刚好相反,降雨增多会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增加,产量减少。
农民需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变化,调整种植策略,以应对气候带来的挑战。
三、水资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和水量变化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降雨减少会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供应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
相反,在拉尼娜时期,降雨增多会导致水库溢洪、江河泛滥等情况,对水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变化,灵活调整水资源的管理策略。
四、自然灾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时期,由于夏季降雨减少,可能导致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加。
而拉尼娜时期则会引发洪涝灾害,降雨增多可能导致江河泛滥、山洪暴发等灾害事件。
这些自然灾害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准确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对于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显著。
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异常的研究,提高预测和监测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挑战。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气候现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重要的气候现象,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在中国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水资源情况等方面。
1. 影响气候变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两种极端状态,它们互相交替出现,对中国的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拉尼娜会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燥和高温的天气,同时也会增加风暴、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而厄尔尼诺则会引发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暴雨和洪灾,给农业生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
2. 影响农业生产中国是农业大国,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拉尼娜导致的干旱天气会影响北方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降低农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带来的暴雨会导致南方的稻米种植遭受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农民们需要根据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预测情况,采取科学的农业措施以减少损失。
3. 影响水资源情况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水资源情况也产生影响。
拉尼娜带来的干旱导致水资源的紧张,一些地区会出现水草枯萎、湖泊干涸等现象。
而厄尔尼诺则会带来暴雨和洪灾,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剩、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对应不同的气候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它们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水资源情况。
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气候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都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现象。
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对于气候的预测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探讨它们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气候现象。
它通常会伴随着太平洋海表面风异常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洋深层冷水上涌异常增强,导致赤道太平洋东部海表温度下降。
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拉尼娜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通常出现干旱天气,而南美洲西海岸则偏冷多雨。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格局。
例如,北半球的冬季风会变得更强,并且副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会减少。
为了应对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气候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拉尼娜现象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以便及时预警和对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扩的异常温暖事件,常常伴随着东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减弱。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的异常变化,其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海洋深层暖水的向东混合有关。
当这些暖水向赤道太平洋东部的表层水移动时,会导致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在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通常出现异常降雨,并且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影响全球温度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温度偏暖。
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举措。
结语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它们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对我国的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探讨它们对我国气候的具体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暖现象。
它的成因主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以下是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成因:1.1. 风场异常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的东北信风将温暖的表层海水推向西太平洋,由此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流变强,海洋深层冷水上升,使赤道东太平洋维持较低的表层温度。
然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北信风减弱或逆转,导致温暖的表层水向东太平洋偏移,压制了海洋深层冷水上升与表层温度下降,从而使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
1.2. 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加热厄尔尼诺现象中,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暖池形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增强、热带西太平洋暖化异常加热等原因导致的。
此异常加热影响热带大气环流,间接导致了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上升。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冷现象。
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的冷位相。
以下是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成因:2.1. 反风场异常拉尼娜现象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东北信风加强,使得大量暖水向东太平洋推进,从而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此时,赤道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正常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偏离,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2.2. 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冷却拉尼娜现象中,热带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冷池形成、东太平洋上升流加强、热带西太平洋异常冷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异常冷却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引发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降水分布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我国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而西北地区则偏少。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指南半球太平洋的海洋现象,它们的出现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下面将分别从气候、农业、经济等方面来讨论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了中国的气候。
拉尼娜会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和旱灾频发,而厄尔尼诺则可能导致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和降水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可能导致中国北方地区的寒潮增多,对农业和交通产生影响。
其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气候的变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产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气候的不稳定性,农业灾害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可能会影响食品价格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此外,由于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农村经济的恶化,进而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气候变化到农业生产再到经济发展,都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这些现象的监测和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稳定。
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两种自然变化现象。
它们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机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
它一般以2-7年的周期出现,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年际变化现象之一。
1. 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上的温度异常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该区域海水较凉,热带东风从东向西刮,推动温暖的海水向西流动,结果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升温带(常称为厄尔尼诺升温带)的温度相对较高。
但当异常的东风减弱或逆转时,温暖海水不能向西流动,导致东太平洋上升温带异常升温,从而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2.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降水量明显下降,而南美沿海、美国加州等地的降水量增加。
这种异常的降水分布会造成旱灾和洪灾的发生。
(2)风暴活动: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从而对热带风暴的生成和路径产生影响。
东太平洋地区的风暴活动减弱,而西太平洋地区的风暴活动增强。
(3)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引起浅层海水的异常升温,导致珊瑚礁白化、渔业资源减少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并伴随着大规模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
它一般以2-7年的周期出现,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现象。
1. 形成机制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上的温度异常降低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东风会将冷海水推向西太平洋,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下沉冷却带的温度相对较低。
但当异常的东风增强时,冷海水向东流动,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下沉冷却带温度异常降低,从而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2.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拉尼娜(La Niña)和厄尔尼诺(El Niño)是发生在太平洋的热带海洋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既然这两个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那它们自然也会对中国的气候和农业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一、气候影响1.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通常导致中国夏季出现偏凉和多雨的天气。
这种现象使得部分地区出现江河洪水,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例如,在拉尼娜年份,中国南方地区的夏季往往会遭受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此外,拉尼娜还会导致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夏季降雨偏少,造成旱灾发生。
2.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拉尼娜相反,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中国夏季出现炎热和干旱的天气。
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可能会给中国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水稻种植区域。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引发中国南方地区的风暴和洪涝灾害。
二、农业影响1. 拉尼娜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拉尼娜通常对中国农业产生正面影响。
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于农民而言,这是一个有益的现象。
然而,潮湿的条件也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加,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2. 厄尔尼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厄尔尼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
干旱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特别是在水稻等需要大量水分的农作物。
此外,由于干旱天气可能引发火灾,农田和农作物也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三、经济影响1.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经济影响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和水资源管理领域。
由于这两个现象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国内居民的生活成本。
此外,由于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也会增加财政负担。
四、其他影响1. 环境影响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中国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偏湿的年份,由于较多的降雨,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多地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影响
1、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2、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最为确定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
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拉尼娜年,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是地球上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引发了许多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它们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短期的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太平洋地区。
它是指东赤道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的发展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温变化:厄尔尼诺期间,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海洋循环发生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引发的海洋温度上升可能导致珊瑚礁白化和破坏,同时也对渔业资源影响较大。
2. 降雨分布:厄尔尼诺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
在厄尔尼诺年份,一些通常湿润的地区可能会遭遇干旱,而有些地区则会面临洪涝灾害。
这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都会带来重大挑战。
3. 风速变化:厄尔尼诺时期,东赤道太平洋地区的风速也发生明显变化。
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飓风形成以及航海安全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在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引起海温异常下降。
与厄尔尼诺相比,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影响相反。
以下是拉尼娜现象的主要特征:1. 水温变化:拉尼娜期间,东赤道太平洋的海温下降,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冷。
这一现象会对全球气候引起诸多影响,例如导致洋流系统改变等。
2. 降雨分布:拉尼娜也会对降雨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原本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大量降水,而原本湿润的地区则可能遭受干旱。
3. 气候极端事件:拉尼娜还会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如干旱、洪水、风暴等。
这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人类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这两个现象对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是海洋温度异常的一种反应,由于海水的异常会导致大气环流等的异常,从而导致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灾难性气候异常。
大致情况如下;
一、厄尔尼诺想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是指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大面积海域,呈现2—7年周期性的海水异常竲高现象。
它既是一种海洋现象,又是一种大气想象,即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信风原来向西吹,现改为向东吹,使得原本应在太平洋西部的高温洋流向东移动,致使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两大范围的浪峰。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由于海温的异常竲高,致使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
这一海汽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
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中国厄尔尼诺年,一般河套一带干旱;淮河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食减产;南方梅雨期入梅偏迟或空梅。
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河套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则干旱。
二、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保持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
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方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大致与厄尔尼诺相反,但其影响和威力较厄尔尼诺要小。
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女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
另外,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拉尼娜年比常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