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价值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
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指导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 工具法工具法就是狠抓学生对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定律、公式、数量关系、计算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吃透。
比如: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应用这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87,王伟跳的是陈亮的76。
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很快就知道了要求王伟每分钟跳的,先要求出陈亮跳的。
求陈亮跳的,就是求168下的87,算式为:168×87=147(下),求王伟跳的就是求147下的76, 算式为:147×76=126(下) 又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1,又是桔子筐数的95.运来桔子多少筐?学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苹果筐数的41=桔子筐数的9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把等量关系变为:苹果筐数×41=桔子筐数×95,根据题里告诉的苹果20筐,等量关系变为:20×41=桔子筐数×95,要求桔子的筐数,就设桔子筐数为X,这样就列出方程: 95X=20×41,求出方程的解,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长=(a+b )×2、C 正=4a 、C 圆=2×3.14×r 或C 圆=3.14×d 、S 长=ab 、S 正=a 2、S 平=ah 、 S三= ah ÷2、S 梯=(a+b )h ÷2、S 圆=3.14R 2、 S 环=S 外圆-S 内圆=3.14(R 2-r 2)等。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探讨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意义1. 理解问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需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搞清楚问题的要求是什么,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需要求解的是什么未知数。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2. 制定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制定解题步骤和思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范例和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制定解题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3. 实施计划:制定好解题计划之后,学生需要按照计划逐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辅导和指导学生解题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和难点。
4. 检验答案:学生在解题完成后,要对答案进行认真核对。
通过核对答案,检查自己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只有经过反复检验和纠正,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讲解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一起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要有效地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效果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究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通过尝试探究、讨论交流、练习比较、质疑反思等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策略→提炼策略→巩固策略→提升策略”,获得对策略本质的认识,从而有效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标签: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鸡兔同笼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学生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上往往不自觉地套用模式,影响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为此,笔者基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较有特色的内容进行教学探究。
本文以“鸡兔同笼”问题(这里的“鸡兔同笼”问题不限于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还包括其变式题)教学为例,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
一、在尝试探究中感悟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需要经历主动尝试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与体验,感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问题例题如下:例1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了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条件、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题中数量关系式不太复杂,难点在于题中存在具有相依关系的两个未知量。
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初步感悟解题策略。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进行辅导,引导其参照预设的算术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三种解题思路之一找出答案并检验。
二、在讨论交流中提炼为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在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整理和提炼。
以例1教学为例,在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師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运用的解题策略(思路)进行整理归纳,清晰地展示、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第一种思路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第二种思路是用列举(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列举的时候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第三种思路是推算,假设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同样多,都是5只,再根据总人数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而学生能否高效地解决问题则取决于其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1. 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数学知识运用的终极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会通过试错、归纳、推理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则是帮助他们更加系统和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求,可以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辨别问题的关键信息和条件。
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清楚了问题,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2.2. 制定解决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制定解决计划是指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安排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顺序,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
对于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学生可以先选择用算术运算符号来解决,然后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计算。
对于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2.3. 执行解决计划执行解决计划是指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问题解决。
在执行解决计划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逻辑推理,运用数学知识,注意细节,防止出现差错。
学生还需要通过计算和推理,检验解决结果的正确性。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低段数学教育中,教师们常常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
需要深入研究学前儿童和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上,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研究相对较少。
小学低段正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打下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在当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特点,有助于了解其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为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探讨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策略和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也是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促进他们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对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实践和评价,可以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促进小学低段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特点1.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提出各种新奇的想法和方法。
2. 直观思维:由于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依靠直观的感觉和直觉直接得出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总结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来具体展示研究成果。
将展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数目统计等。
感谢配合!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规划解题过程,减少思维跳跃,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一步步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框架,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推理证明等步骤,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通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尝试,他们能够逐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2.2 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包括逐步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
接着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小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策略的过程。
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模式、实例分析、培养方法、启示、建议、总结、重要性分析、展望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概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是一个旨在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领域。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倡导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实例和总结经验,探讨未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统计等。
【研究背景】的内容如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教师们往往只注重教授解题的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帮助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流程,进一步了解启发式算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论体系,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理清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其次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例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建立数学模型等;第三是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图形分析等技巧,寻找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不断优化和调整解题思路;最后是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和纠正错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基本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迅速定位问题、有效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训练,小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