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介入校园公共环境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214.40 KB
- 文档页数:3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58公共空间陶瓷装置艺术与设计——以《生生不息》作品设计为列田雅娟 田晓冬(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装置艺术具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贴近精神需求,更加与时俱进。
陶瓷艺术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传统单一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化,利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
本次设计的作品《生生不息》,主要以花卉为设计元素,对大自然事物的尊重,同时表现作者本身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打破传统,加以创新,因此我在陶瓷装置设计中注重两点,一是创意趣味性,二是文化内涵。
关键词:陶瓷艺术;公共空间;创新;装置艺术一、引言陶瓷与公共空间装置,将陶瓷的材质特点与装置相结合,放置于公共空间中,更加展示文化与艺术相结合产业。
现代公共空间的材质已经逐渐丰富起来,陶瓷材质成为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
陶瓷艺术不管以任何形式呈现出来,都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陶瓷装置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一个好的公共环境能使大众心情变得愉快,公共空间环境因素对于大众生活很至关重要的。
陶瓷这种材料逐渐介入公共环境中,陶瓷的肌理,色彩等等特有特征,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公共空间中可见以陶瓷为材质的装置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作品必须符合公共空间环境,同时还富有互动性与趣味性,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让大众参与进来,走进陶艺装置艺术文化当中,感受陶艺装置艺术作品带来的视觉效果与审美感受。
装置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艺术,它是存在在公共空间当中,这种公共空间是属于大众拥有的,是我们共同的空间,考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关系,需要设计师在我们共同的环境中展示出更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装饰公共空间,赋予新的角色供大众参观,是情感与精神空间的融合,以一种更新颖更有特色的艺术品呈现出来。
三、现代陶瓷装置艺术的运用陶瓷文化:中国是陶瓷文化古国,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许多关于“陶埏”文化,可以从中了解到陶瓷生产技术,在《陶诞 》前言首段“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
校园环境中陶瓷艺术的运用研究摘要:在竞争激烈、生活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学校的育人环境更为重要,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除了本身最基础的设施外,还应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文化感染功能。
而陶瓷艺术对校园环境设计的介入正好能够满足这种精神文明以及审美的要求。
关键词:校园环境;陶瓷;公共艺术一、陶瓷艺术在校园环境中的表现陶瓷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而不是陶瓷艺术家单纯情感表达的个人艺术创作,是基于公共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由于其独特性,考虑到陶瓷与其他材料相比有更多的文化方面因素,在加上其自身的工艺性,使之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1.陶艺雕塑。
陶艺雕塑是陶瓷与雕塑融合的较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含着传统陶瓷材料的特性和当代雕塑艺术的造型的相结合。
2.陶艺壁画。
人们通常用陶瓷作为装饰材料,加之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法装饰,以建筑或墙体本身为艺术装饰载体的艺术形式称为陶瓷艺术壁画。
3.陶艺小品。
可供人们休息、欣赏以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艺术者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陶瓷艺术介入校园环境领域的必然性校园环境是特殊的公共环境之一,有人群的针对性。
随着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代表学校整个风貌最直观的一个元素。
校园环境设计不仅应该只注重材料,其材料本身的美也显得很重要。
因此,审美已成为校园环境设计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也导致了环境设计材料的多样化。
在挪威陶艺家乌拉·利斯勒罗和张甘霖老师的访谈中谈到“陶瓷材料的特性就是可以创造色彩肌理,此独特性是其他材料不可能有的,所以陶瓷材料介入室外公共空间是陶瓷材料运用的方向之一”。
设计师们总是在寻找新材料、新形式所赋予的意义。
事实上,陶瓷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早期的建筑中有大量出现,如瓦当、汉代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等等。
陶瓷艺术在校园里主要是服务于校园环境中的师生,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要适应广大师生的心理和活动特点,兼顾师生的审美意识,使校园环境与大学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