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37.83 KB
- 文档页数:6
新材料的引入和使用流程引言在如今的社会,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任务。
新材料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然而,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新材料的引入和使用流程并不清晰。
本文将分享一种通用的新材料引入和使用流程,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新材料的挑战。
流程概述引入和使用新材料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评估2.选取合适的供应商3.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4.测试和验证5.批量生产6.质量控制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材料评估在引入新材料之前,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热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评估,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与现有材料的差异性。
评估的结果将为后续步骤提供决策依据。
2. 选取合适的供应商选取合适的供应商是确保材料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
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供应商的信誉度和经验•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支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交货周期•供应商的价格和支付条件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
3. 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在引入新材料后,企业可以选择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
在这个步骤中,企业需要确定产品的需求和目标,并基于新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和开发。
同时,还需要与供应商密切合作,获取关于材料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4. 测试和验证在产品研发或改进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包括对产品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验证则是通过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测试和客户反馈来确认产品性能的可靠性。
5. 批量生产通过测试和验证后,如果产品达到预期要求,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在批量生产之前,应进行一次小规模生产,以验证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与供应商确认材料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
6. 质量控制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
atl新材料开发导入流程英文回答:ATL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Process.The ATL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process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new materials into our product line. This process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new materials, assess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our exist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ensure that they meet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standards.1.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is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potential new materials. This involves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emerging materials, exploring industry trends, and engaging with suppli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considers factors suchas material properties, cost, avail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2.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Once a potential new material has been identified, itis subjected to rigorous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This involves conducting laboratory tests to determine the material's mechanical, thermal, electrical, and other relevant properties.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material's suitability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3. Pilot-Scale Production.If the material passes the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esting phase, it is then scaled up to pilot-scale production. This allows us to assess the material'sbehavior under real-world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 and to identify any potential issues or challenges.4. Process Optimization.The pilot-scale production proces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r of the new material and helps us optimize ou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is may involve modifying equipment, adju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or developing new techniques to ensure that the material is processed efficiently and consistently.5. Product Development.Onc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has been optimized, we can proceed with product development. This involves designing and prototyping new products that incorporate the new material.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prototypes are thoroughly evaluated to ensure that they meet the desired specifications.6. Commercialization.The final step in the process is commercialization, where the new material and the products incorporating it are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This involves conducting marketing and sales activities, establishing distributionchannels, and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our customers.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we mainta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our supplie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ustomers to ensure that we are leveraging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meeting the evolving needs of the market.中文回答:ATL新材料开发导入流程。
半导体新产品导入流程及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半导体新产品导入流程及方法。
一、引言。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和技术密集的领域,新产品的导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设备新产品导入流程As a company, the process of importing new equipment products is a crucial one that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作为公司,导入新设备产品的流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需要认真的规划和执行。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demand and customer needs. 首先,必须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有清晰的了解。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target market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demand for the new equipment products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import process. 通过研究和分析目标市场,确定新设备产品的潜在需求是导入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Additionally, understanding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import regulations of the target market is paramount. 此外,了解目标市场的监管要求和进口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Once the market demand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re understood, the next step is to identify and select the right suppliersfor the new equipment products. 一旦了解了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下一步就是确定并选择适合新设备产品的供应商。
一目的。
为确保新产品顺利导入量产阶段,能提供正确完整的技术文件资料及验证新产品的成熟度,以顺利大量生产。
二组织与权责。
1研发单位:对策分析与设计变更,提供样品及技术相关文件资料及零件采购资料。
2工程单位:(1)承接新产品技术,产品特性及生产作业性评估。
(2)任计划召集人(Project Coordinator)排定工程试制时程表及召开工程试制检讨会,工程问题分析,对策(3)制程安排,包括生产线的评估,绘制SOP, QC工程图之草拟。
同时,还有负责治具的准备,制程管制,机点(4)规划新产品之测试策略,测试设备,治具及软体。
还有负责生产线测试设备的架设,提供测试SOP,测试臼3品保单位。
(1)产品设计验证测试(Design Verification: DVT)。
(2)功能及可靠度确认。
(3)负责再次确认PVT和DVT的结果是否符合工程规格及客户规格。
4资材单位:(1)PCB委托加工及材料采购。
(2)备料及试作投料。
5生产单位:(1)支援新产品组装。
(2)成品接受及制造技术接受。
6文管中心:DVT资料接收确认与管制。
三名词解释。
1工程试作(Engineering Pilot Run: EPR):为确认新产品开发设计成熟度所作的试作与测试。
2量产试作(Production P订ot Run: PPR):为确认新产品量产时的作业组装所做的试作与测试。
3量产(Mass Production: MP):经量产试作后之正式生产。
4材料清册(Bill of Material: BOM):记录材料料号,品名/规格,插件位置,单位用量,承认编号,工程变更讯息等相关资讯。
5P3-TEST (LPR 阶段):新产品设计完成后,对其设计的结果依据产品规格做各种测试验证,称为P3-TEST。
6P4-TEST (EPR 阶段):通过设计审査后之工程试作后的新产品,对其做各种测试验证称为P4-TEST。
7P5-TEST (PPR 阶段):针对新产品的成熟度做测试验证,确认是否可以进行量产,称为P5-TEST。
***有限公司文件编号SABA/QP-A-2015 新产品导入管理程序版本号:第A版发文号:_____________受控状态:___________2015年6月10日发布2015年6月20日实施***有限公司新产品导入管理程序SABA/QP-29第1页共9页版本号第A版修订记录: 第一次修改: 第二次修改: 第三次修改: 日期/新版本1.目的2.范围.引用标准文件4.定义5.职责6.管理流程图7.管量内容与方法8.变更点管理9.记录与表格10.相关表单修改原因修改批准人修改人7.2.5 产品标准的拟订:客户没有提供产品标准时,品管部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顾客的要求,过去类似产品的功能、可靠性、耐久性和结构要求,拟订该产品的《成品检验卡片》,在主型号标准基础上增加成品图等具体产品参数的标准。
《成品检验卡片》作为产品成品验证的依据。
10.相关表单《新产品开发可行性评估表》SABA/JR-QP29-01《新产品项目推进计划表》SABA/JR-QP29-02《模具制作进度计划表》SABA/JR-QP29-03《全尺寸测量报告》SABA/JR-QP29-04《夹具、检具设计单》SABA/JR-QP29-05《模具/工装验收单》SABA/JR-QP29-06《夹具、检具验收单》SABA/JR-QP29-07《不合格品评审表》SABA/JR-QP25-02《返工返修处理单》SABA/JR-QP25-03《8D报告》SABA/JR-QP27-01《关键尺寸CPK报告》SABA/JR-QP29-08《产能预估表》SABA/JR-QP29-09《技术变更通知单》SABA/JR-QP29-10《技术变更验证单》SABA/JR-QP29-11《量产准备检查表》SABA/JR-QP29-12供货协议》《采购合同》《性能、材质检测报告》《钎着率检测报告》、《样件鉴定记录表》《小批量试制(验证)产品跟踪单》***有限公司新产品导入管理程序SABA/QP-29第9页共9页版本号第A版SABA 新产品导入流程图总经办技术部生产部品管部销售部备注获取小批生产需求原材料采购模具/工装夹具验证过程控制7、总经办将样品鉴定报告与小批生产需求量下发至生产车间,进行原材料采购,&品管部对产品模具/工装夹具的验证。
新产品导入管理程序新产品导入管理程序1.目的对新产品导入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新产品导入结果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期望及有关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量产的顺畅进行,落实产品质量前期策划的理念。
1.围适用于从新产品订单的接收,到样品完成转量产的全过程管理。
本程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适用于ISO9001、ISO14001、QC080000的所有条款,不适用于ISO13485标准中7.3产品设计开发章节。
2.职责2.1业务部工程组:根据客户需求,向设计人员提供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及产品变更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在新产品导入和客户变更过程中,与客户联络及沟通;设计工程师负责组织自主研发项目的立项论证、过程策划、实施、进度掌控至结案;2.2工程部:主导本程序的全过程,负责组织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变更实施,协调跨部门技术攻关和协作活动;组织产品的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及产品的鉴定和验收工作;新产品导入实际进度的掌控;工装夹具设计;2.3工程部样品组:负责样品的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制造、组装,记录所有打样过程中的问题点。
2.4采购部:负责制作样品所需物料的采购,新物料的开发。
合适供应商、协力厂商的开发;2.5品质部:根据工程部给出的标准、制作相关检验作业指引,实验室负责样品检验和检具的设计;2.6生产部:协助样品制造,并负责依工程图纸制作样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装治具、检具;负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2.7文控中心:负责新产品相关资料、技术规、标准的受控管理3.定义新产品:有异于公司批量生产过的,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下文中以“样品”称呼;设计输入:与产品和过程设计相关的标准、技术要求、客户要求、资料等;设计输出:符合设计输入要求的设计结果,如技术文件、图纸、BOM、Flow chart等;4.程序4.1市场调查与客户需求4.1.1客户需求获得的途径:A、可以由市场调查获取;B、客户、客户群的定制需求获取;C、业务部对外业务员在同客户交流时获取;D、业务部工程组在与客户直接交流时获取。
新材料导入管理程序在现代制造业中,新材料的导入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丰富产品种类,促进产业创新等。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新材料导入管理程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材料导入初期准备1.1 定义新材料需求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当前产品或项目对新材料的需求,包括性能要求、用量、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1.2 筛选供应商在确定新材料需求后,需要筛选合适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等都是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新材料导入流程2.1 提交申请当确定了新材料需求并选择了供应商后,企业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新材料导入申请,明确新材料名称、用途、供应商信息等内容。
2.2 技术评估技术部门需要对新材料进行技术评估,包括与现有材料的兼容性、性能测试、是否符合产品要求等方面的评估。
2.3 采购采购部门根据技术部门的评估结果进行采购工作,确保新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2.4 实际应用新材料导入后,需要进行实际应用测试,验证新材料是否满足产品要求,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三、新材料管理与优化3.1 数据记录对新材料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新材料档案,包括批次号、供应商信息、使用情况等内容。
3.2 质量控制建立新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抽检新材料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3 持续优化定期评估新材料的性能和成本,与供应商沟通,持续优化新材料的选择和管理。
四、新材料导入管理程序的意义新材料导入管理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新材料管理程序,还可以引入更多创新材料,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规范的新材料导入管理程序对企业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新材料导入程序,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
为了规范新材料导入作业流程,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降低成本提高良率特制订定本程序。
二、范围:
2.1直接原物料(但不包含新产品开发的材料、设备零配件、无尘室耗材)。
2.2间接物料(如硅胶垫片…等),如供货发生问题,将对生产造成直接冲击者。
三、定义:
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之前生产中不曾出现的材料;已使用材料设计、规格、制程等改变后的材料;新开发供应商生产的材料;原供应商的新增供货材料。
三、权责:
3.1采购部/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 采购部在相关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需求后进行供
货商检索并协同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及提出新材料导入需求单位进行效益分析并生产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与实验室、相关生产部门三方共同确认会签。
评估建议书生效后,采购部在评估试做以及小/大量试做阶段协助需求单位取得样品及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沟通。
3.2 物流部/相关生产部门: 负责样品及试用材料的存储。
3.3设备部: 评估新材料及2nd Source对厂务设备及机台设备的影响,提出可能影响
之相关项目,协助需求单位进行各阶段试作之需求。
3.4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需求部门: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根据制程稳定性、效率
及良率影响等提出前期规划与构想,提出评估计划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的可能性。
最后由新材料导入需求部门生成测试评估计划相关文件。
3.5质量部:依据新材料的导入,评估可能的质量影响及未来认证需求并协助评估试
做报告以验证新材料及2nd Source可靠度与稳定性。
同时负责参与样品的评鉴,试用过程的跟踪,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制作;进料检验操作指导书及其他相关检验文件的制作发行。
3.6相关生产部门: 依生产与设备部的人力需求,配合各阶段试作之生产,并评估新
材料导入对产能、现场作业程序与良率的影响。
3.7销售部/市场部:负责确认市场或客户需求建议,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四、作业程序:
4.1 请参照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4.2 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P1): 新材料/ 2nd Source需求提出到可行性确认,经相关
单位召开审查会议确认可行性之后进入评估试做阶段。
4.3 评估试做阶段(P2): 需求单位依评估试做计划,进行材料测试评估后提出工程评
估报告。
经审查会议确认评估报告后,讨论是否可进入下一量产核准阶段。
4.4 量产核准阶段(P3): 需求单位依小/大量试做计划,进行材料测试评估后提出工程
评估报告。
经审查会议确认评估报告后,讨论是否可进入量产。
五、新材料及2nd Source导入办法流程:
六、补充说明
6.1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来源
(1)市场: 因应市场趋势,满足客户产品设计之需求
(2)产品: 提高产品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3)生产: 增加生产良率及弹性;确保产能充分利用。
(4)设备: 确保设备充分发挥,提升妥善率及安全性。
(5)成本: 增加供货调度弹性,增强议价能力以持续成本下降。
(6)营运考虑: 风险管理
6.2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阶段(P1):
6.2.1 新材料/2nd Source需求单位(以下简称需求单位)提出《新材料导入申请表》,说明需求原因及材料规格,由采购部进行供货商检索及评估效益分析,并提出「评估建议书」,「评估建议书」务必由采购、实验室和相关生产部门共同商讨并共同会签,「评估建议书」由三方共同确定后采购部方可进行新材料的购买。
完成申请表与建议书会签后确认厂内是否有相《关材料规范书》。
若厂内材料规范书有定义该材料规格,由需求单位召集实验室、生产部等相关部门位进行审查会议,讨论该材料是否进入评估试做阶段。
6.2.2 材料规范书无定义该材料规格者,由需求单位向厂商确认是否有相关实绩或实验
报告以利各相关部门评估产线机台、厂务设备、现场作业方式是否适合进行新材料试做。
若评估新材料试做对产线机台、设备、现场作业方式无风险,则所缺材料规范可待第二阶段的试做评估阶段建立新材料规范。
相关数据经审查会议通过仍可进入下一阶段试做。
6.2.3 需求单位应针对新材料/2nd Source提供实验数据或相关业界实绩作为《新材料导入申请表》之附件以证明该材料有利产品良率、信赖性、效率提升或成本下降等需求因素。
6.2.4 需求提出暨可行性确认阶段(P1)资料内容包括:
6.3 试做评估阶段(P2):
6.3.1 由需求部门拟订评估试作计划,依产线制程制定《测试评估计划表》,并拟定《测试时程表》,包含制程规划、工作分派、测试日程、验证项目及相关规划等。
6.3.2 需求单位提出《测试评估计划表》与《测试时程管制表》后,召集相关相关生产部门、实验室/技术部、设备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举行审查会议并决议是否通过该测试评估计划。
6.3.3 若测试评估计划通过,则需求单位依《测试时程管制表》,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若测试评估计划无法通过,由会审单位提出具体补充意见,由需求单位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再次召开审查会议或直接在会议中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内容并经与会各单位同意后,仍可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
6.3.4 需求部门执行测试评估计划完毕后提出工程评估报告,针对测试结果与现行使用材料性能差异填写《问题点/对策报告》并《工程评估报告》作为审查会议决定是否进入量产核准阶段之参考,并以此测试评估数据作为量产试制前之参考数据。
6.3.5 审查会议依据《工程评估报告》就生产工法、制程变更、信赖性测试等相关事项提出讨论或补充说明,待决议通过后方可进入量产核准阶段(P3),审查会议纪录留存备案。
若该材料之评估经审查会议否决,由需求单位视测试评估结果自行决定是否依据会审单位意见改进验证手法、内容,并针对该新材料/2nd Source重提评估计划,或者放弃导入该材料。
6.3.6 试做评估阶段(P2)数据内容包括:
6.4 量产核准阶段(P3):
6.4.1 由需求单位拟订小/大量试做计划,依产线制程制定《测试评估计划(表)》,并拟定《测试时程表》,包含制程规划、工作分派、测试日程、验证项目及相关规划等。
6.4.2 需求单位提出《测试评估计划(表)》与《测试时程管制表》后,召集相关生产部、实验室/技术部、设备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举行审查会议并决议是否通过该测试评估计划。
6.4.3 若测试评估计划通过,则需求单位依《测试时程管制表》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若测试评估计划无法通过,由会审单位提出具体补充意见,需求单位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再次召开审查会议或直接在会议中修改、增加验证项目内容并经与会各单位同意后,仍可进行各项验证项目测试。
6.4.4 审查会议依据工程评估报告就生产工法、制程变更、信赖性测试、认证等相关事项提出讨论或补充说明,待决议通过后核准量产,审查会议纪录留存备案。
若该材料之评估经审查会议否决,由需求单位视测试评估结果自行决定是否依据会审单位意见改进验证手法内容,并针对该新材料/2nd Source重提评估计划,或者放弃导入该材料。
6.4.5 部份新材料/2nd Source无法仅以少量样品进行评估试做(如助焊剂、互联条、Junction Box等),需一定量之模块测试方能进行评估。
此类材料,第二阶段的评估试做与第三阶段的小/大量试做评估会有所重迭,针对此类材料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审查会议后可以直接进行小量试做,并以小量试做的工程评估报告做为第二阶段审查会议的参考数据。
该类材料在第三阶段中毋需重复小量试做,可直接进行大量试做评估。
6.4.7 经审查会议通过可导入量产之新材料/2nd Source,由需求单位明确订定该材料规范书并提供导入产线生产所需基本数据予相关单位,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材料图面等资料,并检讨相关生产站点是否需更新标准作业流程(SOP)、厂务及制程设备是否需更新维修保养作业流程等事项。
6.4.8
6.5 新材料/2nd Source导入流程中之文件依文件控制程序QE/AMD-CX4.2-01保存。
七、使用窗体
7.1 新材料/2nd Source 导入申请表QE/AMD-JL-7.3-116
7.2 评估建议书QE/AMD-JL-7.3-119
7.3 审查会议纪录表QE/AMD-JL-7.3-111
7.4 新材料/2nd Source 测试评估计划表QE/AMD-JL-7.3-117
7.5 新材料/2nd Source 测试时程管制表QE/AMD-JL-7.3-118
7.6 问题点/对策报告QE/AMD-JL-7.3-110
八、相关文件
8.1文件控制程序QE/AMD-CX4.2-01
History of Versions Updated(版本更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