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5.12 M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实验活动是物质分离的实验,在实验步骤中已经学习过称量、量取、过滤的操作方法。
但由于练习操作不多且时间间隔较长,所以还应帮助学生回顾并加以演示,使学生在实验时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如“蒸发结晶”操作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加以指导。
实验结束后针对本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3)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四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海水晒盐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2)感受过滤和蒸发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溶解、过滤,观察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蒸发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难点:精盐产率的计算,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相逢》此视频描述制得井盐的过程与本节课主题匹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通过视频和老师的介绍,小组商讨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所需用到的仪器。
(学生汇报结果,课件中展示答案)教师重点解释需要“计算产率”的原因,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1、溶解:演示实验并提示学生天平量筒的精确度;量筒读数方法及玻璃棒的作用;称量剩余固体质量算出溶解粗盐的质量。
2、过滤:回顾过滤的目的、仪器、注意事项并演示实验。
3、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感受溶解和过滤操作步骤。
4、教师演示蒸发结晶,并解释该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总结蒸发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相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水平。
二、学情分析他们的化学实验动手水平都不强,化学知识也不是很扎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五、实验用品的准备粗盐、托盘天平、砝码、漏斗、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
(一)、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怎么办?在化学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
同学们来看看这些图片,海水晒出的盐是否能够使用?粗盐中有不溶性的杂质(泥沙)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今天我们就“实验活动8”的学习来掌握几种重要的提纯方法。
(二)、温故知新(1)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__________ 。
(2)、用量筒量液时,准确的读数方法__________。
(3)、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应用__________ 把液体加至10 ml。
一贴: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仔细观看视频,规范自己的操作观察每一步中需注意什么?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
实验活动8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课前复习1.沉淀CaCO3、、、、、、、产生沉淀:如溶液中有Ca2+和CO32-就会生成CaCO3;Mg(OH)2是和反应生成的。
2.产生气体CO2(H+和CO32-/HCO3-) NH3( 和)3.产生H2O ( 和)一、除杂试剂的选择方法:除杂的目的是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者气体或者水,同时生成物质与原物质相同,请讨论下列杂质该如何除去。
NaOH(Na2CO3)NaCl(NaOH)Na2SO4(Na2CO3)1.NaCl (Na2SO4)2.NaCl (CaCl2)3.NaCl (MgCl2)二、试剂加入的顺序;1.过量的HCl完全除去和,方程式为;;;5.蒸发除去;讨论:1.HCl的位置应该放在哪里?2.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填“前”或“后”)总结:1. 、 、 、2. 、 、 、3. 、 、 、例题:粗盐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泥沙及溶于水杂质CaCl 2、MgCl 2、Na 2SO 4,他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实行粗盐提纯,使用步骤有①溶解②加适量盐酸③加入足量NaOH 溶液④加入足量Na 2CO 3溶液⑤加入足量BaCl 2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则他的准确步骤顺序是( ) A .①③④⑤②⑥⑦B .①⑤③④②⑦⑥C .①③⑤④⑦②⑥D .①⑦③④⑤②⑥1.粗盐中含有MgCl 2、CaCl 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Ca (OH )2俗称: ,其溶液的pH (选填“>”“<”或“=”)7. 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③操作a 的名称是 .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和 。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
(4)将精盐水制成食盐晶体的方法是 。
(5)在滤液中,即使过量加稀盐酸对提纯精盐没有影响的原因是 。
2.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提纯的流程图如下:请认真分析流程中各步骤的信息作答:(1)溶剂X是;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实验目的
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二、情景导入
思考:粗盐中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此外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要将粗盐初步提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呢?
三、小组活动
活动一:探究粗盐初步提纯的方法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思考】如果在使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俯视
会造成什么药的后果?
【思考】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找错】指出右图操作的错误之处?
活动二:粗盐的初步提纯
各小组同心协力,把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并完成
学案。
(注意操作规范)每组同学讨论出自己这一组在做
实验时最闪光的一点,实验结束,进行交流。
活动三: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思考1】粗盐提纯三个步骤中,都使用了什么仪器?
【思考2】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
【思考3】本实验提取得到的精盐是否是纯净物?是否可能还含有其他杂质?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物质(MgCl2、CaCl2等),你有什么办法吗?。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2.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为加快过滤速率,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C.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可以接触容器内壁D.为使食盐快速溶解,应用较多的水溶解食盐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已经较为熟练,他们渴望动手探索新的知识;并且他们已经学过了天然水的净化,具备了溶解、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也学习了有关饱和溶液,结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本实验,可以说是难度不大;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蒸发操作,应该认真对待且要注意安全。
1.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实验、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
2.本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
3.实验探究过程中对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要力求高效有序,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本节课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内容,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对于的小组合作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作用。
4.对实验报告单的填写要提前指导,使学生对于实验报告单中的内容提前熟悉,达到填写时准确、高效。
5.课堂小结要做到位,这样可以战胜目标,可以采取让学生总结的方式。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实验活动课。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溶解度及蒸发结晶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因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节实验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实验活动课。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关于溶解、过滤的操作方法,结合溶液溶解度及蒸发结晶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也是继学习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存在及晒制之后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