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汇概说目的要求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一、词汇学的分科与研究对象(一)词汇学的分科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科。
可分为普通词汇学与具体语言词汇学两大类。
1、普通词汇学又称一般词汇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多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具体语言词汇学又称个别语言词汇学,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
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划分,又分为历史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与描写词汇学等。
(1)历时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演变规律。
比如汉语词汇史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在上古、中古、近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
而上古词汇史则研究汉语词汇在殷商、先秦、两汉时期的演变规律,一般以文献记载的材料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词汇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中的词汇问题。
比如汉藏词汇比较研究,则侧重于考察不同词汇词语间的共源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3)描写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在一定阶段,一般指现阶段的特点。
(二)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性质,词的造词与构词,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特征,词义的类聚,词义的发展,词汇的构成与演变等。
二、语素、词、词汇(一)语素(morepheme)1.什么是语素1.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特点:(1)有声音:好/人(2)有意义:蝴蝶玻璃新加坡麦当劳(3)最小:桌子(2个语素)巧克力(1个语素)(4)功能是构词:好:好看/好吃;人:人民/人情2.语素的分类2.1按语音形式划分(1)单音语素:手灯/走观/红绿/男女/一千/条个/吗的(2)多音语素:乌鲁木齐新加坡香港(源自莞香装运地/源自海盗香姑的名字)2.2按语言功能划分(1)成词语素指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也叫自由语素。
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一、词汇重点掌握词汇的概念,理解词和词汇的相互关系。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二、词汇单位熟练掌握各级词汇单位概念。
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区别各级词汇单位。
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
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2.词重点理解词和短语的含义。
掌握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掌握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掌握词、语素和字的关系和区别。
3.固定短语重点掌握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的含义及其区别。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
其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4.略语重点掌握略语的含义及其类别。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
注意各种简称的组成形式。
数词略语就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三、构词类型重点掌握各种构词类型。
掌握单纯词和合成词并能够辨别。
重点掌握词根和词缀的含义。
重点掌握单纯词的类型、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了解构词语素分为两种:词根和词缀。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分为联绵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掌握合成词的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前加式和后加式)。
如果追溯到古汉语,尤其是以单音词为主的上古汉语,很多是结构离散、意义松散、并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句法成分的短语结构。
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各自独立使用,意义上的相互兼容使其有构成短语结构的可能。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的情况增多,构成动宾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
生成阶段三:单音节动词、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意义口益虚化,结构逐渐紧凑,主要用作状语,最终定型为一个副词。
以“到底”为例: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分用动词和名词在语法、语义上各自独立,由于它们在意义上可以相互兼容,因此为其构成临时性结构提供了可能。
如现代汉语副词“到底”的构成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分别是动词“到”和名词“底”,它们都是独立运用的单音词。
《说文解字》曰:“至!至也。
”“底,山尻也,一曰下也。
”“到”主要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底”则主要用作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
女山(1) 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行[到]珊瑚洲,水[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
《通典》(2) 上至岩之顶,下[到]深谷之[底],动经七日,方得[到]五台山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第(1)例中,“到”义为“到达”,后面可以带处所“珊瑚洲”,“底”义为“……的底部”,在句中用以表达“盘石”的存现地点。
因为“到”含有[+位移]义,而“底”含有[+处所]义,两个词在意义上彼此兼容,因此在例(2)中,“到” 和“底”构成了有动宾关系的短语结构,其中“底”受“深谷”的修饰作“到” 的宾语中心语。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构成动宾短语由于意义上的兼容性,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名词出现了连用的情况,并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结构,因为动词和名词都保持着各自的词性和意义,其结构比较松散,意义也不够融合,具体表现为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名词可被其他同义词所替换等。
所以这个阶段中,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短语。
女口,“到”、“底”连用大约始于唐朝。
专业课笔记 | 词汇学 |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第一章绪论词汇学与词汇词汇学:以语言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词汇:语言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词和固定语固定语:语言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部分的、同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语言单位。
包括熟语和专门用语词汇学分类普通词汇学(一般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普遍规律具体词汇学(个别词汇学):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汉语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历时发展演变汉语描写词汇学:共时某时现象上古汉语词汇学中古汉语词汇学近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本课内容词汇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前身:中国古代语言研究三“小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古代语言学名著《尔雅》训诂学第一本义类词典《方言》用通言解释方言《释名》语言考理据《说文解字》第一本文字学书籍字形考理据“五四”—4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汉语词汇学建立与发展20c50y:汉语词汇学真正建立:涌现了一批专家与著作,确定研究的对象、任务和范围60y:研究方法更新,词语意义的结构70y:引进义素分析法80y:由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研究21c初:计量分析主导词汇学研究总体情况词汇学研究内容:以现代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性质、创造和结构、词义内容、词义发展、词的各种关系、词汇划分与关系等现代汉语词汇特点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主,但单音节词使用频率更高多音节词主要来源古代汉语:仿佛徘徊犹豫其他语言:咖啡巧克力沙发词语呈现双音化趋势为什么?内在驱动力:词义表达复杂化的需求与有限词形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旧词新义、音变构词、两个词复合构词语音系统简化(避免同音)明确表意:新产生的双音词意义明确;原有单音节词部分义项被取代而减少审美追求(双音节的韵律形式)句法词汇化受外来词影响结果:长度增加,表义明确途径单音节语素前或后加上辅助性相关成分:眼泪头发毛笔松鼠月亮眉毛单音节语素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不表示具体意义的附加成分:老虎阿姨桌子石头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国家意义寻找牙齿皮肤忘记停止单音节语素重叠:哥哥妈妈爸爸仅仅静静紧紧星星单音节词替换成与原语素无关的双音节词:眼睛(目)筷子(箸)匣子(椟)大腿(股)三音节词省略其中一个因素照相机—相机外国语—外语电视机—电视四音节及其以上的词语缩略:对外贸易—外贸国有企业—国企复合词为主,内部构造与短语大体一致: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同义词数量多,同音语素多:适应不同需要,之间互补,具有多样性和可伸缩性词汇与非词汇界限模糊,切词困难语素构词理据性强,即语素义对词义有明显提示作用少量语素构成大量合成词缺少词形变化成语一般由四个音节组成音节相对而言较短量词、语气词丰富离合词多,使用频率高叠音词多,重叠形式较为丰富词汇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与语音学: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词语的存在形式词的意义靠语音手段来表现,语音是词的音响形式。
如果追溯到古汉语,尤其是以单音词为主的上古汉语,很多是结构离散、意义松散、并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句法成分的短语结构。
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各自独立使用,意义上的相互兼容使其有构成短语结构的可能。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的情况增多,构成动宾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
生成阶段三:单音节动词、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意义口益虚化,结构逐渐紧凑,主要用作状语,最终定型为一个副词。
以“到底”为例: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分用动词和名词在语法、语义上各自独立,由于它们在意义上可以相互兼容,因此为其构成临时性结构提供了可能。
如现代汉语副词“到底”的构成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分别是动词“到”和名词“底”,它们都是独立运用的单音词。
《说文解字》曰:“至!至也。
”“底,山尻也,一曰下也。
”“到”主要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底”则主要用作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
女山(1) 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行[到]珊瑚洲,水[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
《通典》(2) 上至岩之顶,下[到]深谷之[底],动经七日,方得[到]五台山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第(1)例中,“到”义为“到达”,后面可以带处所“珊瑚洲”,“底”义为“……的底部”,在句中用以表达“盘石”的存现地点。
因为“到”含有[+位移]义,而“底”含有[+处所]义,两个词在意义上彼此兼容,因此在例(2)中,“到” 和“底”构成了有动宾关系的短语结构,其中“底”受“深谷”的修饰作“到” 的宾语中心语。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构成动宾短语由于意义上的兼容性,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名词出现了连用的情况,并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结构,因为动词和名词都保持着各自的词性和意义,其结构比较松散,意义也不够融合,具体表现为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名词可被其他同义词所替换等。
所以这个阶段中,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短语。
女口,“到”、“底”连用大约始于唐朝。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二、知识点: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4、或叫,也有人称之为。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
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三、简答题:1、什么是?答:以北京语音为、以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答:(1)汉语属,不同类别的声调能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用在的前边,英语的有的用在之前,有的用在的后边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A、古代有入声。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第四章:词汇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又叫自由语素。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词根: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词缀:意义不实在,定位不成词的语素,一定要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短语: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分为专语和熟语自由短语:词与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略语:是语言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联绵词:有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双声的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简称: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数词略语:对一些联合结构,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次略语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有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而成,又叫并列式;偏正型:前一次跟修饰、限制后一词根;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前缀:词缀在词根前后缀:词缀在词根后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基本义:词的几个义项中基本的常用的义项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义项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语义场: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同义词: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语境: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的总和古语词:包括一般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隐语: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熟语: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成语: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惯用语: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歇后语: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由此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的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的、所涉及的对象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他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也叫“换名”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又叫“顺拈”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叫“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反语:故意使用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叫“倒反”或“反话”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的表达出来,也叫“婉转”设疑:说话时特意把关键性的部分暂时隐下不说,以造成疑义,随后在适当的时候补说出来,消除疑义,使语义明了,也叫“歧疑”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是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回环:把1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映衬:为了突出主题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语法特征名词: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做补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动词: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欠佳程度副词3.多数以后可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形容词: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一、复习纲要一、概论1.汉语的七大方言区2.汉语与拼音文字的区别3.汉语规范二、语音1.语音的性质(三个)①物理性质(概念:音高、音长、音强、音色);②生理性质;③社会性质(指什么)。
判断“生理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这句话是否正确。
2.语音的单位(概念:音节、音素、音位、音变)3.声母——弄清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表P33)、零声母的书写原则;简答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4.韵母——掌握单韵母(舌位图P40)、复韵母、鼻韵母;简答韵母与元音的区别。
5.对音节结构分析。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调(包括四呼,调值,调类,符号)。
注意轻声字;零声母;韵母省略主要元音是的标调位置;y w u ü和“ˊ”的书写使用。
6.《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部分(5部分:字母表,声母、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三、文字1.汉字的特点①表意符号②语素文字③方块字④不分词连写⑤书写符号多⑥字体结构可分析。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草、狂草),行书,印刷体。
3.汉字结构①掌握“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能准确辨析属于哪一类。
②传统意义的汉字结构分析③现代汉字的部件分析法④举例说明形声字意符和音符的作用及局限性。
4.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5.改错字四、语汇1.概念:语素词;判断某词语属于熟语的哪部分(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①举例说明语素和词的关系与区别②在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凭音节和汉字来确定语素?3.词的构成①单纯词(单音节词,译音词,连绵词,叠音词)②合成词(陈述,支配,偏正,补充,并列,附加)③区别叠音词和重叠词。
4.①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②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5.区别同义词、反义词。
6.区别同音词与多义词7.语汇的构成(5部分:基本词和一般词,方言词,历史词或文言词,外来词,新造词)8.谚语与歇后语;惯用语与成语的不同特点。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词汇1.词汇1. 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 词: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3. 汉语词语的基本特点:①词语丰富多彩②词语能产性强③词义复杂4.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2.几种词汇单位1. 语素(1)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2)分类:a. 实语素&虚语素b. 单音节语素: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双音节语素: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三音节(及以上)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c. 简称语素&全称语素d. 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3)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如:蜡烛——蜡和烛均可被替代,故“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蝴蝶——“蝶”无法被替代,故“蝴蝶”是一个语素粉蝶——“蝶”仍是一个语素,这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词马虎——替换后意义全无,故“马虎”是一个语素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2. 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3.词的结构音译的外来词:葡萄、咖啡、的士、沙发、尼龙、巧克力、歇斯底里4.词义1. 定义: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抽象概括的反映。
(即词的内容)2. 性质:①概括性 ②模糊性 ③民族性(④客观性)3. 分类:(1)概念义(理性义或主要意义):合乎事理、习惯(文化的、认知的)如:花、花茶、复杂、宣布、阐述、吃、喝概念义是词义的主要部分(2)色彩义(附属义):态度、形象、文化、角色、时代、地域、行业、语域、语体、风格等1) 感情色彩:褒贬中性褒义词:英雄、烈士、康复、安慰、忠诚、奉献、拼搏贬义词:叛徒、丑陋、勾结、推诿、霸道、小报告中性词:山脉、士兵、理由、左、中、东、跑、高、来2) 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书面语色彩:投入、机遇、凝聚、心态、祝愿、反思、悼念口语色彩:明儿、巴不得、身子骨、数落、纳闷儿、害臊3) 形象色彩:对事物的概括,给人形象感如:美人鱼、喇叭花、云海;垂柳、失足、碰碰船;绿洲、碧空、彩带;布谷鸟、知了、恰恰舞、乒乓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语义场1. 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第三章词汇第⼀节词汇概述⼀、什么是词汇(选)词汇:也叫语汇,是⼀种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1.词汇指的是⼀个特定的集合概念,不能说“这个词汇”“⼏个词汇”2.词汇也可以指⼀个⼈或⼀部作品所使⽤的词,如⽼舍的词汇、红楼梦的词汇,或是某⼀⽅⾯的词的汇集,粤⽅⾔词汇⼆、语素和词(⼀)语素1.什么是语素(简选)语素是最⼩的语⾔符号,即语⾔中最⼩的声⾳和意义的结合体,是构词单位2.语素的特点(1)从意义上看,语素是最⼩的有意义的语⾔单位;(2)从结构上看,语素是最低⼀级的结构单位,不能再分解为更低⼀级的结构单位;(3)语素不具备使⽤上的独⽴性,其功能是构词,不是造句,即不能⾃由运⽤;3.语素的分类(选分)(1)单⾳节、双⾳节和多⾳节(外来语素)(2)(单独)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3)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4)词根语素(不固定)和词缀语素(固定)如:⼦、⼉、⽼(5)实语素和虚语素如:呢、吗、的(⼆)词(简选)词是语⾔中能够独⽴运⽤的最⼩的⾳义结合单位(1)从语⾳上看,词的内部不允许有停顿(2)从意义上看,词具有意义的专指性,即词的意义往往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是有其特定的、专指的意义(3)从结构上看,词具有结构的整体性,中间不能插⼊其他成分进⾏扩展,或互换位置(4)从使⽤上看,词具有复呈性和现成性(5)从功能上看,词具有独⽴的、⾃由运⽤的功能(三)语素、词、字之间的关系1.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字是书写单位2.⼀个汉字有意义,那它就是⼀个语素;语素是多⾳节的,就必须⽤⼏个汉字来表⽰3.由单⾳节词素构成的词,词和字是⼀致的;其他情况,词和字是不⼀致的三、词汇的基本属性(论简选)1.词汇的历史性(五四的德赛先⽣、50年代的抗美援朝、⼤跃进、六七⼗年代的红卫兵、⽂⾰;改⾰开放、⼀国两制)2.词汇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神灵概念:英语“上帝”阿拉伯语“真主”;参众议院、⼈代会、政协)3.词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新中国成⽴前后,同志、爱⼈“⽼爷、太太”消失;《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兴词语;“熊猫”不是猫,“鲸鱼”不是鱼,约定俗成,不随便改变)四、词汇在语⾔中的地位(论选)1.词汇是词汇体系确⽴的基础2.词汇是语⾔的基本材料,是语⾳、语义和语法三者的结合体3.词汇反映着语⾔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度和深度五、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简选)1.汉语语素以单⾳节为基本形式2.双⾳节词占优势3.以语素复合为主要构词⽅式第⼆节词的结构(选分)单纯词:由⼀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单纯词1.单⾳节语素单纯词(多数)2.多⾳节语素单纯词(1)联绵词:两个⾳节连缀成义,单个⾳节没有意义的双⾳节词A.双声:声母相同如参差、吩咐B.叠韵:韵母或韵尾相同如彷徨、徘徊C.其他:蝙蝠、蝴蝶、芙蓉(2)叠⾳词:皑皑、彬彬、婆婆妈妈、花花绿绿(3)拟声词:咕噜、哗啦(4)⾳译外来词:咖啡、克隆(5)字母词:CD、UFO⼆、合成词(⼀定是双⾳节或多⾳节词)1.复合词:由词根跟词根组合⽽成的词(1)联合式: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A.同义联合: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如途径、孤独B.反义联合:意义相反,构成新义如开关、始终、反正C.相关联合:意义相关,构成新义如⾻⾁、线索、领袖D.偏义联合:两个语素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但其中⼀个语素意义消失,也叫“偏义复词”如忘记、⼲净、好⽍、质量E.名量联合:共同表⽰多数集合事物如车辆、纸张、船只(2)偏正式:前⼀词根修饰、限制后⼀词根A.定中型:中⼼语素是名词性语素B.状中型:动词或形容词语素(3)补充式:后⼀词根补充说明前⼀词根(4)动宾式(5)主谓式:后⼀词根对前⼀词根进⾏陈述(6)连动式:前后两个词根分别代表两个动作⾏为,它们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如贩卖、报考、剪贴2.重叠词:指由相同的词根相叠⽽成的词(单个⾳节有意义)如爷爷、暗暗、仅仅、匆匆3.派⽣词: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A.前加型如阿姨、⽼婆、第⼀B.后加型如桌⼦、⽯头、花⼉C.词根和叠⾳后缀如硬邦邦、凉飕飕*a.汉语更多的是类词缀,这些语素有类化和虚化的倾向如:性:弹性、刚性、惰性化:美化、恶化、净化⼿:歌⼿、⿎⼿、能⼿b.现代汉语中词缀多由词根意义虚化⽽来,要注意把同形的词缀和词根区别开来如⽼虎和⽼⼈、⽯头和笔头三、缩略词:由短语减缩为简称,进⽽凝固为词1.选取法:有代表性的语素环境保护——环保中华⼈民共和国——中国2.截取法:有区别性的部分清华⼤学——清华新疆维吾尔⾃治区——新疆3.省同存异⼯业农业——⼯农业中学⼩学——中⼩学4.标数概括初伏、中伏、末伏——三伏*缩略词不能与现存原有词同形同⾳如外交部长——外部(外长)外语学校——外校(⽆缩略词)四、离合词:中间可以插⼊某些成分的词,主要是动宾式复合词动宾式:理发——⼀个⽉理⼀次发联合式:洗澡——洗了两次澡述补式:提醒——提个醒偏正式:同学——同过三年学连动式:退休——退了休联绵词、外来词:慷慨——慷国家之慨第三节词义词义是词的声⾳形式所负载的信息内容⼀、词义的性质(论简)(⼀)词义的概括性:涵盖其外延范围内的每⼀个个体事物如笔(⼆)词义的模糊性: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个⼤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青年是指⼈⼗五六岁到三⼗岁左右的阶段*模糊现象的特点在于它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区域则是清楚的(三)词义的民族性:概括对象不同如英语的uncle,搭配对象不同如英语的eat只能跟⾷物,附加⾊彩不同如英语的dog常⽤语褒扬⽅⾯⼆、词义的构成(选分)(⼀)词的概念义:是⼈们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不涉及⼈们的主管态度,也叫词的理性意义(词义基本和核⼼部分)(⼆)词的⾊彩义:指⼈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范围中所产⽣的意义,也叫⾮理性意义(附加⾊彩)1.感情⾊彩:褒贬*带不带感情⾊彩决定于词语是否⽤来表⽰说话⼈的主观评价如,猪本⾝不带感情⾊彩,他蠢得像⼀头猪就含有贬义2.语体⾊彩:⼝头语和书⾯语3.形象⾊彩:指词的理性义之外的对事物的⽣动感觉,包括⾊彩、形象、声⾳、味道等⽅⾯的⽣动表现三、义项及其分类(选分)(⼀)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对词的概念义进⾏的分项说明(⼆)单义词与多义词*⼀般说来,事物的名称如⼈名、地名、草⽊、鸟兽、器物的名称特别是科学术语是单义的(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本义:⼀般指有⽂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基本义:是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上,词的多项意义中最常⽤最主要的那个意义,也叫“中⼼义”引申义:是在某⼀个义项的基础上派⽣发展⽽来的意义*除了本义之外,其他后起派⽣的义项都可称为引申义引申⼀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借代如,桃:⼀种⽊本植物——这种植物的果实或相似性联系⽐喻两个⽅向进⾏的如,包袱:⽤布包起来的包⼉——影响思想或⾏动的负担四、义素和义素分析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同义词(⼀)同义词的类别1.等义词: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替换的词语A.⾃⾏车——脚踏车B.忌妒——妒忌C.寒颤——寒战2.近义词:理性意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组词差别——区别、结果——后果(⼆)同义词的辨析(分析题)1.理性意义的差异(1)语义轻重如良好——优良——优秀——优异(2)范围⼤⼩如秘密——机密、财产——财富(3)集体与个体如车辆——车(4)搭配对象与侧重点的不同如废除、解除、破除和美满、圆满2.⾊彩不同(1)感情⾊彩不同(2)语体⾊彩不同⼝语——书⾯语⽅⾔——普通话专⽤词——⼀般词如驾崩——死3.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永久、永远和刚刚、刚才(三)同义词在语⾔表达中的作⽤(论简)(1)恰当选⽤同义词,可以使语义表达精确严密、全⾯周祥(2)变换使⽤同义词,可以使语⾔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呆板(3)连⽤同义词,可以使意义鲜明突出,增强语⾔表达的⽓势三、反义词(⼀)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般同属⼀个意义范畴,词性也基本相同(⼆)反义词的类型(1)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建⽴在⽭盾关系的基础上,不存在中间状态。
第一章1. 什么是“词”2. 什么是“词汇”3. 什么是“词汇学”4. 为什么学词汇学5. 词汇学的发展概况 一、什么是“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特点:语音意义功能语音上,词一般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即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 出现,但词前后可以停顿。
如难过:我家门前的沟很难过。
意义上,词都有跟语咅形式相兀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如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生产 的劳动者。
功能上,它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
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还可以跟别的词 语自由组合。
二、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又叫专名词语 术语 行业语成语 歇后语 惯用语 重要性: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按内部成员在语言中的重要程度: 定义: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比较少,却很重要。
它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 的基础,体现了语言特点的本质。
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使用性 一般词汇:如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熟语等。
定义: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尽管不如基木词汇 那么重要,但是它们也反映了可观生活,是我们进行交 际、交流思想的重要材料。
⑴稳固性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例如“一、二、牛、马、家、门、山、水、上、下、现代汉语词汇学基本词汇: 专•门用语 熟语左、右、斗、高、低”等等,这些在甲骨文里就有。
说基本词汇有稳定性,并不是说基本词 汇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基本词汇也在发展变化。
有些古代的单咅节基本词发展到现在复咅 化了,成了多咅节合成词,这是汉语词汇的i 条内部发展规律,有些单咅节的基本词被后起 的合成词所代替。
(2) 能产性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
它们一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例 如用“水”打头构成的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160多个。
当然,基本词也有构词 能力弱或几乎没有什么构词能力的,例如:“你、我、谁、姓、没有”等等。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资料《现代汉语》复习资料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
2、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而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书面语趋向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
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指什么?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7、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8、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9、解释术语。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可分为元音和辅音。
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0、京j(北京b,j),沪h(上海sh,h),津j(天津t,j),辽l(辽宁l,n),吉j(吉林j,l)黑h(黑龙江h,l,j),晋j(山西sh,x),冀j(河北h,b)。
11、按韵母开头分类,韵母可分为几类?可以分为4 类。
开口呼:韵母不是i,u,v 和不以i,u,v 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 或者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 或者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v 或者以v 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12、韵母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有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者轻重长短并不一致。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的基本词的总汇。
基本词汇特点:1.普遍性。
由于基本词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它,所以它为全民普遍使用,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很高。
2.稳固性。
由于基本词汇为全民所使用,因此它就会为本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断地运用着,生命很长久,不易发生变化。
所以基本词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欧被固定和传承下来的词。
基本词在被社会上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同时,本身也具有了记极大的稳固性。
3.是产生新词的基础。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意外的词的总汇就是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内容: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古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主要包括音译词、形兼音译词、音加意译词、形加意译词、音译兼译词、意译词。
6.社会方言中的词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特点:1.结构定型。
2.意义完整。
3.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内容:1.成语。
2.惯用语。
3.谚语。
4.歇后语。
5.专门用语。
6.习用套语。
成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谚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
歇后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专门用语: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门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习惯套语: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词的特点:1.词必须具有语音形式。
2.词必须表示一定的意义。
3.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4.此时可以独立运用的。
5.此时一种最小的单位。
6.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
词的辨识:1.单音节,有意义,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是词2.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后能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3.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和一个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表示着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4.表意的成分和已虚化的成分相组合,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5.一个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后可以独立用来造句了,这一重叠后的新结构是词。
6.一个表示意义的成分重叠以后,表示了新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造句,这样的重叠结构是词。
7.两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8.一个表示意义又可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和一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的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9.一个表意但不独立运用的成分,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被独立运用造句时,也应视为词。
10.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意义的又可独立运用的成分相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用来造句的是词。
词和某些词组的区分:1.在汉语词汇中,的确有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如“江湖”笔墨”2.汉语词汇中,有少数组合体的确是可以扩展的,扩展后的意义和原来的意义基本一样。
如“象牙——象的牙”3.汉语中还存在一类词,它们的组成成分都可以独立成词,它们本身也可以进行扩展。
如“抓紧——抓得紧”“打垮——打不垮”4.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经常被拆开来使用的情况。
离合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组成成分本身能够独立成词。
如:“起床——起了床”“握手——握着手”。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组成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表意,却不能独立成词了。
如“鞠躬——鞠了个躬”“革命——革谁的命”。
词素:词素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
词的组成成分就是词素。
词和词素的差别:慈和词素都是一种定型化了的音义结合体,都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但是由于两者的性质功能不同,座椅表现这些特点的范围和条件自然各有差异,他们的作用响应地都要受到各自的性质功能的制约。
对词来说,“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特点是在造句的范围内体现出来的。
而对词素来说,这些特点则只能在造词范围内体现出来。
合成词素:一种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成的词素。
必须是合成词(词义具体实在),自由词组不能算合成词素。
词素的分类:1.从语音形式方面可分为单音词素和多音词素。
2.从内部结构方面可分为单纯词素和合成词素。
3.从语言功能方面可分为成词词素和非成词词素。
词的形成词形成的途径,三种:1.人们通过造词活动创制新词。
2.社会共同将词组约定成词。
3.词的构形形式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词。
词形成的条件,两种:1.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
2.作为组词基础的语言要素。
造词:创制新词造词法:创制新词的方法。
给事物明明的行为是造词问题,命名时使用的方法就是造词法问题。
1.音意任意结合法: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
2.摹声法:人类语言的与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摹拟和改造,从而创新词的方法。
3.音变法:音变法是通过语言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4.说明法:从事情的情状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性质热证进行说明;从事物的用途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领属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颜色方面进行说明;用数量对事物进行说明;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有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的;有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
5.比拟法: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这样创制的新词,有的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
6.引申法:运用现有的语言裁量,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7.双音法: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
(1)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
(2)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基本不同。
(3)将原有的意义相投、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联合而成为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与原来单音词的意义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4)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附加上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从而形成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相同。
8.简缩法:一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构词:词的内部结构问题。
构词法:词的内部结构规律的情况既词素组合的方式和方法。
(一)语音形式方面1.从音节的多少分析,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
2.从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可分为重叠式和非重叠式。
词的语音形式是由音节重叠而成的叫做重叠式。
1)一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加以重叠的叫做全部重叠式。
2)一个词中只有部分音节进行重叠的叫做部分重叠式。
3)词的几个音节不相同的就是非重叠式的词。
4)双音词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者称为双声。
5)双音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者成为叠韵。
(二)词素的多少方面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三)词素的性质及组合方式方面1.词根词素和词缀词素相结合,这种合成词叫做派生词。
如:老鹰、老虎、第一、初一、帽子、房子2.词根词素相组合,这种合成词叫复合词。
1)联合式:两个词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如:朋友、道路[同义联合];来往、始终[反义联合];豺狼、领袖[意义相关联合]。
2)偏正式:两部分词素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如:汉语、开水、雪白、梅花鹿。
3)补充式:两个词素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注释和被注释的关系。
如:松树、玉石、水仙花、船只、米粒、信件、白茫茫、亮晶晶。
4)动宾式:两个词素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如:知己、司机、顶针、董事、吃力、安心、得意、负责。
5)主谓式:两个词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如:秋分、山崩、海啸、神往、事变、肾结石。
汉语造词构词逻辑结构基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相符合,或者大部分是相符合的。
同位关系:两个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种概念,两者处于同等位置关系中。
对立关系:外延上互相排斥,内涵上对立的关系。
1.矛盾关系——非此即彼;2.反对关系——有中间状态。
从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可以包含在外延较大的类概念内,种概念从属于类概念,两者是从属关系。
限定关系:是指甲乙两个概念,其中甲概念是主要的,乙概念对甲概念起着限定说明的作用,从而使被限定说明的甲概念,在增加了内涵的情况下,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成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支配关系:是指前一个概念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概念则表示这种行为所涉及的事物和情况,前者对后者有支配作用。
判断关系:是指两个概念连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判断,钱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主项,后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谓项。
重合关系:重合关系比较简单,它是指一个概念的重复出现之后形成的前后概念的重复关系。
构形:词的形态变化的问题构形法: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1)附加法:把词尾词素附加在词干后面以进行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
如:我——我们,看——看着、看了、看过(2)重叠法:将整个词进行重叠,或把词中的词素分别进行重叠,或将词中的部分词素进行重叠以形成形态变化的方法。
主要形式有——名词:AA;形容词:AABB、AAB、ABAB、A里AB、AA、ABB;动词:AA、ABAB、AAB、AABB;量词:AA。
构词与构形的区别:构词法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词,通过分析和研究了解一个词的结构规律。
构形法研究的对象则是一个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这些变化形式都是依附于某个独立的词而存在的,构形法通过对这些变化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该词在不同形式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语法意义和附带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构词和构形的区分:1.从词的意义方面区分构词与构形。
添加词尾后词的词干部分和词汇意义都未改变是构形。
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1.词汇意义: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2.语法意义: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3.色彩意义: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词义的特征:1.词义的客观性:词是表示客观存在的语言符号,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表示着客观世界中的失误、现象和关系,事实上,词的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这一切都说明了吃死傲视客观存在的。
2.词义的概括性:任何词义都是表示某一列客观堆笑的,所以词义都是对同类客观对象的概括。
3.词义的社会性:词义中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是社会共同约定俗称的,为人们共同理解。
4.词义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可因年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影响到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
5.词义的发展性:词义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改变,以及人们使用时的不同方式方法,都会使词义发生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