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监测复习提纲与部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5
森林资源学复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第一章:森林资源学:研究森林资源的发生发展,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更新的学科。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其他生物在内(森林动物,微生物等)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坏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要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经济林):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题的生态系统。
森林线(林线):通常是指随着海拔增高或向极地分布到一定限度,森林就不能生长,这个限度就成为森林线或森林界限,简称林线。
森林组成结构:第三章:森林资源分类:是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本身的特性所作的类别划分。
五大林种:《中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钟。
第四章: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利用,等任务所进行的的调查,组织规划,控制调节,检查监督等方面做出的具有决策性和有组织的活动。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
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森林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复原和林业生产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
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施。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森林更新调查多采用标准地和小样方的调查方法。
2.在同龄林实行皆伐作业和一定轮伐期的前提下,能持续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称为法正林。
3.有林地是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郁闭度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4.森林调查中,坡向按9个方位记载,分别是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无坡向。
5.林地划分小班中,最显著的差异按照树种不同进行区划,其次按照立地质量、森林起源和经营目的的不同,划分不不同的小班。
6.我国林地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2种形式。
7.需要凭证运输的木材包括原木、锯材、竹材、木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其他木材。
8.年森林采伐限额是立木蓄积,而不是伐倒木材积。
二、单项选择题。
(A )1.下列树种中,哪一组树种可以划分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A核桃、山茱萸B 猕猴桃、牡丹C栓皮栎、刺槐D油松、葡萄(D )2.风景林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供欣赏和审美,游客要支付门票费用。
请判断风景林属于哪一个林种。
A 防护林B 用材林C 经济林D 特种用途林,中(C)3.江河周围森林是国家公益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判断下列两组江河中,哪-组属于界江、界河。
A 绥芬河、海河B 珠江、雅鲁藏布江C 鸭绿江、黑龙江D伊犁河、澜沧江(C)4.国家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这是我国林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构想。
公益林和商品林各自遵循各自的导向和规律,被划作公益林的那一部分森林是以哪个方面为导向划分的。
A 价值导向B经济导向C 生态导向D 社会导向(B )5.栾川县为保护伊河和清河两岸森林,区划了国家公益林,对于维护全县国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乡镇中,划入清河国家级公益林区的是哪两个乡镇。
A 潭头镇、合峪镇B 冷水镇、叫河镇C 陶湾镇、石庙镇D白土镇、狮子庙镇(B)6.“3S”系统是GIS、RS、GPS的简称,请判断GIS是下列中那个个系统。
森林环境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是()。
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真菌答案:A2. 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益处包括()。
A. 增加氧气供应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 提高空气质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可以减少()。
A. 土壤侵蚀B. 洪水发生C. 气候变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森林中的哪种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A. 昆虫B. 鸟类C. 哺乳动物D. 爬行动物答案:A5. 森林中最重要的土壤改良者是()。
A. 蚯蚓B. 蚂蚁C. 甲虫D. 蜗牛答案:A6. 森林中的哪种植物对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有重要作用?()A. 草本植物B. 灌木C. 乔木D. 苔藓答案:C7. 森林火灾对森林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 破坏植被B. 减少生物多样性C. 增加土壤侵蚀D. 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8. 森林中的哪种微生物对分解有机物质至关重要?()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原生动物答案:B9. 森林中的哪种植物对防止水土流失有重要作用?()A. 草本植物B. 灌木C. 乔木D. 苔藓答案:B10. 森林中的哪种动物对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A. 鸟类B. 哺乳动物C. 昆虫D. 爬行动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森林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
A. 吸收二氧化碳B. 释放氧气C. 调节气候D.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A, B, C, D12. 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
A. 植物多样性B. 动物多样性C. 微生物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答案:A, B, C, D13. 森林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包括()。
A. 降低气温B. 增加湿度C. 减少风速D. 改善空气质量答案:A, B, C, D14. 森林中的哪些因素对土壤健康至关重要?()A. 有机质B. 微生物C. 矿物质D. 水分答案:A, B, C, D15. 森林中的哪些活动对环境有害?()A. 非法伐木B. 过度放牧C. 森林火灾D. 森林病虫害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森林环境的保护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森林经营与管护的资源调查与监测考核试卷(附答案)1.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 评估森林资源状况B.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C. 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D. 以上都是2. 森林覆盖率是指()。
A. 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B. 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C. 森林蓄积量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D. 森林生物量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3. 森林调查小班是指()。
A. 具有相同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的地域小区B. 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的地域小区C. 具有相同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与其他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D. 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与其他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4. 郁闭度是指()。
A. 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B. 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比例C. 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面积D. 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材积5. 森林蓄积量是指()。
A. 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B. 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重量C. 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生物量D. 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数量6. 一元材积表是指()。
A. 只根据立木胸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B. 只根据立木树高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C. 只根据立木直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D. 只根据立木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7. 遥感光谱分辨率是指()。
A. 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B. 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比例C. 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面积D. 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材积8.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方法有()。
A. 人工调查B. 遥感监测C. 地面监测D. 以上都是9.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森林覆盖率B. 森林蓄积量C. 森林结构D. 以上都是10. 森林资源监测的目的是()。
A. 评估森林资源状况B.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C. 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D. 以上都是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资源监测的目的?()A. 评估森林资源状况B.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C. 发展林业产业D. 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2.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林草监管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草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森林覆盖率B.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C. 增加木材产量D. 促进旅游业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林草监管的职责?A. 森林资源调查B. 森林病虫害防治C. 森林火灾预防D. 城市绿化建设答案:D3. 林草监管中,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遵循什么原则?A. 可持续发展原则B.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C. 土地利用最大化原则D. 资源消耗最小化原则答案:A4. 林草监管中的森林资源保护,不包括以下哪项?A. 森林防火B. 森林病虫害防治C.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D. 森林资源的无限制开发答案:D5.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资源的监测,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定期进行森林资源调查B. 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C.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监测D. 仅依靠人工巡查进行监测答案:D6.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定期喷洒农药B.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C.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D. 及时清除病死树木答案:A7.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火灾预防,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A. 禁止一切野外用火B. 建立森林火灾预警系统C. 增加森林砍伐量以减少火灾风险D. 仅依靠人工巡查进行火灾预防答案:B8.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推广使用木材替代品B.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C. 无序砍伐森林资源D. 建立森林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答案:C9.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A. 增加森林砍伐量B. 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C. 减少森林保护区域D. 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答案:B10. 林草监管中,关于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制定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法规B. 加强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C. 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D. 放宽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林草监管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森林资源保护?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C. 推广使用木材替代品D. 增加森林砍伐量答案:A、B、C12. 林草监管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森林病虫害防治?A.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B.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C. 定期喷洒农药D. 及时清除病死树木答案:A、B、D13. 林草监管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森林火灾预防?A. 建立森林火灾预警系统B. 增加森林砍伐量以减少火灾风险C. 禁止一切野外用火D. 仅依靠人工巡查进行火灾预防答案:A、C14. 林草监管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A. 推广使用木材替代品B.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C. 无序砍伐森林资源D. 建立森林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答案:A、B、D15. 林草监管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A. 制定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法规B. 加强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C. 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D. 放宽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林草监管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林业调查员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C. 评估森林对环境的影响D. 制定森林保护政策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林业调查的基本方法?A. 样地调查B. 遥感技术C. 无人机监测D. 人工测量答案:D3. 森林资源清查的周期一般为多少年?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容?A. 森林面积B. 森林蓄积量C. 森林生物多样性D. 森林土壤质量答案:D5. 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的设置应遵循什么原则?A. 随机性B. 代表性C. 系统性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遥感技术?A. 卫星遥感B. 无人机遥感C. 地面遥感D. 红外遥感答案:C7. 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的面积一般是多少?A. 0.01公顷B. 0.1公顷C. 1公顷D. 10公顷答案:B8. 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的设置应该避免哪些因素?A. 地形因素B. 人为干扰C. 自然干扰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数据记录方式?A. 纸质记录B. 电子记录C. 语音记录D. 图像记录答案:C10. 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的边界应该用什么方式确定?A. GPS定位B. 目测C. 指南针D. 地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林业调查员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A. 地图阅读能力B. 数据分析能力C. 野外生存技能D. 植物识别能力答案:A, B, 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森林资源调查的准确性?A. 样地设置的随机性B. 调查员的主观判断C. 调查工具的精度D. 气候条件答案:A, B, C13. 森林资源调查中,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A. 树种组成B. 林龄结构C. 森林健康状况D. 森林土壤条件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林业调查员在野外工作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A. 防止野生动物攻击B. 避免迷路C. 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D. 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答案:A, B, C, D15. 森林资源调查中,以下哪些数据是必须记录的?A. 样地的经纬度B. 样地的面积C. 样地内的树种和数量D. 样地内的森林覆盖度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资料1.森林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及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及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2.林地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
3.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森林调查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及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5.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及地表面积的比例。
6.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7.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只根据立木胸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
8.遥感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设置、波长间隔的大小。
9.遥感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实地尺寸或大小,或是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使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和瞬时现场来表示。
10.简述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立地因子有哪些及其含义?(不少于5种)(P100)(1)气候因子包括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2)土壤因子土壤是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各种树木都要求适宜的土壤条件,森林生长发育的状况、生产率的高低、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品质以及森林分布等都及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因子。
1.森林资二类调查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几种,请简述之?(8分)答:一、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航空像片为主要工具的抽样调查。
如分层抽样、回归估测等,抽样调查控制调查总体运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并通过林木标准地、角规测树、样地平均数或目测等调查方法落实小班林木资源现状。
二、采用航空像片判读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将森林资源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
2.林业用地分为8个二级地类,请列举出8个二级地类的名称?(8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3.请简述伐区作业调查临时标准地调查内容?(12分)1)标准地境界测量;2)标准地每木调查,用围尺测定每株立木胸径,填写每木检尺记录表。
3)测定平均高、平均冠径、平均枝下高;4)测定郁闭度;5)立地条件调查,主要进行土壤调查、植被调查和覆盖度;6)材种出材量调查4.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主要有哪些?(6分)1)资源类型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3)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5)林地生产力低;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5.试阐述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内容?(15分)1)一类调查:或称一类森林资源清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域性的森林资源清查。
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是在短期内清查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5年。
一类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更新、采伐等,一般通过固定样地调查来实现。
2)二类调查:即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根据林业部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生产单位范围内进行,是为林业生产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以及区划、规划等提供依据。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o32112″。
则该竖直角为1o271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森林更新方式按起源分为:有性更新与无性更新;按人为干预程度分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更新。
按更新材料分为:种子更新(天然下种和人工直播。
)、植苗更新、萌芽和根蘖更新、保留天更幼苗幼树。
种子更新可分为天然下种和人工直播。
◆天然下种:结实量较大,种子播散能力较强,可通过天然下种使更新成功。
榆、杨、桦、马尾松等树种◆人工直播: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更新地上的方法。
分为地面直播和飞机播种。
植苗更新可分裸根苗、容器苗、野生苗移植以及分殖更新等方式。
✧裸根苗栽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更新方式。
裸根苗起苗后的贮藏运送及裁苗技术至关重要(既森培中的苗木保存与处理)。
注意防止失水。
过程:起苗,分选、贮存、运苗,栽植。
✧容器苗优点:减少根系受损;成活率高;植苗期长缺点:是育苗和运苗的成本较高。
✧野生苗移植是利用天然更新形成的幼苗幼树,人工移栽更新地的方法。
省略了采种、种子处理、育苗等多道工序,2.适应性较强,3.成活率较高。
省时、省工、高效。
萌芽更新与根蘖更新是利用留存在迹地上的树桩(伐根)和根系上的休眠芽或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以达到更新的目的。
属无性更新。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大部分属萌生起源。
根颈处形成的萌条生活力最强,最为稳定、成活率高。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大部分属萌生起源。
◆山杨的根蘖能力最强,天然的山杨林几乎大都是根蘖起源。
◆根蘖苗由接近地表的根系上的不定芽形成,多发生在母株被砍伐后,或母株受火烧、虫害、风折等创伤刺激或根系受伤展后。
◆萌芽力强的树种有:杉木、栎、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槭、榆、板栗、赤杨、千斤榆、桦、刺槐、枫香、柳等。
分殖更新(扦插)用一定长度的技、干、地下茎或根等营养器官当作苗木,直接用于栽植更新,称谓扦插、埋干或分根更新。
属无性更新。
特点:成本低;遗传性好,便于保存母本性状;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土壤肥厚、湿润、疏松);森林主伐方式主伐:根据森林的衰亡和更新规律,在一定的林地上采伐其全部或部分成熟木,并为新一代森林的顺利形成所采取的育林手段目的:1.伐除成过熟林本,为新林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空间和各种必要的条件,使之有利于林木结实、种子发芽和幼苗成长,以期尽快地完成目的树种对老林的更替;2.将成熟的林木采伐掉,为市场提供木材,创造经济价值。
森林资源管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3.我国的五大林区指东北、内蒙古林区、东南低山丘陵林区、西南高山林区、西北高山林区和热带林区。
4.有林地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的有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四川和西藏5个省(区)。
5.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认识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破坏森林资源阶段,二是保护森林资源阶段,三是发展森林资源阶段。
6.加强森林资源的“三防”工作指森林防火、防森林病虫害、防乱砍滥伐。
7.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低于世界26%的水平。
(8页)8.中国的森林蓄积量居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刚果(民)之后第六位,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4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64.63立方米的七分之一。
(8页)9.森林资源调查的具体任务是采用科学方法、先进技术手段,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以及消长变化状况,客观掌握森林资源变化规律。
10.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经营规划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
11.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省、自治区、协调为单位进行的。
12.一类清查的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8页)13.经营规划调查又称二类调查,是以森林经营单位,即国有林业局、各类林场、森林公园、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林业区划、规划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29页)14.经营规划调查成果是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29页)15.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为林业基层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需要,如为满足造林设计、森林抚育设计、森林主伐伐区工艺设计等进行的调查。
一、填空1. 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3.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5.森林经营档案6.样地7. 森林资源管理决策8. 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9.森林评价10.森林成熟12.森林区划的目的13. 间伐14. 更新15. 林相图16.森林资源档案的内容17.法正林的条件18. 经营单位有几种,分别称为什么19.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20. 森林采伐限额的主要作用21.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构成22.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23. 森林区划的目的24.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2004-2008)24.小班区划的条件24.小班区划的条件二、是非判断题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2.林种相同的面积较大的经营区域可划分成多个林种区。
[ ]3.我国森林的标准是郁闭度达到0.2以上,天然林面积达到0.1公顷,人工林面积达到0.0667公顷。
[ ]4.广义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的植物。
[ ]5.间接的森林资源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以及所伴生的资源。
[ ]6.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 ]7.一类调查中必须进行社会经济调查。
[ ]8.我国森林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较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
[ ]9.自然保护区是将典型或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区的总称。
[ ]10.两个不同的树种一般应划分到一个经营类型。
[ ]1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精度比一类调查高。
[ ]13.林种相同的面积较大的经营区域可划分成多个林种区。
[ ]14.同一个经营类型中可以有多种起源,即天然林与人工林可以划分到一个经营类型。
[ ]15.二类调查是区划调查,其外业成果不仅有调查簿,而且有基本图。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为基础的,能够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实现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3、林业区划是根据林业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潜力,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分区划片,进而研究其区域的特点,生产条件以及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其发展方向、生产布局和实施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以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为林业建设的发展和制定长远规划等提供基本依据。
4、大龄级表是以经营类型为单位列出各优势树种的年龄、地位级、疏密度(或郁闭度)、出材级和蓄积量的统计表,其作用是便于森林经营。
5、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
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6、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与森林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7、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因子的差异性划分若干的自然区域,按多因子划分的叫综合自然区划。
按单项自然因子划分的叫部门区划。
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分等区划。
8、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9、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10、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分成几种不同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
11、森林永续利用是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资料1.森林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2.林地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
3.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森林调查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5.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6.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7.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只根据立木胸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
8.遥感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设置、波长间隔的大小。
9.遥感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实地尺寸或大小,或是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使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和瞬时现场来表示。
10.简述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立地因子有哪些及其含义?(不少于5种)(P100)(1)气候因子包括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2)土壤因子土壤是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各种树木都要求适宜的土壤条件,森林生长发育的状况、生产率的高低、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品质以及森林分布等都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因子。
(3)生物因子森林中除林木外,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有机体不仅处于无机环境之中,而且也为其他有机体所包围。
(4)地形因子地形因子是属于间接生态因子,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变化,对水分、养分、光照和温度进行再分配,因而森林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5)火因子除了人为活动火以外,闪电产生的雷电火、泥炭的自然火和火山爆发产生的自然火在有些地区常常占有重要的地位。
(6)人为因子如开垦荒地、毁坏森林、掠夺性开发矿产资源以及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能源、通讯等事业。
11.简述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1)为了编制国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2)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的依据;(3)检查各项林业政策、法规、计划、方案和技术规定执行情况;(4)森林经营单位确定合理的采伐量,修订年采伐限额;(5)指导林业生产经营活动;(6)分析、检查森林经营管理效果;(7)施工(作业)设计、检查、验收。
12.试简述森林能提供哪些资源?答案一: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
答案二:(1)木材;(2)干鲜果品;(3)木本粮油;(4)野生动物;(5)中草药及其他林副产品。
13.如下表所示,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森林资源可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为五个林种,不同林种又可以分为若干亚林种,试分别列举出不同林种的几个亚林种。
生态公益林:⑴防护林:①水源涵养林;②水土保持林;③防风固沙林;④农田、牧场防护林;⑤护岸林;⑥护路林。
⑵特种用途林:①国防林;②实验林;③母树林;④环境保护林;⑤风景林;⑥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⑦自然保护区林。
商品林:⑴用材林:①一般用材林;②短轮期用材林;③速生丰产用材林。
⑵薪炭林:①薪炭林。
⑶经济林:①油料林;②特种经济林;③“三木”药材林;④其他经济林;⑤园地中的经济林。
14.说明森林资源一类调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一类调查:或称一类森林资源清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域性的森林资源清查。
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是在短期内清查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5年。
一类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更新、采伐等,一般通过固定样地调查来实现。
15.说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二类调查:即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根据林业部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生产单位范围内进行,是为林业生产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以及区划、规划等提供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10年。
16.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哪些?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分年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蓄积量;材种出材量等17.下图为植被光谱曲线,试根据该图分析植被光谱特征。
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有吸收作用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对绿光(0.55μm)有一小的反射峰值,反射率大致为20%,这是绿色植物呈现绿色的原因。
注意这里也正是太阳光的光能峰值。
2)在红光处(0.68μm)有一吸收谷,这是光合作用吸收谷。
注意此处太阳光能仍很大,若吸收谷减小,则植被发黄、红。
3)在0.7-1.4μm与1.5-1.9μm有很高红外反射峰,反射率可高达70%以上,这两峰与前边红光波谷是植被光谱的特征。
这第一峰波长段还处在太阳光能波谱中主要能量分布区(0.2-1.4μm)占有全部太阳光能量90.8%,这是遥感识别植被并判断植被状态的主要依据。
4)在1.45至1.95μm有两处吸收谷,表明植被中水分含量。
5)不同种类植物反射光谱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而植物与其它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显著不同,这是遥感可以估测生物量的基础。
18.某片林区是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总蓄积量未600立方米,各树种的蓄积量分别为350,260,32,8立方米,计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并写出树种组成式。
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1)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2)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一个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落叶松:300/550=0.55云杉:220/550=0.40冷杉:22/550=0.04白桦:8/550=0.01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应为: 6落4云十冷一桦19.什么是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写出其表达式,并计算下面两图的NDVI。
定义:反映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定义为近红外通道与可见光通道反射率之差与之和的商。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值-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可见光高反射;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NIR和R近似相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20.下图三条曲线为健康程度不同的植被光谱曲线,试分析三条曲线的分别对应的植被健康状况,并说明不健康植被相当于健康植被曲线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当植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波普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如植物病虫害,农作物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生长不良时,海绵组织收到破坏,叶子的色素比例也发生变化,使得可见光区的两个吸收谷不明显,0.55μm处的反射峰按植物叶子被损害的程度而变低。
近红外区的变化更为明显,峰值被削低,甚至消失,整个反射光谱曲线的波状特征变得不明显。
1.健康植物2.轻微受损3.严重受损21.简述二类调查中用回归估计法调查小班的步骤?1)选择最新的、大比例尺(1:2.5万以上)的航空相片。
2)小班判读,在航片上勾绘出林中地类和小班边界。
3)小班的转绘与求积:在航片上区划的小班转绘到地形图上,在地形图上求小班的面积。
4)判读各小班蓄积量: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地位级、平均高等),从相应的航空蓄积量表或数量化材积表中确定各小班的判读蓄积量。
5)确定实测小班的数量: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
6)实测小班的调查:凡抽中的小班,应进行全林实测。
但在现实中,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
常用强精度抽样的方法估计小班的蓄积量。
在抽中的小班中,除蓄积量实测外,对其他林分调查因子可采用实测、目测或部分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
7)建立回归方程22.试列举GPS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不少于4项)建立林区GPS控制网点;遥感外业建标;确定林区面积;估算木材量;计算可采伐木材面积;森林火灾周边测量;测定地区界线23.按GIS思想设计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信息系统框架及二类调查因子表。
24.利用GIS设计城市林业资源调查信息系统,设计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分析系统需要哪些地图数据层,并设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