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节选》作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刘绍棠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蒲柳人家(节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蒲柳人家(节选)》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探讨《蒲柳人家(节选)》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刘绍棠(1913-2002),原名刘侯棠,广东台山人,中国摩登闻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有《蒲柳人家》、《雨巷》等,被誉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
2. 作品赏析:《蒲柳人家(节选)》是刘绍棠的散文作品,描写了作者对田园的怀念和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
文章中蒲柳的形象象征着家乡的美好和深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意象与修辞:文章中蒲柳、人家等意象的运用,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衬着,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人生哲理:《蒲柳人家(节选)》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情愫的表达。
文章中透露出对家乡、对亲情、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启迪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珍贵的情感纽带。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刘绍棠的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摩登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朗读赏析:学生自选段落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意象剖析: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探讨作者借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
4. 作品解读:学生结合文中细节,深入解读《蒲柳人家(节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心中的田园,借鉴刘绍棠的描写手法,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刘绍棠这位闻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蒲柳人家(节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还深入探讨了文章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培养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北京人。
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创作背景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哺育过他、让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着垂柳的河岸,这河滩旁的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字词解释腌臜:脏;不干净。
荣膺: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4):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
第二部分(15-35):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的典型性格及其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侠肝义胆、好说大话、爱讲排场的形象。
五、问题归纳1.“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天气炎热,为何满子被爷爷拴在立柱上的情节渲染氛围。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课文资料】刘绍棠简介刘绍棠,著名作家。
通州儒林村人。
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
刘绍棠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
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
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
他已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
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预习须知一、作品简介“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
课文中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二、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
其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梆bāng:方言,敲打。
腌ā臜za:弄脏。
乍zhà蓬péng:秋天原野上翻飞的蓬蒿。
捯dáo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
文中指喘息。
到了liǎo儿:到最后,最终。
荣膺yīng:光荣地接受或承当。
腻nì歪wai:①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②厌恶。
③无聊。
④干一些情侣之间比较亲昵的事,说一些亲昵的话。
在北方方言中意思是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熏xūn陶táo: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zhān:好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二、主题概述《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了小说的前两节。
本文节选的部分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北运河边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主要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明伶俐、顽皮淘气,“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刚正不阿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仗义轻财。
作者热情歌颂了这些劳动人民的淳厚朴实。
蒲柳人家主要内容概括作者是谁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艺术构思颇为精妙。
作者巧妙地用何满子这个童稚的眼睛为自己的艺术视点来推动情节,结构作品,抒写人物,阐发自己的美学理想。
这是《蒲柳人家》区别于作者所著其他作品明显的外部标志。
《蒲柳人家》主要内容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蒲柳人家》中心思想
《蒲柳人家》描写作家的故乡——冀东运河滩上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变迁。
小说以一个可爱的早慧顽童何满子的见闻为艺术视点,以中学生周檎与童养媳望日莲的相爱、成亲为引线,交织着周檎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几户劳动人民同地主恶霸董太师、河防局巡长雷麻子的斗争情景,展示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农村的日益高涨,歌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桑和美好品德。
《蒲柳人家》以望日莲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她从小受虐待、压迫,在父老乡亲帮助下逃出火坑,并与周檎结为夫妇,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通过对望日莲周围众多普通人物的刻则,对人情美的挖掘,表现蕴藏在劳动人民身上美好的情操、乐观主义情怀,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歌颂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
《蒲柳人家》作者介绍
刘绍棠(1936—1997年),北京市通县人。
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地火》、《野婚》等十部长篇,《刘绍棠中篇小说集》《黄花闺女池塘》等十多部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娥眉》等短篇小说集。
代表作有《蒲柳人家》、《娥眉》等。
《蒲柳人家》预习知识点总结预习须知一、作品简介“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
课文中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二、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
其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梆bāng:方言,敲打。
腌ā臜za:弄脏。
乍zhà蓬péng:秋天原野上翻飞的蓬蒿。
捯dáo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
文中指喘息。
到了liǎo儿:到最后,最终。
荣膺yīng:光荣地接受或承当。
腻nì歪wai:①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②厌恶。
③无聊。
④干一些情侣之间比较亲昵的事,说一些亲昵的话。
在北方方言中意思是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熏xūn陶táo: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zhān:好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二、主题概述《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了小说的前两节。
本文节选的部分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北运河边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主要表现了何满子的聪明伶俐、顽皮淘气,“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刚正不阿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仗义轻财。
作者热情歌颂了这些劳动人民的淳厚朴实。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北京人。
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故事背景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哺育过他、让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着垂柳的河岸,这河滩旁的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理解词义腌臜:脏;不干净。
荣膺: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14):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
第二部分(15~35):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的典型性格及其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侠肝义胆、好说大话、爱讲排场的形象。
五、问题归纳1.“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天气炎热,为何满子被爷爷拴在立柱上的情节渲染氛围。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蒲柳人家(节选)》作者简介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
短篇小说集有《青枝绿叶》、《山楂林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
中篇小说有《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另有《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流畅,描写从容自然,乡土色彩浓郁。
刘绍棠《蒲柳人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绍棠《蒲柳人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东郊通县古运河边的儒林村。
《蒲柳人家(节选)》作者简介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
短篇小说集有《青枝绿叶》、《山楂林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
中篇小说有《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另有《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流畅,描写从容自然,乡土色彩浓郁。